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高顏值的人比較容易成功?心理學告訴我們這是光環效應現象

2020-12-06 現在先森心理日常

在西方,法國著名畫家讓·萊昂·熱羅姆於1861年創作的名畫,這幅畫的名字叫做《法庭上的芙麗涅》。

畫中的裸體女子就是芙麗涅,她是公元前四世紀的一位名媛、模特。她被控訴「瀆神」罪,在法庭上,她的辯護律師希佩裡德斯當眾脫去的她的衣服,向全場所有人展示她美麗的胴體。他對法官和陪審團成員說:「看,多美啊,這麼美的身體會有罪嗎?你們忍心讓這樣美的乳房消失嗎?」

芙麗涅被無罪釋放。

在東方,洪武年間,

師逵,字九達,東阿人……洪武中,以國子生從御史出按事,為御史所劾,逮至。帝偉其貌,釋之 ——《明史·列傳第三十八》

師逵入太學,為御史所劾。逮至闕下,囚服入見,狀貌偉麗,面如玉盤,戟髯拂拂。太祖目而偉之,即以逵為御史。 ——《明語林》

這幸虧是洪武年間事,要是正德、萬曆年間,恐怕很難讓人不想歪。

希臘哲學家普魯塔克曾說過:如果一個罪人外形俊美,就可能得到神的寬恕。

顏值即正義,這不只是說說而已。

人生比作一場遊戲的話,你抽到人物的美醜,用遊戲術語就是初始魅力值,會直接影響到你與人社交,而人是社會性動物,社交的高低直接會影響到你遊戲接任務的困難程度,繼而影響你升級。所以長得好看絕對可以將你的人生難度拉低好幾個檔次。

總有人說顏值只是表面,更重要的是你的內在呀,是你的氣質,是你的努力。

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但是靈魂藏在肉體裡我們難以發現,好看的皮囊卻是人群中亮眼的明珠,看一眼你覺得不會忘記。

有人說,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總是教導我們長相沒有那麼重要,不要以貌取人。

但是我們仔細來分析這句話,就會發現這句話是分成兩部分,前半部分「長相沒有那麼重要」是對長得不好的人說的,告訴他們不要自卑;後半部分「不要以貌取人」是說給長得好看的人聽的,是告訴他們不要驕傲。其實已經說明了問題,如果你真相信了不重要,那麼只能說明我們的教育目的達到。

高顏值其實是可以減少很多彎路,可以讓你事半功倍。

高顏值,你可以在社會中獲得更多的機會。人們不論嘴上說的多麼高尚,總是會親近長相出眾的人。

無論是在面試、生活、感情中,總能受到各種優待,獲得的機會可以做出的選擇也多得多。

我們經常可以看見很多明星都是因為長相出眾,從而被發現從而走上了演藝之路。反觀很多花費了許多金錢、時間、精力的科班大學生,畢業之後卻沒有獲得好的機會,最後無奈轉行。

長得好看基本上可以算作一個天賦,有的人天生就有,有的人可能追逐一輩子也沒有,即使通過後天的努力,也達不到那樣的高度。

你不要以為只有現代人是這樣,對於顏值這件事情,古人可能比我們更加瘋狂。

在朝廷選拔人才中,顏值都是一項重要的標準,是為納良選才的標準,無論是舉孝廉、九品中正制,還是科舉制。

因為長相不佳落榜的才子,丟失的狀元哪朝哪代都不是新鮮事,因為美人、帥哥毀掉的王朝也不在少數。

其實在心理學中,有個專門的名詞「光環效應」說的就是這個現象。

什麼是光環效應?

光環效應又稱「暈輪效應」、「成見效應」"光暈現象",是指在人際相互作用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誇大的社會印象,正如日、月的光輝,在雲霧的作用下擴大到四周,形成一種光環作用。常表現在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或事物)的最初印象決定了他的總體看法,而看不準對方的真實品質,形成一種好的或壞的「成見」。所以光環效應也可以稱為「一點概面效應」。是主觀推斷的泛化、定勢的結果。

你或許以為這只是人們懶於思考,看臉評價,沒有意義。

驚訝的事情在於,心理學家進一步研究發現,高顏值的人,真的是更加成功,更加的有趣和聰明。勞動力經濟學家丹尼爾·荷馬仕也表示:顏值和終生勞動力總收入成較強的正相關性。

其實也不能理解,高顏值的人,在社交方面更容易成功。高顏值的人容易是別人的焦點,普通人要花費一番心思獲取關注,高顏值的人,則可輕鬆獲得。他們就會有更多的社交機會,也就有更多練習的機會。機會多鍛鍊多,溝通能力就更容易得到提升,就算沒能練出幽默,高顏值人的蠢萌也是被大眾喜歡而給予更多的寬容。

