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成都12月30日電「現在補領結婚證太方便了,不用來回跑,拿張身份證就可以辦理了。」今日,前來補辦結婚證的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華陽街道村民王某說。此前,因相關信息變更要補辦婚姻登記證,需要到四、五個單位間來回跑「證明」,自瀘州市實施「0證明城市」創建以來,只需一個身份證即可辦理。
瀘州市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化「放管服」改革,運用法治思維和方式,回應人民群眾呼聲,全面推進「減證便民」,多管齊下,最終實現「無證利民」,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提升群眾辦事滿意度和獲得感。以前,瀘州群眾辦事一年大約需要證明150萬件次。如今,不用一張證明,全面推廣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在酒城瀘州蔚然成風。
「奇葩證明」催生清0行動
生活中,各類證明曾讓群眾跑斷了腿,「存活證明」「初婚證明」「家中摔傷證明」等奇葩證明一度把辦事群眾和企業急得焦頭爛額。僅2018年,瀘州市涉及證明事項向12345熱線投訴舉報就有300餘件,既增添了群眾和企業的辦事難度,又損害了政府形象。
2019年,為讓群眾少跑路,加快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瀘州市在全市開展「0證明城市」創建工作,並將此項工作列入市政府「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民生實事專項行動。
瀘州市確立全市證明事項保留為「0」的工作目標,在市、區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聯動全域推進,清理各級行政許可和公共服務事項,覆蓋全市44個市級部門、7個區縣、6個園區、144個鄉鎮(街道)和1642個村(社區)。瀘州堅持「法無規定一律取消」、「法有規定無需提交」的清理原則,對市級層面沒有法律法規規章依據的證明事項一律直接取消;對確需保留的證明事項,通過當事人告知承諾、數據共享、部門間協查等其他方式替代證明材料的提交,最大限度減少群眾跑路。
告知承諾讓「馬上辦」成為現實
目標和原則確定後,瀘州市組建「0證明城市」創建工作專班,下設三個業務審核小組,建立「成員預審、組長審查、集體敲定」的工作模式。要做到「0證明」,就得知道有多少證明。隨後,一場聲勢浩大的清理證明工作全面展開。創建專班以審批機構索要方、辦事群眾提供方、證明材料開具方為清理源頭,通過比照「三清單一指南」,即部門行政權力清單、公共服務事項清單、中介服務事項清單、一體化平臺辦事指南等,全面開展證明事項清理工作。為實現清理效果的最優化,瀘州構建「雙向比對+樣板引領」清理模式,確保清理工作上下同頻推進。由市級部門同步清理區縣級事項,向區縣部門提供做對比參考;選取民政、人社系統先行先試,提供清理取消藍本,指定江陽區作為區縣樣板引領,率先清理編製取消清單。
在推進「0證明城市」工作中,瀘州向辦事群眾告知承諾,讓群眾一籤即可辦理。為核查必要的相關信息,瀘州編制核查模板,實現規範化、標準化作業。同時,開發「0證明城市」大數據支撐平臺,投入使用後可快速實現共享信息查詢和點對點信息核驗,大幅提升證明材料信息交換效率。
「0證明」提升了老百姓幸福感
一系列務實高效舉措極大地方便了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在瀘州已經成為現實。截至目前,瀘州市、區縣兩級共清理證明事項6900餘項,其中市本級共取消「婚姻關係證明」「死亡證明」「親屬關係證明」「社保參保證明」「無犯罪記錄證明」等各類證明事項949項,涉及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543項,形成了《瀘州市市本級證明事項取消清單》,7個區縣和自貿區證明事項5900餘項。證明事項取消後,預計全年可為辦事群眾和企業減少證明材料150萬件次。其中,全市公證協會及公證機構共取消依據《公證法》收取的證明材料57項,減少群眾跑路3萬餘次。
「0證明城市」創建的推進,讓人民群眾和企業辦事有了方向,心裡有了譜。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補領結婚證的問題,市民政局通過「流程再造」,將原有提交的各種繁瑣證明,改為僅需攜帶居民身份證件,填寫告知承諾書即可辦理,實現「幹部添任務」「群眾少跑路」,僅3個月江陽區婚姻登記處實現為300多對市民補辦了結婚證等。
取消證明,不僅群眾方便了,也為基層極大地減輕了負擔。瀘州市江陽區華陽街道康樂社區支部書記葛齊梅以前被「奇葩」證明弄得苦不堪言,以前每年要出具100件「奇葩」證明,現在到目前沒有出具過一件。
建立1+3長效機制持續釋放改革紅利
如何防範取消風險?瀘州完善事中事後監管配套機制,形成1+3的長效機制,即《瀘州市「0證明城市」實施辦法(試行)》《瀘州市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實施辦法》《瀘州市「0證明城市」監督服務專窗工作規則》《瀘州市「0證明城市」投訴舉報處理辦法》,持久抓好「0證明城市」鞏固工作。下一步,還將優化調整取消後的辦理方式,理順辦事流程、提升部門間協作效率,讓群眾辦事更加便捷、高效。
為加強監督,市、區縣兩級政務大廳設置「證明城市監督服務專窗」,以看得見的服務協助群眾辦理證明有關事項。(孔芒簡宇)
來源: 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