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教案:《牛頓第二定律教案》教學設計

2020-11-27 高考網

  第二講、牛頓第二定律

  主備教師:楊維君

  一、【內容與解析】

  1.內容:牛頓第二定律。

  2.解析:本講的內容牛頓第二定律指的是物體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其核心是F=ma,理解它關鍵就是要注意力和加速度都是矢量,它們的關係除了數量大小的關係外,還有方向之間的關係。明確力和加速度方向,也是正確列出方程的重要環節。若F為物體受的合外力,那麼a表示物體的實際加速度;若F為物體受的某一個方向上的所有力的合力,那麼a表示物體在該方向上的分加速度;若F為物體受的若干力中的某一個力,那麼a僅表示該力產生的加速度,不是物體的實際加速度。。學生已經學過力和加速度,本節課的內容牛頓第二定律就是在此基礎上的發展。教學的重點是會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題,解決重點的關鍵是注意解題的要領,明確研究對象,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然後進行正交分解。

  二、【教學目標與解析】

  1.教學目標

  (1).理解牛頓第二定律,能夠運用牛頓第二定律解決力學問題

  (2).理解力與運動的關係,會進行相關的判斷

  (3).掌握應用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問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2.目標解析

  (1)理解牛頓第二定律就是指物體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即F=ma。

  (2).理解力與運動的關係,會進行相關的判斷就是指若F為物體受的合外力,那麼a表示物體的實際加速度;若F為物體受的某一個方向上的所有力的合力,那麼a表示物體在該方向上的分加速度;若F為物體受的若干力中的某一個力,那麼a僅表示該力產生的加速度,不是物體的實際加速度。

  三、【問題診斷分析】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是對牛頓運動定律的不理解,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是沒考慮方向。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注意力和加速度都是矢量,它們的關係除了數量大小的關係外,還有方向之間的關係。明確力和加速度方向,也是正確列出方程的重要環節。

  四、【教學支持條件分析】

  五、【教學過程】

  問題一:牛頓第二定律的內容是什麼?

  物體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即F=ma (其中的F和m、a必須相對應)

  點評:特別要注意表述的第三句話。因為力和加速度都是矢量,它們的關係除了數量大小的關係外,還有方向之間的關係。明確力和加速度方向,也是正確列出方程的重要環節。

  若F為物體受的合外力,那麼a表示物體的實際加速度;若F為物體受的某一個方向上的所有力的合力,那麼a表示物體在該方向上的分加速度;若F為物體受的若干力中的某一個力,那麼a僅表示該力產生的加速度,不是物體的實際加速度。

  問題二:怎樣理解牛頓第二定律?

  (1)瞬時性:加速度與合外力在每個瞬時都有大小、方向上的對應關係,這種對應關係表現為:合外力恆定不變時,加速度也保持不變。合外力變化時加速度也隨之變化。合外力為零時,加速度也為零

  (2)矢量性:牛頓第二定律公式是矢量式。公式只表示加速度與合外力的大小關係.矢量式的含義在於加速度的方向與合外力的方向始終一致.

  (3)同一性:加速度與合外力及質量的關係,是對同一個物體(或物體系)而言,即 F與a均是對同一個研究對象而言.

  (4)相對性;牛頓第二定律只適用於慣性參照系

  (5)局限性:牛頓第二定律只適用於低速運動的宏觀物體,不適用於高速運動的微觀粒子

  【例1】 如圖所示,如圖所示,輕彈簧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一個小球從彈簧正上方某一高度處由靜止開始自由下落,接觸彈簧後把彈簧壓縮到一定程度後停止下落。在小球下落的這一全過程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小球剛接觸彈簧瞬間速度最大

  B.從小球接觸彈簧起加速度變為豎直向上

  C.從小球接觸彈簧到到達最低點,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後減小

  D.從小球接觸彈簧到到達最低點,小球的加速度先減小後增大

  解析:小球的加速度大小決定於小球受到的合外力。從接觸彈簧到到達最低點,彈力從零開始逐漸增大,所以合力先減小後增大,因此加速度先減小後增大。當合力與速度同向時小球速度增大,所以當小球所受彈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時速度最大。選CD。

