城市空中移動出行(UAM)離我們還有多遠

2020-11-12 小滿看世界

最近幾年,新出了一個熱點詞彙——垂直起降航空器,又叫「VTOL」,很多人認為這是解決未來城市交通的一個方向,同時催生了另一個話題「城市空中移動出行(UAM)」。但它究竟未來發展如何,讓我們一一為你道來。


2019年10月底新加坡首次在城市試飛了一架空中計程車,此後,人們對剛起步的UAM行業的未來發展表示極大興趣。很多機構預測預計,垂直起降(VTOL)飛行器將在未來五年內成為城市天際線的常見景觀。與其他新技術一樣,UAM 面臨許多尚未解決的問題,大多數涉及航空方面,尤其是空中交通管制/管理以及飛行標準和合格認證方面,均帶來了在法律和監管方面的挑戰,其中還包括環境政策(即噪音和排放問題)、公共用途、土地使用(即使用於垂直升降機場/碼頭)以及法律責任和保險安排等。即使有如此多的限制性因素,但很多人還是對這個行業抱有樂觀的態度。


UAM - 航空業術語

UAM是一個航空業術語,一般用於描述在城市及周圍低空空域內實現按需、高度自動化的乘客或貨運航空運輸服務系統。

VTOL 或電動垂直起降(eVTOL)飛行器是最適合為UAM行業發展提供服務的飛機。VTOL顧名思義是指可以垂直起飛、懸停和降落的飛機。雖然它可以包括傳統的飛機類型,如直升機,但同時UAM 行內人士亦研發了新型的VTOLs機種,以滿足UAM市場的需求。

為什麼是此時?

UAM市場目前還處於初起步階段,預計到2023年將實現首次商業化。然而,其預計的增長是顯著的;到2030年,複合年均增長率率為16.2%,到2023年全球估計價值為31億美元,到2030年將進一步增長達到79億美元。


VTOL的出現可以為城市帶來什麼好處?

隨著全球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人口增加和特大城市化越來越多的現象漸成為主流趨勢,政府和私營公司必須慎重應對基礎設施方面的種種問題和相關目標。VTOL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提供了一個潛在的解決方案; 可利用垂直起降技術,在沒有跑道的條件下實現城市內部移動,並在許多情況下減少了需要使用其他運輸方式將乘客從機場跑道轉移到最終目的地的情況。VTOL還致力於提供點對點到達的空中電動出行服務, 但毫無疑問,它們最備受矚目的用途是城市空中客運和最後一公裡物流配送。

在使用 VTOL的時候, 必須克服哪些挑戰?

UAM 市場的發展凸顯了必須要解決關鍵的監管和認證問題,以便將 UAM 運輸納入主流消費者的使用群眾中。與任何新的航空技術一樣,運營UAM需要考慮的監管問題有很多,而且複雜。從運營角度來看,最需要關注的兩個問題是:

1. 空域管理:

保持日益多樣化的空域,同時確保所有空中交通的安全性以及擴展性,將是一項重大的挑戰。UAM 和 VTOL 未來的一個關鍵推動因素將是無人機交通管理系統(UTM),該系統需要與現有的航空交通管制(ATC)結合使用。 UAM 市場的 UTM 技術仍處於發展階段,在該技術做好全面準備之前,國家監管機構不太可能制定 ATC 指南。

2. 認證:

許多國家監管機構仍在為沒有有效載荷能力或攜帶乘客的小型無人駕駛飛行器(UAV)提供監管環境。VTOL 可能會將這些複雜性添加到載人和無人機的飛機類型中。然而,歐洲在認證領域最近出現了有希望的發展。

歐洲:致力於推動EVTOL獲得適航認證

歐洲航空安全局(European Aviation Safety Agency, EASA)率先於 2019 年 7 月 2 日籤發了適用於」小型 VTOL」的特殊條件認證,具體細則如下:

1. 飛機乘客座位配置必須為9個或以下; 和

2. 認證的最大起飛重量為 3175 公斤。


EASA 的 VTOL提案是VTOL飛機在歐洲的安全操作和認證建立監管框架的第一步。另外,中國民用航空局(CAAC)今年早些時候宣布,在與五家中國VTOL公司製造商協商後,將會發布無人機適航認證指南。但是中國民用航空局的規定將在多大程度上涵蓋載人VTOL業務仍在考慮之中。

