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基金李一梅:多方面結構性因素將使ESG投資策略有效性愈發增強

2021-01-10 新浪財經

來源:《財經》雜誌

華夏基金李一梅:多方面結構性因素將使ESG投資策略的有效性愈發增強

「ESG投資是投資領域的『新尺子』,它能夠從傳統框架中跳脫出來,從『非財務』的角度挖掘好公司。ESG投資是『探測儀』,能夠幫助投資者找出誰是『爛蘋果』,選出A股中真正的『三好生』。同時,ESG更是『避雷針』,投資者通過擁抱ESG,能夠較好地遠離黑天鵝。」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一梅1月8日在「2021《財經》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上表示,ESG理念對於指導中國的投資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在論壇的主題演講環節,李一梅表示,華夏基金作為國內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目前的資產管理規模達1.5萬億元。從投資人的角度,華夏基金將ESG投資歸結為三個關鍵性的原因,即價值觀、控風險、求收益。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價值觀、控風險、求收益」之間是否存在重要性上的先後順序?對此,李一梅表示,華夏基金並沒有為這三者設定一個優先級。「其實我們尋求的是一個結合體,或者說是一個更好的、能夠把這三方面優化在一起的標的,並對其進行投資。風險防控、長期發展的價值觀和給客戶最後創造回報都非常重要,實際上我們可以把三者美好地結合在一起。」

李一梅認為,多方面原因正在助力ESG投資在中國的發展。「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等遠景目標的提出,說明ESG投資在中國發展有了更有力的頂層設計支持,而新冠疫情的發生也讓綠色發展觀、可持續發展等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此外,政策大力支持、外資加配中國、A股的機構化和養老金入市等四方面結構性因素使得ESG投資策略的有效性愈發增強。

具體到華夏基金的ESG投資層面,李一梅介紹,2017年,華夏基金成為境內首家籤署UN PRI的公募基金公司,並於當年建立了ESG投資研究團隊。2020年,華夏基金進一步在公司層面設立了ESG業務委員會,將ESG投資理念融入主動權益投資國際帳戶管理的各個環節,實現全投資流程的ESG整合。華夏基金是境內首批在PRI年度評價中獲得「戰略與治理」模塊全球最高等級A+評定的資產管理機構。

從投資收益來看,華夏能源革新、節能環保兩隻ESG相關概念公募基金在2020年的收益率均超100%。2020年3月,華夏基金與荷蘭戰略合作夥伴NN IP共同在歐洲發行投資於中國市場ESG的UCITS基金,截至2020年底,該基金在不到一年的時間中淨值上漲超過80%,超額收益達31%。

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

與此同時,李一梅表示,著眼投資者教育和信息披露的現狀,ESG投資在中國的發展仍然面臨挑戰。國內真正運用ESG篩選、ESG整合等與國際接軌的策略的基金屈指可數,ESG基金產品佔整個市場的份額與發達市場也存在較大差距。

李一梅最後表示,所有的勝利都是價值觀的勝利,ESG投資不應該只是營銷策略、對市場熱點的追捧,更應該是融入血液的投資理念。華夏基金將在未來持久地堅持ESG投資原則,不斷推動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進步。

以下是發言實錄:

ESG投資的華夏之道

大家好。感謝《財經》可持續發展論壇的邀請,有機會在這裡和大家討論這個近幾年越來越熱的話題。剛才有很多嘉賓從各個角度對ESG投資做了精彩的闡述,我想先用三個視角,簡要歸納下ESG投資的必要性,然後講一下在新的起點,在中國做ESG有哪些催化因素。第三部分想跟大家分享下我們華夏基金是怎麼做的,最後講一下中國ESG發展的挑戰與展望。

一、從三個視角看ESG的必要性

從投資人的角度,我們為什麼要做ESG投資?說法有很多,我們去繁就簡,無外乎這三個關鍵性的原因:價值觀、控風險、求收益。

ESG首先是一種價值觀。企業經營究竟是為了誰的利益?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企業應該把股東利益放在第一位,這看上去是天經地義的。但過去一二十年,特別在歐美,我們看到越來越多對這種價值觀弊端的反思,「股東(shareholders)利益最大化」越來越被「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s)利益最大化」的理念取代。最有標誌意義的事件是2019年,包括庫克、貝佐斯在內的181家美國頂級公司CEO在「商業圓桌會議」上聯合籤署了《公司宗旨宣言書》,首次宣告——企業宗旨不再只是為股東利益服務,而是要服務客戶、員工、供應商、社區等所有利益相關者,他們「每一個都是至關重要的」。在尊重和照顧這些主體的利益的基礎上,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公民」(corporate citizen)。

