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法國著名畫家讓·萊昂·熱羅姆於1861年創作的名畫,這幅畫的名字叫做《法庭上的芙麗涅》。
畫中的裸體女子就是芙麗涅,她是公元前四世紀的一位名媛、模特。她被控訴「瀆神」罪,在法庭上,她的辯護律師希佩裡德斯當眾脫去的她的衣服,向全場所有人展示她美麗的胴體。他對法官和陪審團成員說:「看,多美啊,這麼美的身體會有罪嗎?你們忍心讓這樣美的乳房消失嗎?」
芙麗涅被無罪釋放。
在東方,洪武年間,
師逵,字九達,東阿人……洪武中,以國子生從御史出按事,為御史所劾,逮至。帝偉其貌,釋之 ——《明史·列傳第三十八》
師逵入太學,為御史所劾。逮至闕下,囚服入見,狀貌偉麗,面如玉盤,戟髯拂拂。太祖目而偉之,即以逵為御史。 ——《明語林》
這幸虧是洪武年間事,要是正德、萬曆年間,恐怕很難讓人不想歪。
希臘哲學家普魯塔克曾說過:如果一個罪人外形俊美,就可能得到神的寬恕。
顏值即正義,這不只是說說而已。
人生比作一場遊戲的話,你抽到人物的美醜,用遊戲術語就是初始魅力值,會直接影響到你與人社交,而人是社會性動物,社交的高低直接會影響到你遊戲接任務的困難程度,繼而影響你升級。所以長得好看絕對可以將你的人生難度拉低好幾個檔次。
總有人說顏值只是表面,更重要的是你的內在呀,是你的氣質,是你的努力。
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但是靈魂藏在肉體裡我們難以發現,好看的皮囊卻是人群中亮眼的明珠,看一眼你覺得不會忘記。
有人說,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總是教導我們長相沒有那麼重要,不要以貌取人。
但是我們仔細來分析這句話,就會發現這句話是分成兩部分,前半部分「長相沒有那麼重要」是對長得不好的人說的,告訴他們不要自卑;後半部分「不要以貌取人」是說給長得好看的人聽的,是告訴他們不要驕傲。其實已經說明了問題,如果你真相信了不重要,那麼只能說明我們的教育目的達到。
高顏值其實是可以減少很多彎路,可以讓你事半功倍。
高顏值,你可以在社會中獲得更多的機會。人們不論嘴上說的多麼高尚,總是會親近長相出眾的人。
無論是在面試、生活、感情中,總能受到各種優待,獲得的機會可以做出的選擇也多得多。
我們經常可以看見很多明星都是因為長相出眾,從而被發現從而走上了演藝之路。反觀很多花費了許多金錢、時間、精力的科班大學生,畢業之後卻沒有獲得好的機會,最後無奈轉行。
長得好看基本上可以算作一個天賦,有的人天生就有,有的人可能追逐一輩子也沒有,即使通過後天的努力,也達不到那樣的高度。
你不要以為只有現代人是這樣,對於顏值這件事情,古人可能比我們更加瘋狂。
在朝廷選拔人才中,顏值都是一項重要的標準,是為納良選才的標準,無論是舉孝廉、九品中正制,還是科舉制。
因為長相不佳落榜的才子,丟失的狀元哪朝哪代都不是新鮮事,因為美人、帥哥毀掉的王朝也不在少數。
其實在心理學中,有個專門的名詞「光環效應」說的就是這個現象。
什麼是光環效應?
光環效應又稱「暈輪效應」、「成見效應」"光暈現象",是指在人際相互作用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誇大的社會印象,正如日、月的光輝,在雲霧的作用下擴大到四周,形成一種光環作用。常表現在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或事物)的最初印象決定了他的總體看法,而看不準對方的真實品質,形成一種好的或壞的「成見」。所以光環效應也可以稱為「一點概面效應」。是主觀推斷的泛化、定勢的結果。
你或許以為這只是人們懶於思考,看臉評價,沒有意義。
驚訝的事情在於,心理學家進一步研究發現,高顏值的人,真的是更加成功,更加的有趣和聰明。勞動力經濟學家丹尼爾·荷馬仕也表示:顏值和終生勞動力總收入成較強的正相關性。
其實也不能理解,高顏值的人,在社交方面更容易成功。高顏值的人容易是別人的焦點,普通人要花費一番心思獲取關注,高顏值的人,則可輕鬆獲得。他們就會有更多的社交機會,也就有更多練習的機會。機會多鍛鍊多,溝通能力就更容易得到提升,就算沒能練出幽默,高顏值人的蠢萌也是被大眾喜歡而給予更多的寬容。
其實顏值就和唱歌、跳舞、數學、語言一樣,每個人的天賦是不一樣的。即使沒有高顏值天賦,我們依舊可以通過放大我們其他的天賦,讓其光芒遮擋住這些不出眾的地方。
喜歡可以關注我,給您一個觀察日常人事物的角度,和您分享更多關於心理學方面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