捋嗓子:位於人體頸部,喉結兩側。
功能:清咽利喉,清熱下火,對嗓子的症狀有所緩解。
手法:雙手從上到下輕捋
羶中穴:在前正中線上,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功能:止咳化痰,定喘,利於排痰,胸悶,氣短等。
手法:
1、用大拇指向兩側分推
中脘穴: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
位於人體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並排五指)
功能:嘔吐,腹脹,積食,便秘,消化功能弱等。
手法:
1、用手掌順時針揉按
順時針揉肚子
功能:緩解便秘,幫助排便,幫助吸收和消化
手法:手掌放在肚臍中,按之不動的順時針揉
逆時針揉肚子
功能:緩解拉肚子。
手法:手掌放在肚臍中,按之不動的逆時針揉
肩胛骨:胸廓後面,介於2-7肋骨之間(後背肩胛中間部位)
功能:化痰止咳,清心肺之熱。
手法:用手掌(橫放)來回搓
天突:頸部下方兩鎖骨中間,凹陷的窩
功能:止咳,止嘔,止打嗝的穴位。(應急穴位)
手法:
1、拇指或食指順時針按揉
分推肩胛骨:後背肩胛骨部位
手法:用大拇指或手掌
方向:沿著肩胛骨縫邊緣向兩側推
功能:止咳化痰。
推肚子:從胃部到肚子
手法:用手掌,適中的力度
方向:從上往下推。
功能:順氣,通便,止嘔,幫助消化。
推拿要領:
力度:輕柔,快速,均勻在皮膚表面摩擦
潤滑劑:醫用滑石粉,或自家食用的植物油
推拿:一律左手
手法:
清法:從指根到指尖(從裡到外)
補法:從指尖到指根(從外到裡)
清補法:來回推
分法:兩隻手大拇指分開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