如果說「價值觀」維度對許多投資者來說還有些遙遠的話,那「風險防控」對投資者就更切實了。對於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全球市場而言,「黑天鵝」事件是再多的估值模型也無法計價(price in)的,因此對於市場的衝擊強烈。如果說一般投資的收益率是20%和30%的差別,那踩雷與否則是「0」和「1」的差別。

但是把ESG原則應用到投資標的篩選中,我們發現它對於控制尾部風險,預防「黑天鵝」事件是有非常大的作用的。很多所謂「爆雷公司」,事後看他們的ESG評分都是不太高的。

這裡有組數據。根據商道融綠《中國責任投資年報2020》的統計,以中證800成分股最近一年的表現(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作為統計區間,ESG風險雷達資料庫共收錄ESG風險事件2866件,涉及493家上市公司,佔比超過61.6%。其中環境類風險事件1036件,佔比36%;社會類風險事件1155件,佔比40%;治理類風險事件675件,佔比23.6%。ESG風險事件比我們預期要多,值得高度重視。

這一點是投資者非常關心,但是也有一定爭議的。用ESG因子選股,真的能產生超額收益嗎?還是像一些投資者認為的,ESG投資是犧牲短期收益、犧牲超額回報,來提高環境、社會責任上的表現?

我們來看看商道融綠的研究。他們在滬深300裡,分別分出ESG評分高的50家,和ESG評分低的50家,然後對照兩個組的表現。報告發現在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間,高ESG50的組合收益超過滬深300基準23.2%;而低ESG50組合落後於滬深300基準2.1%,ESG績效和股價之間呈現較為顯著的正相關性。最大回撤方面,高ESG50組合也以27.9%的最大回撤優於低ESG50組合的35.1%。其實,很多實證研究都印證,如果以更長時間尺度衡量,ESG優秀公司在3年以上的長期回報上確實高於評級較低的公司。

總結來看,ESG是什麼呢?我願意把它比作是投資領域的「新尺子」,它能夠從傳統框架中跳脫出來,從「非財務」的角度挖掘好公司。ESG投資是「探測儀」,能夠幫助投資者找出誰是「爛蘋果」,選出A股中真正的「三好生」。同時,ESG更是「避雷針」,投資者通過擁抱ESG,能夠較好地遠離黑天鵝。

二、新起點、新意義

ESG理念進入中國也有好幾年了,讓我們倍感鼓舞的是,距離上次大會以來,發生了好幾件大事,客觀上加速了ESG、可持續發展、責任投資理念的發展。

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建議中,中央提出,要降低碳排放強度,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同時在碳強度方面,習近平主席在氣候雄心峰會上更進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可見,「碳達峰」已經上升為國家層面必將落實的政策目標,ESG投資在我國發展有了更有力的頂層設計支持。

新冠疫情的發生讓大家猝不及防,同時也讓社會大眾更加意識到現有發展模式存在的問題,綠色發展觀、可持續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這是彭博最近的一篇報導,提到亞洲的ESG主題基金2020年有一個非常大的淨流入,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投資者對ESG理念在疫情後更加認可,同時也是因為在疫情衝擊下的市場震動中,ESG資產相比其他資產展現出更好的抗跌性。

剛才講的是宏觀大環境,具體看境內資本市場,我們也看到ESG策略的有效性越來越強,這主要是因為資本市場一些結構性的因素支撐,包括政策層面的支持、A股的機構化、國際化趨勢,以及未來養老金大規模入市。

在政策方面,與海外的責任投資由投資人需求推動的發展歷程不同,我國的責任投資更多需要政策自上而下的大力支持。而在這方面,我們看到在頂層確立了「碳達峰」的目標後,各部委、交易所的配套政策都在加速。例如,2020年10月,多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指導意見》。這是繼習主席提出「中國2060年碳中和」目標後,首份關於應對氣候變化的部委文件。2020年9月,深交所修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考核辦法》,納入ESG報告加分項,對上市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的披露情況進行考核,並首次提及了ESG披露。同期,上交所發布科創板上市公司的新指引,鼓勵科創版公司披露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方面的個性化信息。

