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新知速遞 第181期|朱正綱教授發表胃癌腹膜轉移患者腹腔化療港併發症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

2021-02-23 瑞金醫院圖書館

[Abstract]

Objective: Intraperitoneal (IP) chemotherapy through subcutaneous port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gastric cancer (GC) patients with peritoneal metastasis (PM).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assess the port complications and risk factors for complications in GC patients with PM.

Methods: In retrospective screening of 301 patients with subcutaneous ports implantation, 249 GC patients with PM who received IP chemotherapy were screened out for analysis. Port complications and risk factors for complications were analyzed.

Results: Of the 249 analyzed patients, 57 (22.9%) experienced port complications. Subcutaneous liquid accumulation (42.1%) and infection (28.1%) were the main complications,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included port rotation (14.1%), wound dehiscence (12.3%), inflow obstruction (1.7%) and subcutaneous metastasis (1.7%). The median interval between port implantation and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3.0 months. 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ECOG) performance status [odds ratio (OR), 1.74; 95% confidence interval (95% CI), 1.12−2.69], albumin (OR, 3.67; 95% CI, 1.96−6.86), implantation procedure optimization (OR, 0.33; 95% CI, 0.18−0.61) and implantation groups (OR, 0.37; 95% CI, 0.20−0.69)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port complications (P<0.05). ECOG performance status was the only factor that related to the grades of port complications (P=0.016).

Conclusions: Port complications in GC patients who received IP chemotherapy are manageable. ECOG performance status, albumin, implantation procedure and implantation group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port complications in GC patients with PM.

【中文摘要】

目的: 腹腔化療可將藥物直接作用於腹腔腹膜轉移病灶,已被應用於胃癌腹膜轉移的治療。通過皮下放置腹腔化療港可反覆多次進行腹腔化療。而腹腔化療港的正確放置及安全應用是實施腹腔化療的前提,本研究目的是分析腹腔化療港相關併發症及發生的相關危險因素。

方法: 回顧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瑞金醫院301例皮下放置腹腔化療港患者的臨床資料,經過篩選其中249胃癌腹膜轉移患者符合分析條件,進一步分析腹腔化療港在胃癌腹膜轉移患者腹腔化療過程中的併發症、危險因素及處理措施。

結果: 分析的249例胃癌腹膜轉移患者中有57 (22.9%) 例患者發生了化療港相關的併發症。其中,皮下積液 (42.1%) 和感染 (28.1%) 是主要的併發症,其他相關的併發症還包括旋轉 (14.1%), 切口裂開 (12.3%), 堵塞 (1.7%)  和皮下轉移 (1.7%)。化療港併發症發生的中位時間為化療港放置後的3個月。結合Clavien–Dindo分級方法,我們將化療港相關的併發症分為 1 - 4個等級。進一步分析發現,ECOG 評分 (OR 1.74; 95%CI 1.12-2.69)、白蛋白水平 (OR 3.67; 95%CI 1.96-6.86)、化療港放置方式是否優化 (OR 0.33; 95%CI 0.18-0.61) 及是否專業團隊放置  (OR 0.37; 95%CI 0.20-0.69) 為化療港併發症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 (P < 0.05)。而且,ECOG 評分為併發症分級的相關因素 (P=0.016)。

結論: 腹腔化療港在胃癌腹膜轉移患者腹腔化療中的應用安全可行,相關的併發症可控。ECOG評分、白蛋白水平、化療港放置方式是否優化及是否專業團隊放置為化療港併發症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

