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CMMI認證現場訪談內容系列之《PM》FQA
今天由認證小能手為大家介紹CMMI
現場評估過程中PM訪談問答內容
,詳情如下
Q: 你是如何理解需求的?A:通過需求調研表收集客戶需求信息後,與項目經理及其他項目組成員進行開會討論,對需求進行分析,編寫《用戶需求說明書》和《需求規格說明書》反饋至客戶進行確認。Q: 哪些人員參與了需求理解過程?A:參與人員:客戶、項目經理以及項目組成員。
Q: 確認需求的方式是什麼?A:召集項目組成員對《需求規格說明書》進行評審,出具評審報告並籤字確認。Q: 如果項目出現需求變更,你是如何做需求變更分析?A:當客戶提出變更之後進行變更影響分析,分析變更會帶來的影響,主要從項目規模(功能點數量)、工作量、進度(工期)、成本等方面考慮。Q: 哪些人員參與了變更影響?A:參與人員包括項目經理和其他項目成員。Q: 如何確保需求變更與之前的計劃中的工作產品的對應性?A:因為需求變更,增加了項目的工作量,工期延長,需要採取相應的措施進行糾正,以確保項目計劃與需求變更後保持一致;同時對受需求變更影響的文檔,要進行版本的升級來體現變更前後的一致性。Q: WBS估算的需求來源是什麼?A:需求估算來源:根據項目策劃前期所獲取的需求進行分解。Q: WBS估算的過程是什麼?A:規模估算的過程:在進行規模估算時,項目中參與估算人員(各個專家分別是:項目經理、需求、設計、開發、測試人員)會拿到分解好的需求清單,每個人按照公司估算指南裡面描述的估算標準進行估算,最終每個人會得到每個需求的功能點數,最終統計出總的規模數(估算過程是保密的,參與估算的專家相互之間無法獲知他人估算的情況,主要保證估算結果的客觀性),估算結束後,項目中派一個人收集各個專家的估算結果,然後按照偏差公式(參見WBS估算文檔)來計算是否超過估算偏差閥值(估算閥值定為:10%),超過偏差閥值,意味本次估算無效,所有人員需要重新估算,直至估算的偏差值控制在10%內,估算才有效;最後我們會取每個專家的平均值,最終得到項目的總規模數。Q: 項目使用的是生命周期模型是什麼?A:與文檔裡寫的兩個參評項目的對應,一般都是回答瀑布模型。Q: 估算的屬性有哪些?A:規模、工作量、進度、成本估算等。Q: 項目分為幾個重大的裡程碑階段?A: 裡程碑階段包含:計劃裡程碑、需求裡程碑、設計裡程碑、編碼裡程碑、測試裡程碑、驗收裡程碑。Q: 基於規模估算的結果,你是如何估算工作量的?A:1) 利用公式:總工作量=項目的規模(功能點數量)/平均生產率;2) 平均生產率來自歷史項目的平均數,參考《估算指南》;3) 總工作量包括開發工作量(佔70%)和管理工作量(佔30%),再按照不同的比例分配到各個階段和過程;計算過程參見文檔《項目估算工作書》。Q: 如何根據工作量的估算結果進行進度和預算的估算?A:1) 進度用的工具:microsoft project工具來管理項目的進度;2) 進度裡任務都是來自於組織級的標準過程集,會根據項目本身的特點進行調整任務;3) 進度的活動包括:項目策劃、需求、設計、開發、測試、驗收、項目監控、風險跟蹤管理、度量分析、配置管理、QA審計活動等;4) 進度出來後,會根據《估算指南》中定義的人員單位成本乘以工作的天數得到預算成本。Q: 在何處以及何時定義了項目風險?A:在項目策劃階段制定《風險管理計劃》,識別出來的風險記錄在《風險檢查表》,在整個項目進行的過程中都會定期檢查和跟蹤風險等狀態。Q: 關於數據管理,你們識別了哪些數據項?使用了什麼工具來管理數據?A:1)在項目計劃中會定義《數據管理計劃》,一般項目的數據包括:重要的技術文檔,原始碼等。
具體工具根據企業實際情況,比如項目管理用什麼工具,原始碼是用是工具管理,測試Bug用什麼工具管理等。Q: 你是如何規劃和識別資源?在何處有記錄?A: 《項目計劃書》中記錄了人力資源以及開發測試等過程中用到的軟體硬體資源。Q: 項目中是否有人員技能不滿足項目需求?都識別了哪些培訓?A: 基於項目需求以及員工自身技能的滿足情況來做相應的培訓;詳情參見項目計劃中的培訓計劃。Q: 哪些干係人會參與項目計劃的評審?如何維護評審記錄?A: 1) 部門經理、客戶代表、項目經理、項目成員、CM、QA等;評審完成後出具評審報告,並將相應的評審記錄放到配置管理工具下進行管理。Q: 哪些因素會誘發項目計劃和進度的變更?A: 大規模的需求變更、實施成本超過預期、實施的周期超過預期等。Q: 項目計劃書承諾的方式是什麼?A: 1) 承諾的方式:籤字確認;2 ) 項目經理會邀請:部門經理、項目成員、客戶代表一起參與項目計劃書評審會議,項目經理講解計劃的內容,大家同意後,在項目計劃書最後一頁籤字確認。