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是華科?清北的天才學子去了哪裡?人大教授:美國矽谷和金融

2020-12-04 高校網大秀

網友質疑清華和北大

中國的華為公司已經連續多年成為全球申請專利最多的企業,特別在電信通訊領域,華為的5G技術全球第一,作為一家1987年才成立的企業,華為能迅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500強企業,靠著就是不斷投入科研經費,特別是對高端科技人才,由於華為目前已經對歐美發達國家的核心晶片技術構成了挑戰,涉及的麒麟晶片已經用在華為自己的很多高端手機中,然而由於目前世界上可以生產晶片的光刻機對中國禁運,在華為遭遇以美國為主的國家進行技術阻擊時,2020年8月7日,華為手機部負責人餘承東公布由於華為缺少晶片,以至於少出貨6000萬臺華為手機,並且承認隨著臺積電最後一批合同完結,華為麒麟晶片也將被耗盡。因此這也是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華為天才少年張霽在接受採訪中表達自己拒絕了300萬年薪的offer,卻要選擇加入華為的原因之一,張霽希望自己能和華為共渡難關。而在華為四名的天才少年的畢業生中,不見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畢業生的身影,因此網友們紛紛質疑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人才培養水平!

清華北大的天才在美國矽谷

其實網友們質疑清華北大天才學子去哪裡的問題時,人民大學教授在公開的演講中給出了答案,僅僅美國矽谷一個地區就吸納了接近2萬名中國清華大學畢業生,並不是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畢業生不如華中科技大學的畢業生,只是對比華中科技大學的天才少年畢業生選擇在國內就業,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天才少年畢業生更多地選擇美國等發達國家工作,畢竟在歐美發達國家,科技人才更受重視,薪水更高,而且休假制度也讓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天才畢業生選擇留在海外,因為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生源質量最強的是本科生源,清北兩校的天才學子,在本科階段就獲得歐美名校的深造機會,並不是清北天才學子不願意回國工作,只是中國的科技產業整體水平低,適合真正科研的崗位並不多,真正有限的崗位僅存在於頂尖高校和科研院所,真正像華為這類研髮型科技企業數量有限,清北兩校選擇畢業回國的天才畢業生主要在國內各大高校就職,例如作為改革開放後,最早一批回國的著名科學家施一公就是清華大學天才畢業生。

清北頂尖學霸的焦慮感

其實清華和北大目前每年為華為輸送的畢業生也逐漸變多,但是為何缺乏天才少年式的人才,這和清北兩校頂尖學霸們的焦慮感有關,在中國務實主義的導向下,就像施一公對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學生擔心的一樣,清北兩校最頂尖的學霸們都會選擇賺錢更容易更快的金融業,特別是作為金融衍生品的中國房地產造富神話比做實業更輕鬆,最鮮明的例子,莫過於清華大學王牌專業機械系的美女畢業生廖蕾畢業後居然從事的證券金融業,在酒桌上和方正證券北京大學金融才子劉豐元的醜態被曝光,也正是施一公教授口中擔憂的中國高校現狀,施一公教授已經在多次公開場合批評:「中國的精英人才都去做了金融!」根據每年中國高考狀元報考的專業來看,金融和共商管理成為最熱的專業!也正是清華和北大頂尖學霸們對成功渴求的焦慮感,也讓清北兩校的天才少年畢業生很難專心做科研技術研發!畢竟只要在金融市場收割一波韭菜,遠比年薪百萬的收入要高得多!

