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DNA可預測AML/MDS患者復發風險

2020-12-04 健康界

中心點:

異基因移植後持續檢測血清循環腫瘤DNA (ctDNA)可預測AML和MDS的復發。

檢測ctDNA(包括DNMT3A、TET2和ASXL1)的預測價值,可媲美於匹配的BM中的持續性突變的預測價值。

摘要:

Sousuke Nakamura等研究人員開展一研究,評估腫瘤來源的DNA片段或循環中的腫瘤DNA (ctDNA)在確定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AML/MDS)患者清髓性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alloSCT)後復發風險中的作用。

研究人員回顧性的收集了53例AML/MDS患者在確診時和alloSCT後1個月和3個月的血清樣本。通過二代測序鑑定出51位患者攜帶驅動突變後,研究人員對每一例樣本均進行至少一次的個性化數字PCR實驗。

診斷性ctDNA和匹配的腫瘤DNA與等位基因變異頻率有強相關性。16位患者在alloSCT後7個月(中位值)復發。移植後1個月和3個月骨髓中的持續性突變(MP:MP1和MP3)和匹配血清中的持續性ctDNA(CP:CP1和CP3)均與3年累計復發率更高相關(MP1 vs 非-MP1:72.9% vs 13.8%,p=0.0012;CP1 vs 非-CP1:65.6% vs 9.0%,p=0.0002; MP3 vs 非-MP3:80% vs 11.6%,p = 0.0002;CP3 vs. 非-CP3: 71.4% vs 8.4%,p< 0.0001)。

研究人員隨後評估了克隆造血相關基因DNMT3A、TET2和ASXL1(DTA)的亞組分析是否也有助於預測復發風險。結果顯示基於DTA基因突變的CP也會影響CIR預後。

綜上所述,本研究表明ctDNA可作為非侵襲性預後生物標誌物預測AML/MDS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後復發風險。

原始出處:

Sousuke Nakamura, et al.Prognostic impact of circulating tumor DNA status post-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AML and MDS.Blood 2019 :blood-2018-10-880690;

