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沒有凌晨三點,沒有充滿骨與肉的片子,只有幾個問題。
多巴胺是誰?
多巴胺是什麼?
多巴胺不僅是一種藥,更是一個謎一樣的男人。
咳....咳......
好吧,胡說八道一向不是我的風格。
這其實是別人採訪我的主要問題提綱,已經拖了很久。
我覺得有必要向大家交待一下,所以就公布在這裡。
一:關於醫生的工作
問:最忙的一天是什麼狀態?
其實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沒有最忙,只有更忙。
每天都忙忙碌碌的我已經忘記了,也沒有統計過這些年來的最高工作量。
但是,我印象之中大約四年前的國慶節期間,因為病人太多,工作太忙,在結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後,我竟然因為寫字太多而出現了腱鞘炎。
2017年年末的時候,流感肆虐,我最多一天12個小時接診過近130位病患。
知道為什麼我總是喜歡凌晨更新公眾號嗎?知道為什麼文章中為什麼總是出現錯別字嗎?
因為大多數時候等我下班,寫完文章都已經是凌晨了,而睡眼朦朧的我是不可能檢查出錯別字的。
醫生有多忙,看看下面這篇就知道一二了:
每次110塊錢,每年73個夜晚,都讓我頭重腳輕雙腿發軟!
醫生,你能救別人,卻救不了自己!
真好笑,醫生不想改行,是因為熱愛這份職業?
問:作為一名醫生,有沒有哪個瞬間特別有成就感?
醫生這個職業的好處之一就是經常有成就感,尤其是急診醫生。
當你將病人從死神手中搶救回來的時候,不僅會有一絲成就感,更加會有發自內心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比如三年前的一天,有一位因為胸悶2小時而來到醫院的中年男性。
患者剛走進急診大廳便突然倒地不醒了,經過第一時間搶救後,患者完全康復出院。而導致患者突發意識喪失的根本原因就是急性心肌梗死。
類似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面對病情危重的患者,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病人看見生的希望,其實是一件讓人非常開心的事情。
問:在職業上有什麼目標嗎?
這個是要分階段的,剛工作時自然是想儘快晉升職稱,做行業內的翹楚。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當主任的醫生不是好醫生。
但是,我目前的目標很簡單:踏踏實實工作,平平安安下班,健健康康熬到退休。
問:和剛入行時相比,覺得自己變了嗎?
剛入行時我只是一個體重136斤的小夥子,如今卻是體重170斤的中年大胖子。
剛入行時精力旺盛,即使連續工作48小時也不會疲倦,現在熬一個通宵後便會覺得頭重腳輕雙腿發軟。
剛入行時看不得生死見不得悲歡,如今卻能夠安然面對人世不幸。
剛入行的時候我容易衝動,如今經常變的沉默。
問:有沒有哪一個病人讓你覺得特別感動?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出現過很多讓我感動的病人和家屬。
其實,我在自己的公眾號裡都有提及過。
比如那位胃癌晚期患者的媽媽哥哥跪在我面前哀求時,比如當年哪個冬季的深夜我一抬頭便看見了辦公室裡大醫精誠四個字之時,比如那個服用百草枯自殺的年輕媽媽。
下面幾篇文章可能對理解這個問題有所幫助:
最艱難的時光(1)
最艱難的時光(3)
讓我難忘的三個病人(1)
讓我難忘的三個病人(2)
讓我難忘的三個病人(3)
醫生,這四個字你會寫嗎?
問:如何看待現在的醫患關係?
很明顯,現在的醫患關係是很緊張的。我們甚至能夠經常看見暴力傷醫事件的新聞,也能夠經常看見醫鬧事件的新聞。
醫患關係緊張的原因是因為醫患之間缺少信任。
導致醫患之間缺乏信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醫療資源分布不均;人民群眾普遍缺乏醫療常識;就醫體驗不佳;不良媒體的惡意炒作;對醫療的投入嚴重不足;少數不良從業人員的存在等等。
醫患關係不僅影響到患者的就醫體驗,也不僅會影響到醫務人員的工作體驗,更加會直接或間接影響醫改的成功與否。
關於這一點,同樣有一篇文章可以幫助理解:
這個醫生,瘋掉了!
理想是奢侈品,情懷卻是醫者的必需品!