相關焦點

  • 下一個「矽谷」在哪裡?可能還在矽谷
    他們留給後人的精神財富尤為寶貴,「不要被過去的成功歷史所牽絆,大膽出走,去做奇妙的事。」2.下一個創新浪潮能否誕生在矽谷還不得而知,但矽谷的人才、技術、資本、文化、社交網絡等區位優勢毫無疑問能很大程度上助力其引領下一股浪潮。3.過去一年,矽谷獨角獸公司增加了一倍。矽谷融資額和交易量也不斷創下新高。
  • 他們與矽谷差距在哪裡
    新華社記者 彭勇 葉前 田建川 李崢巍 何欣榮 陽娜 周琳 中國創新的版圖上正崛起越來越多的區域,他們實力超群,與美國矽谷的差距逐步縮小,有些地方正迎頭趕上。 北京海澱、上海張江、深圳南山是中國當前最出名的三大科技創新區域,誰能成為「中國矽谷」?三地的短板在哪裡?與美國矽谷相比,差距何在?
  • 未央海外遊學計劃——美國矽谷金融科技之旅
    矽谷是全球最發達的網際網路金融中心,也是最新商業模式的聚集地。今年7月,未央網將奔赴矽谷,用一周的時間探尋全球最新的網際網路金融商業模式,去感受正在重構未來金融世界的力量。
  • 中國物理天才加入美國籍,32歲成哈佛終身教授,拒絕回國發展
    時至今日,學習依舊是能改變普通學子人生的途徑。在我國更是有一些天才少年,因為學習成績優異而備受矚目,但並非所有的天才少年,都能夠如大家所願為國效力。在我國曾有一位天才少年,32歲成為了哈佛的終身教授,並且加入了美國國籍,甚至還拒絕回到回國發展,這位天才少年背後有什麼故事呢?
  • 我國北大95後數學天才,遠赴美國金融公司,為何人才永遠留不住?
    於是,在外人眼中,北大數學系都是天才的歸宿之地,這裡都是頂尖的高智商人才。同樣,對於北大的學生來說,北大數學系也是一個可怕的地方,被稱之為「北大瘋人院」。因為有人傳言說北大數學系的同學永遠都在刷題看書,簡直像是瘋魔了一般。就這樣,比你聰明的同學還遠遠比你勤快。自然,北大的數學系也成為了人才的搖籃之地。這裡走出了無數的知識人才,例如北大的許昌陽、張偉等。
  • 天才物理學家尹希放棄中國國籍成哈佛最年輕教授,一席話引人深思
    一項調查便指出,在美國矽谷之中至少有兩萬多名清華北大的高科技人才工作。人才流失也是我國科學發展面臨的問題之一。人才培養困難、人才外流嚴重的原因,在小編看來癥結是不一而同的。而這個原因,我們可以從天才物理學家尹希的人生軌跡之中窺見一二。
  • 天才物理學家尹希,放棄中國國籍成哈佛最年輕教授一席話引人深思
    一項調查便指出,在美國矽谷之中至少有兩萬多名清華北大的高科技人才工作。人才流失也是我國科學發展面臨的問題之一。人才培養困難、人才外流嚴重的原因,在小編看來癥結是不一而同的。而這個原因,我們可以從天才物理學家尹希的人生軌跡之中窺見一二。
  • 人大教授:諾貝爾獎為何權威?
    文/人大教授陳傳席 諾貝爾獎為何最權威 通知他去領獎,他一笑置之,拒絕去領獎。 他的生活並不富裕,但有教授工資,能維持生存和研究也就夠了。 每一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高尚人格和骨氣,但不可能完全如此。比如當官的,下級必須服從上級,而且官員禮賢下士時,面對群眾、賢士,他應該表現出「處下」的風度,絕不可高傲。
  • 美國網羅全球人才?僅矽谷就2萬清華畢業生,在為別人培養?
    清華畢業生加入美國籍,為美國社會服務?美國從全世界收割人才,到底憑什麼?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美國是世界頭號強國,還是世界人才的聚集地,每年都吸引了大批海外人才前往美國。我國清華、北大等名校很多本科畢業生都會選擇前往美國繼續深造,而且在畢業後,其中一部分都選擇了繼續留在美國企業工作或進行科研。僅矽谷就有近2萬清華畢業生?在我國一檔訪談欄目中,著名教授金燦榮曾提及過,美國一直都致力於網羅全球人才。
  • 中國天才尹希:入美國國籍,32歲成哈佛教授,為何拒絕回國發展?
    中國天才尹希天才,向來是引人注目的,而論起天才的聚集地,卻當屬美國為首!尹希,作為一個從小在中國長大的物理天才,卻宣誓入了美國籍,這不禁惹人非議。但即使是在天才雲集的嘗試班中,尹希也永遠是最耀眼的那顆星!在沒做筆記的情況下,他的數學和物理成績永遠勝於其他的孩子。至於為何不做筆記?自然是知識點都已在尹希的腦海中,又何必寫在紙上多此一舉呢?天才,向來被稱為上帝的寵兒,自是不能以常人的視角來看待!
  • 華科博士201萬,西安交大本科生100萬!華為天才少年校招薪資曝光
