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凌代舜團隊開發出用於高性能血管成像的超高場T1-T2雙模態MRI造影劑

2021-03-05 X-MOL資訊

利用磁共振成像(MRI)技術評估血管解剖結構和功能對於醫學診斷至關重要,而臨床常用的低場MRI系統(≤ 3 T)存在空間解析度較低的問題。近年發展起來的超高場(UHF)MRI(≥ 7 T)能夠顯著提高解析度和信噪比,在血管成像方面具有十分可觀的應用前景。然而,目前UHF MRI技術在血管成像的實際應用中受到T1/T2單模態造影劑的低靈敏度和準確性的限制。

近日,浙江大學凌代舜研究員團隊提出一種超高場T1-T2雙模態磁共振血管成像策略,並首次設計合成了基於超小氧化鐵納米粒子的T1-T2雙模態超高場磁共振造影劑(UDIOC)。UDIOC在超高場下具有高效的磁共振對比能力,可以通過對比增強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對血管結構進行實現高解析度的成像,並且基於UDIOC的T1-T2雙模態超高場動態對比增強磁共振成像(DCE-MRI)能夠對腫瘤血管通透性進行準確、靈敏的評估。

圖1. 超高場T1-T2雙模態磁共振血管成像示意圖。圖片來源:Adv. Mater.由於UDIOC的超小尺寸使其在超高場下具有適當的T2對比效果,同時其表面修飾的親水性配體加快了周圍環境中水質子的T1弛豫過程,因此在超高場下可作為T1-T2雙模態造影劑。通過CE-MRA成像結果表明,該材料能夠顯著增強大鼠腦部血管磁共振信號,可以清楚地分辨直徑約為140 μm的腦膜中動脈,提高了超高場MRA的解析度。

圖2. 基於超高場T1-T2雙模態MRI造影劑的CE-MRA用於血管結構成像。圖片來源:Adv. Mater.同時,該材料在T1加權和T2加權DCE-MRI均能評估腫瘤組織血管通透性,兩種模態所得到的結果之間也能進行交叉驗證。而商用T1造影劑(Gd-DTPA)僅能用於T1加權DCE-MRI,商用T2造影劑(MION)僅能用於T2加權DCE-MRI。此外,CD34染色結果證明了與Gd-DTPA和MION相比,只有通過基於P-UDIOC的T1-T2雙模態DCE-MRI得到的結果才能與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結果相吻合。本研究為下一代成像探針的設計提供了新思路,對腫瘤、腦血管疾病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等血管相關疾病的診斷、預後、治療效果評價具有重要意義。

圖3. 基於超高場T1-T2雙模態MRI造影劑的DCE-MRI用於腫瘤血管通透性評價。圖片來源:Adv. Mater.這一成果近期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上,浙江大學碩士研究生汪瑾、碩士研究生賈銀行、博士研究生王綺玥和博士研究生梁澤宇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凌代舜研究員為通訊作者,浙江大學醫學院白瑞良副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An Ultrahigh‐Field‐Tailored T1-T2 Dual‐Mode MRI Contrast Agent for High‐Performance Vascular ImagingJin Wang, Yinhang Jia, Qiyue Wang, Zeyu Liang, Guangxu Han, Zejun Wang, Jiyoung Lee, Meng Zhao, Fangyuan Li, Ruiliang Bai*, Daishun Ling*Adv. Mater., 2020, DOI: 10.1002/adma.202004917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26739

本文版權屬於X-MOL(x-mol.com),未經許可謝絕轉載!歡迎讀者朋友們分享到朋友圈or微博!

長按下圖識別圖中二維碼,輕鬆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化學 • 材料 領域所有收錄期刊