相關焦點

  • 瑞金新知速遞 第283期|朱正綱教授發現下調CDH11的表達促進胃癌細胞轉移和紫杉醇耐藥
    【中文摘要】背景: 胃癌腹膜轉移患者的預後極差,而紫杉醇腹腔灌注治療已被證實對胃癌腹膜轉移具有很好的效果。然而,腹膜轉移患者經過紫杉醇治療後極易發生紫杉醇耐藥,從而導致病情進展和惡化。其中涉及的相關的機制目前並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將探索引起紫杉醇耐藥及胃癌腹膜轉移的的相關機制。
  • 自動化所等在胃癌隱匿性腹膜轉移智能診斷研究中獲進展
    、回顧性臨床研究,取得了診斷效果的顯著突破,相關研究工作發表於臨床腫瘤期刊Annals of Oncology。該研究基於患者靜脈期CT影像中胃癌最大層面的原發灶圖像和病灶鄰近的一塊腹膜圖像,提取266個定量影像組學特徵,通過分析發現2個原發灶影像特徵和2個腹膜影像特徵,以及1個臨床因素Lauren分型與腹膜轉移具有顯著的相關性,將這些特徵結合構建一個影像組學預測模型(如圖1所示),在4家醫院的驗證集上都取得了很好的預測效果,AUC均達到0.92以上,特別是針對CT漏診的隱匿性腹膜轉移患者,該模型有非常高的檢出率
  • 瑞金新知速遞 第十四期|朱正綱教授胃腺癌新輔助治療新進展
    【中文摘要】背景:化療聯合靶向治療用於局部進展期胃腺癌新輔助治療目前證據尚不足,因此我們開展了一項單臂II期臨床研究,探索了靶向藥物VEGFR 抑制劑阿帕替尼聯合新輔助化療SOX方案(SOXA)治療局部晚期胃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瑞金新知速遞 第250期|援鄂醫療團隊建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心肌損傷相關危險因素預測模型
    【中文摘要】目的: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心血管系統受累與患者不良預後顯著相關。然而,針對急性心肌損傷相關的危險因素仍缺乏充分的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明確新冠肺炎合併心肌損傷的臨床特徵,分析常規實驗室指標與肌鈣蛋白I的關係,從而建立風險評估預測模型。
  • 瑞金新知速遞 第279期|鄭民華教授發現微衛星不穩定狀態影響III期胃癌患者新輔助治療的腫瘤退縮及臨床預後
    【中文摘要】目的:探究臨床III期胃癌患者接受新輔助治療(NAC)後的腫瘤退縮及臨床預後與高頻微衛星不穩定 (MSI-H)之間的關係。方法:NAC組和單純手術組分別有177和513名臨床III期胃癌患者。其中MSI-H佔8.3%(57/690)。
  • 「腸」話短說 | 陳功教授病例分享:結直腸癌腹膜轉移,一個也不放棄
    醫脈通腫瘤科邀請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陳功教授團隊創立專欄——腸話短說,向每位讀者傳遞最新的研究進展、最前沿的診療思路、最實用的臨床經驗。本期陳功教授為我們分享了兩個結直腸癌腹膜轉移的病例。2019-09-03行乙狀結腸癌根治術,術中見乙狀結腸上段腫塊,大小約10*5cm,腫塊侵出漿膜全層,未見明顯侵及周圍組織。腸繫膜、盆腹腔腹膜可見大量米粒樣白色病灶,無法切除,予以5-Fu浸泡腹腔。(外院)術後病理示:(結腸)粘液腺癌,累及腸壁全層,脈管未見癌,(兩切緣)未見癌,腸旁淋巴結見癌轉移(23/25)。
  • 【病例分享】RAS和BRAF V600E雙野生、MSS型直腸癌同時性腹膜轉移...
    1.依據2012年版日本大腸癌治療指南腹膜轉移P分期及處理規約:該患者為P1(僅有局部/附近腹膜轉移)有望能夠外科完全切除;2.根據全腹部CT檢查提示下腹部腹膜轉移可能,初步評定CT腹膜癌指數(CT-PCI)=6。外科評估結果為可切除。腹腔鏡探查或開腹探查可準確評價腹膜轉移的負荷程度。如果患者經手術探查確定為P1、PCI<20,則可切除。 2.
  • 瑞金新知速遞 第四十一期|消化外科研究所蘇麗萍團隊發現腫瘤微環境中CAFs-腫瘤細胞參與胃癌侵襲轉移
    【中文摘要】胃癌具有易發生廣泛局部浸潤、遠處轉移和預後差的特點。在大多數情況下,胃癌進展與細胞因子的異常表達或腫瘤-基質相互作用介導的信號級聯激活有關,然而其調控胃癌進展的分子機制仍未完全闡明。在本研究中,我們發現IL-33及其受體ST2L在臨床胃癌組織中表達上調,而且其表達水平與胃癌患者的不良預後顯著相關。
  • 胃癌轉移的途徑有哪些?這4種轉移方法最常見,了解清楚對治療有幫助
    若向鎖骨上淋巴結轉移可引起淋巴結腫大;向腹腔腹膜轉移可導致腹脹腹水和腹痛;向肺部轉移可引起胸痛和氣促;發生廣泛轉移時可引起營養不良、身體消瘦以及疲乏等,那胃癌的轉移途徑都有哪些呢?    胃癌的轉移途徑有哪些?  1、淋巴轉移  淋巴轉移是胃癌常見的轉移途徑,因為腹腔淋巴結和胸導管相通,所以可轉移到左鎖骨上淋巴結。
  • Nat Med | 胃癌患者腫瘤內部異質性的細胞起源並發現譜系組成