亞洲為迎接UAM進行充分準備

亞洲現代城市近年來經歷了顯著的人口增長,並從運輸系統的替代發展中獲益最多,而且迄今為止,它們比起歐洲和北美的航空樞紐更傾向於採用比傳統更先進的監管環境。最近由奧緯諮詢論壇聯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交通運輸研究所發布的城市移動出行準備指數中,列為UAM準備最充分的前10個城市中,亞洲城市佔了五個(新加坡、上海、東京、北京和首爾)。因此,亞洲將成為UAM未來增長的潛力市場。


法律上的影響

圍繞著UAM和VTOL包括種種法律問題:

• 事故造成的損失的風險分配和責任

• 與最終用戶(即機上乘客或託運人)的合同安排

• 強制性保險限額,以確保公眾得到充分的保障

•網絡安全和人身安全威脅,因為其更容易受到潛在的惡意網絡活動操作者攻擊

• 適用於噪音排放和土地使用的環境法

• 必須確保無人駕駛VTOL在飛行前受到檢查(類似於操作員目前對傳統飛機的檢查)

雖然本介紹中不可能涵蓋到所有潛在的法律問題,但有必要進一步考慮對潛在責任風險和管理情況進行更仔細的審查。


責任風險

傳統民用航空器承載客人和運輸貨物的責任制度自20世紀20年代商業航班誕生以來, 一直在沿用及發展中。多年來,國際社會的努力成功促成了公認的法律制度的發展,例如1999年《蒙特婁公(MC99),當中,MC99的原則經常被納入有關國內運輸的國家法律。按理說,目前對客機的責任制度適用於乘坐VTOL航班的持票乘客。也就是說,傳統框架不太適用於按需飛行服務(即飛機Uber)—— 大多數UAM運營商可能會使用的商業模式。如果在繁忙的城市環境中發生事故,運營商的責任敞口很大,因為事故不僅可能對乘客造成傷害,還會對地面或附近建築物內的個人造成受傷。因此,為了促進安全飛行和減少出行公眾的屏障,在法規採用前,國家立法者需要考慮現行法律是否適合目的,或者是否需要新的法律責任制度來具體處理大量城市飛行所帶來的特殊風險。

未來展望

許多城市管理者將智能城市政策置於其計劃的核心位置,而UAM 則是組成的核心部分。雖然在未來城市全面部署UAM的時間尚不確定,並且從監管和法律角度來看,發展這項技術仍將面臨許多障礙,但UAM和VTOL無疑會在城市環境的未來發展中起到重大的發揮作用。為了成功推動這一項可以對市場造成很大程度變化的技術,所有行業利益相關者必須積極遊說政府和監管機構提供一個令人認同的法律和監管框架,使該技術能夠在安全和開放的環境中發展。如果項目成功,搭乘VTOL上班可能比你想像還要更快實現!

