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岸衛士」紅樹林期待加強保護修復
2018年,國務院頒布了《關於加強濱海溼地保護 嚴格管控圍填海的通知》,對圍墾佔用包括紅樹林在內的濱海溼地作出嚴格規定。廣東、廣西、海南、福建、浙江等省區,還制定了地方溼地保護修複製度實施方案,出臺了省級溼地保護條例,明確了紅樹林保護目標任務。各地各部門通過編制實施中長期規劃和專項規劃,開展了紅樹林資源調查、保護修復、科研監測、科普宣教等工作,加快推進紅樹林保護修復和保護體系建設。
-
紅樹林保護修復提速,再造「海上森林」有多難?
今年8月,我國首個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出臺,明確對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現有紅樹林實施全面保護。自然資源部生態修復司相關負責人日前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表示,目前,五省份正在制定紅樹林保護修復具體實施方案。但紅樹林生態系統脆弱,修復難度大,保護與修復仍期待更多科技突破,「紅樹林+」的生態產業模式,也正被積極探索。
-
紅樹林保護修復提速,再造「海上森林」有多難?_新聞中心_中國網
近年來,由於沿海地區開發強度加大,大規模圍填海造成濱海溼地喪失,加之近海海水汙染、過度捕撈等,我國紅樹林面積銳減。生態文明建設的號角下,紅樹林保護修復提速。今年8月,我國首個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出臺,明確對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現有紅樹林實施全面保護。
-
圍填海等致紅樹林銳減 修復提速仍有難題待解[組圖]
今年8月,我國首個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出臺,明確對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現有紅樹林實施全面保護。自然資源部生態修復司相關負責人日前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表示,目前,五省份正在制定紅樹林保護修復具體實施方案。但紅樹林生態系統脆弱,修復難度大,保護與修復仍期待更多科技突破,「紅樹林+」的生態產業模式,也正被積極探索。
-
專訪自然資源部生態修復司相關負責人:紅樹林修復須高度重視科學
新京報訊(記者 吳嬌穎)今年8月,我國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出臺,明確對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現有紅樹林實施全面保護。目前,五個省(自治區)正在制定紅樹林保護修復具體實施方案。日前,自然資源部生態修復司相關負責人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表示,地方在推進紅樹林保護修復工作中,必須尊重紅樹林生態系統演替規律,堅持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統籌推動行動計劃確定的各項工作。
-
廣西紅樹林保護修復發展紀實:築牢海岸"綠色長城"
北海濱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主任唐筱潔介紹,包括金海灣景區的沿海紅樹林以及淺海區域、入海河道馮家江和上遊鯉魚地水庫及其岸邊區域,都納入了國家溼地公園範圍,總面積2009.8公頃。自2011年國家林業局批准試點以來,溼地公園實施紅樹林生態恢復、修復工程380畝,新種植紅樹林36畝,正在按保護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宣教展示區、合理利用區、管理服務區的要求加緊建設。防城港人格外珍愛紅樹林。
-
春來植新綠 收穫美龍江 今年全省計劃造林100萬畝
全省新增城區綠地面積1142.8公頃,新增公園12個。全省林地面積2617萬公頃,森林蓄積量達21.28億立方米。全年爭取國家資金1.08億元,啟動實施退牧還草工程和草原生態修復治理項目,完成草原治理面積40萬畝;全省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穩定在75%以上。全年完成退耕還溼面積6.96萬畝。
-
《廣東省溼地保護條例》發布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北極星環境修復網獲悉,近日,廣東發布了《廣東省溼地保護條例》,詳情如下:《廣東省溼地保護條例》已由廣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於2020年11月27日修訂通過,現將修訂後的《廣東省溼地保護條例》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廣西:玉林綠滿八桂造林綠化工程 今年計劃造林16萬畝
為切實抓好林業生態建設,全力打造美麗玉林,市林業局精心謀劃今年植樹造林工作,計劃全年完成植樹造林面積16萬畝,全民義務植樹750萬株。玉林市堅持「生態立市,綠色發展」,今年將繼續深入實施「綠滿八桂」造林綠化工程,積極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全面推進生態文明示範市和美麗玉林建設。
-
全文|環保部發布《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技術指南》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日前,環保部發布《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技術指南》的公告。》的公告為貫徹落實《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有關要求,進一步規範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工作,我部制定了《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技術指南》,現予發布,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
