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等腰三角形「經典」例題2道,10道配套練習
要想解決等腰三角形的問題,首先就要了解它有哪些特點,也就是課本上講的性質,然後你才能發揮你的想像,否則只能是空想。
等腰三角形性質1:兩邊相等,兩個底角也相等;簡稱「等邊對等角」,反過來也是成立的簡稱「等角對等邊」。
等腰三角形性質2:「三線合一」定理:既頂角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線重合為一條線。換而言之,等腰三角形中,你看到的頂角角平分線也就是它底邊上的中線、或者底邊上的高線。
下面我們來看看例題中的應用:
例1.如圖所示,已知AD=DE=CE=BE,∠B=54°,求∠A的度數。
分析:本題重點是發現圖中有幾個等腰三角形,然後利用性質1來解答
比如:由AD=DE可推出∠A=∠DEA
由DE=CE可推出∠EDC=∠ECA
由BE=CE可推出∠B=∠ECB=54°
難點:發現∠EDC=∠A+∠DEA,(三角形的外角等與它不相連的兩內角之和)
過程:
因為DE=CE所以∠EDC=∠ECA
因為AD=DE所以∠A=∠DEA=X
因為∠EDC=∠A+∠DEA=x+x=2X =∠ECA
因為BE=CE所以∠B=∠ECB=54°
所以在△ABC中可得:∠A+∠B+∠ACB=180
X+54+2X+54=180
3X=72
X=24
所以:∠A=24°
例2:如圖,已知AB=2AC,∠1=∠2,DA=DB,則DC⊥AC,請說明理由。
分析:本題中沒有提到DE這條線,這顯然是一條輔助線。做法是過點D做DE⊥AB,交AB與點E,然後通過證明△ADE與△ADC全等,從而得出∠ACD=∠AED,因為∠AED=90°所以∠AED=90°從而DC⊥AC。
過程:
過點D做DE⊥AB,交AB與點E
因為DA=DB所以AE=BE=1/2AB(三線合一);
因為AB=2AC所以AE=AC
在△ADE與△ADC中
...
【小試牛刀】
1、等腰三角形的一邊長為2cm,另一邊長為4cm,則周長為。
2、等腰三角形有的一個角為100°,則另兩個角為。
3、等腰三角形的一個角是另一個角的2倍,則這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度數分別為。
4、等腰三角形的底邊長為4cm,則腰長的取值範圍是
5、如圖所示,△ABC中,AB=AC,BD是角平分線,BE=BD,∠A=72°,則∠DEC=。
6、在「線段、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邊三角形」這些圖形中,軸對稱圖形是;其中對稱軸最多的圖形是,它共有條對稱軸。
7、等腰三角形一個頂角與一個底角的和為110°,則頂角為。
8、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與底邊的夾角為40°,則頂角的度數為。
9、如圖所示,在△ADC中,DE垂直平分AC,AE=3cm,△ABD的周長為13cm,求△ABC的周長。
10.如圖所示,在△ABC中,AD平分∠BAC,DE垂直平分AC,交AC於點E,交BC於點D,已知∠C=36°,求∠B的度數。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如果有問題可以在下面留言,註明題號,看到的話我會第一時間給你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