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網8月24日訊 開業之初演出了一場鬧劇之後就無所建樹的畢納高房地產,終於要結束十年的生涯。
開開實業(600272)上周六發布公告稱,鑑於上海畢納高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長期未能正常經營, 經其股東會提議,擬對其開展清算歇業工作。
與其他上市公司因為樓市降溫而剝離房地產業務所不同的是,2004年畢納高房地產成立後,就由於「張晨事件」與另一上市公司*ST派神(原三毛派神)鬧起了糾紛,除此之外,該公司未對上市公司貢獻過一毛錢利潤。
十年畢納高鬧劇一場 房地產成黃粱一夢
畢納高房地產最初由開開實業、開開集團以及Emirates Far East InvestmentLtd.三方分別出資1.2億元、0.3億元以及1.5億元成立,開開實業持有40%的股份。
作為三毛派神的第一大股東,開開實業當時極力說服三毛派神參股畢納高房地產,加入對上海東海廣場一期項目的投資,三毛派神最終於2004年9月接手開開實業持有的價值7000萬元的股權,並以5000萬元對畢納高房地產進行增資,最終形成與開開實業合計持有畢納高48.57%的股份。
但就在2005年1月,「張晨事件」的發生使東海廣場項目成了爛尾樓,開開實業總經理、三毛派神董事長張晨捲款潛逃,開開實業也因為涉嫌違反證券法規而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三毛派神稱由於東海廣場項目後續投資大,公司計劃不再投資,並決定對公司持有的畢納高股份原價轉讓。
2006年底,開開實業同意將其持有的三毛派神 3742.98萬股股權以2.2元/股的價格來償還佔用三毛派神的資金及資金佔用費共計8234.55萬元,三毛派神對畢納高房地產5000萬元的股權則由開開集團解決。
畢納高房地產在上述事件後便基本荒廢,即使前幾年國內房地產行業如火如荼地發展,該公司也再沒有運作過任何其他項目。近幾年開開實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基本來自服裝行業和醫藥行業,房地產成了開開實業的黃粱一夢。
上海東海廣場項目幾經轉手,最終於2008年建成,並成為上海摩天大廈之一,更是上海南京西路的地標性建築。而*ST派神近幾年掙扎在虧損泥潭,至今無法自拔。
開開實業在最新公告中稱,經公司財務部門預測,由於畢納高房產長期未開展正常經營,因此公司常年對畢納高房產的出資額以股東借款的形式借回公司。本次如完成畢納高房產清算歇業,預計對公司合併報表資產總額減少1.2億元,對公司淨利潤不產生任何影響。不過開開實業同時表示,由於畢納高房產長期未能開展正常的經營活動,此次歇業工作最終完成存在或有的不確定性。
上市13年不斷收縮戰線 開開實業靠醫藥撐大局
此外,開開實業也於今年7月中旬完成對上海贏運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清算歇業工作。贏運資產成立於2001年,註冊資本為3000萬元,主要從事實業投資,投資諮詢業務,開開實業和開開集團分別持有90%和10%的股權,2001年、2002年分別實現稅後利潤880.56萬元和189.34萬元,不過到了2003年,利潤迅速下降至8.19萬元。
開開實業坦承,自2003年起,贏運資產基本停止了經營,無經營業務收入,更無法給股東帶來預期的投資回報。經贏運資產董事會討論後,向股東方提出申請辦理清算歇業手續。
實際上,2001年上市時的開開實業,主要控股公司、參股公司共有27家,當時涉及的生物製劑、信息技術等業務歇業的歇業,出售的出售,目前基本上只剩下醫藥銷售業務在獨撐大局。根據2014年半年報,其主要子公司、參股公司為9家,其中上海雷允上藥業西區有限公司是最主要的利潤來源。
來源:開開實業2014半年報
成立於1992年的上海其勝生物製劑有限公司,實現利潤也曾達到700萬元,也在2007年被開開實業以清理非核心資產、回籠資金等理由賣出其持有的60%的股權。
和贏運資產一樣成立於2001年的上海涵融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後改名為上海鼎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8億元,開開實業出資8000萬元,佔註冊資本的44.44%,主營業務為信息技術、建築材料、五金交電、通訊器材銷售等,該公司的利潤最高時也能達到近2000萬元,但其同樣命運多舛。
2006年,開開實業稱為了清理對外投資,將對上海鼎豐科技實施清算。不過後來由於上海鼎豐科技剩餘資產中部分資產分割受到限制等原因,開開實業董事會同意終止對上海鼎豐科技實施清算,恢復其正常運行,開開實業持有的該公司股權最終也在2012年被賣出。
2014年8月23日公布的半年度報告顯示,開開實業上半年實現營收4.45億元,其中醫藥銷售收入佔比高達八成;實現淨利4275.86萬元,同比上升218.96%。不過轉讓參股公司上海華拓醫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3.95%股權為其帶來高達3622.55萬元的營業外收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之後公司盈利只有340.78萬元,同比下降66.91%。(全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