  變式練習1:如圖所示.彈簧左端固定,右端自由伸長到O點並系住物體m.現將彈簧壓縮到A點,然後釋放,物體一直可以運動到B點.如果物體受到的阻力恆定,則

  A.物體從A到O先加速後減速

  B.物體從A到O加速運動,從O到B減速運動

  C.物體運動到O點時所受合力為零

  D.物體從A到O的過程加速度逐漸減小

  解析:物體從A到O的運動過程,彈力方向向右.初始階段彈力大於阻力,合力方向向右.隨著物體向右運動,彈力逐漸減小,合力逐漸減小,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此階段物體的加速度向右且逐漸減小,由於加速度與速度同向,物體的速度逐漸增大.所以初始階段物體向右做加速度逐漸減小的加速運動.

  當物體向右運動至AO間某點(設為O′)時,彈力減小到等於阻力,物體所受合力為零,加速度為零,速度達到最大.

  此後,隨著物體繼續向右移動,彈力繼續減小,阻力大於彈力,合力方向變為向左.至O點時彈力減為零,此後彈力向左且逐漸增大.所以物體從O′點後的合力方向均向左且合力逐漸增大,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此階段物體的加速度向左且逐漸增大.由於加速度與速度反向,物體做加速度逐漸增大的減速運動.

  正確選項為A、C.

  點評:(1)解答此題容易犯的錯誤就是認為彈簧無形變時物體的速度最大,加速度為零.這顯然是沒對物理過程認真分析,靠定勢思維得出的結論.要學會分析動態變化過程,分析時要先在腦子裡建立起一幅較為清晰的動態圖景,再運用概念和規律進行推理和判斷.

  (2)通過此題,可加深對牛頓第二定律中合外力與加速度間的瞬時關係的理解,加深對速度和加速度間關係的理解.譬如,本題中物體在初始階段,儘管加速度在逐漸減小,但由於它與速度同向,所以速度仍繼續增大.

  問題三.如何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題?

  ①明確研究對象。可以以某一個物體為對象,也可以以幾個物體組成的質點組為對象。設每個質點的質量為mi,對應的加速度為ai,則有:F合=m1a1+m2a2+m3a3+……+mnan

  對這個結論可以這樣理解:先分別以質點組中的每個物體為研究對象用牛頓第二定律:

  ∑F1=m1a1,∑F2=m2a2,……∑Fn=mnan,將以上各式等號左、右分別相加,其中左邊所有力中,凡屬於系統內力的,總是成對出現並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其矢量和必為零,所以最後得到的是該質點組所受的所有外力之和,即合外力F。

  ②對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同時還應該分析研究對象的運動情況(包括速度、加速度),並把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在受力圖旁邊畫出來。

  ③若研究對象在不共線的兩個力作用下做加速運動,一般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解題;若研究對象在不共線的三個以上的力作用下做加速運動,一般用正交分解法解題(注意靈活選取坐標軸的方向,既可以分解力,也可以分解加速度)。

  ④當研究對象在研究過程的不同階段受力情況有變化時,那就必須分階段進行受力分析,分階段列方程求解。

  解題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只要嚴格按照以上步驟解題,同時認真畫出受力分析圖,標出運動情況,那麼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例2】如圖所示,質量為4 kg的物體靜止於水平面上,物體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5,物體受到大小為20N,與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上的拉力F作用時沿水平面做勻加速運動,求物體的加速度是多大?(g取10 m/s2)

  解析:以物體為研究對象,其受力情況如圖所示,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把F沿兩坐標軸方向分解,則兩坐標軸上的合力分別為

  物體沿水平方向加速運動,設加速度為a,則x軸方向上的加速度ax=a,y軸方向上物體沒有運動,故ay=0,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所以

  又有滑動摩擦力

  以上三式代入數據可解得物體的加速度a=0.58 m/s2

  點評:當物體的受力情況較複雜時,根據物體所受力的具體情況和運動情況建立合適的直角坐標系,利用正交分解法來解.