相關焦點

  • 一言不合就上天,科幻電影裡的飛車出行離我們還有多久
    如果你看過《傑森一家》這樣的科幻電影,你一定會突發奇想,嚮往電影裡的出行方式,坐飛機去上班,擺脫交通堵塞,雖然以現在的科學技術來說,讓普通大眾坐飛機上班還不太現實,但是另一種空中出行方式——空中飛行計程車的到來會離我們更近。
  • 特效藥離我們還有多遠?
    特效藥離我們還有多遠?日前,央視新聞《新聞1+1》連線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對熱點問題進行解答。一、我們對病毒有多少了解?周琪表示,對病毒的研究,可以用「萬裡長徵第一步」來形容。面對病毒,它從哪兒來、將到哪兒去,它是什麼樣子?
  • 關注|我們離治癒愛滋病還有多遠?
    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愛滋病疫苗和愛滋病的根治方法。那麼,我們離這個目標還有多遠?截止目前,世界上只有一個人被治癒了愛滋病,他的名字叫Timothy Brown(也被稱為「柏林病人」,因為他住在德國柏林)。Timothy在被查出HIV感染超過了10年之後,於2006年又被診斷出患有白血病。為了治療白血病,醫生給Timothy進行了骨髓移植。
  • 移居火星:離我們還有多遠?
    移居火星:離我們還有多遠?或者還有更奇怪的方法。研究人員正在探索如何將其他物種的DNA與人類細胞結合起來,使航天員更能抵抗太空飛行的有害影響。科學家們看上的DNA來源於恢復力極強的水熊蟲,它是目前已知唯一能在太空環境中存活的動物。聽起來是不是有點X戰警的感覺?
  • 轟腳油開上天 飛行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
    資本關注熱點作為面向城市空中交通和未來出行的新型交通工具,飛行汽車正日益受到航空和汽車領域的重視。如今,它已經由最初個人夢想家的小範圍實踐,發展為資本市場關注的熱點。波音、空客、貝爾、巴西航空、中航工業等傳統航空企業巨頭,均已布局電動飛行汽車的研發。
  • 終極能源-「核聚變」,離我們還有多遠?
    那麼,我們離核融合能源還有多遠呢? 融合能源並不是科幻電影裡面才存在的東西,它是實實在在存在的而且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太陽就是核融合能源的一個最好的例子。當然,這是自然狀態下的核聚變反應,而我們人類需要的是,可控的核聚變反應。或許這將為人類帶來一次全新的能源革命。
  • 基於多維視角的中國UAM產業發展需求淺析
    作為一個覆蓋龐大產業鏈的行業,UAM不僅包括飛行器(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以下簡稱:eVTOL)的研發、製造,城市基礎設施(固定運營基地、城市起降點)的規劃、建設等第二產業,還包括,eVTOL維護、飛行服務運營、城市基礎設施運營、空中交通管理服務、客戶服務等第三產業。UAM產業將會是科學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的新賽道、新場景,UAM產業鏈上的每一個部分都有著非常大的市場潛力和商機。
  • 科幻電影中能量護盾這種「黑科技」離我們還有多遠?當下能實現嗎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科技一直在進步,社會也越來越繁榮,以前我們只能在電影中看到的科技,現在都已經實現了,比如,我們常用的智慧型手機、無線傳輸設備以及我們現在的行動支付等。但是,這也是幾個少數的科技實現了,大部分的都還處在半成品或者是理論狀態,有的連理論都沒有。
  • 核聚變發電的夢想離我們還有多遠?
    面對不可避免的能源轉型,核聚變技術的開發被提上了日程,我們如果能夠證明其可行性,就可以向核聚變發電產業邁進。問題是,核聚變發電的夢想離我們究竟還有多遠? 採訪對象:Jérôme Paméla /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法國總監問:為什麼要設立ITER計劃?
  • 人類離馬拉松「破2」還有多遠?
    新華社西安9月17日電題:人類離馬拉松「破2」還有多遠?作為完成七大洲極限馬拉松的世界第一人,陳盆濱曾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能夠最大限度重現那次「破2」挑戰,並給挑戰者更多補給,人類短期肯定會創造兩小時以內的成績,但在真正有起伏的城市賽道,人類想見證「破2」,還需要等待一段相對漫長的時間。奇蹟倒也未必不會出現。
  • 地震離我們有多遠?
