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胃癌復發轉移,一定要警惕這六個高危因素

2020-12-06 騰訊網

胃癌的康復,是一個長期持久的過程,既需要患者的堅持和耐心,又需要有一定的科學素養和醫學常識,這其實並不容易。如果康復期因為無知而導致疾病惡化,實在令人可惜!以下是康復期應該避免的6類行為: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一:治療不規範

不遵醫囑、過度恐懼放化療、自行斷藥、選擇替代療法、頻繁更換醫生、尋求偏方。這些結果會導致治療不規範,腫瘤殺滅不徹底或沒最大化,導致腫瘤復發。

1、何為規範化?即遵照胃癌臨床診療等相關指南,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

根據患者的機體狀態,腫瘤的細胞學、病理學類型,侵犯範圍(病期)和進展趨向,有計劃地、合理地應用現有的治療手段,以期最大幅度地根治、控制腫瘤,提高治癒率,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

2、沒有康復護理意識

對患者而言,手術切除、放化療只是抗癌萬裡長徵邁途中出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手術後防止復發和轉移。大多數患者在康復期不懂得如何康復治療及調養,如何吃、如何調整情緒、怎樣運動等都需要精心安排。很多人不按時複查或乾脆不複查。沒有全面的康復護理意識會讓患者的療效大打折扣。

康復廣義上講是指幫助病人適應腫瘤診治的一系列方法。因此在腫瘤確診時,就應該開始計劃、實施康復。制定計劃時首先應充分了解腫瘤的治療過程、潛在的併發症和預期的結果。

康復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恢復體能,穩定情緒。為了得到最佳的治療效果,病人、家屬和醫務人員必須密切合作,應鼓勵病人隨遇而安和保持精神樂觀。腫瘤康復要有超前意識,要強調一個「早」字,規範的診斷和治療在某種程度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二:精神抑鬱,心理壓力大

情緒低落、抑鬱是患者在初期確診腫瘤時的的共同表現。部分患者在患病後,心理比身體先承受不住,一點點風吹草動都擔心復發轉移,因此每天處在焦慮、痛苦之中,殊不知過度焦慮,反而適得其反,不利於疾病的康復。情緒是免疫力的領導,長期不開心,鬱鬱寡歡是導致免疫力低下的重要原因。

精神是戰勝癌症的支柱

精神是戰勝疾病的前提,在同等的醫療條件下,一些病人「想得開」,有著與癌症抗爭的堅強意志,往往比那些被癌症嚇得不知所措的患者治療效果要好得多。

因此我們應該及時發現和糾正患者的心理問題,促進病人向良好情緒轉化,調動病人的一切主觀能動性,發揮病人的潛能,與腫瘤抗爭。只有使病人儘早從疾病的苦惱中解脫出來,心情坦然的接受治療,治療的作用才能被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三:不良飲食習慣

不少患者即使在患病後仍沒有改變之前不良的飲食習慣。油炸、高糖高脂、大肉大魚、喝酒抽菸、不吃蔬果粗糧等種種飲食惡習是促進癌細胞復發轉移的高危因素。

保持合理、均衡、全面、充分的營養,是癌症治療的重要物質基礎

良好的營養狀態對體能、免疫功能起支持作用,使患者更易於承受手術、化療、放療,減少治療引起的不良反應,降低感染和其他併發症的出現。

我們要知道,癌症患者需要比正常人更多的營養,以彌補疾病的消耗,配合治療需要,體重正常的患者,其營養應比正常人多20%,體重不足的患者應該增加到50%,增加的部分當然應以優質蛋白質、多種維生素為主。

對於癌症患者來說,忌口是需要的,但忌口又不是絕對的。忌口的本意是要有助於癌症治癒,身體康復。可以根據病情,進行變通,具體忌什麼,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標準,患者可以按照主治醫生的醫囑進行。但對於一些流傳的忌口說法,大家還是不要輕易相信。

四:生活方式嚴重錯誤

1、睡不好,會直接影響對腫瘤控制!