    現在,時隔一年,第二批「天才少年」入選者也曝光了。華科三位「天才少年」脫穎而出從去年12月至今,單是華中科技大學,便有三位「天才少年」入圍這項計劃。華科官方,也對外確認了這一消息。他們分別叫左鵬飛、張霽和姚婷。△左鵬飛左鵬飛拿到的是華為「天才少年」計劃的薪資最高檔(182-201萬人民幣/年)。
  • 狀元之才,為何銅臭滿滿?施一公:我最好的學生,都想去金融公司
    現今隨著我國教育的逐漸普及,越來越多的人才湧現,其中更是不乏一些通過高考進入我國最高學府——清華北大的學子。後來他們去哪裡了?  清華大學校長施一公說:連我最好的學生和我說,老師我想去金融公司。這讓他也不禁感嘆,現今的教育為什麼會這樣銅臭滿滿。  面對現在的大學教育、乃至更為基礎的中小學教育,我們更應該重視培養德行兼備、能擔時代重任的新青年。素質教育,並不能停留在說說而已;不忘初心,我們更要記住自己為什麼出發。
  • 清北錄取人數排行榜出爐,大名鼎鼎的衡水中學排第四,誰排第一?
    對於一所小學來說,教育質量好壞主要看小升初的成績,而初中看的是中考,高中的口碑自然是由高考成績和清北等名校的錄取人數決定的。2020年高考衡水中學清華北大錄取人數為73人,聽起來讓人望塵莫及,簡直像神一般的存在,所以衡水中學也成為眾多高中學子嚮往的聖地,似乎進了衡水中學就距離重點大學不遠了。目前,2020年清華北大的招生錄取工作均已結束,全國高中清華北大錄取排行榜已經新鮮出爐,衡水中學以73人的戰績位居第四。
  • 他是北大的數學天才,競賽獲獎無數,如今是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作為數學系的知名人物,他被北大學子稱為「惲神」。出生於1982年的他,簡直是是個數學天才。惲之瑋開始對數學產生興趣是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在數學老師的引導下,他仿佛找到了數學的神奇之處。當別的小朋友都在玩耍的時候,惲之瑋就沉浸在數學神奇的海洋中,據說他在小學就已經自學了中學的數學知識。
  • 寧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國當教授的天才張益唐,如今怎樣了?
    在北京大學數學系,與之肩並肩的都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學子,但張益唐的成績仍舊拔尖。本科順利畢業後,由於表現突出,張益唐又得到了著名數學家潘承彪教授的親自指導,在他的門下攻讀碩士學位,並於1985年取得碩士學位。
  • 畢業年薪百萬,26歲當上副教授,華科的人才生產力何為如此兇猛?
    在更早之前,華科通過官方渠道,已經陸陸續續披露了許多優秀畢業生:三位華科博士生,拿到華為「天才少年」計劃最高年薪——《最高年薪201萬 ! 三位華中大「天才少年」煉成記》專訪「天才少年」之一的張霽——《為什麼選擇華中科技大學?
  • 清北人才大量外流:國內怎麼就留不住人才?
    清北人才大量外流:國內怎麼就留不住人才?近日,國家司法部就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公開徵求意見,瞬間在國內引起一場輿論風波。儘管司法部的初衷是吸引大量優秀外國人才在華發展,但是過低的通行門檻和模糊不清的條例細則才是引起民眾爭論最大的地方。
  • 為何國內名校學子很難拿到諾貝爾獎?教授:這3個原因太現實!
    為何國內名校學子很難拿到諾貝爾獎?教授:這3個原因太現實!說起國內清華北大這樣的名校,這可是我國高學歷人才的聚集地,可現如今已經有獎金一個世紀,這些名校都沒能出一個諾貝爾獎得主了,難道是國外不願給華人得獎機會嗎?
  • 人大教授:諾貝爾獎為何最權威?因為獲獎者不用像乞丐一樣
    人大教授:諾貝爾獎為何最權威?因為獲獎者不用像乞丐一樣填表和自吹自擂!諾貝爾獎為何最權威?他還有時間和心情去從事研究嗎?通知他去領獎,他一笑置之,拒絕去領獎。他的生活並不富裕,但有教授工資,能維持生存和研究也就夠了。
  • 8歲自學微積分,31歲成哈佛最年輕華人教授,天才尹希為何不回國
    對於天才,我們往往的印象是天賦異稟,通過不懈的努力,最後取得領域上的極大成就。但也有傷仲永這類年少展現異於常人的天賦,但是在長大的過程中方向走偏了最後泯然眾人矣的人。對於天才的更高一步的要求是要他愛國,有些天才成就斐然,但最後不再為國付出,引得無數非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