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究竟是什麼?機器研發的知識算是科學嗎?頂尖科學家給出看法

2020-07-07 科學學科學

傳統的科學和現代科學有什麼區別呢?還要從一款程序「尤裡卡」Eureqa說起,它是由工程學教授豪德·利普森發明的一款類似於大數據分析的程序,它具有自我學習功能,甚至能從實驗數據中分析出物理定律,這是在它自主學習無人幹涉的情況下完成的,一款機器學習發明的物理公式算是科學嗎?這讓不少科學家產生了質疑。

科學究竟是什麼?機器研發的知識算是科學嗎?頂尖科學家給出看法

「尤裡卡」究竟是怎樣運作的,它是如何在大量無序的龐雜數據中找出規律來的呢?其實它的工作方式並不神秘,它所知道的無非是人們所熟悉的加減乘除、三角函數和微積分運算等,關鍵是這個程序還具有一個特殊的功能,這就是數據提取和識別。給「尤裡卡」輸入實驗數據之後,它不是像人類那樣,憑著直覺發現這些數據的規律,而是默默地做著大量的運算。它先從所輸入的海量數據中找到一個「小角落」,利用這裡的「一小批數據」形成第一批公式,這個速度極快,僅耗費1秒的時間。符合第一批數據的初始公式數百萬計。接著,再補入另一批數據,生成第二批數以百萬計的公式,在此過程中,把兩批不相容的公式剔除。就這樣,公式一批批地形成,一批批地剔除,「尤裡卡」總能把不相調和的公式甩掉。最後,「尤裡卡」就是依靠它的提取和識別功能,從上百億個公式中找到適合全部實驗數據的最佳公式,其精確度可以達到驚人的程度。

科學究竟是什麼?機器研發的知識算是科學嗎?頂尖科學家給出看法

「尤裡卡」的出現引發了一些人的深層次思考,它的出現使科學研究呈現出兩種不同的途徑:一種像傳統科學研究那樣,通過實驗或觀測,獲得高精度信息,建立研究模型,用於預言和解釋並建立理論;另一種則是從網上尋找數據,通過一定的程序尋求符合這些數據的規律和公式。利普森所開創的就是這第二條途徑。他認為,儘管這種方式在目前還不甚完善,但它使人類具有另一種研究科學的能力。在當前大數據不斷增殖的情況下,這種方式能使人類進入科學領域的更深層,使人類的智能、潛能得到更進一步的開發,無疑會具有光明的前景。

科學究竟是什麼?機器研發的知識算是科學嗎?頂尖科學家給出看法

但它的出現使得一些人對「究竟什麼是科學」產生了懷疑。在提出這類質疑的10位科學家中,領頭人就是利普森在康奈爾的同事史蒂芬·斯特勞蓋茨(Steven Strogatz)。2010年11月,斯特勞蓋茨在《紐約時代周刊》上發表了一篇題為「科學向哪裡去」的文章。關於「尤裡卡」,他寫道:「像『尤裡卡』這樣的程序有可能使科學家跟上發現的步伐,但是在其過程中,也有可能改變科學自身的性質。幾百年來,科學家依內心的直覺、洞見力或靈感進行探索研究,來發展科學。然而,利用自動化機器來提供方程式,並由此進行預言,又很有可能是人類科學所不能預測或所不能理解的,那人類就不得不需要計算機來提供解釋,究竟所發現的公式意味著什麼。換句話說,它們(計算機)將可能成為人類的『神龕』,由神來將神秘的話語擲向人類,那就不是科學了。」

科學究竟是什麼?機器研發的知識算是科學嗎?頂尖科學家給出看法

2006年1月,斯特勞蓋茨在網站上又發表了一篇關於「科學直覺」的文章。他寫道:「令我感到憂慮的是,人類的直覺不再具有價值,至少在數學科學的前沿上……在我們還能判定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假』的時候,但越來越不能理解這是為什麼。」他舉出關於地圖國界的「四色定理」的例子,為使地圖上各國的邊界能區分開,而不至於兩個邊界混同,地圖至少需要四種顏色。然而至今,在數學界,還沒有人能為這一定理給出確切的證明。這些人認為,如果由「尤裡卡」來發展像「四色理論」這樣的科學時,「科學將意味著什麼」將是件「令人類堪憂的事」。

