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新發傳染病78%與野生動物有關!有人吃野味,腦裡長11釐米長寄生蟲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今日,一條「78%人類新發傳染病與野生動物有關」的消息在網上引發眾多網友關注。圖片來源:新浪微博2月9日,在湖北省召開的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陳煥春表示,無論怎麼樣,我們都要儘量少養野生動物,更不能吃野生動物,當今人類新發傳染病78%與野生動物有關或者來源於野生動物。
-
人類新發傳染病78%與野生動物有關!有人吃野味,腦裡長11釐米長寄生...
今日,一條「78%人類新發傳染病與野生動物有關」的消息在網上引發眾多網友關注。,當今人類新發傳染病78%與野生動物有關或者來源於野生動物。對此,網友們紛紛表示:「以後長點心吧,別再吃了」「拒絕一切野味,希望嚴懲嚴辦。」
-
全球170萬種未知病毒 專家:吃「野味」或導致疫情頻繁發生
據法新社1月27日報導,17年前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疫情大爆發之後,有許多聲音曾警告過人們「不要吃野生動物,被感染病毒的風險很大」。然而,當時的那場教訓並沒有徹底改變人們吃「野味」的習慣,這次在武漢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也被認為跟吃「野味」有很大關係。
-
古代筆記中的「吃野味鬧出人命案」
這其中,疾控專家們一直致力於病毒的溯源工作,並取得了階段性進展。雖然最終的「破案」和「抓捕真兇」還有待時日,但絕大多數專家認為,這種帶來巨大災難的病毒是那些在華南海鮮市場嗜吃野味的人們「惹禍上身」的。喜歡吃野味,是我國飲食文化史上「源遠流長」的一種糟粕。
-
淘寶禁售「野味」了嗎?這個冠狀病毒常見宿主,別吃了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勢洶洶,野味再次被推至風口浪尖。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日前表示,根據流行病學分析,此次新型冠狀病毒來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動物,比如竹鼠、獾等。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袁國勇也呼籲稱:「我們都不應該吃野味。」 「拒絕野味,人人做起!」
-
吃野味,犯罪嗎?
記者近日採訪了多位環境科學和法學專家。錯誤觀念下的野味饕餮近年來,面對不斷高起的野生動物售賣價格,老饕依舊趨之若鶩,吃者人數眾多,售賣行為屢禁不止。從百度搜索排行看,處罰和追究犯罪行為的多是獵捕、殺害、收購、運輸、出售、走私野生動物,少有涉及製作加工、食用的。
-
野味愛好者們別貪嘴了!別虛榮了!
野味愛好者們別貪嘴了還有一種心理,是吃野味吃出了優越感。認為吃到尋常百姓家吃不到的東西,是一種身份尊貴的象徵。幾年前,一名叫「綻放多多」的網友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喝湯的經歷。「八種動物熬了五個小時的湯,所用材料都是穿山甲和天鵝等珍品,炫耀之情,溢於言表,儘管會補到流鼻血,但是仍然「盛情難卻」。
-
吃野味當心病毒和寄生蟲
隨著「秋冬進補」季節的來臨,廣州人吃野味的現象有所抬頭。根據廣東省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防治研究結果表明,南方的果子狸是人類SARS病毒的重要動物宿主之一。
-
拒絕野味,蝙蝠,果子狸算野味,那麼野雞野鴨野生黃鱔算野味嗎?
眾所眾知,2020年的這次極為嚴重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舉國上下人心惶惶,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宿主為蝙蝠,這件事已經被大家所熟知,那麼為什麼除了禁止吃蝙蝠外還要禁止吃其他野味呢?凡是獵取得來的做肉食的鳥獸,如野雞、野兔等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野生動物,非人工飼養的都算是野生動物,而變成人們餐桌上的菜餚時,就成了所謂的「野味」。
-
水族百科(黑線飛狐篇)
黑線飛狐的最大長度可以達到15釐米,壽命可以超過10年。由於黑線飛狐的生長緩慢,所以建議水族箱最好有水草造景,以模仿原生態環境,提升魚兒活動環境質量。因為黑線飛狐是很出名的跳缸專家,所以水族缸加蓋是很重要的。如果水族缸是訂製的,玻璃上蓋意外破裂無法更換,也可以訴諸大量的浮水植物,這個方法對於預防黑線飛狐跳缸相當的有效。
-
陽臺長出萌萌的黃蘑菇專家說這叫「鬼傘」有毒別吃
(原標題:陽臺長出萌萌的黃蘑菇專家說這叫「鬼傘」有毒別吃)
-
早就警惕我們,野味不能吃!
1976年伊波拉病毒 1976年在非洲大爆發的伊波拉病毒,是目前世界上危險等級最高的傳染病 中國人是出了名的愛吃「野味」。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裡遊的、土裡鑽的,一律都吃,野豬麋鹿果子狸只是入門,敢於直面猴腦穿山甲的,才是老饕…… 但其實,早在四百多年前,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就在《本草綱目》中詳細記載:吃野味容易染上疾病。
-
別吃野味了,真的會死!
