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哲學專欄】人工生命對哲學的挑戰

2021-01-18 生命與認知哲學探究
生命與認知哲學探究

Weixin ID Phil-life-cognition

About Feature 致力於傳播生命與認知哲學方向的知識,追蹤當代生命與認知哲學最新動態,研究生命科學和認知科學的當代進展,探索生命與認知的本質,歡迎關注與轉發。

相關焦點

  • 從生命哲學到生命倫理學
    現在的問題是,從生命哲學到生命倫理學的轉向,又表明了現代哲學的什麼傾向?釐清這個問題,或許對我們建構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一    我們知道,生命哲學的興起這件事本身就表達了現代西方哲學對以黑格爾為代表的舊形上學的不滿,同時也是對哲學面臨著科學技術挑戰的一種擔憂。
  • 人造生命的哲學反思
    無論文特爾的構想能否完全實現,人造生命的雛形(人造細胞)的創造過程已經用實證的科學成就把生命目的論的哲學玄思轉化為實在經驗的可以重複操作的科學產品,使生命目的論在人造生命領域內獲得了實證科學的支撐。從這個意義講,人造生命通過了了,此實證科學的成就(人造細胞)在現象界確證自由意志的目的和創造性本質藉彌合現象和物自體之間的鴻溝,超越並推進了古典生命目的論。
  • 「有能力做」與「應當做」 關於人工生命研究的哲學和倫理思考
    人民圖片 文特爾本人曾表示,人造生命的出現「改變了自己對生命和生命運作的科學和哲學思考。」而隨著20世紀70年代以來應用倫理學的興起,關於生命科學的倫理反思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此前關於人體試驗、克隆技術、試管嬰兒、胚胎幹細胞研究等現實問題都曾進行過廣泛而深入的討論。
  • 論中國生命哲學思想的內涵與意義
    作者楊文彬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化的國家,生命哲學一直佔有主流地位。中國的生命哲學認為,生命是一切存在的源泉。關注生命哲學,用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體會哲學思想的魅力,追求思想和精神的提升,這在當下具有重要的意義。
  • 什麼是人工生命 | 集智百科
    作為集智俱樂部的開源科學項目,集智百科希望打造複雜性科學領域最全面的百科全書,歡迎對複雜性科學感興趣、熱愛知識整理和分享的朋友加入!本文是對集智百科中「人工生命」詞條的摘錄,參考資料及相關詞條請參閱百科詞條原文。目錄一、什麼是人工生命?
  • 人工設計生命引倫理爭論:生命意義將喪失?
    用單純的科學眼光來看,這無疑是一項重大的科學進步,然而,這項研究所具有的社會意義卻需要進行哲學和倫理的考察和評判。下面刊發的這篇文章即是表達了一種哲學和倫理學的思考與擔憂。我們歡迎有興趣於此的學者朋友繼續發表看法。  隨著20世紀70年來以來應用倫理學的興起,人們關於生命科學研究中的人體試驗、克隆技術、試管嬰兒、胚胎幹細胞等問題都進行過廣泛而深入的討論。
  • 哲學與認知科學交叉融合的途徑
    在這些考察過程中可以看出,哲學與前沿的認知科學在某種條件下既構成雙向挑戰的態勢,又具有雙向推進科學和哲學發展的效應,這種效應為實現哲學與認知科學的交叉融合提供了重要啟示。這一學科集群正在與新技術聯手逐步揭示人類的日常認知和科學認知、自我認知和社會文化認知的多重機制,所取得的實證研究的許多重大突破也對傳統形上學、認識論、語言哲學、道德倫理和哲學方法論構成了新的前所未有的挑戰。新技術變革不僅把我們帶入了人機共在的充滿巨大不確定性的全新社會,也為哲學家借鑑和反思經驗科學,拓展哲學發展的空間創造了重要機遇。
  • 挑戰費曼:為什麼科學哲學對科學很重要?
    去年,她榮獲了英國皇家科學協會每年頒發的「威爾金斯-伯納爾-米達瓦獎」(Wilkins-Bernal-Medawar Medal)(譯註:該獎項主要頒給為研究科學史、科學哲學和科學的社會作用做出突出貢獻的學者)。馬斯米發表的獲獎演說,為科學和科學哲學的緊密關係作了辯護。
  • 物理單位的哲學新思考 | Physics World專欄
    哲學存在多種實踐方式,像「分析」論、「實用」論和「歐陸」論,它們每一種理論都聚焦於科學的不同方面(儘管在實際中,哲學家們可以同時用到一種或多種上述方式)。所以在科學標準的建立過程中,通過每種哲學方式都可以看到不同的方面,這並不奇怪。而實際上,計量學並不只是簡單地生產出更好的測量工具,它所涵蓋的要更多。
  • 二十位世界哲學大師對生命的觀點
    和柏拉圖、蘇格拉底(柏拉圖的老師)一起被譽為西方哲學的奠基者。(本文由思廬哲學編輯)亞裡斯多德的著作是西方哲學的第一個廣泛系統,包含道德、美學、邏輯和科學、政治和形上學。04▍伊壁鳩魯:幸福就是身體的無痛苦和靈魂的無困擾。
  • 信息與生命的聯繫:科學家定義信息,可能掀起社會哲學驚濤駭浪