科學究竟是什麼?機器研發的知識算是科學嗎?頂尖科學家給出看法

「尤裡卡」這類數學輔助軟體的出現,確實改變了科學發展的傳統格局,使一些人擔心科學的健康發展,但也有一些人持有比較積極的看法。這些人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新澤西羅格斯大學的數學家、計算機輔助數學的領軍人物多龍·傑爾伯格(Doron Zeilberger)教授。他認為,在當今計算機網際網路時代,如果由計算機來生成方程,或證明,毋庸置疑地會導致人類對這些證明的理解能力逐漸喪失,但在他看來,「這既是一個令人嘆息,但也是一個令人鼓舞的發展。」他認為,人的腦力是有限的,「如果讓人能徹底理解一個數學命題,這個數學命題就不可能很深。」在他看來,只有藉助計算機,數學才能足夠深,他預言「在未來的40年內,計算機將能完成更多的,甚至大多數的工作。到那個時候,大多數的證明將由計算機來完成。」在這方面認識上,傑爾伯格確實領先一籌。2004年,他因成為「應用計算機和算法語言完成數學最快和最有效率的冠軍」而被授予歐拉獎章;2012年,成為美國數學學會成員。

科學究竟是什麼?機器研發的知識算是科學嗎?頂尖科學家給出看法

英國劍橋大學數學家、菲爾茲數學獎(常被稱為數學領域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提莫西·高沃斯(Timothy Gowers)對於尤裡卡的出現有著更清醒的認識。他認為,這是發展在另一方向上的數學研究。他舉出克卜勒定律的例子。他認為,就是把17世紀由天文學家約納斯·克卜勒所創建的行星運行三大定律拿到現今用計算機來完成,也是相當困難的。它涉及三維空間中大量的行星運行的數據,還涉及大量的各種球形彼此以不同方式產生多體相互作用,又涉及套疊在一起的複雜軌跡。高沃斯認為,對克卜勒定律的證明和對「四色定理」的證明等,都需要掃描大量數據,都屬於適合計算機能力開發的方向。人類數學的開發是在原理的導引下,而計算機的應用是在實踐的水平上。

科學究竟是什麼?機器研發的知識算是科學嗎?頂尖科學家給出看法

高沃斯認為,計算機在自動化數學研究方面獨具優勢。他相信:「在可預知的未來,一個電腦程式完全可能具有強大的功能,不僅能收集,還能壓縮所有的數學推理,這一工作交由計算機完成,比數學家更容易得多。」他還強調說:「由於這個程序是由大量擁有不同能力的數學家的專業知識整合而成的,而且囊括了不同領域的成果,它一定具有宏大的優勢,比其中任何一部分要強大得多。」從長遠的角度上看,高沃斯相信,計算機將超越人類的數學研究能力,另闢蹊徑地使科學得以發展。「但是到那一天,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科學究竟是什麼?機器研發的知識算是科學嗎?頂尖科學家給出看法

高沃斯的說法正與利普森的說法同出一轍。當今,在網絡不斷發展的情勢之下,大數據如洪水般地泛濫,要抓住和應對如細胞生物學、氣象學、經濟學,甚至高速路交通等的複雜系統,單一的人腦已經力不從心。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已經使不少人開始懷疑,人類在認知和製作模型方面所存在的局限性。為此,利普森說:「我相信,像尤裡卡這樣的工具,一定能從複雜的現象中提取數據,並從數學上找到簡單的變量關係,由此可以幫助人類擴延通往未來的視野。」當然,他也承認,考慮到長遠發展,尤裡卡也有可能出現相反的結果,他說:「當所要處理的現象逐漸複雜時,人類有可能跟不上這個步伐,完全有可能。對於尤裡卡所產生出的公式和模型,我們還不能把它們完全破譯出來。」

