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5 11: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文/陳根
多巴胺和血清素等神經遞質是人類大腦的獨特窗口,參與感官感受的神經調節。此外,這些神經遞質對一系列神經系統疾病,尤其是帕金森氏症和抑鬱症也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帕金森病的特點就是大腦中多巴胺的產生耗盡,從而導致對身體運動失去控制。
因此,對這些大腦化學物質在人體中的實際作用更清楚的了解,將有利於改善治療帕金森氏症、藥物使用障礙或抑鬱症等疾病的藥物或治療方法。
近日,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工具有史以來第一次記錄到多巴胺和血清素信號的亞秒級波動。這項前所未有的觀察實時監測這些神經遞質的活動,也讓研究人員揭示了更多神經遞質在大腦中的關鍵作用。
具體來說,在這項觀察性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快速掃描循環伏安法跟蹤了5名具有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神經遞質多巴胺和5-羥色胺。
五名患者被安排在維克森林浸信會醫療中心接受深層腦區刺激(DBS)治療,其中兩名患有帕金森症,三名患有特發性震顫(一種神經系統的不自主運動障礙)。
在患者保持清醒的情況下,研究人員讓他們做一些決策練習,比如決定一系列圓點消失後在屏幕上移動的方向。試驗者被要求回答200次,並且表明他們對自己的選擇有多確定。
研究結果顯示,病人對斑點的方向越不確定,血清素水平就越高。當他們的確定性增加時,血清素水平下降。此外,在做出選擇之前,多巴胺會因為預期的選擇而升高,而血清素水平則會下降,當兩者都達到一定水平時,患者就做出了選擇。
這就好像多巴胺起到了油門踏板的作用,血清素起到了剎車的作用,只有當兩個系統都投入使用時,才允許選擇(按下按鈕)。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揭示了這些神經化學遞質在學習、大腦可塑性和人體對環境感知中所起的作用,並解釋了利用這些感知來做出決定的具體機制。重要的是,其研究將有助於研究人員更好地了解藥物或藥物(如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如何影響認知、決策,以及影響抑鬱等精神疾病。
這項研究發表在《神經元》雜誌上。
關鍵詞 >> 神經遞質,多巴胺,醫學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