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晚年喜歡讀《周易》,幾乎到了廢寢忘食、手不釋卷的地步。那時候的書都是用漆寫在竹簡之上的。那些竹簡每到獨立成策後,便在中間打上孔眼然後用牛皮繩子穿起來。每一篇章紮成捆,稱之為一策,這個策字發展到後來就成為冊字了。穿竹簡的牛皮繩子叫作韋。
孔子由於經常動《周易》的書簡,時間長了,次數多了,竟然將牛皮繩給磨斷了。書簡散亂了之後,孔子又找來牛皮繩子將它重新穿連起來。後來看的次數多了又將牛皮繩給磨斷斷了再穿連起來。如此往返,以至於牛皮繩斷了三次。所以後來司馬遷在作《史記》時,稱讚孔子鑽研《周易》的精神是「讀易韋編三絕。」
孔子越讀,越覺得《周易》的內容博大精深,精彩絕倫,深深地佩服文王、周公在編定《周易》上的大智大慧,遠見卓識,對於他們所編撰的飽含哲理的卦辭、爻辭,更是讚不絕口。但是,他也發現《易經》中有些地方尚還未能脫盡古奧,還有尚未能疏通開那些幽晦深邃的地方,還有尚未能擺脫盡樸素的天道思維的襁褓。
所以,他感嘆地說:「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彬彬矣!」那時他的年紀已經很老了,他感嘆地說,老天如果能夠讓我再多活幾年,我一定讓《周易》盡脫掉樸素的外衣,變得更加文質彬彬,典雅輝煌起來。
孔子活了七十三歲。晚年時候他果然盡竭了全部精力,把功夫都用在發微顯幽地發詮注《周易》上來,使其脫盡質樸,變得更加文質彬彬起來。他首先對那些卜辭做了增述,對於各卦的深藏都更加明確地判斷出清晰的經緯來,申明出由古通今的千秋大義。
同時,他又考證了八卦的產生、發展與其演化的歷史過程,說明了八卦在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社會條件和歷史背景;最後綜合地論證了六十四卦之間的辯證邏輯關係。孔子對《周易》的闡發增補共有十種論述:即《上象)、く下象》、《上象》、《下象》、《繫辭上》、《繫辭下》、《文言》、《序卦)、《說卦》、く雜卦》,對於此十種文字,後人統稱為《十翼》),也稱之為く易傳》,與文王、周公所編的《易經》合在一起,經、傳並傳,日月共輝。
《上象》、《下彖》,都是判斷各卦的卦理、卦德,明八卦經緯大義的。因為,文王編定的《周易》,將六十四卦分為上下兩編,前三十卦為《周易上經》,後三十四卦為《周易經》,所以孔子對卦義的闡明文字,也依序分為《上彖》、《下象》和《上象》、下象》等兩個部分。《上象》、《下象》是根據各卦圖形結構的形象來說明萬事萬物發生發展的道理和道德修養的。
因為重卦的圖形結構是由六條線所組成的,每條線即是一爻,所以《卦象》多用於爻辭上;但也有幾十條是用於解釋卦名、卦義的。對解釋卦辭、卦義的,稱作為大象辭,對於解釋爻辭的稱作為小象辭。く繫辭上》、《繫辭下》,是考證八卦的產生、發展與其演化的歷史過程的,它聞明了八卦發展的各個階段的社會條件和歷史背景以及八卦在各個歷史時期裡的重大作用,也具體講到了佔筮方法也選擇了部分最精湛的爻辭做了深入一步的聞發。
《文言》是專對乾、坤兩卦的重點解釋。孔子認為,乾、坤兩卦是《易經》的關鍵,對它的深入聞發,具有著提綱挈領的示範作用。
《說卦》是說明八卦所象徵的事物及其特性,並綜合地闡述了八卦由於編組重疊從而推演成六十四卦的構建原理。《序卦》是論證六十四卦排列的不可更移的次序及其相互之間的辯證關係。
《雜卦》是打亂了《易經》的排列次序,單抽出一些相反相成的卦,或是相交相感的卦,著重地從卦理和卦名上系統地來論述和闡發這些卦的深遠含義。
當然,古往今來也有一些學者考證說,《十翼》文章不是孔子寫出來的,因為其中有不少地方還保留有「子日」、「子云」之類的話,從而斷定《十翼》是孔子的門生,或者是門生的門生以及後代儒家學者所編撰的。這同說八卦不是伏羲造的、重卦不是神農造的、卦辭不是文王編的、爻辭不是周公編的一樣,雖然都能舉出些例證,並講出一些道理來,但都不能改變整個大局。
因為孔子鑽研《周易》並為《周易》作詮釋,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至於其中有「子曰」、「子云」之類的話,那只能證明有些話是孔子門生做的筆錄和追憶,這正像《論語》中有許多「子曰」、「子云」之類的話不能改變《論語》是孔子所著這一鐵的事實一樣。
孔子的《十翼》文章一出,果然就使得《易經》如龍生風,如虎添翼,使其更加彪炳燦爛,輝映幹秋,使得它如同脅下生出雙翼一般,飛翔得更高更遠,上下四方,古今中外,幾千年來沒有什麼比它更為廣為流傳的了。不但是在中國,幾乎世界各地都在研究周易》之學,並把它應用到各個行業、各個學科、各個領域之中無論是在戰場、商場、文場、戲場、工場、農場,無論是在什麼場合之中,人們都能聽到《易經》中所講的話,都能看到《易經》所闡發的事理。
正像伏羲和神農對於創造八卦和六十四卦有著無法估量的大功大德一樣,孔子對於《易經》的創建與傳播也同樣有著無法估量的大功大德。正是由於孔子的聞發詮釋,並把它作為六經之首,憑著儒家在思想道德和意識形態領域中的崇高威望和絕對的壟斷地位《易經》オ得以千古流傳,成為朝野上下人人必讀和爭讀的經書,才得以不斷地弘揚光大,傳播於五洲四海,變成為世界上人人盡知的一部奧妙精奇的文化寶典。
易經不是玄學,而是中國古代一部偉大的哲學巨著。群經之首,無論是儒家、道家、墨家還是兵家、醫家,其哲學思想都無不透露出濃厚的《易經》哲學內涵。
《易經》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針對不同的人生境遇,推演你的每一種選擇會產生什麼結果。這也正是《易經》的魅力,它教你從這件事推測到下一件事情,叫以類萬物之情,推測出萬事萬物的情況。
身邊很多人跟我抱怨說:這原版的易經裡面全是文言文,自己根本就讀不懂!一般這種情況,我就會推薦大家去看看我每天都讀的《圖解易經》,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將大家看不懂的文言文翻譯成通俗易懂的白話文,這樣即使是看不懂文言文,也很容易就能讀懂。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每一個都是能讓你體會到古人的智慧。
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將易經中晦澀難懂、枯燥乏味的內容,變成人人都能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一本圖解易經才58元,代代相傳,對自己以及家人最有用!想看的朋友,點擊下方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