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家族兩次基因突變:大晉江山就這樣亡了

2020-12-05 以實言史

本文作者:穆潤

司馬懿作為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在七十多歲的時候野心暴露,把曹魏江山納入自己的腰包中,經過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的努力,終於孫子司馬炎成功篡權,登上了帝位。可是作為九個大一統王朝之一的晉,卻是那樣的積貧積弱,還沒過到三十年的太平日子,就被外族入侵,偏安一隅,始終不能恢復一統了。

晉朝翻天覆地的變化與司馬懿家族的強大的基因不無關係,這種強大的基因總是在關鍵時刻變異,在兩個晉朝最英武的皇帝之後,就有兩個弱智來繼承江山,難道這是上天對司馬懿家族的懲罰?

第一次基因變異是在晉武帝司馬炎和兒子晉惠帝司馬衷之間,司馬炎繼承父祖的基業,不負眾望,不僅取代了曹魏政權,還消滅了東吳割據,統一天下。他在位20多年,曾為經濟、文化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司馬炎在位前期厲行節儉,虛心納諫,用人唯賢,開創了太康盛世。可以說司馬炎也是天之驕子,情商智商超高,可惜的是他的二兒子司馬衷,竟然不能繼承司馬懿家族幾代的良好基因,忽然變異成了個傻子。

司馬衷在諸多史書中都被評價為"甚愚"或"白痴",他首先被皇后玩弄於股掌之中,之後又被其他王爺們輪流輾轉挾持,形同傀儡,受盡凌辱。據說有一年鬧災荒,老百姓沒飯吃,到處都有餓死的人。官員把情況報告給司馬衷,但司馬衷卻對報告人說:「沒有飯吃,他們為什麼不吃肉粥呢?」草根都被吃沒了,哪裡來的肉吃?愚蠢糊塗至此,天下還有不亡的?終於在他被毒死後,晉朝失去了根基,丟失了半壁江山,到南方偏安去了。

東晉朝有一個中興的令主,就是孝武帝司馬曜。他在位期間,挫敗了桓溫的篡位企圖,取得了淝水之戰的勝利,並且利用士族門閥人才斷層的空檔期,致力於衝破門閥政治的格局,恢復司馬氏皇權,孝武帝成為了東晉開國江左以來最有權力的君主。可惜最後他慘死在后妃的手中,皇位傳給了長子司馬德宗,而司馬懿家族的這個魔咒始終不能打破,在大賢之後,基因變異,又出現了弱智兒子。

晉安帝司馬德宗比晉惠帝司馬衷還要蠢笨,連話都說不好,據《晉書·帝紀》記載司馬德宗甚至冬夏的區別都認不出來。在古代為尊者諱的情況下能如此記載,可見司馬德宗是個地地道道的大傻瓜無疑了。這樣的人做了皇帝,天下安能不亂?孝武帝剛剛扭轉的局面又一去不復返,他自己也被逼下皇位,兩次被俘,最終被權臣劉裕毒死。至此晉朝的氣數已盡,兩年後劉裕稱帝建立宋朝,司馬懿家族創立的的晉朝正是宣布告終。

生物學研究中指出:一般基因突變會產生不利的影響,被淘汰或是死亡,在高等生物中,大約十萬個到一億個生殖細胞中,才會有一個生殖細胞發生基因突變,由此可見司馬懿家族真是「中了大獎」。

