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通過提高基礎設施和城市智力水平提升城市承載力

2021-01-07 經濟參考網

  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展規劃司與雲河都市研究院共同編撰的《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2017》日文版出版發行紀念會日前在東京舉行。專家認為,未來政府可以通過提高基礎設施水平和城市智力水平,使城市能夠大幅度提升對人口密度和人口規模的承載能力。

  「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由雲河都市研究院院長、東京經濟大學教授周牧之與國家發改委中國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中心主任徐林領銜開發,團隊集結了北京大學教授周其仁、原國土資源部副部長胡存智、日本學術會議會長大西隆原等一大批國內外頂級專家。

  周牧之介紹,該書的一大看點是引入了人口密集地區(Densely Inhabited District)的概念,凡是人口密度在5000人/平方公裡以上的地區,即可被視為DID區。「優質的DID是現代城市經濟發展的根本。研究發現,DID人口規模與服務經濟、科研支出和知識經濟之間存在著極強的相關關係。」

  該書統計,我國前30位城市的DID人口佔全國的40.6%,GDP規模佔40%,擁有的世界500強中國企業佔89.7%,貨物進口額佔80.7%。「城市發展的根本問題是『人』的發展。城市建設一定要追求人口的集聚性發展,儘量形成更多的DID區。未來政府可以通過提高基礎設施水平和城市智力水平,使城市能夠大幅度提升對人口密度和人口規模的承載能力。」周牧之說。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徐林的在書面致辭中稱,過去四十年,中國改革開放形成的市場化動能,促進了中國工業化進程,帶動了農業富餘勞動力的轉移就業,推動了城市化進程。作為結果,中國的城市人口越來越多,城市數量越來越多,城市規模越來越大,但也給城市社會治理和可持續發展帶來了許多新挑戰。

  未來20年,中國還會有兩億多人從農村進入城市工作生活,還會有更多城市發展成為超大城市,還會有更多的城市群和都市圈發展壯大。下一步中國應採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城市發展質量。

 

