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觀察到一種全新的物質狀態

2021-01-21 科技領航人

物理學家已經發現了一種新的物質狀態,該狀態隱藏在玻璃的液態和固態之間發生的神秘轉變中。

玻璃化轉變對科學家非常著迷,新的物質狀態——稱為「液體玻璃」——在微觀水平上表現出前所未有的行為,將其與先前觀察到的現象區分開來。

這種新狀態似乎存在於固體和膠體(例如凝膠)之間:具有微小但仍大於原子和分子且易於研究的顆粒的均勻混合物。在這種情況下,會製作出量身定製的微小塑料橢圓形膠體,並在溶劑中混合在一起。

液態玻璃簇中的橢球形顆粒。

「從理論上講,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德國康斯坦茨大學軟凝聚物理論教授馬蒂亞斯·福克斯(Matthias Fuchs)說,「我們的實驗提供了證據,證明了科學界已經關注了很長時間的臨界波動與玻璃狀中止之間的相互作用。」

當物質從液體轉變為固體時,它們的分子通常會排成一行,形成一種結晶模式。對於玻璃而言並非如此,這就是科學家如此熱衷於分析和解構玻璃的原因:對於玻璃(以及類似玻璃的材料),分子被鎖定或凍結在無序狀態。

在液體玻璃中,科學家注意到膠體能夠移動,但不能旋轉——它們比玻璃中的分子具有更大的柔韌性,但不足以使其與已經被廣泛研究的常規材料相媲美。

通過使用橢球形膠體而不是標準球形,可以觀察到這些鎖定的旋轉。粒子以相似的方向成簇地聚集在一起,然後在物質內部相互阻塞。

康斯坦茨大學物理化學教授安德烈亞斯·祖姆布施(Andreas Zumbusch)解釋說:「由於它們的形狀各異,與球形粒子相反,我們的粒子具有定向性,這導致了全新的,以前未被研究的複雜行為。」

研究人員說,新的物質狀態實際上是兩個相互競爭的液-固過渡相互作用,形成了不同性質的混合物。顆粒的形狀和濃度似乎對於製造這種液體玻璃至關重要。

與玻璃化轉變一樣,仍然存在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但是研究作者希望,科學家們已經預測了二十年的液態玻璃的發現,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玻璃化轉變如何在最小的情況下起作用。

這些發現也有可能超越玻璃,可以揭示從最小的生物細胞到最大的宇宙系統的所有事物——任何存在無法解釋的紊亂的情況。

「我們的結果揭示了對局部結構和相變之間相互作用。」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這有助於指導諸如膠體結構的自組裝等應用,並且還提供了形態對玻璃過渡的重要性的證據。」

