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膜瘤復發可以預測嗎?研究表明子結構可以可靠地預測腫瘤復發

2020-11-30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腦膜瘤是最常見的原發性腦瘤,雖然通常是良性的,但約五分之一的腦膜瘤在手術切除後仍會復發。當前腦膜瘤分類不一定預測腫瘤是否會復發,但研究人員發現使用分子可能更好地預測腦膜瘤復發,研究報告發布在《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美國科學院學報》上。

  「目前的腦膜瘤分類是世界衛生組織系統。腦膜瘤分為三類:一級(良性),二級(非典型),三級(惡性),」研究人員表示。「世衛組織系統是基於腫瘤組織病理學;也就是腫瘤細胞在顯微鏡下的外觀。」雖然組織病理學系統已成功預測腫瘤復發,但仍有改進的空間。

  目前常用的預測腫瘤復發的方法:腦膜瘤手術切除程度是決定術後復發率的重要因素。

  20世紀中期以前,對於腦膜瘤生物學特徵及影響其復發的許多因素,全世界還未有足夠了解及統一認識。此後經過許多相關研究驗證,最大程度的安全切除腦膜瘤可延長無進展生存期且不增加併發症率,確定了現在國際通行的顱內腦膜瘤手術切除程度Simpson分級系統。

      新研究發現

  研究人員說:「例如,世衛組織II級和III級腫瘤往往會復發,但我們也見過II級腦膜瘤患者其腫瘤的病程更為良性。」「另一方面,部分I級腫瘤通常通過手術治癒,儘管切除完整且具有良性特徵,但仍會復發。」我們觀察腦膜瘤的方式似乎可以從重新評估中受益,這激發了我們開展這項研究。」

  其他腦腫瘤,如成神經管細胞瘤和膠質瘤,已根據分子和遺傳特徵重新定義,從而改善預後和潛在的治療靶點。「我們認為腦膜瘤可能也適用於這種分子分析,」研究人員說。

  在這項研究的第一部分,研究人員探索了識別腦膜瘤分子特徵的可能性,使他們能夠可靠地預測手術切除後最可能的腫瘤行為。他們研究了140例腦膜瘤患者中160例腦膜瘤I、II、III級患者的所有蛋白產生基因序列(全外顯子組測序)、基因表達和臨床資料。

  「分子數據顯示三個腦膜瘤類型:A、B和C, C型腫瘤有顯著的臨床過程比類型A或B腫瘤,」研究人員表示。然而,這些群體與世衛組織的評分系統沒有直接關聯。例如,世界衛生組織系統將我們的一半以上的腫瘤歸類為I型(良性)。我們認為利用基因表達數據可以更好地預測腫瘤的行為。」在這項研究的第二部分,研究人員更好地理解了最糟糕的情況是如何發生的。他們發現了侵襲性腦膜瘤的獨特特徵,他們的夢情結是不正常的。

  「夢境就像細胞分裂的『剎車』。在C型腦膜瘤中,DREAM複合體是不活躍的--制動不起作用。因此,細胞不能適當地調節細胞分裂,這導致了它們的惡性轉化,」研究人員說。「我們認為,夢境複合體的失調是導致這些腫瘤最具侵略性行為的關鍵一步。」

  「這項研究有兩個主要發現,」研究人員總結道。「一是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腦膜瘤的分子譜可以可靠地預測腫瘤的復發。第二個發現是,我們已經確定夢的複雜功能障礙是侵襲性腦膜瘤的一個主要因素。」

  「這項研究表明,結合臨床、病理和分子數據不僅有助於揭示腫瘤是否會復發,而且還提供了洞察驅動惡性行為的基因,」研究人員說, 「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完善各種腦膜瘤的分子特徵,並更好地了解其發病機制。」