相關焦點

  • 北宋司馬光的基因——O1系,不是司馬懿後人
    司馬光的基因是什麼類型呢?司馬光家族延續了上千年, 家譜記載較為完整, 為譜牒學、歷史學、遺傳學等人文和自然學科的跨學科研究提供了較好的材料。見重構司馬光家族基因家譜,本研究對11個聲稱為司馬光後代的家族進行了Y-STR分型, 結果表明有5個家族的STR單倍型彼此之間十分接近, 同屬下遊單倍群O1a1a1a1a1a-F492+, F656-。
  • 被忽視的家族史——簡單聊聊線粒體基因突變糖尿病
    今天教授看了這名患者的病歷,上面的家族史部分只記載了「其母親患糖尿病」這一點,她要求我們再次詳細詢問患者家族史。有助於疾病診斷的家族史為什麼教授專門問到該患者的家族史呢?原來根據這名患者的特點,需要排除線粒體基因突變糖尿病。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這種特殊類型的糖尿病。
  • 司馬懿生前最後一計,千年來無人能破,最終被一位老農看穿!
    三國時期,群雄割據,湧現了無數的英雄豪傑,也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顯赫四方的權臣,例如曹操、司馬懿。他們做到了權力的極致,雖然沒有像劉備這樣立國當王,但在他們的勢力中,君權早已被掏空,甚至曹操還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荒唐行徑。
  • 家族中5人得了甲狀腺癌 病根源自同一基因突變
    原標題:家族中5人得了甲狀腺癌 病根源自同一基因突變 27歲的小呂(化名)今年查出患上了甲狀腺髓樣癌,不幸的是,不久後他的堂哥、父親等人也相繼查出患上了此病,一個家族中竟然有5人得了同樣的惡疾。
  • 家族6名男嬰先後夭折 原是基因突變致感染而亡
    一個家族6名男嬰先後夭折原是基因突變導致感染而亡,孕期做專業檢查可避免悲劇家裡的5個弟弟全部早年夭折,四川30歲的劉女士從小就經歷了太多的生離死別。當8個月的兒子也離開人世時,「男性都要死亡」這個困擾劉女士全家多年的「魔咒」終於被解開。
  • 出生前已排除家族傳遞致癌基因突變 首例「無癌寶寶」在長沙誕生
    人民網長沙9月24日電 (記者 林洛頫 通訊員 董雷)今天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院長盧光琇教授發布消息,稱國內首例在胚胎階段就接受基因篩檢,排除家族中傳遞的癌症致病基因突變的嬰兒在長沙誕生,並稱其為「無癌寶寶」。
  • 遺傳性乳腺癌,源於這一基因突變
    在三姐妹治癒後的第十年,大姐年僅36歲的女兒也在我院確診為乳腺癌,經過新輔助化療後進行了保乳手術治療,她們雖然沒有進行基因檢測,但不難看出她們的發病是有家族聚集性和遺傳性的。而早在2013年美國女星安吉麗娜·朱莉在《紐約時報》的文章中寫道由於她遺傳了媽媽突變的BRCA1基因,因此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機率要高,分別是87%和50%。如此高的發生率,促使安吉麗娜·朱莉做出了進行預防性雙側乳房切除的決定。
  • 10%自閉症源於基因突變 父親年齡越大子女發病率越高
    據美國媒體4月6日報導,醫學研究人員日前通過研究發現,兒童罹患自閉症的原因可能與缺陷基因產生自發性突變有關,而父親精子中存在缺陷基因的概率比母親卵子中存在類似基因的概率要高。同時,研究人員還指出,父親的生育年齡越大越容易導致此類突變的發生,從而增加子女罹患自閉症的可能性。
  • 一切罪惡根源於基因差異 性別起源於基因突變?
    調查發現,這個家族的問題至少已經持續了5代,前後有幾十個人患有這種奇怪的病,其症狀都是智力障礙、性攻擊和暴力行為,得病者都是男性,而該家族的女性沒有任何人表現出這類症狀。  荷蘭基因學家漢斯·布倫納和他的同事分析了該家族成員的DNA,試圖發現其中有同該症狀相聯繫的標記基因。
  • RABL3基因突變與胰腺癌相關
    RABL3基因突變與胰腺癌相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3 12:27:42 美國哈佛醫學院Wolfram Goessling課題組取得一項新進展,他們發現RABL3基因的突變改變了KRAS異戊二烯化修飾並且與遺傳性胰腺癌相關
  • 金斯瑞科普|睡得少還不犯困,我也想要這樣的基因突變
    在我們身邊,總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晚上睡得晚,早上起得早,一整天都精神抖擻。他們可能是你身邊那個遊戲學習兩不落的室友,也可能是那個工作完成量極大的同事,還有可能是那個極度自律又永不停歇的老闆。每天8小時的睡眠使得普通人一生的三分之一都在深睡中度過,而他們,每天只需要4~6小時便可活力滿滿,簡直是天賦異稟!
