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新知速遞 第152期|沈坤煒主任醫師發現原發灶21基因復發分數與局部區域、遠處復髮乳腺癌患者預後相關

2021-02-23 瑞金醫院圖書館

【Abstract】

Background: The 21-gene recurrence score (RS) assay has been proven prognostic and predictive for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HER2-negative, node-negative early breast cancer patients. However, whether primary 21-gene RS can predict prognosis in recurrent breast cancer patients remained unknown.

Patients and methods: Consecut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operated in Comprehensive Breast Health Center, Shanghai Ruijin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09 and December 2018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Patients with available 21-gene RS result for the primary tumor and reporting disease recurrence during follow-up were included. Association of 21-gene RS and overall survival (OS), post-recurrence overall survival (PR-OS), post-recurrence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R-PFS), and first-line systemic treatment after recurrence were compared among different groups.

Results: A total of 74 recurrent patients were included, with 10, 27, 37 patients in the RS < 18, 18-30 and ≥ 31 groups, respectively. Recurrent patients with RS ≥ 31 were more likely to receive chemotherapy as their first-line treatment compared to those with RS < 31 (P = 0.025). Compared to those with RS < 31, patients with RS ≥ 31 had   significantly worse OS (P = 0.025), worse PR-OS (P = 0.026), and a trend of inferior PR-PFS (P = 0.106). Multivariate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primary ER expression level (OS: P = 0.009; PR-OS: P = 0.017) and histological grade (OS: P = 0.003; PR-OS: P = 0.009), but not primary 21-gene RS (OS: P = 0.706; PR-OS: P = 0.120), 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worse OS and PR-OS.

Conclusions: High primary 21-gene RS tend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worse disease outcome in loco-regional and distant recurrent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hich could influence the first-line systemic treatment after relapse, warranting further clinical evaluation.

【中文摘要】

背景:21基因復發分數(Recurrence score, RS)是乳腺癌治療中廣泛應用的多基因陣列,對於激素受體陽性/ HER2陰性、淋巴結陰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可預測其疾病預後及輔助化療的獲益。然而,對於經過標準治療後發生復發轉移的患者,原發灶RS是否仍能預測患者預後、指導全身治療,目前尚不明確。

方法:本研究回顧性納入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於瑞金醫院乳腺疾病診治中心接受手術、接受原發灶RS檢測、在隨訪期間出現乳腺癌局部區域復發或遠處轉移的患者,根據原發灶RS分為低危(RS <18)、中危(RS 18-30)和高危(RS≥31)組。比較各組患者總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復發後總生存期(Post-recurrence overall survival, PR-OS)、復發後無進展生存期(Post-recurrence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R-PFS)及各組復發轉移後一線全身治療決策的差異。

結果:本研究最終納入74例復發轉移性乳腺癌患者,其中低、中、高危組分別有10、27、37人。復發轉移後,原發灶高危組患者一線接受化療的比例顯著高於原發灶低、中危組(P = 0.025)。Kaplan-Meier生存曲線提示原發灶高危組患者的OS(P = 0.025)和PR-OS(P = 0.026)顯著劣於原發灶低、中危組患者。多因素分析顯示,原發灶雌激素受體低表達(OS:P = 0.009; PR-OS:P = 0.017)和組織學分級III級(OS:P = 0.003; PR-OS:P = 0.009)是復發轉移性乳腺癌患者不良預後的獨立預測因素,但原發灶RS(OS:P = 0.706;PR-OS:P = 0.120)無法獨立預測預後。

