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腦膜瘤是最常見的原發性腦瘤,雖然通常是良性的,但約五分之一的腦膜瘤在手術切除後仍會復發。當前腦膜瘤分類不一定預測腫瘤是否會復發,但研究人員發現使用分子可能更好地預測腦膜瘤復發,研究報告發布在《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美國科學院學報》上。
「目前的腦膜瘤分類是世界衛生組織系統。腦膜瘤分為三類:一級(良性),二級(非典型),三級(惡性),」研究人員表示。「世衛組織系統是基於腫瘤組織病理學;也就是腫瘤細胞在顯微鏡下的外觀。」雖然組織病理學系統已成功預測腫瘤復發,但仍有改進的空間。
目前常用的預測腫瘤復發的方法:腦膜瘤手術切除程度是決定術後復發率的重要因素。
20世紀中期以前,對於腦膜瘤生物學特徵及影響其復發的許多因素,全世界還未有足夠了解及統一認識。此後經過許多相關研究驗證,最大程度的安全切除腦膜瘤可延長無進展生存期且不增加併發症率,確定了現在國際通行的顱內腦膜瘤手術切除程度Simpson分級系統。
新研究發現
研究人員說:「例如,世衛組織II級和III級腫瘤往往會復發,但我們也見過II級腦膜瘤患者其腫瘤的病程更為良性。」「另一方面,部分I級腫瘤通常通過手術治癒,儘管切除完整且具有良性特徵,但仍會復發。」我們觀察腦膜瘤的方式似乎可以從重新評估中受益,這激發了我們開展這項研究。」
其他腦腫瘤,如成神經管細胞瘤和膠質瘤,已根據分子和遺傳特徵重新定義,從而改善預後和潛在的治療靶點。「我們認為腦膜瘤可能也適用於這種分子分析,」研究人員說。
在這項研究的第一部分,研究人員探索了識別腦膜瘤分子特徵的可能性,使他們能夠可靠地預測手術切除後最可能的腫瘤行為。他們研究了140例腦膜瘤患者中160例腦膜瘤I、II、III級患者的所有蛋白產生基因序列(全外顯子組測序)、基因表達和臨床資料。
「分子數據顯示三個腦膜瘤類型:A、B和C, C型腫瘤有顯著的臨床過程比類型A或B腫瘤,」研究人員表示。然而,這些群體與世衛組織的評分系統沒有直接關聯。例如,世界衛生組織系統將我們的一半以上的腫瘤歸類為I型(良性)。我們認為利用基因表達數據可以更好地預測腫瘤的行為。」在這項研究的第二部分,研究人員更好地理解了最糟糕的情況是如何發生的。他們發現了侵襲性腦膜瘤的獨特特徵,他們的夢情結是不正常的。
「夢境就像細胞分裂的『剎車』。在C型腦膜瘤中,DREAM複合體是不活躍的--制動不起作用。因此,細胞不能適當地調節細胞分裂,這導致了它們的惡性轉化,」研究人員說。「我們認為,夢境複合體的失調是導致這些腫瘤最具侵略性行為的關鍵一步。」
「這項研究有兩個主要發現,」研究人員總結道。「一是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腦膜瘤的分子譜可以可靠地預測腫瘤的復發。第二個發現是,我們已經確定夢的複雜功能障礙是侵襲性腦膜瘤的一個主要因素。」
「這項研究表明,結合臨床、病理和分子數據不僅有助於揭示腫瘤是否會復發,而且還提供了洞察驅動惡性行為的基因,」研究人員說, 「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完善各種腦膜瘤的分子特徵,並更好地了解其發病機制。」
文章轉載自:INC國際神經外科醫生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