/寫在最後/ 從去年12月武漢發現「不明原因肺炎」到今天,全國抗擊疫情已經一個多月了,距離上一次的「非典型肺炎」,僅僅17年。無論是03年的「非典」,還是今年的「新型肺炎」,起因都是「冠狀病毒」。而這種冠狀病毒普遍來源於「野生動物」。2003年的SARS,科學家已證實病毒源頭是「中華菊頭蝠」,不是「果子狸」。蝙蝠全身攜帶了超過100種病毒,比如伊波拉病毒、SARS病毒、狂犬病毒,是名副其實的「毒王」。
-
野味為何會引起病毒感染?除了蝙蝠,還有什麼野味不能吃
繼SARS之後,時隔17年,一場突發的嚴重疫情,再次讓「野味」這個話題以極度沉重的態勢重回到人們眼前。那麼,野味為什麼容易引起病毒感染呢?野味為什麼容易引起病毒感染呢?現在非常多的人認為野生的就是純天然、無公害,沒有任何添加劑,肯定比家養的對人體好,野味肯定也是這樣的,所以吃貨們就開始向野生動物下「毒手」。
-
野味和人類文明
這樣的習俗在日本稱為「ジビエ Jibie」,漢語叫「野味」。江戶時期德川第五代將軍綱吉發布了禁止吃獸類肉的《獸類憐憫令》。因為鯨與魚一樣不在禁食之列,所以一般老百姓把野豬諱稱「山鯨魚」,私下裡吃野豬,另一種野味「鹿肉」叫做「紅葉」。2002年的「大河劇」《利家與松》裡,就有主人公前田利家為了招待來客帶著隨從到深山老林裡去打野豬的橋段。
-
吃野味並不滋補 不注意可能會危害健康
吃野味真的滋補嗎?很多人都喜歡野味,一覺味道新鮮,二覺營養豐富。但是野味的好處缺乏科學依據,不僅沒有滋補功效,或許還會帶來健康傷害。吃野味也加快了瀕危野生動物的滅絕,破壞物種多樣性和威脅生態平衡野生動物不是綠色食品,野味對人體危害極大禁食野味,珍愛地球,尊重自然.是人類必須遵循的準則。
-
陽臺長出萌萌的黃蘑菇 專家說這叫「鬼傘」 有毒別吃
不過,昨日,浙江大學一位教授卻稱,這種蘑菇可是有毒的,市民千萬別亂觸摸,更別當下酒菜。 市民家陽臺長出萌萌的黃蘑菇 陳先生愛好種植盆栽,家裡陽臺上種了好多的花草和一些蔬菜。前幾天,他發現家裡好幾盆盆栽上面都長出了一種小蘑菇,有一些黃黃的,也有一些是白色的,有一些高的七八釐米左右,矮的至少也有三四釐米。
-
...動物捕殺屢禁不止 致命的病毒與吃野味的「陋習」你該痛恨哪一個?
原標題:野生動物捕殺屢禁不止 致命的病毒與吃野味的「陋習」你該痛恨哪一個?央視財經(記者 童盈)截至今日20點,湖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累計發現確診病例444例,共致17人死亡。據國內權威專家推測,此次冠狀病毒傳染病,極有可能源自武漢市華南海鮮批發市場,2019年年底,武漢市最先通報的數例冠狀病毒案例,均曾與該海鮮市場有過接觸。1月20日晚,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接受央視新聞採訪時表示:這次疫情的源頭主要在武漢當地的海鮮市場,實際上這個海鮮市場裡相當多的不是海鮮,而是「野味」,就是野生動物。
-
「黑毛藻剋星」-飛狐類工具魚
黑線飛狐可以說是食藻的冠軍,尤其是絲藻和其他魚都不吃的黑毛藻,都在它啃食的範圍內。黑線飛狐在水族缸中難以繁殖,因此市面上買到的魚大多數都是國外捕撈的,市場價約5-8元(2-4cm)。但黑線飛狐並不是越大越好,因黑線飛狐也食人工飼料,稍微大的魚會經常搶食,反而很少吃藻了,因此要控制餵食的次數以及餵食的量。
-
野生獸類、鳥類、兩爬類不能吃!拒絕「野味」,從現在做起
,其他的『野味』就不知道了。」其中,有7名70後和80後市民曾吃過「野味」,2名90後市民幼年時吃過。44歲的何先生說,前幾年販賣「野味」的人比較多,在一些鄉下集市、路邊會售賣野豬、野兔、蛇等野生動物。另一名70後金女士告訴記者,她十幾年前在萬全鄭樓某農家樂吃過野豬、野兔,當天回家出現腹瀉問題,之後就沒吃過了。「我不吃『野味』。小時候住農村,看過親戚吃蛇肉。」90後小黃認為,蛇肉不一定比雞、鴨肉營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