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徵服「人類不可到達之極」丨參加第37次南極科考的黑龍江人做了這些訓練
8月9日-19日,黑龍江測繪地理信息局派出唐鑄、劉沼輝兩名測繪隊員赴西藏拉薩和羊八井,參加由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組織的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崑崙站預選隊員高原訓練,日前已安全返回哈爾濱。,位於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DOME-A附近。
-
目標南極!3位氣象科考隊員隨第37次南極考察隊出徵
出徵南極11月10日,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隊搭乘「雪龍2」號船在上海出發。由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選派的山西省氣象局五臺山氣象站董劍、陝西省氣象局華山氣象站武維剛以及安徽省壽縣氣象局凌新鋒將隨「雪龍」號分別前往南極中山站、長城站,開展為期18個月的常規氣象觀測和大氣成分觀測。
-
我國第37次南極科考起航,為什麼南極科考都選擇在冬半年前往?
雪龍2號開啟南極科考徵程南極大陸總面積約為1400萬平方千米,其中有95%此外,我國自1980年開始就組織人員進行南極科學考察,到如今已經完成了36次南極科學考察任務。2020年11月10日,我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從上海起航,前往南極開展科學考察任務,這次考察任務的總航程大約為3萬海裡。
-
奧克斯空調與中國南北極科考牽手十年,助力中國第37次南極科考
11月10日,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的「雪龍2」號極地科學考察船,從位於上海浦東的中國極地科考國內基地碼頭啟航,再次開啟了一次長達100多天的考察徵程。從1984年首支國家科考隊遠赴南極大陸迄今,30多年來共開展了30餘次南極科學考察,10多次北極科考,在中國已形成一支較為穩定的極地科研保障團隊,並建立了南極的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泰山站和北極的黃河站、冰島站6個極地科學考察站。
-
「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啟航開始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
中新網上海11月10日電 (陳靜陳超)「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10日從上海浦東外高橋港區的中國極地科考碼頭啟航,開始了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之行。據悉,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將圍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開展水文氣象、生態環境等科學調查工作,並執行南大洋微塑料、海漂垃圾等新型汙染物業務化監測任務;同時,還將開展南極中山站、長城站越冬人員輪換及物資補給工作。
-
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隊裡,有個南航人
揚子晚報網11月11日訊(通訊員 劉敏 杜選平 方美華 記者 楊甜子)11月10日,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隊搭乘「雪龍2」船從上海出發,執行南極考察任務。團隊將在12月底或明年1月初抵達南極中山站,在南極科考一年,再歷時五個月回到南京。對全榮輝來說,這次南極科考雖然是一次生理和心理上的雙重挑戰,但同時更是科研上的一個難得機會。
-
我國開展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
新華社上海11月10日電(記者王立彬 張建松)11月10日,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從上海起航,奔赴南極執行科學考察任務。據悉,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將圍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開展水文氣象、生態環境等科學調查工作,並執行南大洋微塑料、海漂垃圾等新型汙染物業務化監測任務。
-
我國開展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圖」
11月10日,南極科學考察隊隊員在「雪龍2」號上同送行人員告別。 當日,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從上海起航,奔赴南極執行科學考察任務。新華社發(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供圖)11月10日,「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起航。
-
...第37次南極考察、「華龍一號」、褐矮星、微生物太空「採礦...