相關焦點

  • 合肥研究院開發出高生物兼容性鐵基T1造影劑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王俊峰課題組在生物蛋白模板調控納米晶體生長及應用領域取得進展,製備出造影效果好、生物安全性高、方法簡單的造影劑,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磁共振造影劑是通過內外界弛豫效應和磁化率改變生物組織信號的強度,提高磁共振成像(MRI)的圖像解析度。磁共振造影劑按增強類型可分為陽性(T1)與陰性(T2)造影劑兩類。目前,臨床上常用的釓基造影劑(Gd-DPTA,陽性造影劑)在體內可能會釋放少量的游離Gd離子,產生較嚴重的毒副作用。超小尺寸(小於5 nm)的氧化鐵納米顆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認為是釓基造影劑的理想替代品。
  • 檢查時選CT還是磁共振 醫生表示應「對症下藥」-成像,血管,造影劑...
    彭屹峰介紹,CT血管成像(CTA)主要應用範圍包括腦、肺、腎、手臂和腿的動脈成像。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主要用於腦、頸、胸、腹、腎和腿部的血管診斷,適用於評估動脈狹窄情況、是否有阻塞、是否有動脈瘤等。  從造影劑材料來說,CT血管成像使用的是碘,MR血管成像用釓。前者所用造影劑材料的過敏風險很小,但對腎病病人,可能會導致其病情加重。
  • 深圳先進院打造自帶「GPS」的光學探針,已用於納米機器人和食品...
    近日,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張鵬飛副研究員告訴記者,其團隊將高性能發光材料用於光學探針研發,打造出一種自帶「GPS」的探針,並將其用於智能傳感、功能成像、生物檢測、免疫治療等。張鵬飛認為,這一應用僅能實現成像與定位,遠沒有發揮其巨大潛力。 「傳統的造影劑打入血管中,能回答血管的大小,卻無法區分血管中含氧量的多少,」張鵬飛表示,「構建AIE分子探針,用於智能感知和環境響應,才能真正探索疾病機制甚至生命奧秘。」
  • ...院打造自帶「GPS」的光學探針,已用於納米機器人和食品快速檢測
    近日,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張鵬飛副研究員告訴記者,其團隊將高性能發光材料用於光學探針研發,打造出一種自帶「GPS」的探針,並將其用於智能傳感、功能成像、生物檢測、免疫治療等。張鵬飛認為,這一應用僅能實現成像與定位,遠沒有發揮其巨大潛力。「傳統的造影劑打入血管中,能回答血管的大小,卻無法區分血管中含氧量的多少,」張鵬飛表示,「構建AIE分子探針,用於智能感知和環境響應,才能真正探索疾病機制甚至生命奧秘。」
  • 「原創」深圳先進院團隊給光學針裝上「GPS」
    一直以來,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藥與技術研究所納米中心的張鵬飛副研究員團隊致力於高性能發光材料和光學探針的研發與應用,研發出基於聚集發光材料的多功能光學探針,探索光學探針在智能傳感、功能成像、生物檢測、免疫治療等方面的運用場景。
  • 深圳先進院團隊給光學針裝上「GPS」
    一直以來,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藥與技術研究所納米中心的張鵬飛副研究員團隊致力於高性能發光材料和光學探針的研發與應用,研發出基於聚集發光材料的多功能光學探針,探索光學探針在智能傳感、功能成像、生物檢測、免疫治療等方面的運用場景。
  • 應化所磁共振成像造影劑研究取得新進展
    日前,由中科院長春應化所開發出的5類12種新型磁共振成像造影劑,形成了整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磁共振成像造影劑製備技術通過了長春市科技局組織的專家驗收。專家認為,該系列磁共振成像造影劑具有高效、穩定、低毒和肝膽靶向性能特點,顯示出較好的臨床應用前景。
  • 南科大在近紅外二區成像材料設計及其生物醫學應用取得系列進展
    研究團隊通過理論計算驗證其設計理念和策略,得到了多種具有近紅外二區光學活性的高性能光聲及螢光成像材料,並將其成功應用於血管成像、腫瘤檢測等研究領域。因此,以BDT-TQE為核心的光聲造影劑顯示出了高效的光熱轉換效率及優良的光聲性能,並成功實現了對4T1皮下腫瘤和HepG2肝原位腫瘤生長的長期監測。該研究團隊與合作者提出的通過對聚合物鏈中TICT效應的調節來增強其非輻射躍遷(PNRD)特性的策略,能夠大大提高半導體聚合物造影劑的光熱轉換和光聲性能,可在活體成像中實現較高的信噪比。
  • 核磁共振成像造影劑釓特醇納入國家醫保目錄
    11月28日,國家醫保局公布了2019年國家醫保目錄談判結果,磁共振成像造影劑釓特醇通過競爭性談判進入醫保。 影像科的醫療工作者注意啦! 造影劑釓特醇注射液被納入醫保啦!
  • 深圳先進院研發出新型光學探針 為納米機器人提供便攜GPS系統
