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劍峰團隊解析鈣離子敏感受體的變構調節機制

2021-01-08 中國生物技術網

細胞能夠通過受體感受外界環境中的多種營養物質,如離子、胺基酸、糖、脂質等。G蛋白偶聯受體(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是細胞膜上最大的膜受體超家族,也是重要的藥物靶點,眾多營養物質的感受都是由該類受體介導的。鈣離子敏感受體(calcium-sensing receptor)是一種典型的感受營養物質的G蛋白偶聯受體,能夠被多種內源性或外源性物質(如陽離子、胺基酸、多胺、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等)激活和調節。鈣離子敏感受體主要位於甲狀旁腺中,通過調節甲狀旁腺激素的分泌,維持體內鈣離子等多種離子的穩態。此外,在其它器官和組織如骨骼、腸道、腎臟中,它也在代謝等生理活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病人中已經發現了眾多鈣離子敏感受體的遺傳突變和自身抗體,這些異常會導致多種相關的代謝紊亂病症。目前市面上僅存在三種靶向鈣離子敏感受體的藥物,但仍不足以滿足治療相關疾病的需求。

鈣離子敏感受體屬於C族G蛋白偶聯受體,與同族的代謝型穀氨酸受體、B型γ-氨基丁酸受體和I型味覺受體同源性較高。除去所有G蛋白偶聯受體共同擁有的七次跨膜結構,C族受體在胞外存在一個較大的捕蠅草結構域。不同於其它家族的G蛋白偶聯受體主要通過七次跨膜結構結合配體,C族受體正是通過胞外的捕蠅草結構域識別配體的。儘管目前已有兩個研究團隊解析出鈣離子敏感受體胞外區的晶體結構,但這些結構並沒能很好地回答鈣離子是如何激活受體的、胺基酸在激活過程中起到什麼作用等重要問題。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生命學院的教育部分子生物物理重點實驗室劉劍峰教授研究團隊在PNAS雜誌上發表了題為Illuminating the allosteric modulation of the calcium sensing receptor的研究論文,闡釋了鈣離子敏感受體的變構調節機制。

本研究首先通過螢光共振能量轉移技術,構建了鈣離子敏感受體的構象變化感應器,證明了該方法檢測到的信號能夠很好地反映受體激活情況。由於激活時的構象變化為受體的固有特性,並不依賴下遊信號通路組件,因此這種檢測可以在提取的細胞膜上進行,避免細胞環境中各種營養物質對受體激活的潛在影響。在這種高度可控的檢測體系下,配合其它功能實驗手段的驗證,本研究發現鈣離子本身就足以介導完整的受體構象變化,且很可能是通過位於捕蠅草結構域中配體胺基酸兩側的功能性結合位點實現的。與鈣離子相比,胺基酸本身並不能導致受體的激活,但可以作為正向變構調節劑增強鈣離子激活受體的效能。此外,本研究還發現氯離子對鈣離子敏感受體也有較強的正向變構調節效應。陽離子、陰離子和胺基酸三者協同作用使得鈣離子敏感受體能夠感應較小幅度的鈣離子濃度變化,保證受體能夠正常發揮生理功能。

本研究中檢測細胞膜中受體構象變化、避免細胞環境中營養物質幹擾的方法和策略將有可能應用於其它受體的研究上;相關研究發現對現知的鈣離子敏感受體激活機制進行了優化和補充,有助於深入理解一些遺傳突變對受體激活帶來的影響,也為後續創新型藥物的研發奠定了基礎。

圖:胺基酸作為正向變構調節劑、協同鈣離子激活鈣離子敏感受體示意圖

據悉,此項工作是由華中科技大學生命學院教育部分子生物物理重點實驗室、科技部感知生物技術國際聯合實驗室的博士研究生劉弘康等人完成的,實驗室劉劍峰教授和法國功能基因研究所的Pin JP教授為文章的共同通訊作者。

