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橋港藍藻打撈工人水上休息棚裡用上了電扇

2020-12-04 中國江蘇網

過去,在不同的船上打漁。現在在一個點上,一起打撈藍藻。

8月6日,下午1點半,正是一天當中最熱的時候,太湖張橋港藍藻打撈點水面上的鋼棚內(上圖),隊長沈永根和徐志興、陸家興、福英、沈景英、沈繼珍等5位隊員正在休息。鋼棚搭了有兩三年了,但通電還是半個月前。

有了電,隨後又增加了電扇和電水壺。大熱天,鋼棚內有這兩樣與沒這兩樣,幸福的感受,就是兩個級別了。「原來喝水省著點喝,現在隨時能燒了。」陸家興說。

張橋港藍藻打撈點6位成員全部來自附近的華莊農聯村,原來都是漁民,除了55歲的陸家興,下轉第2版>>>

上接第1版>>>其他5個人都過60了,最大的徐志興已經67歲。6個人能撐船、熟悉太湖的優勢,很快被街道幹部挖掘吸收到藍藻打撈隊。沒離開太湖,沒離開船,每天從早上6點半到下午6點半都在一起,6個人在一起比跟家人呆的時間還長。

20多平方米的鋼棚,四面透風。

鋼棚內,一張桌子,幾張長凳,一臺工業電扇是主要物件。打撈藍藻,現在有了高科技。關心他們的人越來越多,幾年前當地街道在張橋港上搭起了鋼棚,供工人歇腳。現在又通了電,有了風扇,有了開水喝。

下午2點,沈永根招呼隊員們出棚打撈藍藻。原來在村裡連村民小組長也沒當過的沈永根,現在把這個隊長當得很好,隊員們肯賣力,每次檢查,張橋港打撈情況成績一直不錯。

「條件好多了,不求什麼了。」隊員們說,藍藻多,天氣熱,加班的時候,中午還有人送飯。7-8月份天氣熱,工錢還適當增加。

6個隊員每天喝的兩桶水是從許仙港附近取的,他們說,這不算困難。有附近綠化工人到鋼棚討水,隊員們會慷慨贈予。

(邵旭根 圖文報導)