    通過新材料的研發,人類未來可以實現今天看來就像魔法一樣的生活。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簡稱深圳先進院)獲悉,該院生物醫藥與技術研究所納米中心的張鵬飛副研究員團隊研發出基於聚集發光材料的多功能光學探針,能為納米機器人的開發提供便攜的GPS定位系統。
  • 光熱響應型單線態氧載體用於乏氧腫瘤持續光療|黃維院士和趙強教授...
    近期,黃維院士和趙強教授構建了一種光熱響應型共軛聚合物單線態氧載體,實現了螢光成像引導下乏氧腫瘤持續光療。光動力治療已被應用於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病毒感染、動脈粥樣硬化和皮膚癌等疾病,並在深層實體腫瘤的治療中展現出巨大潛力。然而,實體腫瘤具有異常的血管分布和代謝,使其內部處於乏氧環境,限制了單線態氧的產生。實體瘤內乏氧微環境成為制約PDT治療效果的核心難題。
  • 俄開發出雷射血管顯像系統
    創新連線·俄羅斯日前,俄羅斯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NRNU MEPhI)的科學家團隊研發出一種雷射血管顯像系統,可以對人體任何指定區域的血管進行高對比度成像。這將有利於在多種情況下診斷血管狀況,例如在治療靜脈曲張的血管外科手術中。相關研究發表在《紅外物理與技術》雜誌上。
  • 直線參數方程裡面AB=|t1-t2|到底是怎麼來的?
    說到直線的參數方程,這是高中數學裡面相對比較簡單的的知識點,但是說到AB=|t1-t2|這個式子讓不少學生腦殼痛,下面我們就來好好掰扯掰扯它!這個知識點我們從兩個方面去理解:1.II.PA=t1 PB=-t2其實這一塊內容理解起來還是比較費勁的,估計還是有些學生不明白,那麼接下來我們用第2種方式來理解!2.參數方程的來源推導:由PA=t1,那麼 :最後說明一下:極坐標方程AB=|p1-p2|也是這麼來的。
  • 上海大學魯雄剛教授團隊開發出高性能水系鋅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
    由於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提升空間有限,隨著對動力電池能量密度要求的大幅提升,動力電池向鎳鈷錳NCM三元材料轉換已成為必然選擇。然而,安全性較差的有機系電解液仍舊阻礙了鋰離子電池邁向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鑑於此,發展安全係數高、易於製備、離子電導率高的水系電解液展現出巨大的競爭力。
  • 單一波長雷射觸發的近紅外二區螢光/光聲雙模態成像指導的腫瘤光熱...
    背景介紹 開發多功能光學診療平臺用於腫瘤多模態成像引導的聯合治療是腫瘤治療的一個重要策略。然而,目前的光學診療平臺存在組分複雜、需要多種波長雷射、診斷/治療效果不理想等缺陷,因此急需設計開發單一波長雷射觸發的新型光學診療體系用於腫瘤的高效診療。
  • 航站樓都叫T3,那為什麼不叫T1、T2呢?看完長知識了
    有很多小朋友說航站樓都叫t3,那為什麼不叫t1、t2呢?接下來就跟大家說說其中的原因。首先呢,t3的意思是Terminal 3,他的中文翻譯就是航站樓3號的意思,所以t1就是航站樓一號t2就是航站樓二號,那麼沒有航站樓一號與航站樓二號,哪裡來的航站樓三號呢?
  • 違反常理的量子疊加態:不同時間「同時」存在的振動態
    這種疊加態非常脆弱,如果有關事件發生的地點、時間等任何信息洩漏到環境中,即便沒有人會真正去記錄這些信息,疊加態也會遭到破壞。然而,當疊加態真實產生時,它們會導致與經典物理學觀測不一致的觀測結果,讓我們對空間和時間的理解產生質疑。
  • 醫學影像學資料:MRI血管成像
    除去需要我們掌握的基礎理論,如成像原理、成像序列等,我們還需要了解MRI的功能成像,其中血管成像是我們需要重點掌握的內容,磁共振血管成像具有兩種形式,第一種不用對比劑即可顯像,第二種是利用毒性小的釓對比劑成像,因其獨特優勢在臨床獲得了廣泛應用。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一起學習一下MRI血管成像。
  • 梁高林課題組研製成功新型釓納米顆粒T2核磁共振造影劑
    作為一種重要的生物標誌物,GGT的特異性檢測可以用於癌症的早期診斷。磁共振成像(MRI)具有非侵入性、高穿透深度以及優良的空間解析度,在深層腫瘤的診斷中有著獨特的優勢。但是,MRI的靈敏度很低,通常需要造影劑來增強正常組織與病理組織的成像對比度。釓造影劑在臨床上用於軟組織的縱向(T1)磁共振成像。
  • 科學家研發出新型無標記血管成像雙光子顯微系統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鄭煒團隊、北京大學教授施可彬團隊合作,研製出首臺短波長(520納米)激發的雙光子顯微系統。該系統可用於毛細血管的高解析度、無標記、無創活體成像,相關成果論文In vivo label-free two-photon excitation autofluorescence microscopy of microvasculature using a 520 nm femtosecond fiber laser發表在Optics Letter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