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D-探究生命的科學

2020-09-22 億時光

生命的悲劇NAD+的無情流失來自億時光NAD00:0004:49

18世紀,英國與西班牙、荷蘭、法國爭奪海上霸權,但壞血病帶來的軍力損失甚至超過了戰爭本身,人們束手無策。


1747年,英國皇家海軍的醫生詹姆斯·林德,終於發現了檸檬汁可以有效治療船員的壞血病,但也僅僅是發現了這種治療的因果關係,不知道更根本的原因。


直到20世紀,維生素C才正式被人類發現,那時候人們才知道,船員之所以會得壞血病,是因為船上的食物不夠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C,而檸檬,就富含維生素C。



構建一個人需要59種元素,其中6種,包含碳、氧、氫、氮、鈣和磷,這幾種元素佔據了我們身體的99.1%。可是誰能想到,剩下的少得可憐的53種元素,如果缺失了,就不構成一個完整的人呢?


生命科學對於人體中的各種元素、分子構成以及蛋白質構成越來越清晰,這是一個任重道遠的過程。我們也逐漸明白,很多不起眼的組成部分,反而對我們的身體有著關鍵性作用。


維生素和鐵碘鋅等微量元素對身體的巨大作用,以及缺失後對人體的嚴重後果,越來越被普通百姓所熟知。人們也有意識地補充,以便讓身體保持健康的狀態。


如今,因為體內物質缺乏引起的疾病,很容易被診斷發現。


但衰老,卻是人類習以為常的過程,就像時針,明知道它在轉動,卻不易被察覺。


於是,體內某些物質的缺乏,雖然就這樣加速著衰老,但因此被忽視了。



1930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Otto Warburg 發現了NAD+在細胞內的關鍵性作用,於是對NAD+的研究全面性展開。


NAD+在真核生物體內必然存在,因為真核生物的細胞中最重要的細胞器——線粒體需要NAD+的介入,才能正常工作,細胞也因此才能獲得有效的通用能源ATP。


打個比方,就像變電站的作用一樣,主線路上無論有多少能源供給,由於沒有足夠功率的變電站,也就無法轉換出適合人們普遍使用的220V電壓,各種電器只能相繼罷工。


這和人體很相似,無論我們吃進去多少食物,消化系統最終也只能把能量轉換成葡萄糖,這就相當於電網主線路上的10萬伏電壓,而細胞所需要的通用能量ATP,是要通過線粒體和NAD+轉換而成的,就相當於我們小區入戶的220V電壓。如果變電站不夠,或者NAD+含量不足,那麼能量再充分,也是無法被有效利用的。


從出生起,人體內的NAD+是非常充分的,直到可以繁衍出後代,並且基本保證後代也有能力繁衍出後代,就會突然被大自然所忽視和拋棄。於是大約30歲左右,人體內的NAD+含量斷崖式下降。這是一個可悲的事實,人體細胞從這一刻起,獲取能源的工作,會變得越來越吃力。


而大量無法轉換的能源囤積,其實也是產生自由基的一個主要原因。


而我們都知道,DNA是分兩個地方存儲的,主要在細胞核內,另一部分,由於線粒體需要隨時調用DNA,而存儲在線粒體中。線粒體是能量轉換的核心,它沒有細胞核的核膜保護,於是線粒體DNA成為被自由基攻擊的重災區。


於是NAD+在能量轉換的角度上,也間接降低了自由基的產生。


不誇張地說,NAD+從根本上維持了生命,如果完全沒有了NAD+,那麼生命將在30秒內消失。


但即使生命如此依賴NAD+,自然界中仍然不存在能足量補充NAD+的食物,如果要用NAD+含量最高的毛豆或西蘭花,來補充人體所需的NAD+,則每天需要吃掉幾十公斤。這是很無奈的一個事實,那是大自然的設計,一個註定被遺棄的生命年齡。