相關焦點

  • 藍藻水華治理——打撈能否控制藍藻生長?
    但也在客觀上促成社會各界對「太湖水質」和「太湖藍藻」兩個層面的治理具有一定時滯性的共識。以目前打撈的效率和生物量來看,僅就打撈來治理太湖藍藻還遠遠不夠!同時,藍藻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也不是一兩個政府部門的事情,應多部門聯合協同作戰!生態環境部對藍藻水華防控工作也非常重視!
  • 藍藻水華治理—打撈能否控制藍藻生長?
    第四,文中未提出轉變治理思路的具體建議1、治理太湖思路的大轉變原文提出需要轉變治理太湖的思路,這已經突破了10多年來形成的打撈藍藻是目前最好最直接治理藍藻方法的傳統思維。因為事實上,無論如何改進打撈辦法及提高打撈效率和增加打撈數量,均無法消除藍藻爆發,因目前打撈藍藻方法經估算只能消除太湖藍藻產生總量的2-4%或提高一點效率達到3-5%。
  • 【砥礪奮進的五年】江蘇無錫:打撈藍藻 治理太湖
    無錫黿頭渚號稱是太湖最美的地方,下午兩點,記者在這裡看到了滿臉熱汗的景區藍藻打撈隊隊長王建偉,他正組織打撈隊員用網格將藍藻圍向岸邊,進行打撈。藍藻又叫藍綠藻細菌,在地球上已經存在30億年,是地球上出現最早、分布最廣、適應性最強的光合自養生物。富營養化水體在較高溫度時,以藍藻為主的藻類就會大量增殖,短時間內浮於水面或聚集於水體上層,形成一層藻密度較高、面積較大的藍藻層。
  • 合肥以戰時狀態 全面防控巢湖藍藻
    現場情況 巢湖沿岸工人們緊張打撈作業8月6日上午,記者來到渡江戰役紀念館南廣場,站在沿岸上,一股刺鼻的異味撲面而來。在東南風的帶動下,湖面上聚滿了水草、樹枝等雜物,水面是一層厚厚的藍藻,呈現出油漆狀的綠色,散發著一陣陣刺激性的味道。在湖面上,一艘大型挖泥船正在作業,上面有一臺挖掘機,揮動著長臂打撈著水中雜物,每次探出水面都是滿滿一挖頭。
  • 安慶西小湖藍藻爆發惡臭難聞 附近居民難開窗
    圖為一名工作人員正在西小湖打撈藍藻。徐火炬 攝據安慶新聞網消息,8月16日,市民李先生向安慶晚報反映稱,近段時間,西小湖周邊湖面散發出難聞的異味,使得雙崗路沿線區域惡臭連連,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們連窗戶都無法打開。李先生希望相關部門能夠予以關注,儘快解決這一問題。
  • 做好滇池治理主力軍 爭當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滇池藍藻打撈處置工...
    做好滇池治理主力軍 爭當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滇池藍藻打撈處置工職業技能競賽正式開幕 2020-11-05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煤地質總局「硬核」助力巢湖藍藻治理
    藍藻是原核生物,大規模爆發後會引起水質惡化,被稱為「綠色牛皮癬」。據了解,目前全國近三分之二湖泊水庫處於富營養化,不同程度受到藍藻汙染。2007年太湖爆發的嚴重藍藻汙染事件,造成無錫全城自來水汙染,嚴重影響居民生活,至今讓人心有餘悸。作為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也飽受藍藻侵襲,被列入全國重點防治的「三河三湖」,當地政府2012年開始就啟動了巢湖綜合治理工程。
  • 合肥公園湖邊出現藍色黴狀物 高溫天氣催生藍藻
    記者趕赴現場進行調查,發現岸上的「油漆」和水面上厚厚的黴狀物居然是大量的「水華」,一路調查,記者驚心地發現「水華」已經覆蓋到黑池壩、銀河公園等水域。      難怪有市民驚嘆:半條「翡翠項鍊」都「生黴」了。有人向湖裡倒「油漆」?市民吳師傅告訴記者:「3天以前,我就發現了湖岸上有這些『油漆』印跡,看起來觸目驚心,就像是有人向湖裡倒了大量油漆。」
  • 藍藻水華動態盡在掌握,無錫打撈處置全方位「加速度」
    今年以來太湖氣象、水文條件都利於藍藻生長。尤其6月以來氣溫升高,藍藻生長速度加快,太湖藍藻防控「攻堅戰」已全面打響。藻情變化是否盡在掌握?每天打撈處置多少藍藻?如何確保市民喝上安全穩定優質的放心水?連日來,記者走訪了環境監測中心、藍藻打撈點、藻水分離站以及水廠等多個單位發現,眼下各部門正全力做好藍藻打撈處置、水質監測預警、管網安全保供等應急處置方面工作,確保太湖無錫水域連續十三年安全度夏。
  •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江蘇局「硬核」助力巢湖藍藻治理
    不同於傳統打撈、藻水分離等藍藻處理工藝,江蘇局長江公司與無錫德林海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主要採用深潛式高壓滅活藍藻技術處理藍藻。2019年5月,長江公司在巢湖合肥包河區段建設的藍藻治理試驗深井,就取得了良好效果,獲合肥市相關部門高度認可。此次施工的巢湖沿岸藍藻臭味防控強化項目兩口藍藻治理深井直徑均超過2米、深度超過70米。