          文章轉載自:INC國際神經外科醫生集團

相關焦點

  • 神預測癌症復發、轉移?「腫瘤捕手」究竟是啥?
    靈魂拷問:腫瘤患者最怕的是什麼?  當然是復發轉移了!  腫瘤患者常常糾結:需要預防性治療,防止復發轉移嗎?萬一本來不會復發,豈不是白白受罪?化療的罪,誰受誰知道!但不進行預防性治療,一旦發現復發轉移,是不是錯過了最佳時間?
  • 腫瘤DNA可預測AML/MDS患者復發風險
    中心點:異基因移植後持續檢測血清循環腫瘤DNA (ctDNA)可預測AML和MDS的復發。檢測ctDNA(包括DNMT3A、TET2和ASXL1)的預測價值,可媲美於匹配的BM中的持續性突變的預測價值。
  • 我國科學家揭示環狀RNA在預測II/III期結腸癌患者復發風險預測中的...
    約60%患者初次診斷時已發展為局部晚期(II/III期),即使手術順利切除後仍有20-30%的復發風險。因此,對II/III期結腸癌患者的精確風險分層是術後治療策略的關鍵所在。目前的分期方法在預測II/III期結腸癌患者的復發風險方面有一定的局限。環狀RNA(circRNA)是一種新型的非編碼RNA,伴隨高通量測序技術的發展和進步,越來越多的環狀RNA被證實參與多種生物學功能,影響腫瘤的發生發展。
  • 術前內分泌治療和檢測可簡便預測乳腺癌復發風險
    如何預測預後以更好制定術後治療策略?結果表明,在激素受體陽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中,術前內分泌治療安全,儘管不會明顯改善預後,但圍術期檢測患者對內分泌治療的反應,能夠簡便地預測復發機率。這可能會推動臨床實踐的改變。研究團隊表示,「這是世界上同類試驗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有力的證據,證明了在乳腺癌手術前提供芳香酶抑制劑治療並結合Ki67水平簡便檢測的價值。」
  • 預測乳腺癌復發風險更簡便!新研究支持術前內分泌治療和檢測
    《柳葉刀-腫瘤學》最新上線11月刊中,發表了一項來自英國癌症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的大規模研究,回答了激素受體陽性早期乳腺癌治療策略中的兩個重要問題:術前短期內分泌治療能否改善臨床結局?如何預測預後以更好制定術後治療策略?
  • 顱底腦膜瘤手術後遺症及規避策略
    顱底腦膜瘤手術後遺症及規避策略介紹。      腦膜瘤一直在神經外科醫師的心靈中佔有特殊的位置。儘管在1885年,杜蘭特F首次成功地成功地將嗅溝腦膜瘤手術切除,但那是在庫欣(Cushing)等人的時代,但我們目前的許多概念已經得到了體現。
  • 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信念更新,可預測復發時間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復發可以通過他們對悲觀信念的傾向來準確預測。研究發表在e Life雜誌上。復發之前較短的無症狀期與功能較差、自殺、殘疾、失業和住院的機率增加有關。因此,一個主要的研究目標是確定即將復發的預測因子,以促進及時治療。然而,使用現有的臨床診斷工具或人口統計信息預測雙相情感障礙復發,已被證明在很大程度上是無效的。
  • 自然子刊重磅:調節性T細胞新作用,預測癌症3-5年復發風險
    當前有一些多基因檢測的方法,可以為乳腺癌患者的預測預後、復發、轉移乃至指導治療提供信息。 這些檢測更多的是通過乳腺癌患者新鮮或石蠟包埋(FFPE)的組織進行風險分層。而在液體活檢日趨火熱的今天,尚未有任何成熟的技術可以僅憑血液生物標誌物,就能夠預測癌症的復發風險。
  • 【期刊導讀】HBV RNA預測核苷停藥可靠嗎?
    該研究中納入的人群為HBsAg< 200 IU/mL,有系統綜述研究顯示,定量HBsAg< 100 IU/mL的患者復發率較低,為9%-19.6%,HBsAg> 100 IU/mL時復發率為31.4%-86.8%。因此,<200 IU/mL的臨界值對於預測持續應答可能是不安全的。
  • 深度剖析非典型腦膜瘤案例報告兩則,腦膜瘤放療利弊一覽
    次全切除或部分切除,治療標準是推薦輔助放療,這已經被證明可以改善局部控制和總體生存率。目前的國家綜合癌症網絡指南建議54-60gy的劑量範圍為1-2cm。然而,有多個回顧性研究已經著眼於使用SRS而不是FRT,並且證明了良好的局部控制和良好的毒性。  放療的副作用包括症狀性水腫,可導致頭痛、頭暈、癲癇發作和認知能力下降,以及長期存在神經認知缺陷、顱神經缺損和繼發性惡性腫瘤的風險。