睡眠質量、睡眠時呼吸狀態的好壞,都與腫瘤的控制有緊密的關係。睡眠不好,則自身的免疫力就減弱,容易給腫瘤可乘之機;相反,好的睡眠有利於免疫系統的修復,抑制腫瘤的進一步發展。

2、疲乏是腫瘤復發與轉移的「催化劑」

過度疲乏是扼殺免疫力的殺手,同時也會嚴重的影響內分泌以及精神狀況。

一般而言,腫瘤患者在接受根治性治療後3年之內最容易復發,因此,這一階段應以休息為主。如果患者的腫瘤經病理檢查證實是低度惡性,或者處於早期階段,根治性治療後恢復又十分良好,則較早恢復工作也未嘗不可。不論是較早還是較晚恢復工作,都必須循序漸進,即先試著幹較輕的工作,以後逐漸恢復到正常工作。如果在日常生活的一些活動中感到十分勞累或不能勝任,絕不要勉強。

五:合併慢性病

癌症合併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其復發轉移的概率更大如有肝硬化、糖尿病、風溼疾病、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等等,這些疾病嚴重影響人體的內環境及免疫力,極易讓體內的癌細胞又死灰復燃。

1、腫瘤是一種高消耗性疾病,而糖尿病由於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造成糖、蛋白質和脂肪代謝紊亂,引起機體諸多併發症,當兩者並存時,互相作用,加重病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腫瘤患者在日常護理中應嚴格按照糖尿病飲食原則進餐,三餐熱量分配,食物的選擇等都需要注意。

2、由於人體血壓機制紊亂,加之飲食規律的打亂,厭食、嘔吐,食物攝入的減少,惡性腫瘤合併血壓異常病人的低血壓發生率增加,低血壓易導致昏迷,甚至有危險。合併高血壓的患者,在治療期間尤為注意高血壓相關知識的普及。高血壓教育在腫瘤手術、放療、化療前後則顯得很重要,告訴病人及家屬注意飲食的規律,合理的進食時間,不同的降壓藥的作用機制及合理的使用時間、方法、血壓監測的重要性。

六:不願意定期複查

有的患者認為,手術、化療都結束了,病就好了,還花什麼錢複查。定期複查不僅可以讓醫生了解疾病恢復情況,還可以根據用藥情況、副作用調整治療方案。有的患者認為,術後三年是一關,過了三年就無所謂了。

這些想法都是不對的。雖然3年後再復發的風險是小很多,但仍可能復發。

七:複查頻率

複查的頻率和項目也是因人而異。

一年一次是基礎,其他患者是否需要增加頻率則要依據病情。比如低危的、非常緊張的患者,建議適當降低複查頻率,一年一次就好,而對於手術後的患者,前兩年要堅持半年一次的複查。

作為患者,切不可因為麻煩而不複查,得病和檢查哪個更麻煩,相信所有患者都知道,得了病可比一兩天的檢查麻煩多了,而且因為害怕麻煩耽誤複查,導致病情加劇而離開的話,你想想是不是得不償失?

編後

抗癌路上,猶如西天取經有「九九八十一難」,患者也要這個過程中不斷強大自己,全面認識到促進疾病進展的影響因素才能和癌細胞進行持久的戰鬥,每個胃癌患者的具體病情都不盡相同,儘可能多的了解疾病進展的症狀,及其相關的併發症,做好充足的準備應對病情進展,早發現早治療,才有可能獲得更長的生存期。

