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風俗節日 -- 中國發展門戶網

2020-12-07 中國發展門戶網

   【風俗

    由於牛在印度教中是神聖的動物,在印度一些城市的街頭,牛是隨處可見的。



    印度教盛行「萬物有靈」的自然崇拜。虔誠的印度教徒一生有三大夙願:到聖城朝拜溼婆神,到恆河洗聖浴、飲聖水,死後葬於恆河。以黃牛為神,對它頂禮膜拜。

    圖為每天清晨,大批印度教徒聚集在瓦拉納西恆河沿岸,在恆河「聖水」中沐浴。
    ◆ 恆河沐浴 

    印度北方邦城市瓦拉納西是印度最負盛名的印度教聖城之一。這座已有3000多年歷史的古城寺廟林立,每天都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印度教教徒前來朝拜。他們最大的願望是到有「聖河」之稱的恆河中浸泡沐浴,洗去「罪孽」,求神賜福;死後能在瓦拉納西火化,並將骨灰撒入恆河。

    ◆ 青蛙舉行婚禮

    為青蛙舉行婚禮是當地習俗,以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2009年7月19日,在印度城市西裡古裡以東約85公裡的一處村莊,村民舉行儀式為兩隻青蛙「完婚」(右圖)。

錫克族老人痛飲
美酒慶祝好利節



    【節日

    ◆ 灑紅節(Holi):

    灑紅節在每年公曆3月、4月間,印度教四大節日之一。該節日正處於印度春季收穫季節的作物即將開鐮收割,冬去春來之際,因此也被稱為春節。

    ◆ 燈節(Divali):

