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物理實驗,就是根據確立的實驗課題及猜想(實驗的目的),運用一定的儀器、設備,創造或控制特定的條件,確定實驗的原理,設計實驗的方案,排除偶然、次要的因素的幹擾,使某一主要的物理現象發生或重演,獲得科學事實,從而進一步檢驗、發展物理理論。其對學生學習掌握探究自然規律、研究自然科學的方法,形成科學求實的態度,提高科學的素養是很好的教育平臺,但不同的實驗內容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有著不相同的功能,如高中物理實驗的中的技能訓練型實驗、測定性實驗、驗證性實驗、探究性實驗等,在教學中的要求和功能則不同,教學中應從實驗的內在價值出發,有所側重的培養學生六種能力(課程標準實驗專題的能力要求),為此,在實驗教學中要走出每一個實驗都必須按照科學探究的七過程進行的誤區,科學有效的確定實驗教學的目標。技能訓練型實驗主要是訓練學生掌握基本物理儀器調整、使用方法及其注意的事項,主要突出使用儀器的規範化訓練,使學生正確的應用儀器進行測量、觀察和讀數。培養學生學會看儀器說明書並學會使用儀器的能力。測定性實驗主要用來測量某些物理量或物理常數。測定性物理實驗總是根據一定的物理原理進行測量,因此,組織該類物理實驗,關鍵的問題是使學生明確實驗所依據的原理或基本公式,確定待測量和相關量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進行測量。驗證性實驗是在學習物理規律之後進行的,其目的是通過實驗驗證物理規律的正確性,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訓練實驗技能。它要求學生必須正確的理解所驗證的物理規律的內容和使用條件、明確實驗的目的和方法。由於實驗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誤差,因此,必須向學生說明誤差的允許範圍,在誤差的範圍之內,實驗的結果就可以認為與物理規律相符合,不能要求實驗的結果和理論結果完全一致。
探究性實驗是在學習物理規律之前進行的,也可以稱為探索性實驗,其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歸納、總結出物理規律,或按照提出問題、猜想假設、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的步驟探究物理規律,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感悟物理規律的形成過程,掌握探究自然規律的思想方法。
製作和裝配性實驗是為了鞏固和應用所學的知識,提高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訓練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技巧。建議教學過程中儘量根據環境條件對實驗設計進行再創造,為學生儘量多的創設實驗設計方案,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提高能力、學習知識,要避免「重知識、輕方法;重講授、輕活動;重結論、輕過程;重機械訓練、輕實質體驗」的「媒體實驗」、「程式化實驗」「試題實驗」的現象的發生。演示實驗,也要儘量讓學生參與,由學生自己完成實驗、觀察實驗,歸納總結,感悟體驗過程、理解獲取知識、鍛鍊提升能力(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讓學生自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