    胃癌患者發現時多為晚期,且多伴有腹腔轉移,此類患者預後較差,總體生存時間不足6個月,普遍對化療和免疫治療耐藥。目前,人們對於晚期胃癌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通過多組學分析,TCGA將原發胃癌分為4種分子分型,其中EBV陽性和微衛星不穩定型原發胃癌具有較好的預後【1】。然而,這兩種類型在晚期胃癌中非常罕見。臨床上,針對晚期胃癌患者的合理療法十分有限,因此亟需改善胃癌治療方案以改善患者的生存狀況。
  • 瑞金新知速遞 第249期|王侃侃研究員發現長鏈非編碼RNA CRNDE促進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發生的分子機制
    【中文摘要】研究表明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的發生需要PML/RARα融合蛋白與其他協同因素共同作用才能發生。然而,協同PML/RARα致癌的長鏈非編碼RNA(lncRNAs)知之甚少。在本研究中,我們首先應用資料庫中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患者和正常人群骨髓/外周血樣本的RNA-seq數據,鑑定了一組在APL中異常表達的lncRNAs。然後聚焦其中進化上保守的lncRNA CRNDE(Colorectal Neoplasia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進行深入研究。
  • 瑞金新知速遞 第295期|楊程德主任醫師發表關於成人斯蒂爾病肝臟受累患病率、臨床特徵及預後的隊列研究成果
    本研究旨在闡明AOSD患者肝臟受累的特徵,評估其對預後的影響。方法:我們連續入組並隨訪了瑞金醫院風溼免疫科從2016年7月至2019年8月符合AOSD Yamaguchi診斷標準的128例住院患者。記錄了患者的人口學特徵、臨床特點、實驗室檢查、治療及預後。採用Spearman檢驗分析了肝功能檢查(LFT)與疾病活動性及實驗室指標的相關性。
  • 瑞金新知速遞 第152期|沈坤煒主任醫師發現原發灶21基因復發分數與局部區域、遠處復髮乳腺癌患者預後相關
    然而,對於經過標準治療後發生復發轉移的患者,原發灶RS是否仍能預測患者預後、指導全身治療,目前尚不明確。方法:本研究回顧性納入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於瑞金醫院乳腺疾病診治中心接受手術、接受原發灶RS檢測、在隨訪期間出現乳腺癌局部區域復發或遠處轉移的患者,根據原發灶RS分為低危(RS <18)、中危(RS 18-30)和高危(RS≥31)組。
  • 避免胃癌復發轉移,一定要警惕這六個高危因素
    胃癌的康復,是一個長期持久的過程,既需要患者的堅持和耐心,又需要有一定的科學素養和醫學常識,這其實並不容易。如果康復期因為無知而導致疾病惡化,實在令人可惜!
  • 傑瑞自動腹膜透析機為腎病患者健康治療保駕護航!
    傑瑞自動腹膜透析機產品介紹 一、概要 自動腹膜透析通過腹膜透析機,取代人工操作,機器按照預先設置,進行自動換液,減輕患者和護理人員的換液操作負擔,一般在夜間進行,白天可以像正常人一樣上班、上學,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質量。
  • 【Science子刊】中科院聯合香港城市大學開發胃癌檢測微流控晶片
    難以早期診斷腹膜轉移是胃癌預後不良的主要原因。近日,中科院聯合香港城市大學開發了一種微流控技術,對胃癌細胞進行無標記的分離和表徵,有助於胃癌的早期診斷。 癌細胞的分離和表徵對於腹膜轉移的早期診斷至關重要。
  • 瑞金新知速遞 第165期|王剛主任醫師揭示反勺型血壓是帕金森病患者發生體位性低血壓的危險因素
    但既往研究多納入PD確診前合併有異常血壓病史的受試者,因而使得相關結論收到較大的幹擾;且多數研究僅為單中心或Meta分析,還缺少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本研究立足於我國三個代表性區域的運動障礙門診,以既往無異常血壓病史PD患者為研究對象,採用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24 hour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24-H ABPM)對患者的異常血壓類型、分布特點及相關危險因素進行了研究,以期揭示PD患者血壓異常的特徵及相關危險因素,為早期幹預和治療提供依據和參考。
  • 瑞金新知速遞 第209期|沈柏用教授發現長鏈非編碼RNA LINC00261受表觀遺傳學修飾並調控c-myc介導胰腺癌細胞糖酵解
    沈柏用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上海交通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執行院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胰腺疾病研究所所長;研究方向:胰腺外科、胰腺腫瘤的臨床與基礎研究,機器人胰腺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