相關焦點

  • 小學科學說課稿:《水與生命》
    《水與生命》是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學科學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八課的內容,本課在引導學生交流對水已有認識的基礎上,安排了「觀察水」、「水與生命」、「榨果汁」等三項活動。目的是將學生各自已有的認識作較為科學的梳理,引導學生知道水是什麼樣的,水與生命的關係,激發學生研究更多的有關水問題的興趣。我選擇的是這個內容的第二課時「水與生命」。
  • 【生命科學哲學專欄】人工生命對哲學的挑戰
    生命與認知哲學探究 Weixin ID Phil-life-cognition
  • 小精靈幼兒科學發現室-科學實驗與探究在幼兒科學教育中的運用
    因此,教師要深化科學探究在教學活動的運用,提高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以便於全面開發幼兒的思維認知。幼兒期的孩子處於精力充沛且求知慾很強階段,他們對一切充滿神秘且富有趣味的事物和活動比較感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科學探究精神,就能夠促使幼兒對科學探究充滿激情,進而驅動幼兒對科學知識處於探索和求知狀態,從而吸引幼兒學習的注意力,加重喜歡科學和愛好科學的興趣,最終有利於提升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
  • 生命科學領域三大奇蹟之一:NAD+的抗衰之路
    近些年,科學家們在對抗衰老的鬥爭中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尤其是對延緩人類衰老、改善健康的關鍵性分子物質NAD +(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研究取得關鍵性突破,它的精髓是可以幫助修復受損的脫氧核糖核酸(DNA),同時也是長壽基因SIRT1的激活劑,在人體發揮著重要的生理功能,NAD+被稱之為生命科學領域三大奇蹟之一。
  • 美國科學教育中的探究與實踐
    如今,科學是人們生活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也是持續推進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原動力。科學教育是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基礎學科。隨著科學教育標準的變化,美國的科學課程強調「探究」與「實踐」並重。美國科學教育標準的改革早在1996年,美國就頒布了《國家科學教育標準》。
  • 新視界•生命科學體用結合再探究
    ​ 首先聲明,筆者不是研究生命科學領域這方面的專業人士,只是對生命科學有濃厚的興趣。今天用新視界這個概念把生命科學的體用結合再探究提出來,不是為了標新立異的顯擺,而是想就體用結合這個觀念進行一下實相顯證。 大家都知道,在生命科學的探索研究中,人類從來就沒有停下過。對於生命的認知探索,人們一直持懷疑態度,疑惑世界上到底有沒有一個叫做「病」或「百病不生」的這個東西。
  • 如何解答中考化學科學探究題?
    近幾年立足於考查探究能力的實驗試題,無論從量上還是從考查的深度和廣度上都有較大的提高,應引起同學們的注意。對實驗探究,應明確以下幾個問題:1.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1)科學探究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中考命題圍繞上述步驟,各有側重地考查某一步或幾步。 考查的熱點和趨勢就是以化學實驗為基礎,聯繫生產、生活和環保實際去發現問題、設計實驗方案,探究和解決這些問題。
  • 小精靈幼兒科學發現室-如何認識幼兒科學活動中的「探究」
    隨著對科學教育目標和對幼兒學習方式和特點的深入理解與認識,人們也越來越強調幼兒的探究,強調科學教育的過程主要就是讓孩子親歷並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探究」已經成為科學教育活動的一個核心詞彙。問:如何判斷一個活動是否是真正的科學探究活動呢?
  • 探究生命起源演化 解讀「密碼」改造自然
    合成生物學,能利用大腸桿菌生產大宗化工材料,擺脫石油原料的束縛;酵母菌生產青蒿酸和稀有人參皂苷,降低成本,促進新藥研發;工程菌不「誤傷」正常細胞,專一攻擊癌細胞;創製載有人工基因組的「人造細胞」,探究生命進化之路;利用DNA儲存數據信息並開發生物計算機……作為科學界的新生力量,合成生物學進展迅速,並已在化工、能源、材料、農業、醫藥、環境和健康等領域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 【新華網】探究生命起源與演化奧秘
    揭示生命起源與演化奧義  2017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包括:  發現翼龍伊甸園,揭秘翼龍生命史——大量3D翼龍蛋和胚胎首次發現;中國顯生宙腕足動物屬志;侏羅紀滑翔哺乳形類動物的新發現;華南寒武系底部有口無肛的微型後口動物;中國許昌發現晚更新世古老型人類頭骨;地質微生物記錄海洋和陸地的極端環境事件;1.3億年前早期鳥類化石揭示尾骨與尾羽獨立演化