相關焦點

  • 物理學家觀察到全新的物質狀態:液態玻璃 | PNAS
    物理學家在玻璃的固液轉變研究中發現了一種全新的物質狀態,不同於目前已知的物態(氣態、液態、固態、等離子態、超臨界態等),其在微觀層面上展現出從未觀測到過的行為。用這種方法製備的膠體粒子尺寸為微米級別,它們相對於原子和分子更大,更便於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研究。同時,由於其獨特的形狀,這種粒子更具方向性。 粒子的掃描電子顯微鏡照片,插圖為共聚焦顯微鏡成像,橫線長為5μm。
  • 為什麼物理學家不斷發現物質的新狀態?
    例如,在中子星內部,原子核可能會被壓縮成一種稱為「簡併物質」的物質,電子和質子被迫結合在一起形成中子,甚至進一步凝聚成僅由基本粒子組成的夸克-膠子等離子體。在光譜的另一端,當分子的溫度接近絕對零度時,量子力學開始在宏觀尺度上可見。當一堆原子被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時,就會形成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就好像它們是單個原子一樣。
  • 第一次,科學家在量子氣體中觀察到了新的物質狀態
    物理學家已經在量子氣體難以捉摸的內部觀察到一種新的物質狀態。在格林的童話故事中, 薄紗般的氣體線能夠捆綁巨人,這種匪夷所思的東西令孩子們充滿了無盡遐想。但是,像這樣的材料在物理學理論上是不可能存在的,因為在實踐中,它們在形成時會不可避免地崩潰。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現在發現,他們可以製造出一種即使在相當大的力下也足夠穩定以抵抗塌陷成雲的材料。
  • 物理學家在黃金表面觀察到馬約拉納費米子
    物理學家在黃金表面觀察到了馬約拉納費米子的證據,研究報告發表在 PNAS 期刊上。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Erwin Schr dinger)在 1920 年代提出了描述量子行為和互動的方程式,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Paul Dirac)修改了方程式,使其能適用於費米子。
  • 疫情隔離,物理學家用量子技術遠程製造出第五種物質狀態
    Amruta Gadge博士是英國蘇塞克斯大學數學與物理科學學院的物理學家,她製造的是名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Bose-Einstein Condensate,簡稱BEC)的物質狀態。這是玻色子原子在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所呈現出的一種氣態的、超流性的物質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極低溫的原子聚集在一起,表現得如同一個單一的實體。
  • 固態、液態和氣態後:為何不斷發現新的物質狀態?
    沒錯,儘管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會遇到,但這些都是物質的合理狀態(或稱為「相」)。事實上,物理學家已經發現了許多物質狀態,很可能數以千計。與此同時,他們仍然一直在尋找新的物質狀態。據推測,我們或許可以發現數百萬種可能的物質狀態。當然,最基本的三種物質狀態在很早以前就已為人熟知。
  • 夸克是所有物質的基石,單獨的夸克是無法被直接或間接地觀察到
    圖:夸克是所有物質的基本成分,但似乎沒有任何結構,似乎不可分割。「好吧,我認為最簡單的表述方式是夸克是物質的基本組成部分,是我們周圍所有物質的基本組成部分,」傑弗裡韋斯特解釋說,他是一位理論物理學家,是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高能物理小組創始人,現在是聖達菲研究所的沙南傑出教授。(他還是2017年暢銷書《尺度》(scale)的作者。)
  • 物理學家發現一種「聆聽」暗物質的方法
    斯德哥爾摩大學(Stockholm University)和馬克斯普朗克物理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Physics)的物理學家將研究方向轉向電漿(plasmas),這一提議可能會徹底改變令人難以捉摸的暗物質的探索。
  • 理論物理學家稱一種「全新」粒子已經出現
    一位理論物理學家提出,一種全新粒子已經出現,並且正在改變我們整個宇宙的未來命運。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0月30日刊文稱,自從我們的宇宙從一顆擁有無限密度和重量的微小顆粒的爆炸中誕生以來,它一直在像氣球一樣膨脹著,而且不是以一種穩定的速度——宇宙的擴張始終變得越來越快。但是宇宙擴張有多麼快的問題一直沒有定論。
  • 物理學家首次觀測到反物質光譜:和正物質相同
