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如何維權

2021-01-18 浙江日報

2018-05-06 09:12 |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 朱凱迪 通訊員 王暉

東陽市吳寧街道某社區居民王某所在社區因需,被列入了拆遷安置的範圍內。因其父母去世已久,相關房子產權一直登記在其父親名下,未辦理過戶手續,而王某雖已成年,但患有智力殘疾。王某的姐姐和王某的侄子知道該村拆遷安置的消息後,到東陽市公證處針對遺產繼承一事進行了諮詢。

在了解情況後,東陽市公證處公證員告知王某的姐姐及侄子:若王某被法院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辦理繼承的遺產公證,需確定其監護人。監護人按配偶;父母、子女;其他近親屬;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須經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的順序擔任。

王某沒有結過婚,也沒有子女,其姐姐及侄子得知自己有可能成為王某的監護人後,均表示願意做王某的監護人,為此,兩人發生了爭吵。

公證員表示,對監護人的確定有爭議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指定監護人。「並不是拿到了監護權就可以隨意處置王某的財產了,監護人的職責是代理被監護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等。」

東陽市公證處提醒,由於現在老齡化日趨嚴重,老年痴呆症(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日趨增多,為充分保障自己的利益且防止子女因自己的財產問題發生糾紛,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協商確定的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針對上述遺囑及監護協議都可以前往東陽市公證處辦理公證。

