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和政動物群化石「見證」青藏高原隆升
中新社蘭州6月2日電 (南如卓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鄧濤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對甘肅和政巨犀動物群、鏟齒象動物群、三趾馬動物群和真馬動物群化石的研究發現,四大動物群化石成為青藏高原隆升的權威「證據」。
-
上海科技館和政古化石展先睹--解放聲音—上海頻道-東方網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出土化石的臨夏和政,其出土的化石具有6項世界之最,其質量、數量、價值遠遠超過之前所有的發現,完全能改寫課本,舉世無雙。」 中外古生物專家曾這麼評價:這裡有世界上最豐富的鏟齒象化石,世界上最早的披毛犀化石,世界上最大的真馬———埃氏馬,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巨鬣狗,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和政羊和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馬動物群化石產地。
-
始柱角鹿頭骨化石在甘肅和政發現 距今約800萬年
始柱角鹿頭骨化石在甘肅和政發現 距今約800萬年 2015-04-18 22:36:00責任編輯: 中新網蘭州4月18日電 (徐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鄧濤18日披露,一個始柱角鹿新種在甘肅臨夏盆地和政縣的晚中新世地層中被發現
-
甘肅和政3萬件古化石 訴說數千萬年前生物變遷
該地區發現的古動物化石分三綱8目150多個屬種,其中一級品50多件,二級品180多件,三級品350多件,數量之豐富、種類之繁多、保存之完好,世所罕見。 陳善勤稱,和政博物館古生物化石分屬新生代晚期的4個不同哺乳動物群,佔據了「六項世界之最」: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馬化石產地;世界上最豐富的鏟齒象化石——鏟齒象頭骨個體發育系列史;世界上最早的披毛犀頭骨化石;世界上最大的真馬——埃氏馬;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巨鬣狗。
-
甘肅和政:帶你聆聽3000萬年前的生命故事
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是國內唯一的一家以收藏展示晚新生代古哺乳動物化石為主的國家二級博物館,館藏當地出土的化石標本,分屬新生代晚期的4個不同哺乳動物群:距今3000萬年的巨犀動物群;距今1300萬年前的鏟齒象動物群;距今1000萬年左右的三趾馬動物群;距今200萬年前的真馬動物群。其中和政羊化石、三趾馬化石、鏟齒象化石、披毛犀化石、埃氏馬化石、巨鬣狗化石被稱為是這裡的「六項世界之最」。
-
河南太行山區首次發現黃腹鼬
作為我國8種鼬類的一種,黃腹鼬以前在我省沒有被發現過。記者從河南省林業系統了解到,國有濟源愚公林場與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在太行山區開展的大中型獸類紅外相機調查和監測,首次發現了黃腹鼬在河南省的自然分布,這是目前該物種在我國自然分布的最北界。
-
一個東北養參人的吶喊,裝聾作啞的時代該要結束
當然,長白山的饋贈總是意外豐富,200多畝的原始森林裡藏著各種堅果、野生菌類、地道藥材、野生山菜,因為靠近日本、韓國,各種野生藥材、食材還有了走出國門的機會,而其中機會最大的就是以珍貴著稱的人參。
-
大發現!雙牌陽明山發現了野生蛙新品種
在調查新增發現角蟾、掌突蟾2種野生蛙,其中掌突蟾僅在湖南莽山發現過,陽明山為首次發現。寒露林蛙以其繁殖季節在中國農曆24節氣中的寒露節前後而命名。該蛙生活在海拔800-1300米的山谷,僅分布於中國湖南省雙牌縣、貴州省東南部、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南部山區。此次調查採樣主要目的為記錄陽明山寒露林蛙非繁殖期狀態,為繁殖期的深入研究做對比預調查。
-