相關焦點

  • 閻東彬:京津冀一體化進程中重點城市綜合承載力研究
    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要立足各自比較優勢、立足現代產業分工要求、立足區域優勢互補原則、立足合作共贏理念,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設為載體,著力調整優化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促進城市分工協作,有所為、有所不為,提高城市群綜合承載能力和內涵發展水平。
  • 高交會|同方引領管廊智慧運維 提升城市基礎設施承載力
    此次,同方智慧節能產業聚焦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重磅展出護航「城市生命線」的智慧管廊解決方案及產品家族,吸引眾多觀眾前來互動。綜合管廊指在地下建造一個隧道空間,將電力、通信,燃氣、供熱等各種工程管線集於一體,實施統一規劃、設計、建設和管理。2013年以來,國務院高度重視綜合管廊建設,在全國設立了25個試點城市。據預測,未來綜合管廊需求將超3萬公裡。
  • 城市人口承載力,多大才合適?
    科學的人口預測,要在科學研判未來城市產業結構調整態勢、城市轉型深度、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科學合理預測和判斷未來人口規模。  從城市規劃角度看,每個特大城市人口承載力的約束條件應包含這樣一些主要內容,如建設用地規模和結構、人口密度、交通設施和公共運輸、城市安全和環境保護等。目前,我國一些特大城市的人口布局和規模合理性程度與國際發達城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 專家:中國亟待提升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品質
    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展規劃司與雲河都市研究院主辦的「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2018研討會」近日在京召開。會議發布了《中國城市綜合發展指標2018》報告,報告從環境、社會、經濟三個維度,全面對中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298個)進行了量化評價。
  • 北京人口疏解承接區綜合承載力排名 順義位列第一
    報告對北京16區公共服務發展狀況進行了綜合評估,其社會保障篇重點分析了北京四區的人口疏解和承接現狀,結果顯示:北京人口疏解承接區綜合承載力水平排名依次為順義、大興、昌平和房山。總報告指出,近年來,不斷的改革創新推動了北京公共服務質量大幅提升,但平原地區新城的公共服務建設力度有進一步提升和改善的空間。
  • 2012.04:大城市承載力研究(羅鳳金等)
    因此,人口規模、生活質量、經濟發展等是主要的參考變量;承載體則主要由自然、環境、經濟條件、社會管理等構成城市實體的各要素組成。城市綜合承載力表現為城市載體和承載對象之間的協調與平衡,是人類活動與自然資源、環境、經濟、社會條件的有機結合。除資源基礎、經濟發展、基礎設施等城市內在的承壓能力外,人口及其需求是外加於城市的壓力因素。
  • 中央定調區域發展新思路: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經濟、人口承載力
    在規模效應的客觀作用下,城市發展不平衡凸顯,出現了「大城市病」和中小城市人口流出並存的現象:經濟發達、就業機會多的大城市過度膨脹,城市病嚴重,而產業基礎較差的中小城市人口流失,急劇收縮。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近些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紛紛提出了「控制人口數量」的目標,而許多中小城市試圖通過建新城、工業園區來吸引企業和人才。
  • 自然資源部:資源環境承載力超載城市 要劃定永久性開發邊界
    來源:澎湃新聞自然資源部:資源環境承載力超載城市,要劃定永久性開發邊界為推進「多規合一」的有效落實,指導和規範地方開展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由自然資源部研究制定的《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指南(
  • 匹配襄陽城市高度 提升高等教育辦學水平和層次
    近些年來,襄陽市級層面多次強調高教領域「補短板」,對襄陽提升至漢江流域中心城市相匹配的位置,成果有目共睹。當前,襄陽還沒有一個本土高水平綜合性大學,希望儘快建成湖北交通大學、襄陽大學、華中航空航天學院。依託國際國內體育冠軍優勢和體育潛力布局漢江體育學院等一批地區特色院校。
  • ...市委書記褚錦鋒:讓老百姓通過旅遊得到收益 讓城市環境承載力不...
    V訪談|韓城市委書記褚錦鋒:讓老百姓通過旅遊得到收益 讓城市環境承載力不斷增強 時間:2019-09-24 13:21:43
  • 第五章 提升城市功能,建設智慧城市
    圍繞提高城市建設和管理現代化水平,全面完善交通和市政設施網絡,加快推進以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徵的智慧武漢建設,基本建成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基本建成中心城區快速交通體系。加快國家、省級高速路武漢段建設和幹線公路升級改造,提高進出主城和過境快速通行能力。到2015年,公路網密度達到160公裡/百平方公裡以上,高速公路網密度達到8公裡/百平方公裡以上。  ——水運。鞏固提高長江中遊航運中心地位,加快武漢新港陽邏、白滸山等貨櫃港區和紗帽、金口、軍山等港口建設,提升港口吞吐能力。加強長江、漢江武漢段航道整治疏浚。
  • 兩部城市管理法規實施成效顯著 地方立法促進城市治理水平提升
    羅霈 攝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戶外廣告設施和招牌設置管理,是與市民群眾日常工作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工作。行使地方立法權後,我市分別於2017年、2018年的12月1日施行《江門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江門市戶外廣告設施和招牌設置管理條例》。
  • 中國的城市環境保護
    2004年中國共有建制城市661個,城市面積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6%,城市人口佔全國人口的41.7%。我國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進入快速增長期,城市化率從1993年的28%提高到了2004年的41.7%,11年提高了13.7個百分點。目前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65.5%、第二產業增加值的64%和第三產業增加值的86%都來自城市。
  • 專家學者相聚成都縱論城市可持續發展
    ,全球專家學者再聚成都,今年大家目光聚焦在「未來之城」。  談及城市承載力,「技術」也是重點。中美綠色基金董事長徐林拿電梯舉例:城市高樓因為電梯的存在,讓城市的人口密度大大提升,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也變得更高。「技術進步可以拓展提升城市的綜合能力。」徐林總結道。此外,他也建議,要建設更加節能緊湊的城市,加快城市經濟綠色低碳的轉型,同時強化可持續的生態空間的保護。
  • 東疆有序推進沿海岸線基礎設施環境提升 城市沙灘讓市民「近」海更...
    在東疆,有序推進的東部沿海岸線基礎設施環境提升生態修復項目正見證著區域綠色發展。目前項目部分工程已完工,預計將於明年5月對外開放,為新區市民打造一個觀海、親海、玩海的藍色港灣。東部岸線新建築封頂近日,記者沿著東疆的海岸線漫步,一個漂浮在海岸線上的「沙丘」和一架巨大的「紙飛機」映入眼帘。這就是東疆東部岸線項目中剛實現建築封頂的城市沙灘服務中心和節慶廣場服務中心。未來,這兩處服務中心還將和入口廣場服務中心共同為市民提供零售餐飲、衛生間等公共設施服務。
  • 提升水資源與生態環境承載力 助雄安新區建設目標實現
    為落實總書記的指示,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所在中科院發展規劃局的支持下,依託區域發展模擬、全國主體功能區劃和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等方面的研究基礎,基於衛星與無人機遙感、定位觀測及歷史文獻資料,從歷史、現實、未來多個維度,開展雄安新區(雄縣、容城、安新 3 縣)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和調控提升研究,形成了以下階段性成果。
  • 千尋位置:智慧城市"新基礎設施"
    再來看,智慧城市1.0的建設,這個階段更為強調的是「信息化」和「技術」,通過各類信息技術與城市管理、民生服務和產業發展等領域的融合應用,實現城市各部門的信息化建設。經歷過這個階段的我們看到的是,城市的基礎設施不斷重複建設、城市裡的數據「煙囪」林立,數據沒有共享出來。
  • 以中心城市建設推進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為貫徹落實好這一戰略,應著重發揮黃河流域中心城市帶動引領作用,提升黃河流域綜合承載力和資源配置效率,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一般而言,資源的相對集中越高往往效率也會更高,其原因在於中心城市相對於其他地區而言,擁有更多的就業機會、更高的工資水平、更多的公共服務等,能夠更好地集聚各類要素、實現人力資本積累,最大限度提高人力資本和其他社會資本的利用效率,是區域發展的重要引擎。中心城市還可以促進區域城市體系的優化,提高空間配置效率。
  • 北京市政府東遷 環境承載力對於城市來講有多重要?
    但城市建設的歷史,則遠沒有這麼久遠,目前公認的、有考古發現支持的就是位於房山區琉璃河鎮董家林村的西周燕都遺址。這裡發現過「克罍」和「克盉」,罍與盉是器皿,「克」則是人名,他是召公姬奭的兒子,召公姬奭是周武王姬發的弟弟。
  •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建十堰市城市設計實驗室
    挖掘城市內涵,為專項規劃編制提供有力支撐 十堰市城市設計實驗室是由十堰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臨時組建的非盈利性實驗室,承擔城區重要片區、重要節點的城市設計任務。在城市重要片區的城市設計過程中,結合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綜合考慮片區空間形態、景觀視廊、公共空間、建築高度和風貌特色,深入挖掘歷史人文、生態、建築風格,將山水林田湖等綠色空間引入城市,保留和擴大自然生態空間,落實好「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例如,在航空路片區設計中,深入挖掘茅箭文化,對航空路空間立體性、平面協調性、風貌整體性、文脈延續性等方面進行統籌謀劃,科學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