二:關於自媒體
問:為什麼要做自媒體?
自媒體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它可以更簡單明了的讓更多人接觸到我想要傳播的信息或理念。
因為我是一名急診醫生,所以註定我要接觸到更多的危機重症的患者。
而這些患者之中,原本是可以避免悲劇出現的,卻往往會因為一些不應該的無知的甚至愚昧的東西導致悲劇發生。
而在狹小的急診室裡,我能夠接觸到的人,能夠科普的人群畢竟是少數。但是,如果將戰場換在了網際網路上,效果自然不可同日而已。
總而言之,我做自媒體的目的是:讓更多人了解更多一點!
問:能講講最後一支多巴胺的含義嗎?
這個問題我曾經在很多場合提到過。
多巴胺是一種臨床上常用的搶救藥品,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改善血管活性,升高血壓,維持循環穩定。
從治病救人的角度來說,它是一種正能量。
那麼,為什麼是最後一支多巴胺呢?
我主要想通過這個名字來表達兩層含義:一是自詡自己是醫療界守護廣大人民群眾最後的正能量;二是如果只剩下了最後一支多巴胺,又該給誰用呢?是達官貴人還是貧民百姓,是病情危重者還是背景渾厚者?
問:現在自媒體大概有多少關注量,滿意嗎?
現在關注量並不多,各個平臺加起來也不過五十萬而已。
同那些大咖們相比,我自然只能算是小嘍囉。
但,對於自己目前的成績或影響力,我已經很滿意了。
因為哪怕我的東西只有一個人看,也是有意義的,也是可能會影響到他的,也是可能改變他的健康觀的。
更何況,關注最後一支多巴胺的人遠遠不止一個人,並且每天都在不斷增長。
問:有沒有在自媒體平臺上收到過特別的留言?
留言有很多,我能夠清晰記得的有兩條。
一條是三年前發生在今日頭條上的留言,那是一個媽媽在看了我關於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文章後留下的。
原來正是因為曾經閱讀過這篇科普文章,才讓她得以及時解救了自己呼吸道異物窒息的孩子。
還有一個留言是發生在一年前的微信公眾號上,一個網友因為曾經反覆看到過我說「高血壓+頭痛+嘔吐+意識改變」要高度懷疑腦出血,而在症狀出現後第一時間趕到了醫院,結果果然是小腦出血伴破入腦室!
問:醫院的領導同事知道最後一支多巴胺的存在嗎?
開始是不知道的,我也不想讓身邊的人知道。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最後一支多巴胺影響力的擴大,身邊的人不可避免的知道了。
這對我來說其實是一種煩惱,因為我不得不生活在現實之中,不得不更加小心謹慎的措辭。
三:關於生活和理想
問:空閒之時有什麼愛好?
腿部手術之後我就放棄了自己曾經唯一的愛好:籃球。
現在我除了寫幾行字之外並沒有什麼愛好,因為剩餘的時間要麼需要照顧兩個孩子,要麼是需要睡覺休息,要麼就是在思考人生。
問:照顧家庭的時間多嗎?
這是每一個醫務人員心中的痛,因為工作霸佔了我們太多的時間和精力。
作為一名急診醫生,我是沒有節假日休息的,365天風雨無阻的倒班工作。
事實上,越是到了節假日,越是我忙碌的時候。
除了上夜班和下夜班的半天之外,我很少能夠照顧到家庭。
幾年前,為了更好的照顧家庭,我的妻子不得不割捨對醫學的熱愛,而轉身進了一家空閒時間相對較多的事業單位。
我要感謝妻子為了家庭做出的事業上的犧牲,我要感謝父母為了讓我安心工作而付出的辛苦。
馬上就到了六一兒童節,孩子學校裡組織了活動,要求父母孩子一起出演節目。
而我,因為工作的原因,又一次的缺席了孩子成長的瞬間。
問:如何平衡工作和自媒體的時間?
其實工作佔用了我大部分的時間,用於維護更新自媒體的時間並不是很多。
我會利用碎片時間,比如吃飯,如廁,睡前,走路等時間來思考每一天的更新內容和主題。
打好腹稿,等到下班回到家後就會寫出來。
事實上,書寫的時間是比較短暫的,耗時的是構思。
這也是我的自媒體更新沒有規律,經常出現錯別字的原因。
讓更多人了解更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