原文連結:

https://www.pnas.org/content/early/2020/08/18/1922231117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蛋白酶體在泛素鏈誘導下的變構及底物識別機制
    綜上,該研究揭示了K48-Ub4泛素鏈結合對於蛋白酶體的變構調節作用,發現了泛素鏈與完整蛋白酶體獨特的結合模式,並提出了新的泛素傳遞機制,進而揭示了泛素鏈結合在引發蛋白酶體底物降解過程中的調節機制,並為探索蛋白酶體降解泛素化底物缺陷而引起疾病的診療手段提供理論基礎
  • 分子伴侶Hsp70輔助蛋白摺疊變構調節方式的解析
    分子伴侶Hsp70輔助蛋白摺疊變構調節方式的解析 來源:生物催化劑設計與改造服務公眾帳號   發布者:管理員   日期:2015-09-24   今日/總瀏覽
  • Nature:我國科學家揭示鈣調蛋白調節RyR2受體機制,為治療心臟病...
    2019年7月23日訊/生物谷BIOON/---心肌收縮是由鈣離子流入細胞質觸發的,最初是由Cav1.2介導的細胞外環境中的鈣離子流入觸發的,隨後是由蘭尼鹼受體2(ryanodine receptor 2, RyR2)介導的肌漿網鈣庫中的鈣離子流入觸發的。蘭尼鹼受體是已知最大的離子通道,由分子量大於2兆道爾頓(MDa)的同源四聚體組成。
  • 宋晨研究組發展新鈣離子模型揭示鈣離子通道RyR1的離子通透新機制
    (RyR)鈣離子通透機制)。該研究發展了一個新的適用於經典力場分子動力學模擬的多點鈣離子模型,與已有鈣離子模型相比大幅提高了鈣離子與蛋白相互作用計算的準確度。藉助該模型及分子動力學模擬,該研究首次在模擬中觀察到了Ryanodine受體的鈣離子轉運過程,發現了該通道的一系列獨特的微觀轉運特徵,提出了Ryanodine受體中鈣離子的remote knock-on轉運機制。
  • 酸敏感離子通道門控機制研究
    ,闡述了1型酸敏感離子通道(ASIC1)門控機制的分子動力學基礎。 「膜受體離子通道是細胞內外信號傳導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徑,這些信號分子蛋白參與了廣泛的生物學功能,諸如學習記憶、疼痛感受、情緒調節、肌肉收縮等。」專家介紹。此外,體內受體離子通道結構與功能的改變會導致諸多疾病的發生。因此,以離子通道為靶標的生物醫藥研發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
  • 【科技前沿】沈月全/楊雪團隊報導鈣穩態調節蛋白CALHM1結構
    CALHM1 (Calcium homeostasis modulator 1) 是一種電壓門控的ATP釋放通道,可以介導II型味覺細胞向味覺神經的嘌呤能神經傳遞,從而使人感知甜味、苦味和鮮味,同時其也是受電壓和細胞外Ca2+濃度變構調節的非選擇性離子通道,與一些神經系統疾病相關。
  • 首次闡明雙醯胺類藥劑與魚尼丁受體結合機制
    本報訊 天津大學教授尉遲之光團隊和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授Filip Van Petegem團隊等合作,首次闡明了雙醯胺類藥劑與魚尼丁受體結合的結構基礎,為進一步理解雙醯胺的作用機理以及抗藥性產生的機制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
  • Science:穀氨酸受體類基因在花粉管中形成鈣離子通道且受雌蕊中的D...
    胞質中游離鈣離子濃度([Ca2+]cyt)的升高或鈣振蕩是真核細胞信號轉導機制的最基本組成部分,它涉及到幾乎所有的生物學事件。然而,激發植物信號轉導的鈣離子通道的分子基礎一直未明確,長期以來被列為理論學術界極力研究和爭論的熱點。迄今,植物體中轉運鈣離子跨越細胞質膜的載體尚未知。
  • ...受體類基因在花粉管中形成鈣離子通道且受雌蕊中的D-絲氨酸調控
    Feijó教授合作的研究論文「穀氨酸受體類基因在花粉管中形成鈣離子通道且受雌蕊中的D-絲氨酸調控」(Glutamate Receptor–Like Genes Form Ca2+ Channels in Pollen Tubes and Are Regulated by Pistil D-Serine)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在4月22日出版的SCIENCE雜誌上。
  • 科學家發現有效抑制ATP-檸檬酸裂解酶的變構機制
    近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科研人員在Nature上發表了題為「An allosteric mechanism for potent inhibition of human ATP-citrate lyase」的文章,研究人員對ATP-檸檬酸裂解酶(ACLY)的三維結構進行了解析
  • ...研究所科研團隊解析人源大麻素受體CB2結構,為藥物設計開啟新篇章
    坐落於張江科技園核心區的上海科技大學也迎來了「開門紅」——該校iHuman研究所領銜的科研團隊首次成功解析了人源大麻素受體CB2與新型拮抗劑複合物的三維精細結構,揭示了配體對受體的精細調控方式,為免疫調節類疾病、炎性神經痛、腫瘤等疾病的藥物研發提供了極為重要的結構理論基礎。