  變式練習2:質量為2kg的物體放在水平地面上,與水平地面的動摩擦因數為0.2,現

  對物體作用一向右與水平方向成37°,大小為10N的拉力F,使之向右做勻加速運動,求物體運動的加速度?

  六、本課小結

  牛頓第二定律的內容物體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即F=ma (其中的F和m、a必須相對應)

相關焦點

  • 滬教版高二年級物理教案:動量定理
    一、教學目的:1。理解動量定理的確切含義和表達式,知道動量定理適用於變力。2。能從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公式推導出動量表達式。3。會用動量定理解釋有關物理現象,並能掌握一維情況下的計算問題。二、教學重點:   一、教學目的:  1。理解動量定理的確切含義和表達式,知道動量定理適用於變力。
  • 高三物理教學教案:分子動理論、能量守恆定律
    高三物理教學教案:分子動理論、能量守恆定律 8:分子動理論、能量守恆定律   八、分子動理論、能量守恆定律   1.阿伏加德羅常數NA=6.02×1023/mol;分子直徑數量級10-10米   2.油膜法測分子直徑d=V/s {V:單分子油膜的體積(m3),S:油膜表面積(m)2}   3.分子動理論內容:物質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大量分子做無規則的熱運動;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力。
  • 滬教版高一年級物理教案:洛倫茲力作用下的圓周運動問題
    點擊下載全部滬教版高一物理教案:洛倫茲力作用下的圓周運動問題朽推薦:(上教版)高三物理教案:電磁感應定律的綜合應用(上教版)高三物理教案:自由落體運動和豎直上拋運動(上教版)高三物理教案:驗證牛頓第二
  • 高三物理教案:《全反射》教學設計
    本文題目:高三物理第一單元章節教案:全反射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什麼是光疏介質和光密介質,理解光的全反射現象,掌握髮生全反射的條件.  2、理解臨界角的物理意義,會根據公式確定光從介質射入真空(空氣)時的臨界角.  能力目標  能判斷是否發生全反射,並能解決有關的問題.  能運用全反射的知識分析和解釋一些簡單的現象了解光的全反射在光導纖維上的應用.
  • 高中物理《牛頓第二定律》教案
    一、教學目標(教綜19天速學班1.1元於10月20日開課)【知識與技能】掌握牛頓第二定律並會進行計算;知道力的單位。【過程與方法】通過合作探究,提高合作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養成科學嚴謹的科學態度,提升對物理的興趣。
  • 高三物理教學教案:電磁感應
    高三物理教學教案:電磁感應 2012-05-09 14:54 來源:[標籤:來源] 作者:
  • 高二物理教案:《原子核》教學設計
    高二物理教案:《原子核》教學設計 2018-11-20 14:27:32 來源:網絡整理
  • 高三物理教學教案:彈性碰撞模型及應用
    高三物理教學教案:彈性碰撞模型及應用 高考微信   彈性碰撞問題及其變形在是中學物理中常見問題,在高中物理中佔有重要位置
  • 高一物理教學教案:萬有引力定律
    教學建議   萬有引力定律的內容固然重要,讓學生了解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過程更重要.建議教師在授課時,應提倡學生自學和查閱資料.教師應準備的資料應更廣更全面.通過讓學生閱讀「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過程」,讓學生根據牛頓提出的幾個結果自己去猜測萬有引力與那些量有關.教師在授課時可以讓學生自學,也可由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也可由教師展示出克卜勒三定律和牛頓的一些故事引導學生討論
  • 高三生物教案:《細胞呼吸》優秀教學設計
    高三生物教案:《細胞呼吸》優秀教學設計 2018-11-12 14:49:15 來源:3edu教育網
  • 《分離定律》教案_教師資格面試高中生物
    相關推薦:教師資格證面試各學科教案匯總《分離定律》教案_教師資格面試高中生物,中公講師為大家進行錄製教師資格面試備考系列視頻,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以下為高中生物《分離定律》教案。高中生物《分離定律》教案一、教學目標1.學生能夠通過遺傳與進化觀理解分離定律的內容。2.通過對孟德爾對一對相對性狀的研究實驗,建立類推理與演繹的思維。3.通過對孟德爾實驗的分析,根據初中所學遺傳的相關知識,構建生物模型。4養成嚴謹的求知態度和對生物學科的濃厚興趣。
  • 人教版高三地理教案:大氣運動與全球性大氣環流