昌平區今年計劃新增造林1.6萬畝 35種節水植物優先「上崗」
人民網北京5月6日電據昌平區園林綠化局消息,昌平區2020年新一輪百萬畝綠化造林工程已正式啟動,今年計劃完成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18374畝,其中新增造林16148畝,改造提升2226畝,重點打造京張高鐵和懷密線沿線四季景觀。
-
保護紅樹林溼地 建美麗生態湛江
在「植樹節」之際,本報特推出《湛江: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專欄,旨在展示各涉林業企業、部門在造林綠化、生態修復和生態建設中呈現出來的良好精神面貌和工作狀態,助力形成全社會植綠,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以下簡稱保護區管理局)在湛江市委市政府和省林業廳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縣(市、區)黨委政府和有關市直單位的支持幫助下,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堅守生態紅線,以高質量保護管理紅樹林溼地資源為中心,紮實推動自然保護區規範化建設管理,譜防寫區建設發展事業的新篇章。
-
海洋三所繪製中國紅樹林生態修復潛力圖
研究成果以「使用生態位模型預測紅樹林在全球分布區北緣的潛在分布:確定保護和恢復的範疇」和「基於物種分布模型繪製紅樹林生態修復潛力圖——中國案例研究」為題,相繼發表於相關領域SCI頂級期刊《森林生態與管理》和《整體環境科學》。研究得到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福建省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支持。
-
環境保護部就《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答問
針對當前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土壤環境問題,立足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著眼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土十條》以農用地中的耕地和建設用地中的汙染地塊為重點,明確監管的重點汙染物、行業和區域,嚴格控制新增汙染,對重度汙染耕地提出更嚴格管控措施,明確不能種植食用農產品,其他農作物不是絕對不能種;對於汙染地塊,區分不同用途,不簡單禁用,根據汙染程度,建立開發利用的負面清單。
-
保護植物多樣性 維護全球生命共同體:中國紅樹林
紅樹林是許多魚、蝦、蟹、貝的棲息場所;紅樹林是水鳥覓食、棲息和繁殖場所;紅樹林龐大的地上根系具有很好的消浪功能,被譽為「海岸衛士」;紅樹林不僅可以吸收水體中的N、P,還可以將重金屬及其他汙染物「封閉」在沉積物,起到淨化海水的功能;紅樹林具有強大的碳匯功能,是海洋藍碳的主要貢獻者;紅樹植物全身都是寶,樹皮可提取鞣料,一些種類的木材材質優良,水椰的果肉可食,桐花樹是很好的蜜源植物,白骨壤果實經泡水後可做菜
-
世界海洋日: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
本報訊 記者馬雨晶 黎明 通訊員林蔭報導 6月8日是第十二個世界海洋日,今年的主題是「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 紅樹林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的木本植物群落,能在海水中生長,在維護生物多樣性、防風消浪、保持土壤、淨化海水、儲碳固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海南省特色產業小鎮建設三年行動計劃》
全面落實「河長制」,實施生態環境修復和綜合整治工程,開展鎮域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保護地形地貌、河湖水系、溼地、森林植被、動物棲息地等自然景觀資源;加快小流域治理,開展水土保持、面源汙染防治等工程,改善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推動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互促互融;實施以農貿市場整治、交通秩序整治、違法佔地整治、鎮容環境整治等為重點的環境綜合整治,依託小尺度、精緻化的城市設計,結合收儲、搬遷、(棚戶區
-
保護紅樹林 保護溼地生態系統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導下,我國大力推進紅樹林保護和修復,成為世界上少數紅樹林面積淨增加的國家之一,但紅樹林生態系統仍然面臨著生境退化、生物多樣性降低等突出問題。我國相關工作人員不斷努力,按照總書記「一定要尊重科學、落實責任,把紅樹林保護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嚴格保護現有紅樹林,科學開展紅樹林的生態修復,擴大紅樹林面積,提高生物多樣性,整體改善紅樹林生態系統質量,全面增強生態產品供給能力。
-
粵北南嶺山區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建設已投入71億元
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建設進展如何?筆者從省自然資源廳了解到,截至今年10月31日,該項目已完成實際投資71億元,已到位的10億元國家專項資金共支持49個試點工程子項目建設,實際支出近7億元。
-
自然資源部海洋三所研究團隊首次繪製中國紅樹林生態修復潛力圖
該團隊胡文佳博士等與北京林業大學研究人員合作,採用生態建模方法對中國紅樹林的生境適宜性及生態修復空間規划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研究人員融合多種海陸環境變量,應用生態位模型對中國26種真紅樹植物的生境適宜性進行了評估,深度揭示了中國紅樹物種空間分布在大尺度上隨緯度變化的環境驅動機制,判斷了紅樹林的保護現狀和潛在熱點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