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博科夫《獨抒己見》,「偶爾為之的英語文選」

2020-12-08 孤讀者筆記
《獨抒己見》中譯本

《獨抒己見》是俄裔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偶爾為之的英語文選」(見《序言》),出版於一九七三年。這一年,他七十四歲。

此書分為四個部分,分別為訪談、致編輯的信、文選、鱗翅目昆蟲學文選(此部分中譯本未譯出),所談的自是以文學為主,包括他的寫作習慣、對自己作品的看法、對其他作家的評價、關於翻譯的見解,等等。

其中,納博科夫被問得最多的,自然是他的小說《洛麗塔》。在一九六七年和《巴黎評論》的訪談中,納博科夫說,「我將因《洛麗塔》和我對《葉甫蓋尼·奧涅金》的翻譯而青史留名」。

不難發現,納博科夫是一個極具個性的作家,他的言談偶爾難免會給人傲慢甚至自命不凡、目空一切之感(當然,以他的學識和才華,他是具有這個資格的),特別是體現在他對其他作家的點評上,可以說是「愛憎分明」的,不憚臧否人物(在《文學講稿》、《俄羅斯文學講稿》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他的喜惡)。

以納博科夫的高標準,「天才」這個詞「只適用於很少一些作家」,如莎士比亞、彌爾頓、普希金、託爾斯泰、喬伊斯等(見一九六九年對BBC-2臺的訪談)。但《復活》、《克萊採奏鳴曲》,還有《芬尼根守靈夜》在他看來並不成功。而屠格涅夫、契訶夫,雖也是他十分認可的,但屬於「有才華的」而並非天才。

至於納博科夫所憎惡的作家,弗洛伊德(嚴格來說是心理學家)「首當其衝」,被他批判得不留半點情面。陀思妥耶夫斯基、託馬斯·曼、康拉德、福克納、海明威、加繆等眾多享有盛名的作家,卻都是他所不屑的(儘管他也肯定他們的某些地方或作品)。

關於書名,原文是Strong Opinions,譯者謂上一個中譯本名為「固執己見」,含貶義,故改為「獨抒己見」,似乎譯作「一家之言」也可以(可能有點溫和了)。

相關閱讀

納博科夫《看,那些小丑!》,文學生涯的獨特回憶

納博科夫《微暗的火》,獨特的寫作形式

納博科夫《庶出的標誌》,嘲笑反烏託邦小說

納博科夫《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實生活》,文學偵探小說

納博科夫《斬首之邀》,與卡夫卡《審判》的比較

-THE END-

相關焦點

  • 納博科夫在美國 | 貫穿一生的「蝴蝶夢」(連載三)
    他在美國發表了大量文學講稿,為尼古拉·果戈裡寫作傳記,將俄國經典《葉甫蓋尼·奧涅金》譯成英文並發表,招致爭議不斷。在美國,他還寫出了將他推上神壇的《洛麗塔》,並構思了傑作《微暗的火》和《阿達》。納博科夫在美國度過了創作力最旺盛的時期。這20年塑造了納博科夫的後半生,造就了如今被世界所熟知的納博科夫。
  • 納博科夫:所有的回憶都該做成縮微膠捲
    本文為回憶錄《說吧,記憶》的前言,澎湃新聞經出版社授權刊登。納博科夫這部作品是由系統的、相關的個人回憶錄匯集起來的,地域上,從聖彼得堡到聖納澤爾(註:Saint-Nazaire,法國海濱城市),時間跨度是三十七年,從一九0三年八月到一九四0年五月,只有幾次進入了後來的時空。
  •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鄧小平文選 (一九三八-一九六五)》,1989年8月20日在全國公開發行。《鄧小平文選(一九七五-一九八二)》,1983年7月1日在全國公開發行。《鄧小平文選》第三卷,1993年11月2日在全國公開發行。前2卷再版時,分別改稱為《鄧小平文選》第一卷 、《鄧小平文選》第二卷。1995年9月1日《鄧小平文選》(全三卷)線裝本發行。
  • 【媒庫文選】一口非印式英語帶你飛
    印度人不管其他印度當地語言說得多好,他們必定跟服務員和寵物狗說英語。高檔餐廳就不提了,在低於一般水平的餐廳裡,如果你試著用服務員理應更熟練的印地語點菜,他仍會用英語回答你:是的,先生。不是,先生。對不起,先生,我們沒有百事可樂,我們有可口可樂。在一個以印度教徒或穆斯林為主的國家,寵物貓狗卻似乎驚人地生為基督徒。
  • 【媒庫文選】韓國的最新口號是首爾愚蠢
    10月28日,首爾市政府宣布該市的官方新口號是「我首爾你」(首爾市的中文官網將之翻譯為「我和你的首爾」——譯註)。This is amateur hour. This is 「keep your inspectors out of our sweatshops and nuclear reactors」 stuff.
  • 【媒庫文選】你可能用錯了的5個常見英語俗語
    Five Common English Sayings You Might Be Misusing你可能用錯了的5個常見英語俗語Simon Horobin西蒙·霍羅賓English is a language rich with imagery,meaning,and metaphor
  • 「劍來」學海無涯,但行之耳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種言語算是口氣極大了。我注六經,口氣也不小,經書典籍裡的話跟我的意思是一樣的。無論是做事情還是做學問,涉及領域或小或大,我們或許確實到不了這樣的高度,原話的作者雖然似乎有點不算做到,但這份態度與氣魄,筆者以為是相當必要的。今人何必不如古人,敢想敢做再敢說,這就很好。
  • 《大地測量與導航拾微——劉經南院士學術文選》
    選自《 大地測量與導航拾微——劉經南院士學術文選》
  • 《洛麗塔》1997,生命之光,慾念之火
    「 洛麗塔,我生命之光,我慾念之火。我的罪惡,我的靈魂。洛麗塔。」納博科夫曾解釋說,他的創作靈感來自於一隻猴子的新聞,並強調作品並不帶有道德說教。但外界的批判與爭論反而使作品的影響力愈來愈大。1997年,小說《洛麗塔》被改編成了同名電影《洛麗塔》。
  • 擴張中的英語,一言不合納為己有
    如今存留的接近5萬的英語詞彙中,古英語佔據了很大的比例。特別的大量的交際用語都能追溯到久遠的英文時代,這也是英語最穩定的基石。中古英語時期:法語時代1066年,英國丟掉了諾曼第。而法國成為了英國的主人。在上層社會,法國成為了官方用語。這一段時間,英語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反而法國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