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明亮:彗,所以除舊布新也

2021-01-14 單橋文化

中國《晉書·天文志》載有:「彗星所謂掃星,本類星,末類彗,小者數寸,長或經天。彗星本無光,傅日而為光,故夕見則東指,晨見則西指。在日南北皆隨日光而指,頓挫其芒,或長或短。

彗星,中文俗稱「掃把星」,是太陽系中小天體之一類。

彗星(Comet),是進入太陽系內亮版度權和形狀會隨日距變化而變化的繞日運動的天體,呈雲霧狀的獨特外貌。彗星分為彗核、彗發、彗尾三部分。彗核由冰物質構成,當彗星接近恆星時,彗星物質升華,在冰核周圍形成朦朧的彗發和一條稀薄物質流構成的彗尾。

由於太陽風的壓力,彗尾總是指向背離太陽的方向形成一條很長的彗尾。彗尾一般長几千萬千米,最長可達幾億千米。彗星的形狀像掃帚,所以俗稱掃帚星。彗星的運行軌道多為拋物線或雙曲線,少數為橢圓。目前人們已發現繞太陽運行的彗星有 1600 多顆。著名的哈雷彗星繞太陽一周的時間為 76 年。

2014 年 2 月 21 日,日本京都產業大學的研究小組發現彗星上有氨的存在。根據最新報導稱:科學家們近日在追蹤"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的羅塞塔號飛行器上發現了屬於該彗星的一些化學殘留物。科學家使用探測器對這些化學物質進行分析後,發現其主要成份為氨、甲烷、硫化氫、氰化氫和甲醛。由此,科學家得出結論稱,彗星的氣味聞起來像是臭雞蛋、馬尿、酒精和苦杏仁的氣味綜合 。

新華社天津7月9日電(記者周潤健)眼下,一顆編號為C/2020 F3的明亮彗星正路經地球,迎來觀測良機。

彗星是一種環繞太陽或行經太陽附近的雲霧狀天體,主要成分是水冰。彗星大部分都比較暗弱,明亮到能用肉眼看到的比較稀少。

今年5月,被人們寄予厚望的C/2019 Y4彗星原本會成為夜空中「最亮的星」,但遺憾的是,在飛向太陽的過程中意外「香消玉殞」,令全球天文愛好者們唏噓不已。

就在人們大感失望的時候,今年3月底首次被探測到的C/2020 F3彗星給了人們再次仰望星空的理由。自發現以來,這顆彗星的亮度提升很快。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在飛抵近日點的過程中,C/2020 F3不僅沒有被太陽的強大引力扯碎,相反卻變得非常明亮。其驚豔的表現隨即引起了全球天文愛好者們的關注,被認為是今年彗星中的「黑馬」,北半球的天文愛好者們近日更是在日出前的東北方天空中拍攝到了這顆彗星的身影。「彗星頭部很清晰,彗尾較長,呈黃白色。」史志成說。

對於北半球來說,如果天氣晴好,7月10日前後的凌晨3時30分至4時30分,在東北方低空就可見到該彗星,而在7月下旬,其觀測條件會變得更好。

「屆時,該彗星將出現在西北方低空。除用肉眼觀測外,我國感興趣的天文愛好者如果用小型天文望遠鏡觀測,效果會更好。」史志成提醒說。

發布單位: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2020年7月,一顆肉眼可見的亮彗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它從御夫座的鄰側向大熊座北鬥七星的下方快速移動,上旬在黎明前裝點著東方的地平線,中旬之後又轉而給傍晚的天空塗抹上一份瑰麗。

,天文學名詞委將C/2020 F3彗星的中文名確定為「新智彗星」。

  新智彗星在一個接近拋物線的軌道上繞太陽逆行,它可能擁有一個直徑約5千米的較大彗核,這使其能在接近太陽的過程中倖免於解體,這也可以解釋它的高亮度;隨著這次闖入內太陽系並再次遠去,軌道周期可能會從4000多年增加到約7000年。如此說來,2020年7月,無疑是觀測新智彗星的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

圖2. 美國加利福利亞地平線上方的新智彗星(裁剪前原圖:美國國家航天局APOD網站;拍攝者:Jack Fusco)

  為此,此發布稿件執筆人、天文學名詞委委員鄧勁松研究員,引《左傳·昭公十七年》「彗,所以除舊布新也」,特賦詩一首:

新輝客喜欣,
智鑑以窺分。
彗影除時疫,
星奔舊奧雲。

  近期,還有更多新名詞已經通過審定併入庫,歡迎大家前往天文學名詞網站(https://nadc.china-vo.org/astrodict/),查詢更多內容。


相關焦點

  • 彗星為什麼被認為是大兇之兆?《左傳》中有相關記載
    到兩漢之際,包括彗星在內的妖星生成說至少有九種,所謂「逆氣」、「五星失行」「惡氣之所生」等都是反常天象,因此彗星也會帶來惡運,如馬王堆所出之《彗星圖》的二十九條佔詞幾乎都是預示兵、喪的兇兆%《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中也說:「天之有彗也,以除移也」,即根據彗星拖了一方光芒,形似掃帚而認為其有除舊布新之象,可見彗星常被認為是兵亂兇喪的預兆。
  • 全國科技名詞委發布彗星C/2020 F3的中文名「新智彗星」
    從一些照片上,可以清晰地分辨它的塵埃彗尾和離子彗尾(長約一到數度):塵埃彗尾是來自太陽輻射壓從彗核上剝離出的微細塵埃,拖曳在軌道的側後方,形態瀰漫且帶有彎曲,因反射陽光而偏黃;離子彗尾是太陽風從彗發(fà)帶走的等離子氣體,幾乎筆直地背離太陽方向,細長而泛著幽幽的藍光
  • 「大彗星來了」上熱搜 你對彗星了解多少?
    中新網客戶端7月16日電(記者 上官雲)日前,「大彗星來了」登上熱搜。媒體報導稱,一顆編號為C/2020 F3的明亮彗星正路經地球。據悉,7月下旬其觀測條件會變得更好。
  • 肉眼可見的罕見明亮彗星,NEOWISE來臨
    在這段時間裡,彗星似乎更加明亮了,彗星專家查爾斯·莫裡斯(Charles Morris)在彗星從LASCO-3相機的視野中穿過之前估計的亮度為+1.7級。NEOWISE彗星似乎也形成了一個更加明亮,雖然短而粗的分叉狀塵埃彗尾。 來了來了!驚喜來了!
  • 彗星的結構、成分和運行
    一說到彗星,大家腦海中肯定立刻浮現出了它拖著長長的、明亮的尾巴划過天空的情景。多數太陽系內的彗星都來自於遙遠的柯伊伯帶,然後被太陽的引力吸引,部分彗星會繞太陽周期運行。所以也有不是周期運行的彗星了?下面我會介紹的。
  • 明亮彗星有了中文名「新智」,7月中下旬仍可觀測
    記者今天從全國科技名詞委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獲悉,這顆彗星中文名確定為「新智彗星」。值得一提的是,7月中下旬,大家可以在傍晚看到它的靚影。天文學名詞委為明亮彗星取名這顆新彗星是天文衛星「廣域紅外巡天探測器」(WISE)在執行「近地天體寬視場紅外巡天」任務(NEOWISE)期間,於2020年3月27日發現的,編號為C/2020 F3,表示是2020年3月下半月發現的第三顆彗星。2020年4月,新彗星的英文名定為NEOWISE。
  • 說說彗星的那些事
    彗星攜帶有機物,其中還包括人們非常熟悉的酒精和糖。法國巴黎天文臺的最新研究發現,洛夫喬伊彗星擁有21種有機物,包括乙醇和乙醇醛(一種簡單糖類)。這些發現為解開地球的生命起源帶來新的線索。  《說文》曰:「彗,埽竹也。」這非常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明亮的彗星與日月星辰迥然不同的外貌特徵。彗星的形態會因時而變,或形如一把利劍,或如巨扇。
  • 紫臺專家"逮到"顆珍貴小行星前身疑為哈雷彗星彗核
    經過該天文臺季江徽研究員和他的團隊長達一年多的追蹤研究,這顆小行星可能是哈雷族彗星的不活動彗核,「穿越」來到太陽系內而被發現。現在繞著太陽轉的這顆比煤炭還黑的小行星,繞日一周需要100多年,看到它真可以算是百年一遇。對這顆小行星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將於近期發表在《天文和天體物理研究》上。
  • 天文小科普:彗星是什麼?
    彗星是冰塊和塵埃粒子鬆散混雜在一起、在太空中作繞日運動的球狀天體。在地球上有時也能看見彗星。彗尾的長度在太空中可達數百萬公裡。來自歐洲空間局。上面的視頻選自歐洲空間局(ESA)的《與專家面對面》系列節目。視頻中,歐空局的彗星科學家夏洛蒂·蓋茲談論了彗星及其構造,還有他們的研究。她解釋說,彗核是由冰和塵埃顆粒混雜而成的球狀體,體積相對較小,約是地球上一座小城鎮那麼大。
  • 天文小科普:彗星是什麼?
    彗星是冰塊和塵埃粒子鬆散混雜在一起、在太空中作繞日運動的球狀天體。在地球上有時也能看見彗星。彗尾的長度在太空中可達數百萬公裡。來自歐洲空間局。上面的視頻選自歐洲空間局(ESA)的《與專家面對面》系列節目。視頻中,歐空局的彗星科學家夏洛蒂·蓋茲談論了彗星及其構造,還有他們的研究。
