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徵。
美國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用《菊與刀》來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雙重性。
書籍信息來自豆瓣
因為一篇日文歌詞愛上日本文學,因為愛上日本文學而越發對日本產生興趣以及想像和嚮往之情。
我又問我自己,日本有什麼使得我著迷,甚至讓一批批學者深入研究,並且成為留學生們的寶地。
日本作為二戰的軸心國,對東亞、對太平洋地區都犯下了可恥的戰爭罪。但如果僅僅將他看成一個邪惡民族,一個敵對勢力,並且把他們歸為罪感文化,這樣的一個民族又何以走進世界的前列?
魯思本尼迪克特說:日本人極度好戰又極度溫和,極度黷武又極度愛美,極度粗魯傲慢又極度彬彬有禮,極度死板又極度靈活,極度恭順又極度討厭被使喚,極度忠誠又極度反叛,極度勇敢又極度膽小,極度保守而又極度喜歡新事物。
我沒有去過一次日本,也沒有認識一個日本人。無論是從人類學角度和還是文化學角度,只能依靠這本書,走進日本人,探究日本人。
作者聲明帶著研究任務而來,也就帶著研究利益而去。世界希望以此了解日本,美國希望以此「維護」日本和平,中國希望以此鞭撻日本國民性格中的劣根性。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一開始,本書就將日本和中國及其他東亞地區國家區分開來觀察。與美國式的平等自由相比,日本這種階級分明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顯得落後而野蠻。然而他自成一體,維繫著整個日本國家的運作,本書指出日本人有一個和外部制約分離的自我,即身心分離。這也是日本人種種矛盾個性的來源。日本的傳統雙重統治是天皇和將軍的統治,前者是神聖領袖,後者是世俗領袖,天皇對原權力做委託,再委託。在日本社會中,有著極其嚴格的等級制度習慣,日本人的生活方式是給每個人分配相應的權力並限定他的有效範圍,也就是所謂萬物各就其位,萬民各司其職。
再看近代,武士的治國才能得到提高和發展,而商人擁有生產技巧和知識,形成的武士商人聯盟支持尊王復古運動,推翻德川幕府後,建立了明治政府,也就有了為人熟知的明治維新,而該政府的後背力量就是資本家,所形成的自然也是君主立憲的資本主義國家。日本是一個擅長模仿的民族,遣唐使是一例,派人赴歐美考察也是一例。只是,日本民族的特性像狼,像熊,像鬼怪,令人琢磨不清。
我在讀這本書之前,寫下:喜歡日本文學,喜歡日本音樂旋律,想學日語,又討厭日本軍國主義政治,害怕隱藏在日本社會的那股勢力。曾經問朋友:「以後你最想去哪個國家?」答:「日本。」
讀過本書之後,我又不得不承認,日本是個神奇的國度。多麼矛盾,多麼寂寞,多麼具有主觀能動性的日本人。離我們這麼近,卻又那麼遠。那麼絕望而又堅強。只是作為一個中國人,傷痛會一代代淡去,歷史卻不允許忘記。
END
作者簡介
筆名瑣雨
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本科生
喜歡閱讀
喜歡寫文章
在各大網站上連載小說
希望能一起交流
讓更多人看到我的文章
如果你有主題書單和書評就速速來投稿吧!
期待你的來稿!
投稿方式:以Word文檔格式,命名格式為「標題一作者名」,文末附上作者姓名、聯繫電話、微信和自我介紹,發到編輯部相應郵箱 fyshishu@163 .com
我們將逐漸取消微信號和QQ號的對外窗口
若想要與編輯部有進一步合作
請通過 微博@一紙荒原 與我們取得聯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