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小課堂】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含義是什麼

2020-12-05 澎湃新聞

【普法小課堂】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含義是什麼

2020-11-16 1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說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那麼什麼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

一、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概念

根據《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第十九條至第二十二條中的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包括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另外,十六周歲至十八周歲,以自己的勞動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可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衡量標準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是否屬於心智健全,有兩種判斷標準:

(一)依據自然人的意思能力(認知能力)來判斷。

這一標準主要是針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而設定的。意思能力是指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理解並能預見其後果的精神能力,意思能力是確認和劃分民事行為能力的基礎,自然人的行為能力取決於其意思能力的狀況。

(二)依據自然人的意志能力來判斷。

這一標準主要是針對成年而設立的。儘管成年的自然人對自己行為的性質和後果有所了解,也要看他是否能合理地、理智地控制自己的行為。如果一個成年人因精神或心理上的疾病而難以自制,那麼,他所為的某些自損其利、顯失公平的民事行為是可以被宣告無效的。

總而言之,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含義是指其行為的法律效力受到限制的人,因為年齡、智力的限制,限制行為能力人的行為一般需要法定代理人追認後才能生效,但是行為人的日常生活行為或單純收益的行為,是不受此類限制的。

長按識別關注

原標題:《【普法小課堂】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含義是什麼》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完成懸賞廣告能否獲得報酬?
    單方允諾說認為,甲發布懸賞廣告系附生效條件的單方法律行為,乙只要完成了甲指定的行為,即拾得其錢包並歸還時,懸賞廣告所附條件成就,甲乙之間成立單方允諾之債。即使乙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且不知該懸賞廣告存在,只要乙完成了指定行為,甲乙之間就成立單方允諾之債,乙就有權要求甲支付相應的報酬。
  • 從本案談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訴訟效力
    雖然我國《民法通則》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實施的民事行為無效,《民事訴訟法》第57條也規定無訴訟行為能力人由他的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但所有的規定都建立在明確確定行為人無民事行為能力的前提下,對於行為人被確認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之前的行為是否也無效,則應當區別對待。
  • 民法典解析: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即便接受贈與也不能獨立實施
    第二十條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律師解析: 本條是關於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的規定。民法典規定不滿8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所謂無民事行為能力是指公民不能獨立以自己的名義進行民事活動,他的民事活動只能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進行。民法典是以8周歲為界限來劃分未成年人是否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所謂民事行為能力簡稱就是行為能力,主要是指能夠以自己的行為和自己的名義來行使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一個未滿8周歲的小朋友,是完全不能以自己的名義去行使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他的所有的民事活動。
  • 民法典小課堂 |《民法典》中的平等原則是什麼?
    民法典小課堂 |《民法典》中的平等原則是什麼?《民法典》中的平等原則是什麼?第四條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第十四條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 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如何維權
    在了解情況後,東陽市公證處公證員告知王某的姐姐及侄子:若王某被法院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辦理繼承的遺產公證,需確定其監護人。監護人按配偶;父母、子女;其他近親屬;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須經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的順序擔任。
  • 對植物人和腦萎縮者能否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在上述兩個案件的審理過程中,能否對被申請人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主要有五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我國民法通則僅規定了宣告精神病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情形。對因其他疾病(精神病以外)而完全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能否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立法上沒有明確的規定。因此,植物人和腦萎縮患者並不符合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情形。
  • 「十四五」時期如何加強民法典普法工作