Q: 在項目中監控哪些項目計劃參數?如何識別偏差大小?在何處記錄這些偏差?A: 監控項目的規模、工作量、進度、成本等;根據項目初期的估算值和實際值進行對比識別偏差;記錄在項目日常會議上,比如裡程碑報告。Q: 如何保證分配給干係人的任務是否完成?A: 通過日常工作檢查,周報,進度評審等方式查看分配給干係人的任務是否完成。Q: 如何跟蹤風險的狀態?跟蹤的頻率是多久一次?A: 在周會議和裡程碑會議中,都會跟蹤《風險管理表》中識別的風險是否發生,並記錄在《風險管理一覽表》和《周報》和《裡程碑報告》中;一般兩周進行一次。Q: 如何監督數據管理?A: 在周會議和裡程碑會議中會向項目經理匯報,記錄在《周報》和《裡程碑報告》中。Q: 如何監控干係人的參與?A: 在周會議和裡程碑會議中,會邀請干係人一起參與會議,並且向項目經理匯報工作量等,記錄在《周報》和《裡程碑報告》中。Q: 項目的進程如何進行監控?A: 項目經理根據項目計劃和進度計劃裡制定的時間和任務進行進程跟蹤,在周會議和裡程碑會議中會進行溝通,如果出現偏差,會記錄在周報和裡程碑報告中,並且採取措施儘量使實際進度與計劃吻合。Q: 你的項目裡定義了哪些裡程碑?A: 計劃、需求、設計、開發、測試、驗收。Q: 裡程碑評審的內容是什麼?A: 評審內容:確定會議日期,召集人員參會,階段工作總結,項目完成情況,問題討論,數據分析等。Q: 如何分析項目中的問題?如何採取行動?A: 項目經理會把項目中的問題記錄在《問題管理表》中,並通過寫條形圖,柱狀圖,餅圖等工具來分析問題;《問題管理表》中記錄了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糾正措施。Q: 你是如何跟蹤糾正措施的狀態?A: 在《問題管理表》中有列狀態欄,會記錄問題的狀態,項目經理一直要跟蹤到問題的狀態是關閉為止。Q: 你是如何根據組織級的標準過程,來裁剪項目的定義過程?裁剪是否獲得了SEPG的批准?A: 結合項目的具體情況,根據裁剪指南對標準流程進行裁剪,定義項目的具體活動;項目上的裁剪活動都會經過EPG的同意。Q: 在項目中,參考了哪些組織過程資產來進行項目中的活動?A : 歷史項目數據、項目估算表、組織級項目度量數據表等。Q: 如何使用集成計劃來管理項目?A : 項目經理會把所有子計劃匯總到項目計劃中統一進行跟蹤和管理,並且用microsoft project工具來管理項目中的所有任務。Q: 哪些項目相關的文檔會被歸檔到過程資產庫裡?A: 項目計劃書、需求規格說明書、概要設計、測試用例等等。Q: 文檔歸檔到過程資產庫的頻率是多少?A: 項目結束後,會統一進行整理歸檔。Q: 如何保證干係人在整個項目生命周期的參與?A: 利益相關者的介入和管理: 1) 利益相關者參加相關的項目會議,並計入《會議記錄》; 2) 在評審時要求利益相關者加入,並記入《評審報告》; 3) 項目負責人負責監督執行,並將利益相關者的活動寫入《項目進度計劃》; 4) 與利益相關者共同識別出依存關係,在《項目進度計劃》中反映,並且項目經理對識別出的依存關係進行跟蹤和管理; 5) 與利益相關者一起協商解決問題,記入《問題管理表》。Q: 你如何以及在何處跟蹤協調問題的狀態直至關閉?A: 問題發生後,分析問題產生的具體原因,提出解決措施,指定相關責任人在一定期限內解決,追蹤問題解決的過程,直到問題關閉,這一切都記錄在《問題管理表》中。Q: 你收集哪些度量數據,頻率是多少?A: 1) 項目策劃階段,會制定《度量計劃》;2) 度量數據比如:規模、工作量、進度、成本、評審缺陷、bug數、不符合項數據、項目監控過程中的問題數據;3) 在周會、裡程碑都會進行數據收集。39. Q: 如何最終管理項目的所有數據?A: 所有數據會記錄歸檔到《度量數據表》中,項目結束,《度量數據表》會提交給EPG,匯總到度量庫中。40. Q: 項目的決策分析準則有哪些?A: 決策分析的準則:技術成熟度、依賴性、易用性、靈活性、複雜度、安全性、可伸縮、可維護、節約成本等。Q: 決策分析的方法是什麼?A: 加權打分法:將不同的準則設置成不同的加權值或係數;係數的總分為10分;然後將候選方案滿足不同的準則的情況分別打分;每個準則的滿分為10分;將某個的準則的分數與加權係數相乘得到這個準則的分數;將不同的準則的加權後的分數相加,就得到這個方案的最終得分。以上就是CMMI現場評估過程中PM訪談內容,下期繼續為大家分享配置《CM》角色訪談內容,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向上海擎標進行垂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