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行為的慣性

2020-11-23 新浪財經

來源:雪球

人的行為有慣性的,例如我曾經有一個大學校友,不是我們一個系的,她可以說是我大學校花了,她很有意思,找的對象都是渣男氣質的,高大帥氣花心,能說會道的,但都是中途出軌,後來找的幾個也都是這樣的,非常奇怪。

後來我分析這也不奇怪,人都是有慣性的,做出的決策容易陷入一個固定的套路中。

投資行為也是有慣性的。

很多朋友很奇怪我為什麼明知道貴州三力處在下跌通道還不賣出?

這就是我懂得人的慣性才採取的投資策略,看起來很奇怪,但是非常符合邏輯,你聽我給你說一下。

如果我選擇割肉貴州三力,那麼我就破壞了我的作業系統,假如我在一個沒人監控的情況下能夠偷一件貴重物品,如果我做了這樣一件事,那麼必然後面我會有慣性,會繼續這樣做,必然最後會有一個悲慘的結局。

如果我選擇割肉貴州三力,那麼必然會出現下一次,接下來一旦我的一個持倉暴跌那麼我也可能繼續採用慣性操作——割肉,這樣下去,我就會拿不住,股市少有風吹草動我就會如驚弓之鳥,這樣下去看起來只是改變了一次,實際上整個系統就崩潰了。

投資行為的慣性利用好了就能不斷穩定獲利,例如我對寧波銀行的認知,如果我在33以下不能堅持買入,那麼我在36以上也拿不住,這是一體兩面,這實質上是同一個東西。

因此我作業系統中的這一點——從不割肉,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基石,當然這一點必須配合極度分散才可以成為一個完整的基石。

我喜歡分批買賣,這樣的投資行為也是有慣性的,讓我能夠穩定獲利,當然可能就無法獲得翻數倍的利潤,但是對我來說非常適合,能夠做到穩定可持續盈利,也就是能夠保證絕對收益,也能夠保證相對收益。

作者:施洛斯008連結:https://xueqiu.com/9367840382/163801795來源:雪球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相關焦點