同時,我們看到這兩年外資正在加配中國,而許多境外央行、主權財富基金、政府養老金等「大錢」都對ESG有明確的偏好。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的需求、海外機構在A股市場投資佔比提高、資管機構國際化程度的提升,都在推動ESG投資在中國的發展。根據銀河證券的數據,外資在A股市場的份額從2013年的1.3萬億元增長到2020年10月底的2.75萬億元,佔總市值4%,佔自由流通市值約9%。

與成熟市場相比,A股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相對較低,但這幾年機構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公募基金、外資、保險、社保、年金等機構投資者無論是在持股份額還是交易量份額上都持續提升。機構投資者在數據、研究方面有天然的優勢,更認可ESG理念。另外,二級市場的商譽減值、違約、財務問題、治理問題等風險的暴露,也使市場更重視公司治理,部分投資者通過ESG剔除風險股票,管理尾部風險。我們看到全國社保基金這樣的真正有市場影響力的機構投資者對ESG的承諾,對整個市場起到帶頭作用,引導更多機構投資者走向可持續投資道路。

對於養老金入市,養老金投資追求穩定收益和長期回報,因此更偏向龍頭股、藍籌股的投資,而後者通常更重視ESG,這就導致ESG投資和養老金投資有天然的高匹配度。我們相信隨著個人養老金稅延試點範圍的進一步擴大,會有更大體量的養老金入市,這對ESG在中國資本市場的滲透將是又一重大利好。

三、華夏基金與ESG投資

我經常被問,為什麼華夏基金要做ESG?其實,這是水到渠成的事。首先,ESG投資與我們的企業文化、投資理念共振——我們希望為投資者實現長期、可持續的收益。而通過股東權利的履行,驅動商業向善,更是華夏基金的長期目標。

第二,我們認為「定義資產」的能力正成為資產管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華夏基金作為境內規模最大、國際化水準最高的基金公司之一,理應在定義、管理各種資產類別上走在最前面。正如我們定義各種ETF產品、主動權益產品、跨境資產一樣,我們也致力於定義有中國特色的ESG產品。

早在2017年,華夏基金便成為境內首家籤署UN PRI的公募基金公司,是CA100+在中國的第一家支持者,還加入了TCFD(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同時成為了綠金委常務理事機構。2018年4月,華夏基金與荷蘭大型資管機構、「ESG投資大師」——NN IP達成戰略合作。華夏基金已經成為中國ESG投資領域的創新者、深耕者、奮進者。

在投研團隊建設方面,華夏基金也於2017年建立了ESG投資研究團隊,是境內第一批開展可持續投資的資產管理人。團隊基於中國上市公司的特點,開發出一套適用於本土市場的可持續投資研究框架。2020年,我們在公司層面設立了ESG業務委員會,負責統籌管理公司的ESG投資和推廣業務,成為國內最早設立公司層面ESG業務委員會的公募基金公司。

從這張圖大家可以看到,我們已經將ESG投資理念深度融入主動權益投資國際帳戶管理的各個環節,實現了全投資流程的ESG整合。這是我們的「六步」流程,從投資策略的制定,到基本面的行業研究,再到組合構建、日常風險管理,都加入了ESG考量。如果我們的ESG分析員對於某一支股票的看法非常負面,那麼他(她)的聲音會得到投資經理的謹慎對待。

這裡面我特別想提的是「主動所有權」(active ownership)這點。我們會積極與上市公司溝通和協作,助力提高其業務發展的可持續性,探索和鼓勵ESG信息披露。我們作為一家本土資管公司,在與本土公司溝通方面更有優勢。我舉個例子。我們去跟上市公司溝通時,通常做法不是批評他們,不會說你的ESG評級太低了,你很多信息都沒披露。我們會說:「你看你們的這項評級,有一些第三方只給了B,那是因為你們提供的數據沒有辦法完全反映出你們公司所做的努力,所以如果你能夠再多一些披露,把部門、子公司層級的努力整合到公司社會責任報告裡披露,你們的評分就會提高,這樣你們的估值也會提高。我們曾成功幫助某家大公司把ESG評級從B提高到BB,相信你們也可以」。這樣公司就更有動力去做了。2018年以來,我們共與20家上市公司就ESG相關問題有過深入的接觸,其中好幾家都是能源領域的大型央企。

