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抒己見》是俄裔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偶爾為之的英語文選」(見《序言》),出版於一九七三年。這一年,他七十四歲。
此書分為四個部分,分別為訪談、致編輯的信、文選、鱗翅目昆蟲學文選(此部分中譯本未譯出),所談的自是以文學為主,包括他的寫作習慣、對自己作品的看法、對其他作家的評價、關於翻譯的見解,等等。
其中,納博科夫被問得最多的,自然是他的小說《洛麗塔》。在一九六七年和《巴黎評論》的訪談中,納博科夫說,「我將因《洛麗塔》和我對《葉甫蓋尼·奧涅金》的翻譯而青史留名」。
不難發現,納博科夫是一個極具個性的作家,他的言談偶爾難免會給人傲慢甚至自命不凡、目空一切之感(當然,以他的學識和才華,他是具有這個資格的),特別是體現在他對其他作家的點評上,可以說是「愛憎分明」的,不憚臧否人物(在《文學講稿》、《俄羅斯文學講稿》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他的喜惡)。
以納博科夫的高標準,「天才」這個詞「只適用於很少一些作家」,如莎士比亞、彌爾頓、普希金、託爾斯泰、喬伊斯等(見一九六九年對BBC-2臺的訪談)。但《復活》、《克萊採奏鳴曲》,還有《芬尼根守靈夜》在他看來並不成功。而屠格涅夫、契訶夫,雖也是他十分認可的,但屬於「有才華的」而並非天才。
至於納博科夫所憎惡的作家,弗洛伊德(嚴格來說是心理學家)「首當其衝」,被他批判得不留半點情面。陀思妥耶夫斯基、託馬斯·曼、康拉德、福克納、海明威、加繆等眾多享有盛名的作家,卻都是他所不屑的(儘管他也肯定他們的某些地方或作品)。
關於書名,原文是Strong Opinions,譯者謂上一個中譯本名為「固執己見」,含貶義,故改為「獨抒己見」,似乎譯作「一家之言」也可以(可能有點溫和了)。
相關閱讀
納博科夫《看,那些小丑!》,文學生涯的獨特回憶
納博科夫《微暗的火》,獨特的寫作形式
納博科夫《庶出的標誌》,嘲笑反烏託邦小說
納博科夫《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實生活》,文學偵探小說
納博科夫《斬首之邀》,與卡夫卡《審判》的比較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