  • 羊城晚報:不規範公務行為無以扭轉官場慣性
    羊城晚報:不規範公務行為無以扭轉官場慣性 只不過現在提倡轉變政府職能,變管理為服務,大家才覺得那樣的態度、做派不對了,但官場文化的慣性巨大,服務?哪有那麼容易的事!  如何打破與民眾需求不相順應的官場慣性?我覺得很重要的一條是要規範我們的行政公務行為。
  • 打敗你的,是慣性思維
    比如房產投資,就是用首付槓桿來撬動100%的房產,來獲得資產的增值。五、絕情思維即培養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強的自我價值認同感,不以外界環境為轉移。很多時候,我們活在世上,總是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任何行為動機都是為了滿足自己虛弱的自尊心,這是一種自我認同感很低的表現。六、批判性思維對和錯,有時只是立場不同。我們看待一件事物,往往不是先看見,再去定義,而是先定義後再去看見。
  • 慣性測量與導航方案提供商天箭慣性啟動上市輔導,最新融資剛完成
    「中兵投資、上海軍民融合基金、航信資本、中車資本等成新晉股東。」本文為IPO早知道原創作者|劉小七據IPO早知道消息,重慶天箭慣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天箭慣性」)已同國泰君安證券籤署上市輔導協議,並於11月10日在重慶證監局備案。輔導備案信息未顯示其上市地點,但據媒體報導,天箭慣性擬科創板掛牌上市。
  • 什麼是慣性思維?面對慣性思維該怎麼破?
    心理定勢指心理上的「定向趨勢」,它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動所形成的準備狀態,對以後的感知、記憶、思維、情感等心理活動和行為活動起正向的或反向的推動作用。最後事實證明,沃德突破慣性思維看問題的方式是正確的。哲理啟示:按照常理出牌很容易,但是往往也會容易出現致命的錯誤。跳出慣性思維,打破思維的習慣,我們也許就能收穫不一樣的奇效。
  • 部分幹部不適應經濟新常態 慣性行為被指最大心障
    本刊記者調研中了解到,某些經濟部門,面對複雜局面只會用「一刀切」的總量調控,乃至出現「孩子和髒水一塊兒潑出去」的現象;某些地方政府,沒有土地和資金就不會搞發展,仍然傾心於「大發展=大投資」的「一招鮮」,甚至一些地方出現掛深化改革「羊頭」、賣投資擴張「狗肉」的現象等等。「這都是工作思路不適應新環境的突出表現」。他說。
  • 經濟高質量發展要跳出慣性思維
    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要跳出慣性思維,堅決破除路徑依賴。  當前我國經濟金融環境不同於以往,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向退出危機應對政策轉變。全球貨幣條件向常態回歸的過程,意味著寬鬆貨幣政策空間日益狹小。特別是依靠貨幣寬鬆並不能自動形成內生經濟增長動能,反而還會延緩經濟結構性改革進程,導致資產價格泡沫化。全球結構化改革正在凝聚共識,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如期推進。
  • 基於行為財務的有限理性投資決策的研究
    行為財務理論認為:決策是基於社會學、心理學和行為學的一種複雜的人類行為,在這個過程中,由於信息不對稱和個人風險偏好等不確定條件的存在,投資者的決策不一定都是理性的。因此,只有運用行為財務理論才能有效地解釋投資者在財務決策中的有限理性行為,分析財務活動中的一些異常現象,並為投資決策提供理論依據。
  • 慣性思維是一件可怕的事
    其實這種現象就是我們所說的慣性思維。一旦養成,不但別人的思維方式固化了,就連你的思維方式也就固化了。其實只要我們稍微想一想就可以明白,我們的行為習慣決定了孩子的行為習慣有沒有?一個愛乾淨的家長基本上養出的孩子邋遢不到哪兒去;一個守時的媽媽絕對會給孩子樹立起時間的觀念。所以就有了這麼一句話「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
  • 慣性
    「慣性」這個概念是初二物理就有的,定義是「物體總保持靜止或者勻速直線運動,直到有外力迫使其改變運動狀態」。這句話其實有點拗口,啥叫「總保持」,啥是「外力迫使其改變」?對於初二的孩子們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我試著用通俗的語言給大家聊聊力學上的慣性、電學的慣性以及慣性的外延。
  • 慣性傳感器的原理_慣性傳感器構成
    打開APP 慣性傳感器的原理_慣性傳感器構成 發表於 2019-09-12 14:41:57   慣性傳感器的原理   慣性傳感器是一種傳感器,主要是檢測和測量加速度、傾斜、衝擊、振動、旋轉和多自由度(DoF)運動,是解決導航、定向和運動載體控制的重要部件。
  • 引力質量、慣性質量與慣性強度
    慣性質量是以相應的力加速一定質量的物體實現的加速度值來衡量的物體質量。即以物體抵抗外力的能力來衡量物體的質量,用抵抗物體重力的力衡量的質量就是前面所說的引力質量。因此慣性質量同樣是不確定的。  前面我們已經對「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進行了概念定義和測定方法上的分析,已經發現它們都是不穩定的「質量」概念,因此它們都只能算是作用力概念,並非是質量概念。質量守恆是因為基本物質數量守恆,而不是基本物質結合形式和運動狀態的不同的相互作用強度的守恆,因此單純作用力是無法測定任何物體質量的,只有用標準質量體進行對比才能測定相關物體的質量。
  • 基於慣性傳感技術的跌倒報警器
    基於上述原因,本文設計了一種可穿戴於腰部的跌倒報警器,跌倒檢測裝置內部有加速度計、陀螺儀和磁力計等慣性傳感元件,可以實現對老人跌倒的檢測,讓發生跌倒的老人可以及時得到醫療救援,降低跌倒對老人造成的傷害。
  • 什麼是慣性意識?什麼是下意識?明白這些有什麼用?
    慣性意識指的是人的一種具有慣性活動規律的意識類型。慣性既在沒有阻力作用下的過程持續進行性。慣性意識是人意識活動類型中最為常見對人生活工作起著極其重要作用的一種意識活動類型。且這種意識活動類型在人的外在行為和內在心理活動上的表現都十分明顯。
  • 慣性不是力,為何還有慣性力?
    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的性質就是慣性。拋出去的石頭已經脫離了手,手不會再給石頭施加力,石頭能夠向前運動是因為石頭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運動的車急剎車時,車裡的乘客會向前傾也是因為慣性的原因。從亞里斯多德到牛頓,經歷了將近兩千年的時間,人類終於能夠對這種簡單的運動有了深刻的認識。牛頓建立起完整的力學體系後,大到天體的運動,小到蘋果的落地,都要遵從牛頓的指揮。
  • 慣性不是力,為何還有慣性力?
    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的性質就是慣性運動的車急剎車時,車裡的乘客會向前傾也是因為慣性的原因。從亞里斯多德到牛頓,經歷了將近兩千年的時間,人類終於能夠對這種簡單的運動有了深刻的認識。牛頓建立起完整的力學體系後,大到天體的運動,小到蘋果的落地,都要遵從牛頓的指揮。
  • 慣性小車—探索慣性飛輪的作用以及慣性對樂高小車行駛速度的影響
    點這裡可以▲▲▲▲關注鄧老師 今天帶領各位小朋友製作一輛應用慣性的小車,主要目標是認識慣性和了解慣性飛輪的作用,在這裡看到慣性和飛輪
  • 買房就賺錢的慣性思維必須要改變了
    大家投資買房的觀念到了需要改變的時候了。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大家都形成了一種思維,買房就能賺錢,買房就能讓家庭資產增值保值的觀念,這已經成為了一種慣性思維了,成為了一種很難改變的固定思維了。朋友們需要注意的是,今後,買房子不一定就是穩賺不賠的投資就行了,房價漲漲跌跌是常態了,房子買的時候,房價是高位,那麼很容易就會虧錢,房子買的時候,房價是低位,那麼,就有可能會賺一點,像之前的二十多年,買房就能賺很多錢的時代已經不存在了。
  • 企業的慣性
    這種其實就是我之前說的路徑依賴,實際上,制度或者技術都會有慣性,一旦人們做了某種選擇,就好比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並讓你輕易走不出去。所以一家公司,他是怎樣的公司,當下是大概率可以判斷出來的,特別是他跟同行業的競爭中所處的競爭優勢、地位、壁壘等等。
  • 慣性定律
    變速運動的物體有慣性嗎?牛頓定律說: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那麼做變速運動的物體慣性是如何表現出來的呢?我們來看這樣一個實驗(下圖): 結論:一切物體均有慣性,慣性是物質自身的一種屬性。物體的慣性,在任何時候(受外力作用或不受外力作用),任何情況下(靜止或運動),都不會改變,更不會消失。
  • 結構調整初顯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慣性發生變化(組圖)
    因此,專門分析固定資產投資數據,對於準確把握宏觀經濟走勢十分必要。  國家統計局8月份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1—8月,全國固定資產(不含農戶)為30.57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速只有16.5%,這是本世紀以來同期固定資產投資的最低增幅。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整理發現,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慣性已經發生變化,結構調整也初現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