  • 盤點常見的15種腦膜瘤及病理分級
    腦膜瘤起源於腦膜及腦膜間隙的衍生物,大部分來自蛛網膜細胞,其好發部位與蛛網膜纖毛分布情況相平行,多分布於矢狀竇旁、大腦凸面、蝶骨嵴、鞍結節、嗅溝、橋小腦角和小腦幕等部位。惡性腦膜瘤的生長特性、細胞形態具有惡性腫瘤的特點,並且可以發生轉移。
  • 中國學者發現基因表達特徵可預測曲妥珠單抗輔助治療乳腺癌的疾病復發
    2016年9月21日,英國《自然》旗下《科學報告》在線發表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腫瘤醫院、國家癌症中心、
  • 腦膜瘤5cm是幾級?巨大腦膜瘤手術後仍有希望治好!
    腦膜瘤的臨床分級世界衛生組織(WHO)根據腦膜瘤的臨床病理特點,將腦膜瘤分為三級:●良性腦膜瘤(WHO1級):佔所有腦膜瘤的65%~80%,生存期最長,侵襲性低,復發率低,組織分化良好,生長緩慢,多能通過手術完全切除腫瘤,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 【期刊導讀】HBV RNA預測核苷停藥可靠嗎?|HBsAg|HBV|DNA|患者|...
    該研究中納入的人群為HBsAg< 200 IU/mL,有系統綜述研究顯示,定量HBsAg< 100 IU/mL的患者復發率較低,為9%-19.6%,HBsAg> 100 IU/mL時復發率為31.4%-86.8%。因此,<200 IU/mL的臨界值對於預測持續應答可能是不安全的。
  • 甲狀腺癌復發的「信號」有哪些?哪些因素可能影響復發風險?
    一般腫瘤經過治療後,有一部分可能出現轉移和復發,其中的一部分人可能因腫瘤進入晚期而去世。 轉移和復發大多發生在根治術後三年之內,約佔80%,少部分發生在根治後五年之內,約佔10%。
  • Clinical Epigenetics:DNA甲基化檢測或可幫助預測乳腺癌復發
    2015年9月25日訊/生物谷BIOON/-發表在今天《臨床實驗胚胎學》雜誌上的新研究表明有一種簡單的血液測試方法可以確定癌症侵犯其他器官如肺、骨頭或大腦等疾病復發的風險。在研究中,翻譯基因組學研究院(TGen)的研究人員確定了21 DNA甲基化熱點——隨著30億化學鹼基的DNA甲基化水平增加,可能有轉移性乳腺癌的存在。「這些發現可能導致一個高度敏感的血液測試面板-一種液體活檢可以幫助改善乳腺癌患者的治療。」Bodour Salhia博士說。
  • 復發轉移是「催命符」?癌症「倖存者」只因了解它!
    這位失眠的房東,是不是像極了忐忑不安擔心復發轉移的癌症患者?據報導,有22%-99%的患者在手術後伴有腫瘤復發轉移的恐懼。此種悲觀情緒,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質量與生存周期。焦慮源自無助,其實,腫瘤患者只要搞清楚兩件事——「我的腫瘤容易復發轉移嗎?」,「我能提早預測復發轉移,然後採取措施嗎?」
  • Nature子刊:挑戰三陰性乳腺癌!新型癌症疫苗有效預防復發
    對凝膠支架的分析表明,它們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樹突狀細胞,表明疫苗的免疫治療和化療成分都是有效的。在這些結果的鼓舞下,研究小組隨後在疫苗中添加了第3種成分CpG,這是一種合成的細菌DNA序列,已被證明可以增強免疫應答。與接種不含該成分疫苗的小鼠相比,接種了具有這種添加劑的疫苗的小鼠腫瘤生長速度明顯減慢,存活時間更長。
  • 免疫 | 5年0復發,這個腫瘤疫苗厲害了
    隨訪5年0復發,新興腫瘤疫苗帶來治癒希望       GP2疫苗是一種含有9個胺基酸的跨膜肽,來源於HER2/neu蛋白。HER2/neu是一種細胞表面受體蛋白,在75%的乳腺癌和其他各種常見癌症中都有表達。而GP2可以訓練患者的T細胞識別並摧毀表達HER2/neu的癌症細胞,避免復發。
  • APT在膠質瘤假性進展與復發鑑別中的應用
    醯胺質子轉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技術作為一種無創性檢查方法可以定量測定內源性蛋白質及多肽的含量,反映腫瘤代謝情況,能較準確區分腫瘤復發和假性進展,本文就APT技術鑑別假性進展與腫瘤復發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以指導臨床治療,改善病人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