我們的ESG實踐獲得了來自全球的權威認可。公司在PRI年度評價中獲得「戰略與治理」模塊全球最高等級A+評定,成為境內首批獲得該模塊A+評定的資產管理機構。

2020年3月底,華夏基金與荷蘭戰略合作夥伴NN IP共同在歐洲發行投資於中國市場ESG的UCITS基金。該基金是全球首支投資中國權益市場的跨境責任投資產品,也是首個由中國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責任投資UCITS產品。更讓我們鼓舞的是,這隻基金截止到2020年底,不到一年的時間淨值上漲超過80%,超額收益達31%,這也更加堅定了我們推動ESG投資的決心。

在國內公募基金方面,華夏能源革新、節能環保兩隻ESG相關概念基金在2020年都實現了年內收益翻倍。

四、中國ESG 發展的挑戰與展望

儘管ESG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包括華夏基金在內的國內資產管理機構在ESG投資領域也做了大量探索工作,我們還是不得不承認,ESG在中國的發展仍然面臨很多挑戰。簡單來說,就是兩大類,一是投資者教育,二是信息披露。

在信息披露制度方面,當前A股的和境外成熟市場還有較大差距。有關數據顯示,到2020年6月滬深300上市公司已有259家發布了以「社會責任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為名的報告,佔比已達86%,這是很可喜的,但放眼整個A股市場,還只有27%的上市公司發布了類似報告。

相比之下,香港已開始實行半強制性披露。2020年7月1日,港交所的新版ESG報告指引正式生效,對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要求從「可選擇」 升級為「不遵守就解釋」的半強制性披露。

信息披露的質量也不盡滿意。比如,定性描述多,定量描述少,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缺乏統一的框架,常常選擇性披露,同行業之間可比性差,並且披露的頻率也低。

另外,在ESG投資主題方面,目前國內現有的ESG主題基金多為以公司治理、綠色債、節能環保等為主題的概念類基金,真正運用ESG篩選、ESG整合等與國際接軌的策略的基金屈指可數。

從ESG基金產品來看,佔整個市場的份額與發達市場也存在較大差距。根據中國責任投資年報2020,截至2020年10月末,可統計的泛ESG股票和混合型基金數量達到118隻,規模1161.8億,約佔市場所有股票和混合型基金的2.16%。

基金業協會的口徑更窄:截至2020年7月,我國ESG相關的產品合計發行了17隻,資管規模170.57億元,相對於中國公募基金7000多隻產品、超過18萬億的資管規模而言,比例更小。

推動信息披露,華夏基金在行動。

首先,我們自下而上,主動與上市公司溝通。這一點前面已提過。

同時,我們自上而下,參與ESG信息披露決策制定。主動參與政府間對話,推動自上而下的ESG信息披露指引。2018年,中英兩國政府發起了「中英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試點」工作,華夏基金作為其中僅有的兩家公募基金之一,與其他十家金融機構一同起草了《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南》,為行業標準的建立提供了參考和支持。

回顧這些年來華夏基金在ESG投資領域的投入,我們一步一個腳印,努力鑽研內功,並且積極對外發聲,做了大量教育、倡導、溝通工作。展望未來,今年3月,歐盟即將實行新的SFDR(sustainable finance disclosure regulation),對責任投資有了更嚴格的標準,我們在歐洲發行的產品都將以該標準進行定位。

23年前,從基金業剛起步的時候我們就推動價值投資,那時候覺得為什麼要做價值投資。今天回頭看,當初的堅持沒有錯,但往往對的事情堅持下來不容易。

推動ESG投資在中國開枝散葉也一樣。不能因為不容易就不去做。需要對整個公司、乃至整個行業、整個市場持續的價值觀的輸入,所有的勝利都是價值觀的勝利。

我們認為,ESG投資不應該只是營銷策略、對市場熱點的追捧,更應該是融入血液的投資理念。華夏基金正在以具體行動實踐著這一宗旨,並將在未來持久地堅持這一原則!眾人拾柴火焰高。我們也呼籲大家和我們一起,共同推動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進步!謝謝!