    在內容上突出與各年齡階段生活、學習相關的民事基本知識教育,如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父母子女權利義務關係、隱私與個人信息保護、基本財產權制度等;突出平等、自願、公平、誠信、公序良俗等基本原則教育,將價值引領貫穿於中小學法治教育的始終。
  • 與「典」同行|如何認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如何認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包含哪些群體呢?今天小麗就帶您看看民法典的有關規定吧~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法律上來說就是不能自己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必須由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其本人實施的法律行為無效。
  • 【普法課堂】 涉婚姻家庭20個法律要點(含結婚.離婚.子女撫養等)
    07增加了夫妻間的家事代理權的規定,即夫妻一方因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而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夫妻雙方發生效力,但是夫妻一方與相對人另有約定的除外。08針對夫妻共同債務認定難、清償難以及「被舉債」的情況,明確了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及範圍。
  • 民事法律行為的分類有哪些,是什麼?
    民事法律行為以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目的,具有法律約束力,屬於合法民事行為。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那麼民事法律行為的分類有哪些,是什麼?
  • 騙取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財物的行為定何罪
    【分歧】  對於廖某的行為該如何定罪,存在較大的分歧,主要有兩種意見:  一種意見認為廖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採取欺騙的手段,使被害人在認識上產生錯覺,以致其「自願」將自己的財物交出,符合詐騙罪的構成要件,構成詐騙罪。  另一種意見認為廖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採取不為被害人監護人所知曉的手段,秘密竊取未成年人的財物,應認定為盜竊罪。
  •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起訴 法院裁定駁回起訴
    法院經審查認為,胡某系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並沒做出與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某樂器銷售中心籤訂合同的行為,不是該行為的實施主體。經審理查明,胡某監護人黃某以自己的名義與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某樂器銷售中心協商合同事項,並交納培訓費用,其目的係為了保護黃某的合法財產權益,故本案合同相對人系黃某與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某樂器銷售中心,本案胡某不是適格訴訟主體。遂作出上述判決。
  • 顧全:民事法律行為效力評價維度
    區分原則下,合同相對人與處分行為所涉利害關係人之間也存在區別。這裡所謂的效力,前者指約束力層面,後者涉及對抗力層面,兩者所及對象不同。行使了撤銷權可導致確定不生效,未行使撤銷權則行為確定生效。(2)導致合同效力待定的主要原因是合同一方的行為能力瑕疵,例如限制行為能力人所為與其認知能力不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如獲得法定代理人追認即生效,否則不生效。除了效力相對性範疇內的負擔行為效力待定之外,處分行為的效果(法律履行力和對抗力)同樣可因善意第三人的意思選擇而待定。
  • 【普法宣傳】新《民事證據規定》:關於「自認」6個法律要點
    【普法宣傳】新《民事證據規定》:關於「自認」6個法律要點 2020-11-27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普法課堂】安全管理制度內容包括哪些
    【普法課堂】安全管理制度內容包括哪些 2020-12-03 15: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普法小課堂】醉駕處罰標準是怎樣的
    造成交通事故且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或者造成交通事故後逃逸,尚未構成其他犯罪的;(二)血液酒精含量達到20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三)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駕駛的;(四)駕駛載有乘客的營運機動車的;(五)有嚴重超員、超載或者超速駕駛,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使用偽造或者變造的機動車牌證等嚴重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為的
  • 2021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知識點: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_北京中公教育
    備考過程中掌握章節考點是關鍵,初級會計職稱考試網根據最近三年考試情況,對《經濟法基礎》科目的重要考點進行知識點和例題的分析總結,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1年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知識點: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希望有助於大家備考。
  • 普法課堂 | 《科普法》解讀(五)
    普法課堂 | 《科普法》解讀(五) 2020-12-02 1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江蘇:促進執法與普法有機融合
    「七五」普法工作開展以來,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聚焦法治宣傳教育工作重點,壓緊壓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創新創優普法方式方法,突出關鍵少數、主攻重點對象、貼近基層群眾,把普法工作作為推進法治建設、提升治理能力的一項長期性、基礎性任務,持續加以落實。
  • 鏗鏘和諧音 普法潤韓原(四)
    >韓城市人民法院「七五」普法工作紀實(四)充分發揮職能優勢 普法形式亮點紛呈掃黑除惡宣傳與普法教育工作有機結合。韓城市人民法院利用韓城法院官網、官微、電子屏等形式及時發布掃黑除惡相關內容和展示專項鬥爭成果,並藉助典型案例進行宣傳,達到「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宣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