科學究竟是什麼?機器研發的知識算是科學嗎?頂尖科學家給出看法

如果有一天,人類的思想跟不上計算機的想法,那麼所謂的科學會不會像是計算機授予人們的指令一樣,合理卻又琢磨不透呢?總之,像在科學技術發展過程中的許多事情一樣,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未來如何發展,還須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盛會彰顯上海城市精神
    病毒會摧毀我們自以為堅固的故鄉、秩序和希望嗎?我們這顆星球和世界會進一步失控嗎?他們說,每一次人類遭逢危機,科學家們就是英雄聯盟,這次也不例外。金秋十月,世界頂尖科學家「雲集」上海,為了人類的共同命運而戰。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重申科學無國界精神
    「今年以來,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科學工作者、醫務工作者為拯救生命付出了巨大努力,很多人甚至為此奉獻出他們的生命。我看到各國的同行奮力推進各項病毒檢測、疫病的防治、疫苗的研發等等,這都是告慰犧牲者的最好方式。」鍾南山說。鍾南山表示,科學家的確是有國籍的,但科學是沒有國界的。
  • 科學T大會 頂尖科學家對話小科學家
    「科學決定人類的未來,少年決定科學的未來」,王侯強調,扶持青年成長是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三大使命之一。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關注科學教育的意義,期待在本屆T大會上,搭建起小科學家與科研前輩輕鬆活潑而充滿未來光芒的互動舞臺。隨後,約翰·霍普克羅夫特、謝曉亮和麥可·萊維特分別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經歷與人生歷程,並在問答環節與小科學家們展開了親切的互動。
  • 世界頂尖科學家共談聯合科學力量對抗新冠疫情
    基礎科學研究和青年科學家培養一直是頂尖科學家論壇聚焦的宗旨。但是今年新冠疫情的發生,讓科學家無法迴避這個全球矚目的話題。應對新冠疫情,世界需要理性的聲音。今年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聯合科學力量對抗新冠疫情成為共識。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T大會開啟「科學第一課」
    新華網北京11月2日電 近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T大會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約翰·霍普克羅夫特、謝曉亮和麥可·萊維特分別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經歷與人生歷程,並在問答環節與科學少年們展開了親切的互動。約翰·霍普克羅夫特遠程向在場的科學少年們帶來了三個重要的人生建議。首先,他鼓勵科學少年們,展開與自己內心的對話:你喜歡什麼?你對什麼具有持續的興趣?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以科學為畫筆 為上海著色
    把開放的「門」打得更開、把創新的「火」點得更旺、把包容的生態建得更好,科技創新在上海煥發出更加彭勃的生機。本月底,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又將如約而至,科學家「天團」將再次以科學為畫筆,繪出最美的申城秋景。這場橫跨四大洲、11個時區、25個國家和地區、100個城市的全球聯動,進入倒計時!
  • 世界頂尖科學家展望一個更好的科學世界
    ,他們會聊些什麼?青年論壇上,科學家與青年對話;莫比烏斯論壇上,每位科學家用3分鐘預測未來;「國際大科學計劃」暢想;八大主題峰會暢談……整個論壇,碰撞出諸多思想火花,給人們啟示與回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迪迪埃·奎洛茲說:「要把主要精力花在培養一種科學文化上,這需要從早期教育開始。我們要多看別的知識,也要進行國際合作。這當然是理想化的世界,我們要在現實中,儘量向理想化世界靠攏。」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T大會開啟「科學第一課」
    10月31日晚,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T大會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羅傑·科恩伯格,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麥可·萊維特,2015年阿爾巴尼醫學獎得主謝曉亮現場參會,1986年圖靈獎得主約翰·霍普克羅夫特遠程在線參會。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重申科學無國界精神 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
    「今年以來,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科學工作者、醫務工作者為拯救生命付出了巨大努力,很多人甚至為此奉獻出他們的生命。我看到各國的同行奮力推進各項病毒檢測、疫病的防治、疫苗的研發等等,這都是告慰犧牲者的最好方式。」鍾南山說。鍾南山表示,科學家的確是有國籍的,但科學是沒有國界的。
  • 世界頂尖科學家共識:聯合科學力量抗擊新冠疫情
    10月30日,為期3天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開幕。基礎科學研究和青年科學家培養一直是頂尖科學家論壇聚焦的宗旨。但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讓科學家無法迴避這個全球矚目的話題,聯合科學力量對抗新冠疫情成為與會科學家的共識。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丨科學無國界!多名專家呼籲加強國際化合作