結論:復發轉移性乳腺癌患者中,原發灶RS高危可能提示不良預後。原發灶RS影響復發後一線全身治療策略,有待進一步臨床研究數據的佐證。   

相關焦點

  • 乳腺癌21基因檢測的研究進展
    近幾年,我們開發了多種評估腫瘤基因譜或分子生物標誌物的多基因檢測方法,以更準確的預測患者預後並更好的制定全身治療方案。21基因檢測從中脫穎而出,成為美國臨床腫瘤協會(ASCO)、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NCCN)指南中推薦使用的基因檢測項目。本文就乳腺癌21基因檢測內容及其研究進展進行論述。
  • 乳腺癌根治術是真的「除根」了嗎?避免復發,有哪些事情要注意?
    腫瘤直徑超過1—2mm即有可能發生轉移,這種擴散是全身性的,手術刀再怎麼鋒利也只能切除局部的病灶,遠處的癌細胞雖然不能被現有的醫療檢查手段所發現,但不代表沒有,它們就是日後東山再起的禍根、隱患! 那麼,乳腺癌術後如何才能避免腫瘤復發呢?有哪些事情需要注意?
  • [專家視角]腫瘤浸潤淋巴細胞在乳腺癌中的研究進展
    》作者:黃佳慧  陳小松  沈坤煒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發病率第一的惡性腫瘤,嚴重危害女性健康;在中國,女性乳腺癌的發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對黑色素瘤、結直腸癌、卵巢癌等實體瘤的研究發現,原發灶中淋巴細胞的浸潤往往提示預後較好。早在1992年,Aaltomaa等M1報告乳腺癌原發灶中淋巴細胞的浸潤提示較好的預後。近年來,隨著腫瘤免疫學的進展,TIL再次成為乳腺癌研究者關注的焦點,並有較多最新研究結果證實了其在新輔助治療和輔助治療療效和預後預測方面的價值。
  • 乳腺葉狀惡性腫瘤術後快速復發一例_乳腺癌_葉狀惡性腫瘤_預後...
    ,且細胞異型性更大,符合轉移的規律。腫瘤的組織學分級與其生物學特性密切相關,良性葉狀腫瘤術後有局部復發的可能。交界性腫瘤不但易局部復發,還有較小的遠處轉移風險;而惡性腫瘤遠處轉移概率更高。據文獻報導,良性、交界性及惡性葉狀腫瘤在亞洲人群的復發率分別為10.9%、14.4%及21.6%左右,而惡性腫瘤的遠處轉移率約9%,最常轉移至肺、骨、腦等器官。
  • 早期乳腺癌 10 年復發率為 18.1%
    乳腺癌晚期復發文獻報導較少,I~III 期原髮乳腺癌 10 年復發率 5.8 %,10 年累積無病生存率 79.5%。關於晚期復發的定義目前尚不明確,多數研究者認為晚期復發指 10 年後的復發。
  • 神預測癌症復發、轉移?「腫瘤捕手」究竟是啥?
    CTC循環腫瘤細胞,通過血管進入血液循環,轉移到身體其他組織或器官,像種子在土壤中發芽一樣,繼續生長,形成轉移灶,然後長成新的腫瘤。因此CTC是惡性腫瘤患者出現術後復發和遠處轉移的重要原因。  經過治療後,腫瘤患者體內CTC數量應是沒有或者只有極少數,若檢測到CTC數量持續增多,則提示有腫瘤復發或轉移的可能性。
  • 得了乳腺癌存活率多久?先搞清楚分期分類分級分型
    原創:汪成臨床上,經常遇到乳腺癌患者及家屬詢問病情的嚴重程度及存活多久等類似問題。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由於採用不同的分類標準、治療依據及檢測指標,乳腺癌有許多分類方法及預後判斷標準。臨床上制定治療方案及預後判斷需結合各類分類方法,做出整體評估。
  • 乳腺癌有哪些標誌物?預後和復發,可以看這4種標誌
    CEA在很多癌症中都可以看到,但是對於乳腺癌來說,診斷並沒有什麼特異性。 更簡單地說,CEA對於大多數乳腺癌患者並沒有診斷意義。 但是在乳腺癌轉移的患者中,血清中也可以檢測到CEA,所以很多時候都把CEA作為晚期乳腺癌患者預後的評價標誌。
  • 乳腺癌:切除之後 必然復發?-乳腺癌,姚貝娜,乳腺,切除,復發 ——快...
    真相:記者向有關專家求證獲悉,乳腺癌是否轉移及復發除與發現時間早晚相關外,腫瘤細胞的生物學特性是更關鍵的因素,通常血行轉移有可能致命。除晚期患者外,手術是首選方式。而所謂喝常年豆漿易得乳腺癌等說法,沒有科學依據。
  • 西南交大《AFM》:預防乳腺癌術後復發和轉移的分級結構超細纖維裝置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流行的癌症,佔2019年新診斷癌症的30%。手術切除是治療原發性乳腺腫瘤的標準臨床策略。儘管有手術切除的優勢,但由於術後復發和轉移的發生率很高,因此乳腺癌患者在手術治療後的長期預後仍然不能令人滿意。