    第二步:分析風的形成原因。水平氣壓梯度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風的大小由水平氣壓梯度力決定,在一幅等壓線分布圖中,等壓線越密集,風力越大。風的方向是由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決定的。只考慮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風最終平行等壓線。如果考慮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風向與等壓線斜交。  (2)複習本課內容要遷移物理知識邊繪圖邊分析。
  • 高一物理教案:《自由落體運動》教案二
    高一物理教案:《自由落體運動》教案二  一.教學設計思路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倡導教學方式多樣化,根據學習內容和目標的不同,採用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那麼,在物理教學中,應該通過多樣化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通過不同形式的探究,理解科學本質、學習科學技能,體驗科學過程與方法,形成科學態度,激發對科學的愛好和尊重,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從而提高科學素養;通過在恰當的時機設置一些活動,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從而促進其合作、創新精神,提高其交往、承受能力,培養其競爭、平等意識。
  • 高一物理教學教案:動能和勢能
    動能和勢能教案示例之三   動能和勢能教案示例之三   教學目的   1.理解動能和重力勢能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麼是彈性勢能。   3.理解機械能的初步概念。   4.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 高三生物教案:《重難點總複習人與生物圈教案》教學設計
    本文題目:高三生物教案:重難點總複習人與生物圈教案  【教學內容】  第六章:人與生物圈(二)  【重點與難點】  重點:森林生態系統的作用  【延伸與拓展】  第六章:人與生物圈(二)  第二節 森林生態系統  森林是陸地上最大的生態系統。  一、 森林生態系統的作用  1.
  • 高三物理教案:《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教學設計
    本文題目:高三物理教案:閉合電路歐姆定律複習  第3課時 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導學目標 1.理解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內容,並能進行電路動態分析及電路的相關計算.2.能利用U-I圖象進行分析並計算
  • 高一化學教案:《硫酸》教學設計
    高一化學教案:《硫酸》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硫酸是硫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是一種典型的含氧酸,所以掌握硫酸的性質本節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學習過初中的《常見的酸一一硫酸》基礎之上的,對其物理性質和硫酸的吸水性和脫水性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是在學習過電離理論及氧化還原知識的基礎之上來進一步認識濃硫酸的性質。
  • 高三物理複習如何教學,一個剛帶高三的年輕教師的反思(乾貨)
    第一次執教高三物理,剛開始時,不知從何處下手,對於高考怎麼考,高考怎麼複習,一片空白。幸運的是搭檔王老師對我悉心指導,讓我迅速成為一個合格的高三物理老師。結束了高考前的忙碌,終於有時間靜下來整理一下一年來的高三物理教學工作。葉瀾教授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不奢望成為名師,但也希望通過反思、總結,能讓自己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 高三物理教案:《圓周運動複習》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  已經要求學生在課前對圓周運動基本概念進行自主複習 問:1)在圓周運動章節中,描述圓周運動的物理量有哪一些? 2熟練掌握不同類型傳送裝置相關物理量的關係及計算。 2)讓學生熟悉圓周運動相關物理量及其關係。
  • 高三生物教學教案:新陳代謝與ATP2
    高三生物教學教案:新陳代謝與ATP2 2013-01-11 13:50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新東方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