陝西發現大面積野生紅豆杉
新華社西安4月11日電(記者劉彤)林業工作人員近日在地處秦巴山區腹地的陝西省漢中市鎮巴縣境內,發現大面積天然野生的世界珍稀瀕危植物——中國紅豆杉群落。 記者從陝西省林業部門了解到,這片天然野生紅豆杉生長地位於方圓300多畝的林區內,群落生長良好,全部為原生狀態。
-
長江山區大湖,釣獲一條3斤罕見的紅尾魚,還收穫2斤長江野生鱸魚
長江山區大湖,釣獲一條3斤罕見的紅尾魚,還收穫2斤長江野生桂魚,長江偏遠的山區大湖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那就是這裡晚上一般都會下雨,白天晴還出太陽,山區大湖的山上有野花開,地裡有野香蔥長出來,有這些徵兆就表示這裡的節氣很特殊,是野外釣魚絕對的好天氣。
-
一種新蘭花在秦嶺山區首次發現,開兩色花朵,已命名「巴山山蘭」
蘭花在我國至少有兩千年的栽培歷史,開始時都是由野生蘭花移植成家養的觀賞花卉,並且在人工培育上出現了很多新的品種,但是在蘭花的培育上,歷來以野生稀有種類為貴,因此有不少蘭花愛好者或培育者喜歡在深山裡面尋找罕見的蘭花品種,但由於大多數品種都已被人們發現和採植,所以已經很難發現蘭花的野生新品種。
-
陝西寶雞秦嶺山區出現川金絲猴身影
新華社西安11月27日電(記者劉彤、都紅剛)記者27日從陝西省寶雞市林業局了解到,近日,寶雞市馬頭灘林業局工作人員在大南溝管護林區撫育作業時,偶遇了一隻野生金絲猴。這隻野生金絲猴活動敏捷,體格健壯,可愛大方,時不時會接過林區工作人員手中的食物,任憑大家拍攝。這次發現金絲猴的寶雞市馬頭灘林業局管護的林區位於寶雞市區南郊秦嶺之巔,這是林區首次發現野生金絲猴。經動物保護專家確認,這是一隻成年雄性川金絲猴,這證明附近至少有一個川金絲猴群體,這隻獨猴有可能是從群體中擴散出來的。
-
野生菌味美怕中毒?山區農村大媽道出4秘訣,讓你放心享山珍
趙大媽在山林中採拾野生菌花腰妹的家鄉地處雲霧繚繞的雲南玉溪山區農村,也是有名的菌鄉之一。我們這裡具有「一山分四季,十裡不同天」的立體氣候,所以野生菌種類繁多,有400多種,可以食用的野生食用菌就多達70多種。
-
內蒙古野生動物數量逐年回升 村民山區採蘑菇遭黑熊襲擊
據悉,2015年內蒙古森林公安局破獲刑事案件52起,其中非法狩獵案46起、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6起,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製品案18起,收繳野生動物13721頭(只),其中國家二級野生動物101頭(只),皮張35件、野生動物製品201件、收繳獵槍獵具298件。
-
西安植物園多途徑開發秦巴山區植物
說起秦巴山區的植物資源,西安植物園主任李思鋒頗為自豪。他告訴記者,西安植物園正是以秦巴山區、黃土高原植物保護為重點,經過52年的收集、引種、保護,已成為西北地區引種、保育植物種類最多的植物園。西安植物園植物多樣性研究室主任黎斌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性專項「秦巴山區野生植物種質資源調查與評價」的主力隊員,他很多時間是在秦巴山區的密林中度過的,對秦巴山區的野生植物資源如數家珍,「不僅有起源於熱帶地區的觀賞植物山楠、無患子、紫金牛、海桐、山合歡等,還有典型的溫帶地區觀賞植物鹿蹄草、短枝六道木、華北紫丁香、山梅花等。
-
川金絲猴頻現寶雞秦嶺山區
在樹上張望的金絲猴 張文兵攝 本報訊 記者韓瑩 通訊員張軍鋒 田小偉報導 陝西省寶雞市馬頭灘林業局工作人員近日在大南溝管護林區,偶遇一隻野生金絲猴。它活動敏捷,體格健壯,時不時接過林區工作人員手中的食物。
-
掌握這些常識,找到優質的野生蘭花在農村山區就快到了
現在在鄉村山區很難找到有價值的野生蘭花。為了得到蘭花和好蘭,我們來討論以下幾點:1、選擇正確的山脈。不是所有的山都有蘭花,一般來說,這裡人很少,在沒有被破壞的更容易山上可以找到有價值的蘭花。
-
百草之王:林下參的作用與功效
那麼我們今天講到的林下參又是什麼呢?它是否也是人參的一種?與其他人參又存在著怎樣的差別呢?林下參為五加科人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習稱育山參、籽海、籽貨、籽上山、海貨,是人為地把栽培參的種子撒播到自然的環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