科技話題:載人潛水器創紀錄、第37次南極考察、「華龍一號」、褐矮星、微生物太空「採礦」、高反光塗料 2020-11-21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去中山站探索空間物理,第37次南極考察隊中有個南航老師
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隊近日搭乘「雪龍2」船從上海出發,執行南極考察任務。全榮輝通過中國極地中心歷時1年的三輪篩選、三輪培訓,隨隊前往南極執行科學考察任務,他在團隊中承擔空間環境觀測。團隊將在12月底1月初抵達南極中山站,在南極科考一年,再歷時五個月回到南京。對全榮輝來說,這次南極科考雖然是一次生理和心理上的雙重挑戰,但同時更是科研上的一個難得機會。
-
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今日啟程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11月10日,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隊搭乘「雪龍2」船從上海出發,執行南極考察任務。本次考察計劃航程3萬餘海裡,預計2021年5月上旬返回上海。第37次南極考察將圍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
-
「雪龍2」號再出發,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今日啟程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嬌穎)今日(11月10日),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隊搭乘「雪龍2」號船從上海出發,執行南極考察任務。本次考察計劃航程3萬餘海裡,預計2021年5月上旬返回上海。據悉,第37次南極考察將圍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開展水文氣象、生態環境等科學調查工作,並執行南大洋微塑料、海漂垃圾等新型汙染物業務化監測任務。
-
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隊10日從上海出發
今天(11月10日),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隊今天從上海出發,執行南極考察任務。此次科考由「雪龍2」船執行,計劃航程3萬餘海裡,預計2021年5月上旬返回上海。第37次南極考察將圍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開展水文氣象、生態環境等科學調查工作,並執行南大洋微塑料、海漂垃圾等新型汙染物業務化監測任務。同時,還將開展南極中山站、長城站越冬人員輪換及物資補給工作。
-
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搭乘「雪龍2」號啟程奔赴南極
中新網北京11月10日電(記者 阮煜琳)中國自然資源部10日消息,由中國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搭乘「雪龍2」船10日從上海出發,開始執行南極科學考察任務,將圍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開展水文氣象、生態環境等科學調查工作。本次考察計劃航程3萬餘海裡,預計2021年5月上旬返回上海。
-
曾7次到南極4次到北極科考……
鄂老,是江西廣豐人。鄂棟臣曾參與1984年中國首次南極考察,一生參與7次南極考察和4次北極考察,兩次在國家南極科學考察中榮立二等功。1984.—1985.參加中國首次南極考察隊任考察隊副書記兼測繪組組長創建中國南極長城科學考察站。1985.—1986.參加中國第二次南極考察隊赴長城站科考任副隊長副書記等職。2007年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
華東師大南極科考人,都經歷了什麼?
都將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步,但也可能是你人生的最後一步」1989年7月,由中國、美國、法國、蘇聯、英國和日本6國6人組成的國際橫穿南極大陸考察隊經過,中國先後派出近7000人到南極考察,一批批中國南極考察隊員,推動中國南極科考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
-
「雪龍號」歸國 第33次南極科考刷新抵達全球最南紀錄
「雪龍號」歸國 第33次南極科考刷新抵達全球最南紀錄 2017-04「雪龍號」完成第33次南極科學考察任務,10日抵達上海長江口水域。
-
(第33次南極科考)「雪鷹601」飛機飛抵中國南極中山站執行任務
新華社「雪龍」號11月11日電(記者榮啟涵)記者11日從中國南極中山站了解到,經過7小時33分的飛行,中國首架極地固定翼飛機「雪鷹601」於當地時間11日9時14分由南極點順利飛抵中山站,計劃於近期開展國際合作任務。
-
東海航海保障中心圓滿完成第31次南極科考極地航海保障任務
交通運輸部東海航海保障中心消息,執行第31次南極科考極地航保任務的兩名海事測繪人員陳正偉、裴寧於4月10日順利返滬,圓滿完成南極冰區航標導航、科考站水域航道掃測及海圖編繪任務。據了解,此次極地航海保障任務是自1984年我國開展南極科考以來,交通運輸部首次派員參加南極科學考察任務,在極地航標導航、海道測量及繪圖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
-
邊科考邊授課 第36次南極考察「南極大學雪龍分校」開課了
在船上開設「南極大學」是我國南極考察的一項傳統活動,10月26日,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南極大學雪龍分校」在「雪龍」號多功能廳正式開課。第一課是由「雪龍」號船長朱兵為大家帶來的《中國極地考察船簡介》。他從我國極地考察船的歷史講起,介紹了「雪龍」號的執行任務情況和取得的榮譽,以及本次南極考察「雙龍探極」的路線情況。「『雪龍』號自入列以來,已經承擔了22次南極考察和9次北極考察航行保障任務,安全航行4000多天,航程達750000餘海裡,相當於繞赤道35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