相關焦點

  • 國君策略:ESG評級體系的構建與投資策略應用
    ESG評價因子的應用:指數增強效果良好。我們依據ESG評價因子,以分層抽樣的方法來構建滬深300指數的增強策略。我們在行業、市值中性的目標下,分別將單個ESG評價因子值,Barra風格因子等權值,風格因子+ESG因子等權值作為個股預期收益。回測結果顯示,基於ESG評價因子的策略能夠有效地提升指數增強的效果,在絕大多數年份能夠獲得超額收益。
  • 華夏基金柳萬軍:賠率和概率相結合的固定收益投資框架
    導讀:我們在訪談了很多股票基金經理之後,也開始逐漸擴大覆蓋的資產類別,其中一個重要的資產就是債券。無論是股債混合多策略的固收+,還是低風險的純債基金,都是未來能代替銀行理財,具有巨大需求潛力的資產類別。 華夏基金固定收益部執行總經理柳萬軍,曾經獲得三次明星基金獎和一次金牛獎。
  • 華夏鼎隆債券A : 華夏鼎隆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招募說明書(更新...
    本基金投資於證券市場,基金淨值會因為證券市場波動等因素產生波動,投資者根據所持有的基金份額享受基金收益,同時承擔相應的投資風險。李一梅女士:董事、總經理,碩士。兼任證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華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曾任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營銷總監、市場總監、基金營銷部總經理,上海華夏財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等。張宏久先生:獨立董事,碩士。現任北京市競天公誠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 華夏睿磐泰盛定開混合 : 華夏睿磐泰盛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原華...
    李一梅女士:董事、總經理,碩士。兼任證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華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曾任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營銷總監、市場總監、基金營銷部總經理,上海華夏財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等。張宏久先生:獨立董事,碩士。現任北京市競天公誠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 招商中證500等權重指數增強A(009726)新發基金詳情_ 天天基金網
    2)模型的構建在按類別分析的基礎上,本基金進一步利用統計分析建立單個因子與未來超額回報關係,即因子預測能力,篩選出針對不同市場環境的有效因子,並根據預測能力和因子間相關性來最終構建多因子量化增強模型。3)模型的應用與調整在正常的市場情況下,本基金將主要依據多因子量化增強模型的運行結果來進行組合的構建。同時,基金管理人也會定期對模型的有效性進行檢驗和更新,以反映市場趨勢的變化。
  • 新華增強債A : 新華增強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招募說明書(更新)
    2017年 12月 14日,新華信用增強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以通訊方式召開,大會審議通過了《關於新華信用增強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修改基金合同有關事項的議案》,同意變更新華信用增強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的投資範圍、投資策略、投資比例及業績比較基準等,同時將新華信用增強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的名稱變更為新華增強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
  • 海富通中證500指數增強A : 海富通中證500指數增強型證券投資基金...
    投資目標 本基金為增強型股票指數基金,在力求對標的指數進行有效跟蹤的基礎上,通過數量化的投資策略模型進行積極的指數組合管理與風險控制,力求實現超越業績比較基準的投資收益,謀求基金資產的長期增值。本基金投資策略: 1、資產配置策略;2、股票投資策略;3、股指期貨投資策略;4、債券投資策略;5、國債期貨投資策略;6、資產支持證券投資策略。
  • 基金投資的常用策略之總結篇:策略即信仰
    它們分別是:   初級組:買入並持有策略、定投策略、核心-衛星策略;   中級組:股債再平衡策略、美林時鐘策略、逆向投資策略;   高級組:風險平價策略、全天候策略。   策略是直接反映投資中大道至簡的智慧。初級策略雖然簡單,但長期收益預期並不低。中級策略需要掌握資產配置的思想,能夠極大增強市場適應性,改善投資體驗。