    日前,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開幕,全球多位科學家參會,其中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美國結構生物學家雷蒙德·史蒂文斯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描繪了一個全球科學家達成夢想的可能路徑。他將其稱為轉化科學的力量。
  • 蒲慕明:對科學哲學的一些看法
    揭牌儀式上,中科院院士、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學術主任蒲慕明代表科學家發言。對哲學與科學的關係做了精闢的論述。蒲慕明教授已確定參加即將於10月29-31日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論壇上,蒲慕明教授將與其它一百多位頂尖科學家一道,探討更多相關話題。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 這場42小時「科學馬拉松」,滿是通向未來的洞見
    31日,30多位科學大咖繼續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之「莫比烏斯論壇」設置的雲端直播間開講,為我們展現了科學世界的明天。但除了深邃的洞見,或許更值得欣賞的是大師們對於科學的態度。特別是量子計算,正如2013年沃爾夫物理學獎得主伊格納西奧·西拉克所說,如果量子計算機誕生,那將有助於人類解決從天體物理到新材料研發在內的許多棘手問題。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上海,因科學而再次刷屏
    本屆論壇官方網站已正式上線,將提供71場活動、共計150小時的視頻直播和回放,打造永不落幕的雲上科學盛會。所有場次均向公眾免費開放。集聚「科學天團」的頂尖思想交鋒隨著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一場名副其實的科學馬拉鬆開跑。以參會科學家開放討論為最大特色的莫比烏斯論壇將貫穿會期3天,滿載100多位頂尖科學家大開的腦洞。
  • 上海,因科學而刷屏——來自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報導
    本屆論壇官方網站已正式上線,將提供71場活動、共計150小時的視頻直播和回放,打造永不落幕的雲上科學盛會。所有場次均向公眾免費開放。集聚「科學天團」的頂尖思想交鋒隨著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一場名副其實的科學馬拉鬆開跑。以參會科學家開放討論為最大特色的莫比烏斯論壇將貫穿會期3天,滿載100多位頂尖科學家大開的腦洞。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這場科學盛會,正在書寫一部未來簡史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羅傑·科恩伯格的這番感慨,折射出上海科學戰「疫」的積極成果,是科學家們對「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的理想追求,是推動基礎科學、倡導國際合作、致力青年成長的上海擔當,更是上海科技創新奔湧的時代大潮。愛上一座城,真的不需要理由嗎?非也。頂尖科學家垂青上海的原因在於,上海科創中心建設近年取得積極成效,全球影響力持續增強,對人才形成強大吸引力。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這場42小時「科學馬拉松」,滿是通向未來的洞見
    著眼未來,哪些科學領域最值得期待,哪些發明可能改變世界,哪些問題又困擾著人類的「最強大腦」?31日,30多位科學大咖繼續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之「莫比烏斯論壇」設置的雲端直播間開講,為我們展現了科學世界的明天。但除了深邃的洞見,或許更值得欣賞的是大師們對於科學的態度。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成功舉辦:科學探索,永不落幕
    圖|WLF獨家全球各地的頂尖科學家們,以自己的言行給出了參考答案。在論壇上,「相信科學」、「國際合作」、「人類共同體」……是高頻出現的詞彙。中國、歐洲、美國曾在不同時間引領科學發展,但當今的科學在本質上是日益國際化和合作化的,特別是在新冠疫情之下:全球都在為病毒的基因組測序做出努力;世界各地的研究團隊,也在共同竭盡全力地研究新的治療方法與潛在的疫苗。文卡建議,與其在疫苗研發上競爭,不如鼓勵各國合作組成全球疫苗聯盟,採用並行方法研究,共享研究成果。
  • 頂尖科學家論壇|鍾南山院士:科學家有國籍,但科學沒有國界
    在今天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主題會議上,鍾南山院士如是說。「今年以來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的科學工作者、醫務工作者為拯救生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很多人甚至為此奉獻出他們的生命。」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A副主席野依良治:科學「互聯」時代,亟需...
    這是目前科學發展所面臨的難題之一。在今天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態度大師講堂Ⅱ」上,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副主席、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野依良治在不到半小時的演講中,深入闡述了他對這一問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