  • ...團隊解析新冠病毒受體結合區RBD與受體蛋白ACE2複合物的晶體結構
    清華大學團隊解析新冠病毒受體結合區RBD與受體蛋白ACE2複合物的晶體結構 2020年2月18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王新泉課題組和醫學院張林琦課題組緊密合作,利用X射線衍射技術,解析了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表面刺突糖蛋白受體結合區(receptor-binding domain, RBD)與人受體ACE2蛋白複合物的晶體結構
  • 清華科研團隊揭秘精巧分子機器結構與機制
    記者29日從清華大學獲悉,清華大學藥學院肖百龍課題組與生命科學學院李雪明課題組日前揭示了賦予人類自身觸覺感知能力的機械力分子受體——Piezo2離子通道的高解析度的冷凍電鏡三維結構和精巧工作機制。該研究成果近日於《自然》期刊在線發表。
  • 定量磷酸化蛋白質組學 nature新發,擬南芥植物氣孔免疫調節機制
    不同的環境刺激誘導胞漿中鈣離子濃度迅速增加,從而激活信號傳導反應。葉氣孔由兩個保衛細胞組成,介導水和氣體交換並表現出對刺激的動態鈣離子響應。氣孔為植物病原體提供了天然的入口點,因此必須嚴格控制其氣孔關閉,以確保最佳的光合作用,同時適當限制蒸發和病原體的進入。儘管鈣離子濃度在響應多種刺激的氣孔關閉中起著重要作用,但相應的鈣離子通道的身份仍然未知。
  • 研究解析溶酶體鈣離子通道TRPML3在三種不同狀態下的高解析度三維...
    研究人員通過使用單顆粒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解析人源性溶酶體鈣離子通道TRPML3在關閉狀態、激動劑引發的開放狀態及酸性pH抑制狀態下的高解析度全長結構,揭示了前所未有的結構特徵,為研究該通道的激活及調控機制和生理功能提供了全新的結構基礎。胞吞途徑對胞內信號傳導及細胞生理反應具有重要作用。
  • 胰高血糖素受體結構揭示G蛋白選擇調控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吳蓓麗研究組、趙強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孫飛研究組和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Denise Wootten研究組合作,在G蛋白偶聯受體(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結構與功能研究領域取得又一突破性進展:解析了人源胰高血糖素受體(Glucagon receptor,GCGR
  • . | 「光學鑷子」助力研究蛋白變構的分子機制
    在本文中作者關注的一類信號傳導模塊是環核苷酸結合結構域(Cyclic nucleotide-binding domains, CNBD),CNBD是普遍存在且結構保守的domain,主要功能是調節與環核苷酸有關的蛋白激酶、鳥嘌呤核苷酸交換因子,核苷酸門控通道和轉錄因子的活性。迄今為止關於CNBD的結構域調節多種蛋白功能的general的研究仍然是缺乏的。
  • Science:胰高血糖素受體結構揭示G蛋白選擇調控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吳蓓麗研究組、趙強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孫飛研究組和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Denise Wootten研究組合作,在G蛋白偶聯受體(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結構與功能研究領域取得又一突破性進展:解析了人源胰高血糖素受體
  • Cell Res | 新進展,張鵬團隊解析植物PLDα1的晶體結構,揭示真核磷脂酶D的催化和調控機制
    然而,真核生物PLD的催化和調控的分子機制尚不清楚。2019年10月16號,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所張鵬研究團隊在Cell Research上在線發表了題為Crystal structure of plant PLDα1 reveals catalytic and 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eukaryotic phospholipase D的研究論文
  • 每日摘要:植物鈣離子通道活性調控機制(Developmental Cell)
    鈣是所有真核生物都具有的信號,但編碼鈣信號的分子機制在很大程度上都處於未知狀態。在開花植物中鈣振蕩控制花粉管的生長和植物受精作用,這是解析鈣波動分子調控機制的模式系統。作者在本文報導了花粉管特異性環核苷酸門控通道CNGC18、CNGC8和CNGC7與鈣調蛋白CaM2一起構成了一個分子開關,依賴於細胞內的鈣水平控制該通道的開啟或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