  • 復發風險多大?預後效果如何?乳腺癌患者查次血就能搞定!
    查循環腫瘤細胞,預測雌激素受體陽性患者的復發風險  ER陽性的乳腺癌患者預後效果如何?是否能提前預知?廖寧教授指出,最新的研究證實,ER陽性患者只需抽取7.5毫升血,就能預測ER乳腺癌患者的預後、復發風險,與淋巴結、骨髓相比,外周血標本易獲得、創傷性小、可反覆採集。
  • 奧希替尼防止非小細胞肺癌復發——ASCO 全體大會重磅摘要
    2晚期轉移性乳腺癌,做手術還是姑息? 摘要編號:LBA2ECOG-ACRIN研究組編號E2108的備受關注的開放隨機III期研究(NCT01242800),對比了初治的轉移性乳腺癌患者做手術和不做手術,僅用姑息治療兩種方案的獲益情況。
  • 早期乳腺癌St. Gallen專家共識2017全文翻譯
    提倡基於最新國際指南的規範化治療,注重手術與美觀的結合,重視在治療疾病的同時給予患者人文關懷。摘要於奧地利維也納召開的第15屆2017 St. Gallen國際乳腺癌會議回顧了早期乳腺癌局部區域治療和系統治療的大量的新的證據。
  • 歷史回顧丨新一代多基因模型預測亞裔早期激素敏感型乳腺癌患者術...
    美國當地時間2019年12月14日,在第42屆美國聖安東尼奧乳腺研討會(SABCS)上,來自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乳腺內科王曉稼主任團隊聯合臺灣和信治癌中心鄭鴻鈞教授團隊,繼今年ASCO會議壁報展示18基因組表達模型能夠用於預測早期乳腺癌術後復發的研究成果後,該模型用於早期激素敏感型乳腺癌患者的預測遠處轉移最新成果,
  • 肺部微浸潤腺癌的復發轉移率極低,復發率
    IA期病人術後一般不需要做後續治療,定期隨訪複查即可,10年生存率可以達到92%,而微浸潤癌與原位癌的預後相當,都可以治癒,5年生存率幾乎是100%。 2015年NCCN的分級上把肺腺癌的過去傳統的分級方法進行了改善,肺腺癌中腫瘤直徑小於3cm,單個浸潤灶小於5mm的腺癌稱之為微浸潤腺癌,是肺腺癌中一種早期的病理學特點。由於浸潤範圍很小,進入脈管及淋巴管的可能性極小,而且這類腫瘤細胞以貼壁型為主,分化程度好,惡性程度不高。惡性腫瘤轉移的前提是局部有殘留癌細胞或者手術前脈管、淋巴管內有癌細胞進入,即微轉移。
  • 癌症為什麼會復發?
    ,區域性復發以及遠處復發,早期發現癌症復發非常重要。 癌症復發,可以簡單的認為是在經過治療,患者體內已經檢測不到癌症病灶存在的一段時間後,癌症又回來了。這些癌細胞可能休眠了一會,但最終它們繼續繁殖,導致癌症再次出現。 癌症的復發分為局部復發,區域性復發以及遠處復發。
  • 中國晚期乳腺癌規範診療指南(2020版)|乳腺癌|抑制劑|內分泌|診療|...
    局部晚期乳腺癌通常包括可行根治性手術的部分ⅡB(T3N0M0)期和ⅢA期原發性乳腺癌以及難以行根治性手術的累及皮膚、胸壁或廣泛淋巴結受累的ⅢB、ⅢC期乳腺癌。本指南中的局部晚期乳腺癌僅針對初始不可手術、尚未擴散至遠處的局部晚期乳腺癌(ⅢB、ⅢC期)。
  • 醫生說腫瘤切得很「乾淨」「徹底」,為什麼術後還會復發轉移呢?
    手術室外的談話間,醫生向家屬告知術中情況,大多會說腫瘤切得很徹底、很乾淨,聽到醫生這麼說,大家心裡也會得到暫時的慰藉,以為「徹底」「乾淨」就不會復發,至少不會短時間內復發,然而一些病人術後又復發、甚至遠處轉移,為什麼呢?其實復發包括局部、區域復發以及遠處轉移。
  • 術前內分泌治療和檢測可簡便預測乳腺癌復發風險
    如何預測預後以更好制定術後治療策略?結果表明,在激素受體陽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中,術前內分泌治療安全,儘管不會明顯改善預後,但圍術期檢測患者對內分泌治療的反應,能夠簡便地預測復發機率。這可能會推動臨床實踐的改變。研究團隊表示,「這是世界上同類試驗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有力的證據,證明了在乳腺癌手術前提供芳香酶抑制劑治療並結合Ki67水平簡便檢測的價值。」
  • 術後會不會、易不易復發與哪些因素有關?
    早期肺癌的概念有些模糊,沒有客觀的評判標準,而晚期的定義要明確些,一般指的是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肺癌,以TNM分期法相對應為ⅢB期和Ⅳ期。那麼,該怎麼理解「早期」肺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