其實顏值就和唱歌、跳舞、數學、語言一樣,每個人的天賦是不一樣的。即使沒有高顏值天賦,我們依舊可以通過放大我們其他的天賦,讓其光芒遮擋住這些不出眾的地方。

喜歡可以關注我,給您一個觀察日常人事物的角度,和您分享更多關於心理學方面的知識!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分析:為什麼顏值高的人更容易成功?難道說顏值即正義?
    能力相同的兩個人,顏值高的那個更容易被錄取;同樣的工作,顏值高卻更容易收穫成功;同樣的環境,顏值高的人能交的朋友更多;……………………不可否認的是,顏值高確實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光環,長得好看的人好像一直都在受到優待。同樣的兩個人,做同樣的努力,顏值高的人會收穫到更多的成果。
  • 6個著名的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
    暈輪效應—— 「喜歡一個人就會喜歡他的一切」在生活中,我們一旦對某人的某種特徵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後,在看待他的其他品質時,也會傾向於帶上相似的態度。這種強烈知覺的品質或特點,就象月亮形式的光環一樣,向周圍瀰漫、擴散,從而掩蓋了其它品質或特點,所以也形象地稱之為光環效應。追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十大心理學效應,拉開你與同齡人的差距
    為什麼人會屢戰屢敗?為什麼自我暗示會有效果?「男女搭配,幹活不累」有沒有科學解釋?..... 人類社會的很多奇妙現象與行為均可歸結為人的心理活動,以及由此產生的行為,都可以通過心理學進行解釋。 今天為大家介紹 10 個心理學效應,讓你在生活中更「得心應手」!
  • 心理學的6個經典實用心理效應,讓你的生活事半功倍
    那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六條著名的心理學效應歡迎關注點點訂閱一起長知識第一個暈輪效應喜歡一個人就會喜歡他的一切在生活中>是你見過最帥的人甚至還會假設他的道德水平也比較高暈輪效應的本質是一種認知偏差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認知方式所以喜歡一個人就會喜歡他的一切其實是你的心理在跟你玩遊戲
  • 這7個心理學效應 影響著大多數的人在生活中的行為
    1、麥斯·貝澤曼現象你覺得從一個MBA學生那裡拿到20美元有多難?實際上,麥斯·貝澤曼證明了這其實非常簡單。2010年,他首先在他的班級上做了一個實驗,在實驗中,貝澤曼組織了一次簡單的拍賣活動:他將向付錢最多的學生支付20美元。而競標的起價是1美元,而且規則規定,每次出價只能向上加1美元。而出價第二名高的人將支付競價的全部金額。
  • 心理學:首因效應,近因效應,是什麼影響我們給他人的印象?
    為什麼在生活中,工作中,我們總是強調要穿著得體,舉止自然大方,要給人留下一個好的第一印象呢?為什麼我們對陌生人的初次見面總是會留意觀察他們的行為舉止呢?為什麼老同學或是之前熟悉的同事最近和你的聯繫會一下子讓你改變之前所有對他的看法呢?
  • 心理學:馬太效應告訴我們,在愛情中,不自信的人,註定一無所有
    文:陸心說原創文章,抄襲必究在愛情之中,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有一些人很受愛情的青睞,在他們的身邊,從來都不缺乏追求者;而有一些人則剛剛相反,他們似乎是愛情的絕緣體,從小到大,始終都沒有得到過異性的喜歡。同樣是人,為什麼在愛情之中的處境相差這麼多呢?其實,與獲得愛情青睞的人相比,得不到異性喜歡的人,主要是因為缺乏自信心。
  • 一個有趣的心理學現象「達克效應」
    〖學習園地〗 一個有趣的心理學現象「達克效應」 一個很有意義的心理學現象。
  • 九種有趣的戀愛心理效應的現象,會告訴你心動不一定就是真愛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九種有趣的戀愛心理效應的現象,這些現象呢?會告訴你心動不一定就是真愛,我可以肯定的說,你一定經歷過其中的一種類型!黑暗效應在光線昏暗地方容易產生愛情,相比敞亮的地方在光線比較暗的地方比較容易產生愛情,很多情侶約會的時候大都會選擇浪漫的西餐廳,這個的是因為光線比較暗的場所,約會雙方都看不到彼此的表情,很容易減少戒備感,而且還少安全感,在這樣的情況下彼此產生好感加分的可能性也會跟著變高。
  • 常見心理學效應辨析