原標題:Blood:循環血中的腫瘤DNA可用於預測AML/MDS患者造血幹細胞移植後的復發風險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揭示環狀RNA在預測II/III期結腸癌患者復發風險預測中的...
    約60%患者初次診斷時已發展為局部晚期(II/III期),即使手術順利切除後仍有20-30%的復發風險。因此,對II/III期結腸癌患者的精確風險分層是術後治療策略的關鍵所在。目前的分期方法在預測II/III期結腸癌患者的復發風險方面有一定的局限。環狀RNA(circRNA)是一種新型的非編碼RNA,伴隨高通量測序技術的發展和進步,越來越多的環狀RNA被證實參與多種生物學功能,影響腫瘤的發生發展。
  • DNA甲基化生物標誌物或可準確評估前列腺癌患者風險_DNA甲基化生物...
    DNA甲基化生物標誌物或可準確評估前列腺癌患者風險
  • 術前內分泌治療和檢測可簡便預測乳腺癌復發風險
    《柳葉刀-腫瘤學》最新上線11月刊中,發表了一項來自英國癌症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如何預測預後以更好制定術後治療策略?結果表明,在激素受體陽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中,術前內分泌治療安全,儘管不會明顯改善預後,但圍術期檢測患者對內分泌治療的反應,能夠簡便地預測復發機率。這可能會推動臨床實踐的改變。研究團隊表示,「這是世界上同類試驗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有力的證據,證明了在乳腺癌手術前提供芳香酶抑制劑治療並結合Ki67水平簡便檢測的價值。」
  • 腦膜瘤復發可以預測嗎?研究表明子結構可以可靠地預測腫瘤復發
    當前腦膜瘤分類不一定預測腫瘤是否會復發,但研究人員發現使用分子可能更好地預測腦膜瘤復發,研究報告發布在《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美國科學院學報》上。「世衛組織系統是基於腫瘤組織病理學;也就是腫瘤細胞在顯微鏡下的外觀。」雖然組織病理學系統已成功預測腫瘤復發,但仍有改進的空間。  目前常用的預測腫瘤復發的方法:腦膜瘤手術切除程度是決定術後復發率的重要因素。  20世紀中期以前,對於腦膜瘤生物學特徵及影響其復發的許多因素,全世界還未有足夠了解及統一認識。
  • mds骨髓移植成功率多少?應該移植嗎?
    mds是患者因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骨髓造血功能出現異常而引發的惡性血液疾病。截至目前,對絕大多數的mds是可以通過各種醫療技術手段進行治療的。相比之下,mds的最有效的治療方法還是骨髓移植,因此,骨髓移植的成功率成為很多患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
  • 自然子刊重磅:調節性T細胞新作用,預測癌症3-5年復發風險
    當前有一些多基因檢測的方法,可以為乳腺癌患者的預測預後、復發、轉移乃至指導治療提供信息。 這些檢測更多的是通過乳腺癌患者新鮮或石蠟包埋(FFPE)的組織進行風險分層。而在液體活檢日趨火熱的今天,尚未有任何成熟的技術可以僅憑血液生物標誌物,就能夠預測癌症的復發風險。
  • 復發風險多大?預後效果如何?乳腺癌患者查次血就能搞定!
    「乳腺癌新靶點的出現、新藥的更換、治療手段多樣,個體化治療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作為2017年三篇研究文章入圍聖安東尼奧乳腺大會(SABCS)的專家,廣東省人民醫院乳腺科主任,國家衛計委專家組重要成員,美國NCCN臨床腫瘤指引乳腺癌(中文版)專家組成員,國際St Gallen乳腺癌指南(中文版)專家組成員廖寧教授說道。
  • mds骨髓移植成功率高嗎?大約多少錢?
    很多mds患者到醫院治療,醫生都會說骨髓移植是目前治療mds效果最好的方法,但是醫生同時也會說骨髓移植的風險是比較大的,首先就是移植成功率,這也是廣大患者比較關心的問題,那骨髓移植的成功率高嗎?費用高嗎?接下來,看看專家怎麼說。
  • 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信念更新,可預測復發時間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復發可以通過他們對悲觀信念的傾向來準確預測。研究發表在e Life雜誌上。該障礙的特徵是連續的興奮期(躁狂)和抑鬱期,中間穿插著無症狀期,患者此時情緒正常,處於臨床緩解期。復發之前較短的無症狀期與功能較差、自殺、殘疾、失業和住院的機率增加有關。因此,一個主要的研究目標是確定即將復發的預測因子,以促進及時治療。
  • 神預測癌症復發、轉移?「腫瘤捕手」究竟是啥?