  • 第五節 基因突變
    如果顯性突變基因在生殖細胞中發生,它們的效應可能通過受精卵而直接遺傳後代並立即在子代中表現出來;如果突變基因是隱性的,則其效應就可能被其等位基因所遮蓋。如果突變發生在某一配子中,那麼,在子代中只有某一個有可能承繼這個突變基因。如果突變發生在配子發生的早期階段(如發生在成熟分裂的性母細胞),則多個配子都有可能接受這個突變基因,因此,突變基因傳到後代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 鯨進化離不開基因突變
    基因解密鯨的進化秘密。 小鬚鯨的最新基因測序結果講述了生活在水下的壓力有多大。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測序了四頭小鬚鯨、一頭鰭鯨、一隻寬吻海豚和一隻江豚的基因,並將這些鯨目動物的基因與其他哺乳動物的對等基因進行了比較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鯨類動物的基因突變對於調整鹽度和血壓,以及抗氧化物十分重要,後者能夠去除會傷害細胞的帶電氧分子。
  • 我國試管嬰兒孕前基因診斷首次攔截家族癌症
    我國試管嬰兒孕前基因診斷首次攔截家族癌症 2015-09-29 中國科學報 成舸 董雷 【字體:大 中 小】 統計表明,約35%~40%的視網膜母細胞瘤患者的生殖細胞存在RB1基因突變,這將導致其後代存在極高的患癌風險。  據介紹,這名「無癌寶寶」的父親兩歲時便因患視網膜母細胞瘤而被迫摘除了病變的右眼,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在對其進行基因檢測時確認,他的RB1基因在9號外顯子上存在一個缺失突變,導致蛋白編碼錯誤,造成後代惡性腫瘤的高發風險。
  • 司馬懿屠殺曹氏7000多人,為何曹操老部下,卻沒人敢管?
    在三國時期,出現了非常多的謀士,當然這也是當時的社會環境下的特殊產物,這其中最有名的當然是諸葛亮,但是有另外一人的名字也不能忽視,這就是司馬懿。他的最大特點就是能隱忍和知道韜光養晦,之前很多年寧願忍受在別人之下,最終在震驚世人的高平陵之變中,將曹氏家族以及7000多個親信部下全部殺死。
  • 諸葛亮和司馬懿的龍虎鬥,司馬懿被打成了縮頭烏龜
    司馬懿不聽,繼續上山紮營,就是不肯交戰。諸葛亮出祁山就是要跟魏軍決戰的,魏軍不出戰,諸葛亮也很頭疼。這時諸葛亮做出了一個十分大膽的決定,把王平從祁山調到了滷城。這樣諸葛亮的整個北伐軍都集中到了滷城。祁山之圍一解,魏軍對蜀軍就形成了南北夾擊之勢。
  • 一文匯總:BRCA基因突變及相關靶向藥物
    BRCA基因全稱是「乳腺癌易感基因」,包括兩個基因:BRCA1和BRCA2。BRCA1及BRCA2基因發現於上個世紀90年代,分別位於第17號和第13號染色體,均為抑癌基因,其蛋白產物參與DNA修復等過程。已發現的BRCA1/2 基因變異有數千種,其中一些是明確的致病性突變。BRCA1/2致病性突變在人群中的發生率大約0.1%-0.3%,其在德系猶太人這一高風險的種族中發生率可達2.1%。
  • 不可成藥的基因突變靶點RAS
    這就要求,針對腫瘤患者的基因突變情況,開發出針對性的靶向藥:激酶抑制劑,阻擋擾亂甚至破壞,腫瘤生長過程中,對某種胺基酸的獲取能力。抗血管類靶向藥與該種基因突變找出的抑制劑靶向藥,雙靶聯用,對腫瘤患者的有效率大增。找基因突變相對應的靶向藥,是腫瘤界和醫藥界孜孜以求的工作,全世界,持續努力著。
  • 外國一家庭患罕見病,導致基因突變,三代人均沒有指紋
    大家都知道指紋的重要性,每個人的指紋都是不一樣的,這也成為一個標誌性的東西,但是你絕對想不到這個世界上還有沒有指紋的人,而且不止一個,近日12月28日孟加拉國一村莊被曝一家族中三代人均沒有指紋,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 尋找曹操後裔:基因考古破解家族DNA密碼
    11月11日,復旦大學歷史學和人類學聯合課題組公布三年的研究成果:通過研究當代超千例曹姓後人DNA,對比曹操叔祖父曹鼎的古DNA,確定Y染色體基因突變點O2*-M268為曹操家族DNA固有突變點。  這一發現是中國首例破解的家族DNA基因突變點,研究者稱,不僅可以為曹操墓中遺骨身份提供參考,還可以為考古學測定年代的方法,提供DNA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