    心理學效應是在教師資格證考試過程中非常重點的內容,主要是以單選題等客觀題型來進行考察。在社會心理學玲玉,各類效應可謂是數量繁多,今天只結合一些常見的知識點來幫助大家梳理,同時我們也要清楚一些幹擾選項,注意相近知識點之間的辨析,才能幫助我們更好的通過考試。接下來就常考的心理學效應進行簡要介紹和辨析。
  • 其他常見的心理學效應
    近年來,在教師招聘和教師資格考試中,對於心理學效應的考查也越來越多,書本上常見的效應有社會刻板印象、暈輪效應、首因效應、近因效應、投射效應、登門檻效應等,但是選項中會出現其他的一些效應,比如扇貝效應、破窗效應等,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一部分的知識。
  • 教育心理學的效應
    2.社會刻板效應:把一群人的特徵加以總結,然後把這個特徵強加到這個群體中的每一個人身上,忽略個別差異。例子:南方人都細膩,北方人都豪爽。男人都勇敢,女人都細膩。3.暈輪效應:又稱光環效應,當某人具有某種特徵時,就會對其他特徵作相似判斷。當你看到某人有某種特徵時,就看不到其他特徵。例子:情人眼裡出西施,愛屋及烏,一好百好,一壞百壞。
  • 為什麼越在意的越容易失去,心理學分析:瓦倫達效應
    很多人深有同感,對於人生中求而不得的遺憾,人們習慣性地將原因歸結為蒼天無情,命運捉弄。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其實,這是一種有趣的心理現象,被稱為「瓦倫達效應」。瓦倫達效應緣自一個真實的事件。美國著名的鋼索表演藝術家瓦倫達,他以精彩而穩健的高超技巧聞名,表演從不失手。有一次,演技團需要為重要的客人獻技,派他上場。
  • 巴納姆效應|心理學告訴你,別再相信「星座說」
    時至今日,「星座說」傳承了下來,熱度也越來越高。日常生活中經常能聽到討論星座的聲音,甚至由此孕育出了「星座專家」,他們煞有介事地通過星座推測他人性格,並獲得了眾多關注。你是否也被鋪天蓋地的「星座說」轟炸過,是否也感到困惑,要信星座嗎?關於這個問題,心理學告訴你答案:不要相信「星座說」。
  • 2019心理學考研:七大實驗分析
    美國哈佛大學的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經做過一個教育效應的實驗。他把一群小老鼠一分為二,把其中的一小群(A群)交給一個實驗員說:「這一群老鼠是屬於特別聰明的一類,請你來訓練」;他把另一群(B群)老鼠交給另外一名實驗員,告訴他這是智力普通的老鼠。兩個實驗員分別對這兩群老鼠進行訓練。
  • 不一樣的心理學:共生效應,成功優秀、自律的人,遵循的行動指南
    講述不一樣的心理學。今天繼續連載《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第15篇——共生效應。吸引力法則告訴我們,我們是什麼樣的人,就會吸引到什麼樣的朋友。一個人周圍的朋友都很優秀,他自然差不到哪裡去;相反,如果親近的朋友就只有一般水準,他自然優秀不到哪裡去。這種好朋友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吸引,其實是受到共生效應的影響。何為共生效應?
  • 【戰「疫」心理健康】生活中的心理學現象——羊群效應
    以上對話,反映的是人們在生活中的一種心理學現象~羊群效應。什麼是羊群效應?羊群是一種很散亂的組織,如果在羊群中有一隻羊做出了異常舉動,跑向某個地方,那麼其他的羊也會不假思索地跟著它跑動。羊群效應就是一種從眾心理。
  • 巴納姆效應一種心理學現象?
    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以雜技師巴納姆的名字命名,認為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這種人。六月二日 · 星期六在心理學上,「巴納姆效應」產生的原因被認為是「主觀驗證」的作用。主觀驗證能對我們產生影響,主要是因為我們心中想要相信。
  • 影響每個人的十個心理學效應
    掌握心理學效應,能夠剖析自己平時不易察覺的非理性行為,能更好地了解自己,讀懂他人,透視社會;能讓我們採取更合理的方式對待他人,處理事務,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日常生活背後的典型心理學效應,讓我們以此為鏡,光照自己。
  • 人性的常識3:光環效應——「一美遮美醜」的底層原理
    他一上來就說:您好,您的朋友xxx參加了我們的課程,評價特別好,他說你可能也會需要,我給您介紹一下。心理學告訴我們,我們總是更容易答應自己認識或者喜歡的人提出的要求。為什麼很多品牌會找代言人,因為很多粉絲確實會因為自己喜歡的明星代言了這個品牌更喜歡這個品牌。比如我就買過一雙梅西同款的球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