    燈節在公曆10月、11月間,是印度教徒最大的節日,全國慶祝3天。

印度傳統舞蹈



    印度藝人在班加羅爾製作頭像。新年到來之際,當地人要在家中懸掛這種色彩鮮豔的頭像,因為他們相信這樣可以驅趕惡魔。



相關焦點

  • 此節日起源於印度,水花放,傣家旺,潑溼一身、幸福終身!
    潑水節最早起源於公元5世紀的波斯,當時命名為「潑寒胡戲」(又名「乞寒胡戲」)《中國大百科全書·民族卷》列出的潑水節起源時,提到「與小乘佛教的傳入有密切關係,其活動包含許多宗教內容。但就其以潑水為主要活動的原始意義來說,也反映出人們徵服乾旱、火災等自然力的樸素願望」。
  • 端午風俗的歷史演變 還原端午本真
    在本文中,我們將通過梳理端午風俗歷史演變的脈絡,來探尋端午節的真正起源以及端午節作為中國傳統民俗節日的內涵。 起源:端午節起源何時——先秦時期 屈原之前  長期以來對於端午節起源眾說紛紜,說法不一,至今仍爭論不休。
  • 印度灑紅節 這應該是最「好色」的節日了
    每年春天,印度教徒最期待的事莫過於歡慶灑紅節,灑紅節也叫胡裡節或色彩節。節日這天所有人一起沐浴在色彩斑斕的世界裡,盡情享受狂歡。在印度,灑紅節又是印歷的新年。灑紅節原是慶祝春天,與創造和復始的行動有關,代表春分和穀物豐收。在灑紅節節期,上至達官顯貴,下至尋常百姓,載歌載舞,盡情地用五彩繽紛的顏色裝扮起來,迎接春天的到來。到時候,印度人為了表示喜慶和祝福,會向人們身上潑灑五顏六色的顏料。
  • 中國文化——中國三大傳統節日有哪些英文表達呢?
    中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春節、端午節、中秋節被稱為「中國三大傳統節日"這三個節日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了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些節日的the 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節the Mid-Autumn Festival中秋節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春聯lunar calendar 陰曆custom n.習俗,風俗
  • 印度最熱鬧的節日:1.2億人衝到汙染嚴重的恆河集體沐浴
    說到印度,可能大家都不會陌生了,因為這是一個比較貧窮的國家。印度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但也是個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種族等級制度問題較為嚴重。而且印度一個非常著名的景點,那就是印度的恆河了,可能大家都是有聽說過這條河吧。
  • 一些中國傳統的英文說法 之傳統節日
    上次我們說了十二生肖,今天來聊聊中國的傳統節日。 中國大多數傳統節日都按照「陰曆」來記錄,「陰曆」也稱為「農曆」。 農曆屬於一種陰陽合曆:其年份分為平年和閏年。平年為十二個月;閏年為十三個月。月份分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歷月等於一個朔望月。
  • 印度學者:看不懂中國,不願借鄰居東西,簡直是「反人類」操作
    說到印度,相信讀者們都不會陌生。印度雖然國土面積不大,但是人口基數卻讓人格外吃驚,如今印度的人口已經突破了13億的大關,朝著14億的門檻前進了,即將超越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可見印度有多奇特。印度人擁有著極強的民族榮譽感,在許多事情上都喜歡與別國進行比較,近幾年中國的發展速度格外驚人,所以印度會經常與中國進行比較。就有一位印度學者評價中國說:看不懂中國,不願意借鄰居東西,簡直是「反人類」操作。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原來印度學者是聽聞一位,到過中國居住的印度人所言,說在中國居住鄰居不願意借東西給他,讓他感到十分不解。
  • 印度地處熱帶,男人頭上卻一年四季都裹著頭巾,難道他們不怕熱嗎
    印度坐落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總面積最大的國家,與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緬甸,巴基斯坦和中國交界處。還是僅有一部分印度男人包頭巾?仔細的你很有可能會發覺,並不一定印度男人都是會包頭巾。印度影片《三傻大鬧寶萊塢》,裡邊就沒有包頭巾。在印度包頭巾的關鍵有二種人,一種也就是印度信徒和錫克教徒。其他的印度人都不容易有意包頭巾。印度信徒的男人纏頭巾並不是強制性要求,能夠依據自己的愛好來決策是不是包頭巾,開放度較為大,不願纏時還可以隨時隨地取出來。
  • 細數全球12月絕不可錯過的十個節日
    事實上,在寒冷的十二月,世界各地有許多絕不能錯過的節日。你可以橫跨歐亞大陸及美洲大陸,感受不同地方的節日文化,例如愛丁堡的除夕慶典、於邁阿密海灘舉辦的巴塞爾博覽藝術會、俄勒岡州波特蘭市舉行的年度假日啤酒節、以及印度那加蘭邦的犀鳥節等。下面,就跟隨《國家地理》雜誌,一起去看看這十個絕不可錯過的冬季節日吧。
  • 七夕這三個傳統風俗,你知道幾個?
    七夕節的第一項節日風俗,當然得是「乞巧」。七夕節的第二項節日風俗,還得是「曬書」。可見郝隆也是知道七夕「曬書」的節日風俗的,所以要在這一天仰臥,以便曬一曬他肚子裡那滿腹的詩書。> 七夕節的第三項節日風俗,必須得是「定情」啊。
  • 中國節日新文創 讓節日裡的傳統文化基因「活起來」
    傳統節日文化激活再生 任重道遠 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節日創意大賽組委會主任史宗愷在致辭中指出,一個民族要想在長久的生命中經歷過若干次錘鍊後發現它的那些本能面目仍然存在,一方面是要有時代的延綿,另一方面是構成這個民族的特徵應始終存在。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有自己的文化信念,在堅持自身文化特徵的基礎上發展文化理念,當下顯得尤為重要。
  • 世界最盛大節日—印度大壺節,1.2億人參加,一起沐浴共飲恆河水
    導語:世界最盛大節日—印度大壺節,1.2億人參加,一起沐浴共飲恆河水說到印度,相信我們對這個國家都頗有興趣。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也是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大國,國土面積沒有中國的三分之一大,面積只有298萬平方公裡,卻養活了13.53億人。印度作為我們的鄰國,也擁有悠久燦爛的文化,但印度卻有著和我們國家截然不同的文化和習俗。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印度,來說說印度那些事。
  • 【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故事知多少?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代,《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鬥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 在歷史中年前有四個重要的日子,為何各地的小年日期風俗都不同?
    一提起小年,大家都知道這是中國的傳統的節日,如端午、中秋等節日,每個節日都有它獨特意義,而小年也是如此。小年則是傳統的祭祀灶君的節日。但是其實每個地方的小年日期都不一樣,而風俗自然也有不同。根據《後漢書·陰識傳》就有記錄,在宣帝時,就有臘日晨炊,灶神形見,而受慶迎好運,此後祭灶風俗就開始流傳了。而在唐宋時就改為了二十四祭灶,元也順其自然,但到了清朝,又開始有了變化。就是官府人員比普通人家都要早過小年。有句說法就是:「官三民四船家五」。
  • 中國公民赴印度須知
    印度各邦、市及國際機場都設有外國人管理處。  (二)印度籤證機關的職責和權限  印度駐中國使、領館受理中國公民的各類籤證申請。印度駐其他國家使、領館或高專公署亦受理中國公民的各類籤證申請,但均需報印度內政部審批。印度外交部辦理外交和官員籤證事宜。印度內政部及其下屬的外國人管理處辦理其他各類籤證和籤證延期及外國人居留證等事宜。
  • 【本網策劃】我們的節日·中秋——新疆篇
    、親人般的關愛度過一個愉快的節日。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被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期為農曆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為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中秋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習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
  • 2020節日表(下半年)
    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2、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因此又稱「上元節」,即農曆正月十五日。在古書中,這一天稱為「上元」,其夜稱「元夜」、「元夕」或「元宵」。而元宵這一名稱一直沿用至今。元宵有張燈、看燈、吃湯圓的風俗習慣。
  • 《北京風俗圖譜》:老舍看了說,中國也沒有這麼全的風俗圖譜
    1925年,他來北京遊學,他觀察到,隨著西學東漸之風日盛,中國很多古老有趣的風俗,正在慢慢消失,於是他產生了要把北京的風情民俗畫下來的念頭。1925—1926年間,他延請中國畫師繪製了一百多幅北京風俗彩圖。隨著遊學結束,這些風俗圖被他帶回日本,由日本東北大學收藏。
  • 小小故事屋——《中國傳統節日故事》之春節的故事
    小小故事屋——《中國傳統節日故事》之春節的故事 2020-01-25 19: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們為什麼還在過傳統節日,這些文明價值你知道嗎?
    唐宋社會經濟、文化的繁榮,促進了節日文化的發展,其主要特點是:民俗節日從禁忌迷信的神秘氣氛中解脫出來,向禮儀性、娛樂性、養生性的方向發展,演變成為真正的良辰佳節。盛世節日多,此言不虛。節日與節慶文化的形成、傳承與延續,在大一統文明的體制下,表現出中華文明價值的廣域化繼承與持續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