    靈魂拷問:腫瘤患者最怕的是什麼?  當然是復發轉移了!  腫瘤患者常常糾結:需要預防性治療,防止復發轉移嗎?萬一本來不會復發,豈不是白白受罪?化療的罪,誰受誰知道!但不進行預防性治療,一旦發現復發轉移,是不是錯過了最佳時間?
  • mds患者能活多久?不做骨髓移植行嗎?
    核心提示:mds是一種比較兇險的疾病,尤其是晚期患者,若治療不及時可在短時間轉化為急性白血病,危及患者生命。早期和中期患者雖然暫時沒有生命危險,但是貧血、頭暈乏力、持續發熱等症狀也讓患者痛苦不堪。那mds患者能活多久?不做骨髓移植行嗎?
  • 預測乳腺癌復發風險更簡便!新研究支持術前內分泌治療和檢測
    《柳葉刀-腫瘤學》最新上線11月刊中,發表了一項來自英國癌症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的大規模研究,回答了激素受體陽性早期乳腺癌治療策略中的兩個重要問題:術前短期內分泌治療能否改善臨床結局?如何預測預後以更好制定術後治療策略?
  • Clinical Epigenetics:DNA甲基化檢測或可幫助預測乳腺癌復發
    2015年9月25日訊/生物谷BIOON/-發表在今天《臨床實驗胚胎學》雜誌上的新研究表明有一種簡單的血液測試方法可以確定癌症侵犯其他器官如肺、骨頭或大腦等疾病復發的風險「這些發現可能導致一個高度敏感的血液測試面板-一種液體活檢可以幫助改善乳腺癌患者的治療。」Bodour Salhia博士說。「這種21-gene是一種潛在的生物標誌物,可能表明患者乳房或身體的其它部位癌症復發處於高危狀態,患者可能受益於附加的治療來消除疾病復發的可能。」Salhia博士說。「這將是至關重要的信息,因為他們會考慮術後持續治療或完成每一輪化療的情況。」
  • 乳腺癌保乳術後放療療效能預測嗎?腫瘤浸潤淋巴細胞可幫忙
    背景放療是乳腺癌術後的常用輔助治療手段,旨在消除潛在殘餘腫瘤負荷,降低局部復發。乳腺癌是一類異質性疾病,目前關於哪一種亞型的乳腺癌患者可能從放療中獲得最大獲益,尚未明確。既往研究顯示,侵襲性較弱的亞型可能對放療效果更好,如luminal型腫瘤放療後復發風險下降更為顯著,後續研究也進一步支持這一結果,但未在大型薈萃分析中得到確認。
  • 警惕腫瘤復發轉移丨學會這3招,讓癌細胞無路可逃!
    4、很多術後患者生存時間已超過5年,就覺得自己徹底治癒了,於是開始放縱自己,吃喝玩樂仍舊與生病以前一樣,這時候的突然放鬆,讓癌細胞有機可乘,復發也有部分人是這樣的原因。5、部分患者或家屬聽信所謂的偏方、秘方,想採用最便捷的方式預防癌症復發,這是不對的。
  • 早期乳腺癌患者過分擔憂轉移復發風險會降低生活質量
    該研究對超過1000名新診斷為早期乳腺癌(原位導管腺癌或低風險癌)的女性進行了調查,這些女性發生遠端復發(癌症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導致癌症復發)的風險都非常低。據領導該項研究的密西根大學醫學院教授Sarah Hawley表示超過三分之一的原位導管腺癌患者和超過四分之一的低風險癌患者都過高地估計了發生遠端復發的風險。
  • 甲狀腺癌復發的「信號」有哪些?哪些因素可能影響復發風險?
    一般腫瘤經過治療後,有一部分可能出現轉移和復發,其中的一部分人可能因腫瘤進入晚期而去世。 轉移和復發大多發生在根治術後三年之內,約佔80%,少部分發生在根治後五年之內,約佔10%。
  • 癌症患者,腫瘤切除後又復發,是怎麼回事?怎麼做能預防復發?
    還有很多患者,經過手術治療後,將腫瘤切除還出現復發現象,就更加讓人害怕與擔心。也很想知道為什麼腫瘤切除還會復發,怎麼做能降低復發率?接下來就好好說一說。腫瘤切除再次復發,與什麼原因有關?治療不夠徹底,會讓殘存的癌細胞,繼續擴散、轉移,也就會讓癌症復發。別怪醫生,癌細胞是無孔不入的,若已經進入到深部,就很難被察覺,也就容易漏掉,治療就會不徹底。
  • 中國學者發現基因表達特徵可預測曲妥珠單抗輔助治療乳腺癌的疾病復發
    2016年9月21日,英國《自然》旗下《科學報告》在線發表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腫瘤醫院、國家癌症中心、
  • 超過50%患者復發轉移,預防復發很關鍵
    復發和轉移常常結伴而行,很多手術切除後的患者在不到3個月時間就發生了復發,並且腫瘤除了在原有病灶重新生長,還會在其他部位發現新的腫瘤,給治療帶去更大問題,癌症切除並不一定安全!超50%患者術後復發轉移一般醫學上會以5年為界,5年內都屬於腫瘤的高發期,而過了5年,腫瘤復發的機率就會明顯降低,但仍不保證會不再復發,臨床上有不少患者熬過了5年,卻在之後的時間再次復發,甚至有手術後10年的患者復發的案例,所以腫瘤治療並沒有完全治癒一說,因為復發的風險一直存在。根據臨床數據統計來看,惡性腫瘤患者手術後復發的機率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