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人生文化其實是世界上最有意思的,最美的。講前世,就必連結著今生,講今生,就一定要回溯前世。這不僅僅是一個時間上彼此連接的關係,而是一個生命和另外一個生命彼此關聯的本質,甚至是一個和你不相干的人不遠千裡而來,與你奔赴生命盛宴的機緣。能夠看見這樣機緣的,就大抵可以預見命運的轉化或者一些未來的方向,能夠懂得這樣機緣的生命,會表現出來完美的接受。
聽天由命,這四個字是連接在一起的,是順服,是臣服,是懂得生命無常與無奈的積極的回應。天那麼大,你一撒手,天還是那麼大。5000年流沙流水一樣的過來,見證了無數,經歷了無數,也就有了自己的生命哲學:處變不驚。於是,懂得時間永恆的中國人生文化,便有了罕見的安靜力量和轉化能量。
把一切生命,人魚鳥獸蟲各種存在(道),都放入一個活動自如的地方(輪迴),從時間裡看見變化(無常),從變化裡看見永恆(道),而得著生命上的喜悅與精神上的毅力,讓外面的人看見,以為不過如此,一深入裡面,即刻發現5000年歷史的根須,使這個民族的生存驚天動地。
所以,儘管炮火連天,儘管外族入侵,儘管災難深重,中國人生依然是堅毅的,骨子裡怎麼都會發出錚錚的聲音,仿佛暗黑的山梁,你在月色裡看見,就會靜穆起來,在白天目睹,會驚訝那一份沉潛的神性。
中國的人生文化是世界上很美的,把時間連在一起,把空間連在一起,就叫做宇宙,叫做往來。個體生命常能夠看見整體宇宙的力量,生出來敬畏,無數自然的神像便成為人生的摩拜,知道自己的單薄,便認了命,卻絕不放棄,依然努力。
比如一條小船,在長河裡劃,直到自己劃不動,力氣用盡,就讓船飄著。或者一個浪過來,就對岸上的人喊一聲「照顧好屋裡」,隨即沒入水裡。沈從文就無數次描繪這些水手的命運,讓人知道命運的不驚不詫,入水裡就沒入。
你知道「屋裡」是不止人的,還有豬狗雞,還有一切能夠和人在一起的東西。照顧這個詞,讓中國人生溫暖如春,而完全失去人性醜惡的一面。中國人生看透了一切,又不點破,只是拿生命的餘溫來照顧彼此,於是,從依戀和眷念上,中國人生就多懂得感情的重要,並不介意感性上的啟發。
在世界上,中國人生最少情緒的波動,最少感性上的認識,所以,思想單純而深刻,生命力厚道而綿延。曾國藩後來寫《挺經》,實際上是把整個中國人生文化完全看懂了。對於個人,知道忍辱負重,對於民族,知道任重道遠,對於國家,知道日新月異。時間上回到過去,慎終追遠,祖宗就是經驗,就是血脈,就是血管,時間上走到未來,就是一種期待和努力。
中國人生懂得時間,就懂得命運,就知道命運從來不是死的,而是活躍的,變化的。淨空法師花一生中極重要的時間把一本非常薄的書《了凡四訓》演繹為一本極為厚重的書,用心良苦。所以,中國人生似乎不大理會「自sha」這樣的概念,覺得離開實際人生太遠,很無聊,再好的死亡都不如艱難地活著,活著就是希望。
希望是時間的本質,是時間的美。從中國人生再到中國文學,就美麗到無比透徹的永恆。孔夫子洗腳時候的幾句話,是最美的詩歌。後來的陶淵明,陳子昂,李白,杜甫,柳宗元,王維,再到蘇軾,都在講時間,講那種永恆裡面的安靜,你懂得了這樣一份安靜,就懂得了中國文學的本質,就懂得了中國人生的本質。
中國人生不鬧,不熱鬧,更不會胡鬧,那和中國人生的沉穩性格不相符合,中國人生始終是一個長大的成人,或者是一個智慧到極致的老人。見了成人,你得和他講道理,遇見老人,你得聽他講,這不是禮貌,而是文化,是中國人生的品相。
所以,你看中國的女人,很少哭天喊地,很少胡鬧瞎鬧、來不來就魚死網破。中國女性絕不會這樣做,一根繩子擺在艱難的生活面前,她有兩個辦法來對付:第一,帶著進了山,綁柴火,第二,拆了,編織出來好看的裝飾。
作者:毛歌(韶山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