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的時候我帶著孩子去公園玩,我在一個紙袋裡裝了爆米花,餅乾和水杯,讓女兒拿著。她連蹦帶跳地走著,不小心把袋子掉在地上。裡面的東西都滾落到地上。我忍著心裡的不高興去收拾,她本來緊張,看我啥都沒說,又輕鬆地跑到一邊去玩,也不來幫忙撿一下,我更生氣了。
走了一會兒她問我:「媽媽,待會兒我能吃幾塊餅乾?」我故意說:「一塊兒都不能吃」。她馬上板著臉不看我,身體僵硬,眼睛也溼潤了。我一時有點發慌,這可不像平常的她,她平常不是會大聲地說:「不行,我就要吃!」,然後或笑或倔強或有些惱怒地看著我麼?!
看著她眼睛都溼了,我心裡好心疼,想多大點兒事啊,我馬上把她抱起來,說:「寶貝,好吃吃你都能吃!你剛才東西掉了一地,也不幫著撿一下,媽媽心裡有點生氣。」她還是委屈想哭的表情,過了好久才緩過來。
我很自責,想對人寬容是美德,而對孩子的一些小小錯誤我怎麼就這麼苛責呢?不禁想起尹建莉老師的「像牛頓一樣」這句話。每當她女兒犯了錯誤,尹老師夫婦就會無奈地說一句「像牛頓一樣」。這種批評方式把一件不好的事,本該生氣的事化解為一句玩笑,既讓孩子知道哪裡錯了,又不損害自尊心,還暗含了理解,甚至隱藏著對某種才能的褒獎。這種舉重若輕,輕鬆幽默的寬容式批評真是挺高明。
犯錯誤是孩子成長中的必修課。很多家長說些過火的教訓話只是宣洩情緒圖一時痛快,對孩子的教育則有害無利。「像牛頓一樣」,我要把這句話用起來,家長朋友們,我們一起吧!
怡悅心理原創,歡迎關注,歡迎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