    根據理論預測,宇宙大爆炸產生了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由於它們會相互湮滅,物理學家一直在試圖弄清為什麼宇宙只留下了相對較小數量的正常物質——演化出我們所知的星系、恆星、行星和最終生命——而反物質卻消失了。數十年來,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研究人員一直在研究如何製造出最基本原子(氫)的反物質版本,並能俘獲它足夠長的時間來進行相關研究。
  • 理論物理學家稱一種「全新」粒子已經出現
    一位理論物理學家提出,一種全新粒子已經出現,並且正在改變我們整個宇宙的未來命運。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0月30日刊文稱,自從我們的宇宙從一顆擁有無限密度和重量的微小顆粒的爆炸中誕生以來,它一直在像氣球一樣膨脹著,而且不是以一種穩定的速度——宇宙的擴張始終變得越來越快。
  • 神秘而強大的第四種物質狀態
    但其實,她沒有提及的是一種特殊的電化氣體——等離子體,這是第四種特別重要的物質狀態。之所以我們較少提及,是因為在生活中我們很少遇到天然的等離子體,除非你有幸看到過北極光,或者是通過特殊的濾鏡來觀察太陽,又或是像我小時候那樣——喜歡在雷雨天將頭伸出窗外。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是稀缺品的等離子體,卻佔據了宇宙中可觀測物質的99%以上(如果我們忽略暗物質的話)。
  • 科學家觀察到物質波「超冷消失」現象
    原標題:科學家觀察到物質波「超冷消失」現象    最近,美國萊斯大學物理學家在超冷原子實驗中觀察到一種奇特的「消失現象」:在某種情況下,兩個物質波形成的孤波在彼此穿越過程中會出現距離「鴻溝」,然後出現在另一邊,繼續無衰減地振蕩。研究小組在最新的《自然·物理學》雜誌上描述了這一奇怪現象。
  • 科學家用超短雷射脈衝撞擊晶體發現物質「隱藏狀態」!
    科學家用超短雷射脈衝撞擊晶體意外發現物質「隱藏狀態」!據了解,該晶體是一種叫做三碲化鑭的晶體物質,這種物質由一個鑭原子和三個碲原子組成。物理學家們用超短雷射脈衝衝擊該晶體後,發現了藏在晶體內物質的新狀態。科學家認為超短的雷射脈衝改變了電子穿過晶體的方式,改變了電荷密度波的狀態,這種改變足以將其轉化為一種全新的物質狀態。電荷密度波什麼是電荷密度波呢?
  • 物理學家觀測到粲夸克中物質與反物質的不對稱性
    有史以來第一次,物理學家通過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觀察到了粒子和反粒子的衰變的差異,這種差異體現在構成物質基本單元的粲夸克中。宇宙中充滿了常規物質,另外還有反物質,反物質即使在地球上存在,但數量卻要少得多。
  • 物理學家利用量子規則創造出一種新型晶體
    科學家們利用雷射將鋰原子限制在真空室內的一個區域內,創造了一種基於泡利不相容原理的新型晶體。物理學家5月8日發表於arxiv.org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原子可能非常排斥重疊,以至於它們形成了一種晶體般的排列,即使它們沒有相互施加任何力。這種結構叫做泡利晶體,是量子力學規則的結果,也叫做泡利不相容原理。 科學家此前曾預測過泡利晶體的存在,但直到現在還沒有人觀察到它們。
  • 反物質,一種神秘的物質,物理學家苦苦尋找多年,它究竟在何處?
    如果你抓住1kg的反物質,它將與你身體的1kg普通物質發生湮滅,並釋放出和有史以來最大的核爆炸相當的能量。圖解:100英裡外拍攝的沙皇氫彈爆炸,這就是2kg物質瞬間全部轉化成能量的威力。想要確切地知道物質(任何一種)中儲存了多少能量,僅需使用質能公式:E=mc^2。當你使用這一公式時,一定要使用標準單位(質量:kg,光速:m/s,能量:J),這樣就無需再進行單位換算了。
  • 物理學家捕捉到了一種神秘的波
    物理學家捕捉到了一種神秘的波  Winnie Lee • 2020-04-03 09:56:15 來源:前瞻網 E 物理學家終於捕捉到了超導體的波
  • 稀有而極端的第六種物質狀態
    如果用足夠的能量轟擊原子,把它的電子踢開,就能創造出電離等離子體,這是物質的第四種狀態。(詳見《神秘而強大的第四種物質狀態》。)因此,玻色子可以坍塌到相同的量子基態。這個過程就被稱為BEC,它被認為是超導的核心。1995年,物理學家最早利用磁場,在銣原子蒸汽中得到了BEC。近日,在國際空間站,研究人員首次在失重條件下創造出了BEC。(詳見《首次在太空中,創造出第五種物質狀態》。)
  • 核物理學家提出了一種新的暗物質候選粒子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暗物質是一種在宇宙中大量存在的神秘物質,被認為與常規物質的比例是五比一。但是到目前為止,暗物質從未被直接檢測到。現在,約克大學的核物理學家提出了一種新的候選粒子,它可能構成了這種奇怪的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