    他們的共同特點都是科學發現正在孕育一場哲學革命。定義「信息」的人上世紀中葉以美國為中心,活躍著一大批傑出的、開創性的科學家,主要在電子通信、電子計算、自動控制等領域,包括資訊理論之父香農,以及維納、圖靈、馮·諾依曼等等。
  •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科學哲學與邏輯學系成立
    11月10日,復旦大學哲學學院科學哲學與邏輯學系成立大會舉行。同日,科學哲學和邏輯學國際研討會開幕,復旦大學副校長陳志敏出席會議並致辭。  科學哲學和邏輯學早已成為各國知名大學十分重視的學科領域。
  • 哲學與科學到底是什麼關係?哲學對科學起到了什麼作用?
    科學是與哲學是完全不同的認知模式。科學認知源自生命有機體的應激感應,科學,就是通過人類意識工具化的經驗類認知。給科學總結一個公式,就是:科學=感應信息+意識工具化。近現代科學,實際上就是兩個工具:一個是觀測實驗用的有形工具延伸了人的感官感應能力,一個是思維工具加強了對原感應信息進行再處理的可靠性。而哲學,按照三大類劃分,本體論(世界觀)是意識觀念部分,方法論和邏輯學是A類思維工具,倫理學其實是從倫理宗教演化而來,也是意識觀念的部分。哲學三大類,整個看都是與意識緊密相關,按照我之前對意識分類,哲學的這三大類,都屬於第II類、第III類意識信息。
  • 白春禮:進一步深刻認識科學與哲學的關係
    在致辭中,白春禮系統闡述了科學與哲學的關係,指出科學的發展往往會帶來哲學觀念上的變化,而哲學思想的變革也會為科學的洞見提供廣闊的思想空間。在中科院成立哲學所,正是為了聚焦於科技發展和科技前沿中的基本哲學問題,以及與哲學緊密相關的科技問題,從哲學角度助力科技創新,為中國科學的跨越式發展,乃至未來的科學革命,尋求更為堅實、更富活力的概念基礎。
  • 科學網—進一步深刻認識科學與哲學的關係
    在致辭中,白春禮系統闡述了科學與哲學的關係,指出科學的發展往往會帶來哲學觀念上的變化,而哲學思想的變革也會為科學的洞見提供廣闊的思想空間。在中科院成立哲學所,正是為了聚焦於科技發展和科技前沿中的基本哲學問題,以及與哲學緊密相關的科技問題,從哲學角度助力科技創新,為中國科學的跨越式發展,乃至未來的科學革命,尋求更為堅實、更富活力的概念基礎。
  • 德國科學哲學的發展與現狀
    不過就在當時,人們已經發現無法把有生命的存在單純地還原於無生命的物質範疇,已經揭示出經驗主義的困難。譬如法國哲學中就展開過關於生命活力問題的討論;迪昂(PierreDuhem, 1861~1916)、彭加勒等人都對經驗主義提出過質疑與批判。18世紀末精神科學的興起(主要指把文化和歷史作為科學來對待或理解)導致了語言學的興起,語言學又提出了如何對待精神科學的問題,這可追溯到宗教改革。
  • 不確定性原理:人工智慧的哲學基礎
    科學大體可以分為三層,從下往上依次是:基礎科學、應用科學、前沿科學。人工智慧(及其近親人工生命、機器人學)屬於前沿科學的範疇,相對於已經發展了幾百年的成熟的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人工智慧僅有幾十年歷史,尚處於起步階段,遠未形成堅實的基礎和完整的架構。研究人工智慧,應該從哪裡入手?這是個問題。
  • 寶樹|與吳飛對話《三體》的哲學:在黑暗森林中探索生命深度
    歷史上有過的各種科學範式,不能保證一定是對的,但都包含著重要的哲學問題,可以開啟非常深入的思考,甚至會深刻改變我們生活的現實。好的文學作品中往往可以讀出哲學道理來,這已經不是很新鮮的事了。科幻小說中,不僅包含著我們對自己所處的宇宙的可能理解,更包含了對人類與世界命運,乃至生命本質的理解。我自己對科幻小說並不熟悉,而且覺得《三體》與西方多數科幻作品都非常不同。
  • 坤鵬論:為什麼哲學與修辭學如此對立不容?(中)
    但是,正如尼採預言般的忠告——生命應當支配科學,而不是科學控制生命:「我們看看那些曾共度青春時光的摯友,他們選擇了科學,也擁有了科學。然而,可嘆啊!世事變幻往往出人意料。天哪,如今他們卻反過來,被科學役使,被科學佔有。他們經年累月,置身於隱蔽的一隅,被擠入沒有鮮活知覺的境地,身受約束,同時被剝奪了平衡的心態,整個人憔悴衰弱。
  • 這個經典的哲學問題存在著一個包含生命與意識的科學答案
    同時,從哲學的角度上來講,這個問題又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甚至於說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問題也並不為過。張三也好,李四也罷,這不過都只是一個名字而已,如果拋開這個名字之後,我又是誰呢?思考這個問題往往令人一臉茫然,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就會進行更深一步的思考,我生從何來?去往何處?而這一連串的問題,沒有一個能夠得到確切的答案。這是因為從根本上來講,這可能並不是一個哲學問題,而是一個科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