    )、地幔(mantle)、地殼(crust)。根據USGS(美國地質勘探局)數據,最強震級地震發生在1960年代的智利,達到了9.5級。那次地震導致海嘯的發生,共有5700人喪生。是中國明朝嘉靖三十四年臘月十二(1556年1月23日)發生的一次大型地震。震中位於陝西省華縣,測算地震震級8.25級,陝西、山西、河南、甘肅等地的101個縣受災,有感範圍遠達福建、兩廣等地。地震於午夜子時發生,不及防備,地震「壓死軍民奏報有名者83萬有奇,未經報者不可計」,是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地震。
  • 信號基站,離它多遠才安全?
    信號基站,離它多遠才安全?那麼,基站輻射到底有多嚴重,與基站保持多遠距離才是安全?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糾結:信號與輻射只能二選一?    在上海市普陀區祥和星宇花園,居民要求拆除4G基站呼聲很高。居委會主任姜衛衛告訴記者,自從半年前運營商在小區附近建起4G基站後,她就不斷收到小區居民的投訴和抗議。    業主馬錫凱對記者說,孩子剛出生9個月,離基站這麼近讓他覺得很不安心。
  • 意識上傳與數字永生:我們離賽博朋克的世界還有多遠?
    「 我們離賽博朋克的世界還有多遠?」2020年12月遊戲界最大的新聞應該就是波蘭遊戲開發商CDP Red跳票了3次的大作《賽博朋克:2077》(Cyberpunk: 2077) 終於發布了。遊戲的故事發生在2077年的一個科技極度發達但是人類貧富差距巨大的美國虛構城市:夜之城 (Night City)。這座城市被巨大的公司控制著,並使用著自動化的機器來運營整個城市。這導致了極高的失業率,並讓大部分夜之城的市民生活在極度貧困的生活中。為了滿足活在水深火熱中的貧民體驗上流社會的奢靡的生活的欲望,一種名為」超夢體驗」 (BrainDance)的虛擬實境悄然而生。
  • 生化人還離我們多遠?五大仿生技術推動進程
    >生化人(Cyborg)指的是非自然產生的人類,在眾多科幻電影當中,半人半機械的人類也被稱為生化人。很多人認為生化人離我們很遠,但事實上仿生科技早就已經走進我們的視野。下面筆者為大家介紹一些仿生前沿技術,讓大家看看生化人究竟離我們有多遠。3D列印骨頭2014年初,荷蘭一名患有罕見骨科疾病的女性患者,她有極為罕見的「頭骨增厚症」,不停生長的頭骨嚴重影響了它的生活。成功接受了3D列印頭骨移植,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具有人造頭骨的人類。
  • 新民周刊:我們離災難片還有多遠?
    當異常天氣頻繁光臨地球,我們離災難片還有多遠?地球的800萬種死法每年,至少在好萊塢的攝影棚裡,地球總是要面臨一次毀滅的。至於毀滅的原因麼,每次都不同——冬雷震震、夏雨雪、核試驗、龍捲風、巨浪、洪水、大霧、病毒、隕石撞地球、山崩地裂、變異物種、不明外星生物……總之,地球有800萬種死法。影評人木衛二把好萊塢災難片統稱為「美式災難全家桶快餐」。
  • 通用汽車正研究空中出行方案,最快明年公布結果
    目前,通用汽車針對空中出行市場的研究,由公司的創新小組負責推動。該小組由Alan Wexler領導,他直接向通用汽車執行長Mary Barra匯報工作。一、通用汽車探索空中出行可行性 明年年初或官宣飛行汽車(也被稱為「空中計程車」)是一種垂直起降(VTOL)飛行器,通常來說,這種飛行器會使用電動機來代替噴氣發動機,作為自己的驅動系統。
  • 出行大數據繪製的「城市星雲圖」是怎樣的?我們還總結出了5種城市...
    這種流動性是反映城市活躍程度和繁榮程度最直接表象。滴滴藉助出行大數據繪製的「城市星雲圖」解釋了任何交通的流動。此外,這種數據軌跡還能摸索城市「脈絡」,探究出 5 種城市結構分類。本文轉載自滴滴媒體研究院。相信很多人對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布的全球夜間燈光地圖記憶猶新,它真正實現了從「上帝視角」觀察各地的人類活動和經濟動態。
  • 解放雙手離我們還有多遠?
    但無人駕駛究竟離我們有多遠呢?我們先來看看目前輔助駕駛系統的滲透率。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在智能裝配較為齊全的傳統自主品牌陣營以及新勢力陣營裡面,哪怕在官方指導價僅為十萬的入門車型上,都可以看到全速域自適應巡航駕駛輔助系統的出現。
  • 偽裝成奶茶的"迷奸水",離我們究竟有多遠?
    偽裝成奶茶的"迷奸水",離我們究竟有多遠? 來源 | 較高端人類 中央政法委長安劍原標題:《偽裝成奶茶的"迷奸水",離我們究竟有多遠
  • 生物多樣性離我們有多遠? ——「答案在自然」
    然而,近年來一系列的自然災害卻提醒我們離世外桃源越來越遠還記得那場從2019年9月一直燒到2020年2月的澳洲山火嗎?在2013年頒布的《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中,中國高等植物受威脅的物種(包括極危、瀕危、易危三個等級的物種)共計3767種,涉及滅絕等級的植物有52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