  • 多年難遇的明亮彗星來了,7月上旬可在日出前觀測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肉眼可見的明亮彗星難得一見?近期,一顆編號為C/2020 F3的彗星(NEOWISE)將路經地球,引發天文愛好者觀測「熱情」。「這是近期最值得關注的天文熱點。」據北京天文館高級工程師寇文介紹,7月上旬,這顆彗星將在日出前一個小時內升起,公眾可在天空的東北方向觀測到。
  • 彗木大相撞
    這次彗星、木星相撞使科學家們激動不已,它是望遠鏡發明以來,甚至是望遠鏡發明以前的很長時間以來,人類所能觀察到的第一次大規模天體相撞。科學家們計算,在太陽系中,像這次彗木相撞的天文奇觀大約要隔數百萬年乃至上千萬年才會出現一次,它為人類更深刻地了解宇宙的奧秘,揭示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及進化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
  • 彗星是什麼,為何成為了「掃把星」?
    石申將彗星分為孛、拂、掃、彗四類,但不論是哪一類,都預示著災害即將發生。 彗星的出現,總是有著星空背景作為依託。也就是說,彗星總是出現在不同的星官位置中。這也為形成不同的佔辭提供了依據,所以在中國古代的彗星佔中,幾乎彗星每經過一個星座,都有一套相應的星佔解釋。對帝王來說,北鬥是最為重要的星官,是帝王的象徵。
  • 【科學向日葵】長尾巴的彗星
    不久前,相信很多人都關注了一顆熱門彗星——新智彗星,諸多的天文愛好者走到草原、海邊等地拍攝這顆明亮的彗星,這個拖著長長的尾巴的彗星引起了人們廣泛的關注,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彗星。彗星主要是由冰凍的各種雜質、塵埃組成。當它們運行至近日點的時候,在太陽光的作用下,彗星本身攜帶的冰雪和塵埃被蒸發、升華並噴發出來,形成彗頭和彗尾。彗頭中央部分被稱作彗核,彗核直徑從幾十千米到幾百千米不等,由小而密的冰粒構成,酷似巨大易碎的髒雪球。外面包裹著彗頭的是彗發,它是彗核的蒸發物,直徑可達幾十萬千米。在彗發的外圍還有極為稀薄的氫原子云,被稱為彗雲,厚度接近千萬千米。
  • 這一夜,讓我們來談談彗星
    當彗星進入到太陽系的 「雪線」(snow line)之內時(大約為三倍的日地距離),太陽輻射強到足以加熱彗星使其表面冰物質揮發的程度,彗星才開始進入活躍狀態,揮發出來的物質在彗核周圍形成彗發(Coma),並拖出一條彗尾來。往往到這時,它們才開始被地球上的人們在夜空中發現並加以研究。
  • 這一夜,讓我們來談談彗星
    王凱翔七月盛夏,剛剛經歷金環日食的震撼體驗,整個北半球的天文愛好者的目光又迅速聚焦到C/2020 F3 新智彗星(NEOWISE)身上。作為北半球自1997年的海爾-波普彗星以來最為明亮的彗星,新智彗星著實火了一把。從繁華熱鬧的北京市區,到大西北蒼茫的戈壁沙漠,從阿爾卑斯山谷小鎮的燈火之上,再到加拿大北部的絢爛極光中,都出現了它驚豔的身影。
  • K15·通識·029·長發飄飄的彗星
    哈雷預測這顆彗星將會在1758至1759年間再度出現。他的預測後來成為現實,這顆彗星也因此被命名為哈雷彗星。在歷史上,彗星的周期不僅要夠短,還要每次都夠明亮,才能夠被多次記錄。哈雷彗星是唯一一顆每次都夠亮,在經過太陽系的內側時能以肉眼看見的彗星。這一時期,科學家已經對彗星的組成做出正確的假設。
  • ATLAS彗星:近日點受神秘力量衝擊碎裂,到底誰在保護太陽?
    本半球的天文愛好者等了幾十年,打算在四五月目睹比堪比新月的ATLAS彗星,但非常可惜:據前幾日的觀測,ATLAS彗星正在碎裂成幾塊,所以很有可能和月亮一樣亮的彗星泡湯了!這個天體在接近太陽的過程中,輻射逐漸增加,水冰升華帶走彗星塵埃形成反射太陽光的明亮塵埃尾,然後還有太陽紫外輻射下形成的離子尾,兩條尾巴大都時候都是分叉的,非常漂亮!
  • 彗星終於來了,但卻有兩個神秘亮點緊隨其後
    彗星終於在2020年的下半年開啟之際,出現在了地球的天空中。7月6日拍攝的照片顯示,C/2020 F3彗核後方有兩個神秘的亮點Chris Schur彗星在2020年的下半年開啟之際,終於出現在了地球的天空中。這顆名為C/2020 F3(NEOWISE)的彗星,成了2020年首顆肉眼可見的明亮彗星。而之前被人們期待能夠「亮瞎眼」的彗星ATLAS和SWAN,卻無一例外地被摧毀在了半道。
  • 「大彗星來了」上熱搜!專家:不會撞地球,最近相距有1億公裡
    日前,「大彗星來了」登上熱搜。媒體報導稱,一顆編號為C/2020 F3的明亮彗星正路經地球。據悉,7月下旬其觀測條件會變得更好。北京天文館名譽館長朱進介紹,「非常明亮」是該彗星受關注的原因之一。這樣肉眼可見的明亮大彗星,大概平均十年會有一次。這顆彗星何時觀測條件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