相關焦點

  • 哪些症狀提示肺癌術後復發轉移?一定要注意觀察,早發現早治療
    老張是個早期肺腺癌病人,3年前在當地腫瘤醫院手術,因為分期比較早,IB期,又沒有明顯高危因素,術後就沒有進行輔助治療。他嚴格按照醫生的建議,每6個月複查一次,然而最近他一直感覺乏力,體重好像下降了五六斤,離上次複查不到五個月,老張還是覺得不放心,決定提前複查,果然CT發現了問題,肝臟發現兩個不到1公分病灶,從病史和CT形態看,考慮轉移灶。
  • 哪些症狀提示肺癌術後復發轉移?
    ,3年前在當地腫瘤醫院手術,因為分期比較早,IB期,又沒有明顯高危因素,術後就沒有進行輔助治療。他嚴格按照醫生的建議,每6個月複查一次,然而最近他一直感覺乏力,體重好像下降了五六斤,離上次複查不到五個月,老張還是覺得不放心,決定提前複查,果然CT發現了問題,肝臟發現兩個不到1公分病灶,從病史和CT形態看,考慮轉移灶。
  • 多數胃癌,發現即晚期!早期3個信號萬不可忽視,5類人群要警惕!
    胃癌,可以說是一個沉默潛伏的健康「殺手」。胃癌發病時,很少有什麼症狀,難以引起我們注意。可它一旦出現症狀,往往已經是中晚期。因此,指導胃癌早期的信號,了解胃癌的高危人群,對於預防至關重要!胃癌早期,為什麼很難發現?
  • 警惕!這6種徵象可能預示腫瘤復發轉移,你知道嗎?
    復發和轉移是腫瘤患者不願意遇到的,因為這意味著抗癌徵程的難度和長度再次增加。腫瘤的轉移和復發似乎「悄無聲息」,但其實身體的一些改變可能會在早期預示其發生。以下這6種預示復發轉移的徵象,要警惕!要注意單靠症狀無法確定腫瘤是否發生復發或轉移,需要影像學或者病理檢查結果來確認,所以,出現不適請第一時間就診檢查。
  • 胃癌患者究竟如何預防復發?這份指南請收藏|NK細胞|免疫療法|胃癌|...
    胃癌是中國第二大常見癌症(2015年新診斷病例為679,100例),也是中國第二大死亡原因(2015年為498,000例死亡)。胃癌的5年總生存率僅為35.9%。目前的療法包括手術,化療,放療,近兩年靶向治療也在胃癌領域大放異彩,將無進展生存期和總生存期分別延長至6個月和8-14個月,讓大家不再提胃癌「色變」。
  • 警惕肝癌發生轉移,千萬不要陷入這8個誤區!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是需要和醫生聯繫的:大部分癌友對復發和轉移傻傻分不清楚,往往混為一談。實際上,復發強調的是腫瘤曾有個消退的過程,間隔一段時間後再重新生長出來。而轉移是指癌症從原發部位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了,如肝癌肺轉移、腦轉移等。
  • 警惕腫瘤復發轉移丨學會這3招,讓癌細胞無路可逃!
    3、手術、放化療後,疾病得到暫時的緩解,患者覺得自己沒事了,沒有養成康復護理的習慣,大意失荊州;部分患者因為沒有去除體內癌細胞生長的環境,加之手術或者放化療後,免疫力下降了,導致癌細胞捲土重來,這是癌症復發的最大因素。
  • 自動化所等在胃癌隱匿性腹膜轉移智能診斷研究中獲進展
    胃癌發生遠處轉移是導致胃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據統計胃癌遠處轉移病例中的53%-66%為胃癌鄰近的腹膜轉移,存在腹膜轉移的胃癌患者屬於不可根治的範疇,手術已經無法延長患者的生存期,美國NCCN指南、中國CSCO指南、歐洲ESMO指南都不推薦進行手術治療,因此,術前準確判斷腹膜轉移情況可有效輔助胃癌的治療決策和避免不必要的手術。
  • 專家:記住4個,幫忙篩查出早期胃癌
    但是現在社會上存在著一種比較奇怪的現象,就是很多人都有這樣的一種心理,就是自己身體沒有疾病,也要去做這些腫瘤標誌物的檢查,防止出現疾病自己不知道,而且檢查的種類項目越多越好,這樣才能萬無一失,其實這就是一種錯誤的做法,腫瘤標誌物檢查,不適合普通健康人群做,花錢多,出現了一些假陽性,還是怪嚇人的,比較推薦那些有癌症家族史,或者之前有過病史,這種高危人群去做癌症篩查。
  • 4類人是胃癌「候選人」!3個警報要牢記