  • 小精靈科學發現室-提升科學探究的學習經驗,建立初級科學概念
    在科學領域活動中,幼兒始終是主動的學習者,探索者,而不是被動的"接收器"。由於先天的因素和出生後外界影響的不同,即使在一同年齡期的幼兒,他們既具有該階段的共同特徵,還具有發展上的個別差異。科學探究的方法很多,猜想與驗證是科學探究的核心環節。儘量為幼兒設置適宜的問題情景,鼓勵幼兒利用已有經驗進行大膽的猜想和假設,與同伴互相質疑,並在操作活動中驗證。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或獨立進行,或與同伴合作,不斷用觀察到的新現象強化、豐富和調整原有認識,逐漸建構起新的知識經驗。
  •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進行科學探究
    但是兒童早期科學啟蒙的範圍遠不限於此,植根於日常生活中豐富自然現象的科學探究,對於幼兒來說,更具深刻的價值和趣味,是兒童學習科學更為主要的途徑。科學啟蒙不僅僅是炫酷的STEM玩具更是植根於日常生活的科學探究孩子是在與物質世界的相互作用中發展出他們對世界的理解的。生活中許多熟悉的現象,往往蘊含著豐富的科學原理,吸引著孩子去發現、去探究。
  • 科學探究活動【第12期】:認識斯特林發動機
    科學探究活動【第1期】:我和蠶寶寶共成長科學探究活動【第2期】:用水做遊戲科學探究活動【第3期】:用水做遊戲科學探究活動【第4期】:走近小動物科學探究活動【第5期】:挑戰「不可能」科學探究活動【第6期】:生活中的小秘密(一)科學探究活動【第7期】:生活中的小秘密
  • 杜威探究理論對於當代小學科學教育的啟示
    探究型教學的難度層次逐級分為:(1)科學知識或科學方法的傳授;(2)制訂確定的探究步驟,然後讓學生按圖索驥式地執行;(3)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靈活開展探究實踐,並陳述自己的觀點;(4)學生根據探究實踐的基本方法和已有實踐,獨立地提出問題並開展實踐探究,教師以平等的態度與其進行交流和辯論,揭示未來探究的可能性。
  • 探究式教學策略對小學生構建科學概念的影響研究
    在教師指導下的探究不同於兒童自發的探究,教師指導下的探究是一種迅速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的省時學習與發展模式。因此,教師就有必要在科學教育過程中進行有效策略的精心設計,以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探究策略主導的科學教育中,探究既是教學目的,也是教學策略,在作為教學策略運用的過程中,常以問題促使學習者捲入學習,教師給學習者提供適時恰當的幫助以引導學生探究,使之逐漸構建科學概念。
  • 西湖幼兒園開展科學小實驗主題探究活動
    【西湖幼兒園開展科學小實驗主題探究活動 】南昌教育 縣區風採 為了培養幼兒參與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並體驗成功的喜悅,近日,西湖幼兒園開展了「科學小實驗—牛奶花開了」的主題探究活動。活動前,教師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準備了牛奶、託盤、水粉顏料、洗潔精等實驗材料。
  • 貝格五月科學戶外探究課,探尋昆蟲世界的奧秘
    時光從指間匆匆滑過,2018年已經過去快三分之一,此時,窗外正迎來一年中最美的時節,氣溫不高不低正舒適,沒有比此刻更適合讓孩子去戶外探究的季節啦!回味完3月貝格尋找春天走進大自然的戶外探究課,貝格5月戶外探究課悄然而至,每一次都會讓孩子收穫滿滿哦!
  • 探究生命起源與演化奧秘——2017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發布
    新華社南京2月8日電 題:探究生命起源與演化奧秘——2017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發布新華社記者邱冰清、王珏玢中國古人和歐洲古人之間有基因交流嗎?揭示生命起源與演化奧義2017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包括:發現翼龍伊甸園,揭秘翼龍生命史——大量3D翼龍蛋和胚胎首次發現;中國顯生宙腕足動物屬志;侏羅紀滑翔哺乳形類動物的新發現;華南寒武系底部有口無肛的微型後口動物;中國許昌發現晚更新世古老型人類頭骨;地質微生物記錄海洋和陸地的極端環境事件
  • 【文章推薦】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化學科學探究 ——以「探究鋁和稀鹽酸、稀硫酸反應」為例
    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化學科學探究——以「探究鋁和稀鹽酸、稀硫酸反應」為例夏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