相關焦點

  • 與「典」同行|如何認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如何認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包含哪些群體呢?今天小麗就帶您看看民法典的有關規定吧~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法律上來說就是不能自己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必須由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其本人實施的法律行為無效。
  • 民法典解析: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即便接受贈與也不能獨立實施
    第二十條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律師解析: 本條是關於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的規定。民法典規定不滿8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所謂無民事行為能力是指公民不能獨立以自己的名義進行民事活動,他的民事活動只能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進行。民法典是以8周歲為界限來劃分未成年人是否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所謂民事行為能力簡稱就是行為能力,主要是指能夠以自己的行為和自己的名義來行使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一個未滿8周歲的小朋友,是完全不能以自己的名義去行使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他的所有的民事活動。
  • 從本案談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訴訟效力
    在案件的審理過程中,張某的兒子和丈夫都認為張某的精神有問題,並經司法精神病鑑定,張某確係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張某兒子作為張某的法定代理人向法院申請撤回對王某的訴訟。  分歧意見  本案的基本事實比較簡單,但對張某兒子的撤訴申請該如何處理,存在幾種不同的意見。
  • 騙取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財物的行為定何罪
    【分歧】  對於廖某的行為該如何定罪,存在較大的分歧,主要有兩種意見:  一種意見認為廖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採取欺騙的手段,使被害人在認識上產生錯覺,以致其「自願」將自己的財物交出,符合詐騙罪的構成要件,構成詐騙罪。  另一種意見認為廖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採取不為被害人監護人所知曉的手段,秘密竊取未成年人的財物,應認定為盜竊罪。
  • 對植物人和腦萎縮者能否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2003年4月24日,邵某家屬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確認邵某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關於植物人(持續性植物狀態)與腦萎縮患者等因患病而喪失意識活動和行為能力的公民,如何在法律上為其行為能力定性,我國立法中沒有明確具體的規定。但近幾年來,要求對這類人的民事行為能力狀況用法律程序予以宣告,而向法院提出申請的案件不斷出現。對此類人應否宣告以及宣告的法律依據的問題,爭議較大。
  • 【普法小課堂】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含義是什麼
    一、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概念根據《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第十九條至第二十二條中的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包括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另外,十六周歲至十八周歲,以自己的勞動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可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起訴 法院裁定駁回起訴
    法院經審查認為,胡某系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並沒做出與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某樂器銷售中心籤訂合同的行為,不是該行為的實施主體。經審理查明,胡某監護人黃某以自己的名義與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某樂器銷售中心協商合同事項,並交納培訓費用,其目的係為了保護黃某的合法財產權益,故本案合同相對人系黃某與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某樂器銷售中心,本案胡某不是適格訴訟主體。遂作出上述判決。
  • 「維權導航」丈夫是「植物人」,如何解除婚姻關係
    >張某因交通事故成為植物人,其妻子趙某對其不聞不問達兩年之久,張某父母諮詢如何結束張某和趙某的婚姻關係,尋求法律幫助。【律師說法】夫妻一方因病或其他原因變成「植物人」,成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植物人」的配偶有虐待、遺棄等嚴重損害「植物人」的人身權利或者財產權益行為的,由「植物人」的其他近親屬,依照特別程序申請變更監護關係,變更後的監護人代理「植物人」一方提起離婚訴訟
  • 民事法律行為的分類有哪些,是什麼?
    民事法律行為以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目的,具有法律約束力,屬於合法民事行為。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那麼民事法律行為的分類有哪些,是什麼?
  • 該案民事法律行為如何定性
    [判決結果]  本案中,甲公司與某銀行達成了附負擔的民事法律行為,第017號抵押擔保借款合同是負擔行為的具體履行方式,甲公司應該依照達成的負擔協議承擔還款的責任。逾期履行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二條執行。案件受理費38983元,保全費29493元,共計68476元,由山東甲公司集團有限公司承擔。  [評析]  本案的爭議焦點是,本案法律關係的性質;對雙方籤訂的信用社抵借字99第017號抵押擔保借款合同,原告是否有實際履行的義務。
  •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完成懸賞廣告能否獲得報酬?
    單方允諾說認為,甲發布懸賞廣告系附生效條件的單方法律行為,乙只要完成了甲指定的行為,即拾得其錢包並歸還時,懸賞廣告所附條件成就,甲乙之間成立單方允諾之債。即使乙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且不知該懸賞廣告存在,只要乙完成了指定行為,甲乙之間就成立單方允諾之債,乙就有權要求甲支付相應的報酬。
  • 最高法就網絡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適用法律答問
    所以,司法解釋規定,人民法院對網絡服務提供者採取處罰措施的前提是網絡服務提供者「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供」。問: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最重要制度就是「避風港規則」,對於該規則,《規定》是如何細化的?
  • 2021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知識點: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_北京中公教育
    備考過程中掌握章節考點是關鍵,初級會計職稱考試網根據最近三年考試情況,對《經濟法基礎》科目的重要考點進行知識點和例題的分析總結,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1年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知識點: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希望有助於大家備考。
  • 概論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
    在審判實踐中,判斷行為人是否有過錯,要以行為人的預見能力和範圍為基礎,而預見能力和範圍,一般根據三方面因素來確定,一是造成損害時的業務的性質;二是實施某種行為時的客觀情況;三是行為人的個人才能。如一位老獵手打兔子,不遠處有人,兔子未打中,卻將人打傷,因其是位老獵手,具有多年打獵經驗,槍法一直很好,據此分析其開槍時的心態為相信自己不會傷到人,主觀過錯應  為過失,是過於自信的過失。
  • 顧全:民事法律行為效力評價維度
    如何完善和運用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評價體系,處理相對人之間意思自治與公共利益、第三人利益之間的衝突,體現人身、財產、交易安全等不同法益的多元化保護與救濟需要,最大限度地平衡公平與效率的關係,既是影響營商環境的重要因素,也是立法需要通盤考慮和規劃的問題(跨越公法與私法、債法與物權法的藩籬),還對司法的理念產生著深刻的影響(相對性與穿透性審查理念的協調)。
  • 民法典來了No.20|逝者遭誹謗,家屬能否維權
    老王去世後,有人在網上對其侮辱誹謗,家屬能否維權?答: 可以。《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四條規定,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隱私、遺體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死者沒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經死亡的,其他近親屬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2.
  • 「牙籤弩」引發悲劇 人大代表建議修法降低維權門檻
    「牙籤弩」引發悲劇 人大代表建議修法降低維權門檻 原標題:   「從證明『誰賣出誰賠償』,調整為『有銷售即賠償』。使得民事維權途徑暢通,違法者被追責易行,促使商家內心強化保護未成年人的自律,對於可能危害未成年人的行為不敢想、不敢為,有效實現未成年人保護的事前預防。」針對一段時間以來的「牙籤弩」傷童事件,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師範學院音樂學院副教授馬春雨說。  2018年,內蒙古包頭市9歲的劉某,因不慎觸動所購買的「牙籤弩」發射裝置,射傷自己,造成左眼殘疾。
  • 從視覺中國版權事件談起:濫用版權碰瓷式維權或違法
    其行為本身構成對他人著作權的侵犯,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視覺中國並未獲得圖片版權,卻以權利人的名義銷售圖片版權或進行維權,這種行為侵犯了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應當向權利人賠償損失。無資格作品用來維權 維權目的異化為牟利根據媒體報導,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自媒體和企業收到來自視覺中國的律師函,被告知涉嫌圖片侵權,而且要價不菲,數額最高可達數萬元。
  • 「代理維權」是餡餅還是陷阱?切記「無利不起早」
    這些專職「代理維權」的團夥,打著為消費者維權的旗號,收取高額手續費,煽動消費者反覆向監管部門「維權」從中牟利,嚴重侵害消費者權益。陷阱三:信用卡「維權」噱頭多,「賠了」徵信又失財疫情期間,消費者王某由於收入減少,無法按期還款,想向銀行申請分期還款。這時王某收到一條簡訊,號稱可以幫助王某向銀行維權,申請將欠款分成60期,並免除王某的利息和手續費,只需繳納1000元「代理費」。同時,還指導王某「如何躲避欠款催收」、「如何進行以貸養貸」。
  • ST瑞德財務造假終獲行政處罰 受損投資者可登記維權索賠
    受損投資者可至同花順維權平臺發起維權:http://t.10jqka.com.cn/m/right/index/ 百度搜索同花順維權平臺、或訪問同花順客戶端首頁更多都能找到我們2020年7月18日,奧瑞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