    胃癌偏愛四類人  1、40歲以上的男性  這一年齡段的胃癌患者佔患者總人數的九成以上,而男性患胃癌的機率是女性的兩倍多因此,中年男性一定要定期體檢,排查胃癌。  2、有胃癌、腸癌等消化道癌症家族史  與你有血緣關係的近親如果患有消化道癌症,你就應該定期做胃鏡。  一般來說,關係越近,患胃癌風險越高。尤其是出現腹部不適時,更應該即刻去檢查。
  • 肺癌易復發轉移?或與這5個因素有關,不要無視了
    否則肺部惡性腫瘤嚴重,可能還會出現癌細胞轉移、擴散等情況,治療難度增大之外生命健康會受到威脅。作為比較容易復發和轉移的癌症,需要了解這種情況出現和哪些原因有關,才能夠及時避開。那麼,肺癌容易復發和轉移跟哪些原因有關呢?1、早期信號不明顯肺癌容易轉移和復發,有可能是早期的信號不明顯。
  • 警惕肺癌發生轉移,千萬不要陷入這9個誤區!
    老張聽說要活檢死活不樂意,原因很簡單,害怕穿刺會引起腫瘤擴散和轉移。在確診之後,老張一直忌口,生怕吃錯東西。再加上平時身體常有不適,每次老張都要懷疑是不是轉移引起的。 但是,這些恐慌真的有必要嗎?關於肺癌轉移都有哪些常見的誤區呢?
  • 高鹽飲食+幽門螺桿菌=胃癌高危
    核心提示:日前召開的第七屆中國腫瘤內科大會公布了一組數據:我國胃癌患者約佔全球胃癌患者總數的40%;預計到2015年,我國胃癌的發病率還將以每年1.6%的幅度攀升,胃癌和哪些因素相關,生活中又該如何預防?
  • 20歲女生胃癌轉移失去手術機會 中青年發病率比30年前翻一番
    不止胃病,年紀輕輕患上胃癌的,都不算少。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由浙江省中醫院承辦的「第三屆中日韓胃癌西湖論壇暨第八屆浙江省胃癌外科高峰論壇」在杭州舉行,日本、韓國及中國各地400多位專家參加了會議。  專家們都有個強烈的感受,這幾年患胃癌的年輕人,越來越多。錢江晚報記者從現場了解到,我國近5年來,19歲至35歲年輕人胃癌發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
  • 胃癌早期有6大信號,佔一個也要小心為妙
    胃癌是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患者發病年齡一般在40-80歲之間,並且男性患者多於女性患者。不過近幾年來,胃癌的發病逐漸呈年輕化,所以需要引起每個人的重視。特別是本身就有中重度胃潰瘍病史、感染過幽門螺桿菌的人群以及患有萎縮性胃炎的,或者平時比較重口味的,以及肥胖人群等等,都是罹患胃癌的高危人群。
  • 除了吸菸,還有哪些因素會引起肺癌?這7個高危因素,不得不防
    全國惡性腫瘤發病第1位就是肺癌,然後是胃癌和大腸癌,特別是男性患上肺癌的風險極高。一提到肺癌人們勢必會想到吸菸,吸菸並不是引起肺癌的危險,生活中也存在很多其他導致肺癌的高危因素。
  • 結直腸癌的體檢篩查不只是腸鏡,還有高危因素評分、糞便檢查等等
    (但是我強調一下,腸鏡永遠是最終的檢查) 一、關於結直腸癌的高危因素風險評估 有兩個評分表,這高危因素評估問卷適合於所有人,經濟、實惠、性價比高,下面我會放出評分表,第一個主要包括年齡因素、性別因素、是否有家族史和是否有吸菸史。
  • 警惕肺癌發生轉移,千萬不要陷入這9個誤區!—抗癌管家
    誤區4:復發和轉移一樣 大部分癌友對復發和轉移傻傻分不清楚,往往混為一談。實際上,復發強調的是腫瘤曾有個消退的過程,間隔一段時間後再重新生長出來。而轉移是指癌症從原發部位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了,如肺癌腦轉移、骨轉移等。如果出現轉移,一般都是中晚期。
  • 舞蹈家陳愛蓮確診晚期胃癌僅1月去世,母親也曾患此病!怎樣早期發現...
    尤其是一級親屬有胃癌家族史的Hp感染者,根除Hp能顯著降低胃癌風險55%左右。 3、高危人群定期做胃癌篩檢。 4、多吃新鮮蔬果,避免高鹽、燒烤、煙燻類食物,日常飲食宜清淡。 5、忌菸酒。義大利學者在研究喝酒與癌症等疾病關係30年後發現,即便每天只攝入25克酒精,也會增加各種疾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