  • 什麼是藍藻?
    藍藻是藻類生物,又叫藍綠藻。在所有藻類生物中,藍藻是最簡單、最原始的一種。大約距今35-33億年前,藍藻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現在已知藍藻約2000種,中國已有記錄的約900種。分布十分廣泛,遍及世界各地,但大多數(約85%)淡水產,少數海產。
  • 科技在太湖藍藻治理中顯成效
    資料圖片:2006年6月15日,江蘇省無錫市黿頭渚風景區太湖邊部分水域積聚了大量的藍藻。據介紹,藍藻的出現主要是有機汙染、農業汙染和生活汙染所致。
  • 藍藻生態治理解決方案
    一、藍藻爆發的原因及危害1.藍藻爆發的原因廢水汙水排入水體中,導致氮磷等營養物質過多,在光照和溫度適宜的季節,水中藍藻等藻類大量繁殖並聚集,藍藻大量聚集的現象稱為水華或者赤潮。2.藍藻爆發的危害(1)藍藻大量繁殖消耗水中溶解氧,同時漂浮在水面上阻擋陽光投射到水下,水下其他藻類和水生植物無法生存,進一步降低了水中溶解氧,可導致大量水生生物死亡,死亡藻類、水生動物屍體腐敗使水富營養化,嚴重威脅水中生態系統。(2)死亡藍藻會釋放藻毒素,含一定濃度藻毒素的水體可使魚卵變異、魚類生長異常,藍藻水華爆發嚴重影響水生態環境健康。
  • 選擇水下打撈要注意什麼
    首先您要告知我們,你需要打撈的位置和水域周圍環境、流速和水深等。在進行詳細的交談後,根據需要打撈的情況,安排具體的水下打撈作業。水下打撈就是打撈沉沒於水中物體的工程。包括打撈船舶、落水汽車、飛行器、沉物等。
  • 安徽巢湖藍藻爆發 水面如潑綠漆
    受高溫天氣等因素影響,安徽合肥巢湖藍藻快速生長、腐臭味重。藍藻大規模爆發會引起水質惡化,嚴重時會耗盡水中氧氣導致魚類死亡。目前,合肥市已加大攔截、打撈、分離、治汙力度,最大限度減輕藍藻腐臭味對市民生活的影響。受高溫天氣等因素影響,安徽合肥巢湖藍藻快速生長、腐臭味重。
  • 一到夏季就暴發 藍藻竟成太湖「標配」?
    日前,有媒體在網上報導,隨著夏季高溫來臨,無錫太湖出現大量淡黃色藍藻泛濫現象,遍布湖面十幾公裡,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工作人員在打撈藍藻 受訪者供圖淡黃色藍藻是怎麼形成的?除了與高溫有關,與水中環境汙染有關係嗎?太湖治理的難度到底在哪裡,目前治理上採用了哪些技術,是否可以全面推廣?無錫又將採取哪些有效措施,來確保「安全度夏」?
  • 氧化藍藻處理系統:吃進的是藍藻 吐出的是清水
    別看單個藍藻小到讓肉眼都無法分辨。但藍藻可在短時間內迅速繁殖,使水體透明度顯著下降。藍藻生長還加快了水體氧的消耗,使水體缺氧,導致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破壞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此外,某些藻類本身含有藻毒素,會危及飲水安全。 據統計,目前我國65%自來水廠的水源地不同程度受到藍藻侵害,藍藻含神經毒素,可通過食物鏈不斷富集。
  • 藍藻成太湖揮之不去的憂傷 每年要花7000萬治理
    此前,央視經濟半小時給出的數據是,太湖每年藍藻打撈時間都需要持續半年,每天打撈的藍藻量達到2萬6千噸,消耗財政經費7000萬元左右。這個數據,只是江蘇一地,並不包括浙江。有的已跨過10多米寬的蘆葦,而在廢棄船隻上,用樹枝輕輕一刮,一層厚厚的綠泥。停靠的廢舊船隻和堤岸間的水面,是藍藻最多的地方,因為是背風地帶,所以藍藻容易聚集。 「湖上的藍藻還沒有味道,但我們村口的閘門下,已經發臭了。」夾浦鎮丁家渚的村民小丁,見到採訪車停了下來。
  • 藍藻並不可怕:抑滅藍藻及其實用對策
    那年5月29日,一場突如其來的飲用水危機,席捲了江¬蘇無錫:商店裡礦泉水賣光,貨架上還掛著「每人限購2瓶」的黃色標牌,旁邊的橙汁、可樂、綠茶以及紅茶貨架也空了大半。擰開廚房裡的水龍頭便可聞到腐肉般的怪味,這樣的自來水就算燒開了也喝不下去。湖面上藍藻所到之處死去的魚、蟹隨處可見。黿頭渚歷來是太湖水太湖美的最佳觀景點,但由於藍藻成禍,腥味撲鼻而來,遊客已不敢與太湖水親密接觸,昔日美麗的太湖已看不見了。
  • 下真功夫治滇池藍藻 「黑科技」打出組合拳
    藍藻的過度繁殖,曾經一度讓滇池「變色」。那麼,藍藻是如何得到有效控制的?用上了哪些「黑科技」?近日,記者從昆明滇池湖泊治理開發有限公司了解到,僅去年一年,公司就新增了28套藍藻打撈處置設備,正是得益於這些設備的靈活調配,才使得藍藻得到有效防控。    現場探訪    大清河現藍藻移動藻車忙打撈    昆明剛剛經歷了一個暖冬,近期氣溫也一度突破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