  • 炒股不如買基金!A股結構性行情愈演愈烈 哪些選基指標值得重點關注?
    建議綜合基金長期業績、基金經理的管理年限、基金的規模、投資策略和組合持倉等多方面因素來選擇基金。炒股不如買基金隨著滬指與創業板指日K線六連陽,滬深300創下10年新高,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市場活躍度在1月5號來到9734點,創下近半年新高。
  • 易方達投顧潘琨:2021把握結構性機會 專業投顧匹配優選策略
    A股市場的整體改革與個股分化間,公募基金行業以專業投資優勢為投資者賺取了豐厚的利潤回報。展望2021,易方達投顧基金研究員潘琨做客「易方達投顧大講堂」直播活動並表示,2021年,經濟產出、通脹和政策三大宏觀因素將成為影響資產價格的重要維度;股市存在結構性機會,而債市需要警惕風險因素。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尤其需要依託公募基金等專業機構的投顧優勢,尋找適合自身的投資策略。
  • 博時基金張存相:2021新形勢下的MOM投資策略
    來源:新浪財經張存相 博時基金資產配置投委會副主任委員1月6日,「新價值 新投資」博時基金2021年權益投資開年論壇在線上全網播出,本次論壇集結數位博時重量級投資大咖,共話新一年FOF投資布局、MOM投資策略、消費板塊動向、GARP策略、智能化科技浪潮以及第四次工業革命等熱門話題。
  • 大數據50 : 華夏中證大數據產業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招募...
    基金管理人保證本招募說明書的內容真實、準確、完整。本招募說明書經中國證監會註冊,但中國證監會對本基金募集的註冊,並不表明其對本基金的投資價值和市場前景做出實質性判斷或保證,也不表明投資於本基金沒有風險。本基金投資於證券市場,基金淨值會因為證券市場波動等因素產生波動,投資者根據所持有的基金份額享受基金收益,同時承擔相應的投資風險。
  • 內外因素多重共振指數投資邁入新時代
    我國指數基金經過16年的發展,2018年在政策鼓勵長期資金入市以及居民資產配置理念提升等多重因素共振下實現大突破。多數機構認為,國內指數化投資大時代正在悄悄到來。從寬基指數到行業主題指數再到策略指數,從ETF到跨市場ETF再到跨境ETF,指數基金產品類型和形式越來越豐富。
  • 一個績優基金經理選股策略:將ROIC與ROE雙修
    來自國投瑞銀基金的孫文龍十分認可芒格的觀點。在長期管理基金的過程中,他致力於挖掘資本回報率(ROIC)+盈利能力雙高的投資機會。這一策略幫助他將投資的勝率顯著提升,取得了十分可觀的超額收益。據Wind統計,截至2020年11月30日,孫文龍在5.86年的基金經理職業生涯中,取得了175%的回報,年化收益率約19%。
  • 專題研究:基於Carhart四因素模型的基金業績評價
    採用Carhart四因素模型根據近3年的月度數據對我國偏股型基金業績進行實證分析的回歸擬合度較高。R^2的均值為0.87, R^2大於0.8的比例為89.74%。其中最大值為0.97,對應的基金為華夏紅利混合;最小值為0.62,對應的基金為滙豐晉信2026周期混合。  偏股型基金業績與市場走勢相關性較高。
  • 最牛基金暴賺26倍:如何挑選「牛基」?基金經理這一特性很關鍵
    但與早期基金經理選擇空間狹窄不同的是,當下明星基金經理的任職連續穩定性相對較差,轉型私募現象較多,從而影響了基金的長期業績表現,同時因為A股市場有效性逐步增強,股市的超額收益的空間也在減少,聰明資金變多的背景下,主動管理型的基金經理跑贏市場的比例也在降低。
  • 長信基金:2019年春季投資策略(宏觀經濟篇)
    來源:金融界基金2019年經濟「陣痛期」,多個分項面臨下行風險。經濟承壓背景下,基建投資逆周期對衝、結構性發力基建投資是經濟重要逆周期調節手段,多與財政、貨幣政策配合,協同發力。2019年經濟承壓下,基建投資結構性發力,發力空間受債務壓力約束;中性情景下,基建投資增速或回升至10%左右。
  • 中金:A股市場因子投資十問十答
    指數增強基金和Smart Beta ETF是A股市場較有代表意義的因子投資產品,兩者之間核心不同在於前者採用主動管理方式來實踐因子投資,後者是因子類被動指數型產品。經歷了十多年的發展,指數增強基金在A股市場逐漸成為了一個主流的公募產品類型。各家機構紛紛在此方向布局,產品數量穩步上升。
  • 2021年第一批爆款基金來襲:吸金逾500億 公募看好後市結構性行情
    :吸金逾500億公募看好後市結構性行情 華夏時報 2021.1.5 《華夏時報》記者從多方渠道了解到,1月4日,富國基金、景順長城基金、廣發基金、中歐基金的4隻新基金一日售罄,合計「吸金」逾500億。
  • 首批5隻公募MOM正式獲批 基金公司火速解讀投資機會
    公募MOM的優勢有哪些 建信基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募MOM主要具備三大優勢:一是資產類別更加多元化。MOM基金能夠甄選不同領域投資顧問,匯集股票、債券、商品和外匯等多類資產投資優勢;二是有利於投資策略風格更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