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禽流感病毒研究獲突破性進展

2020-12-01 光明網

本報北京2月10日電我國科學家基本完成了禽流感病毒H5N1毒株RNA聚合酶PA亞基的結構生物學工作,清晰地揭示了PA蛋白具有核酸內切酶功能。這一發現進一步揭示了禽流感病毒的複製和感染機理,為相關藥物的研究和開發提供了一個新的原子水平的精細結構平臺。《自然》雜誌日前在線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並

專門配發新聞。

該研究是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劉迎芳研究員所領導的課題組和饒子和院士領導的南開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聯合實驗室合作展開的,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扶持和資助。

據介紹,流感病毒是含有8個RNA基因組片段的負鏈RNA病毒,已知可以編碼11種病毒蛋白質。其中,PB1,PB2和PA等3個蛋白質亞基組成流感病毒重要的生命機器:流感病毒RNA聚合酶。在禽流感病毒的複製和感染的過程中,流感病毒聚合酶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負責行使病毒基因組RNA的複製以及病毒mRNA轉錄等多方面功能。其中,PB2和PB1的功能已為人們所知,但PA在該複合體的功能一直沒有明確。

劉迎芳課題組和饒子和研究團隊解析了禽流感病毒H5N1毒株RNA聚合酶複合體PA亞基的羧基端與PB1氨基端短肽複合體的晶體結構,成果於2008年8月在《Nature》雜誌上發表。此次他們又解析了該RNA聚合酶PA亞基剩餘的氨基端的高解析度晶體結構,從而基本完成了對流感病毒聚合酶PA亞基的結構生物學研究工作。

研究人員發現,PA蛋白具有核酸內切酶功能,該內切核酸酶活性將使聚合酶複合體捕獲的宿主細胞mRNA被流感病毒聚合酶內切酶切割,以用於病毒mRNA轉錄。這一活性的缺失,將造成病毒不能在細胞內轉錄mRNA。這一結論首次清晰揭示了PA參與病毒轉錄功能的一個重要分子機制,同時還首次證明了禽流感病毒RNA聚合酶中所具有的核酸內切酶功能是在PA亞基上,而很可能不是在以往人們報導的PB1亞基上。

相關焦點

  • 禽流感病毒進化變異與公共衛生風險預警研究獲進展---中國科學院
    禽流感病毒進化變異與公共衛生風險預警研究獲進展 2020-12-02 微生物研究所 【字體:研究工作在中科院院士、流感中心主任高福的指導下,由流感中心監測網絡22家網點合作單位共同完成。  禽流感病毒威脅動物與人類健康。H9N2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H5Ny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等不同亞型的禽流感病毒在世界範圍內流行,造成經濟損失。主動監測預警是科學防控禽流感的最佳策略。
  • 禽流感病毒進化變異與公共衛生風險預警研究獲進展
    研究工作在中科院院士、流感中心主任高福的指導下,由流感中心監測網絡22家網點合作單位共同完成。禽流感病毒威脅動物與人類健康。H9N2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H5Ny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等不同亞型的禽流感病毒在世界範圍內流行,造成經濟損失。主動監測預警是科學防控禽流感的最佳策略。
  • 《自然》雜誌社:我國禽流感病毒研究獲重大突破
    我國科學家在禽流感病毒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從原子水平上揭開了禽流感病毒的「心臟」——核糖核酸聚合酶PA亞基的工作機制,為相關藥物研發提供了新的靶標。2月5日,《自然》雜誌社在線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並專門配發新聞。
  • 中國禽流感病毒進化變異和公共衛生風險預警最新研究進展
    禽流感病毒嚴重威脅動物和人類健康。H9N2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H5Ny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等不同亞型的禽流感病毒在世界範圍內流行,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主動監測預警是科學防控禽流感的最佳策略。自2014年起,流感中心持續開展我國活禽市場和主要野鳥遷徙路線禽流感病毒的變異和傳播動態研究,在禽流感實時監測預警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哈爾濱獸醫所在流感病毒複製周期調控機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因此,需要深入研究流感病毒的致病機制,發現病毒複製過程中與之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揭示其參與病毒複製周期調控的機制,為研製新型抗流感病毒藥物以及幹預治療提供理論依據。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在宿主蛋白調控流感病毒複製周期機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進一步完善了流感病毒與宿主蛋白形成的相互作用網絡,深化了對流感病毒複製周期的理解,為研製新的抗流感病毒藥物提供了潛在的靶點。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病原學權威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一病原體(PLoS Pathogens)》上在線發表。
  • 禽流感病毒宿主適應性「基因調頻」的進化特徵
    但在感染人的過程中,H7N9禽流感病毒在人體呼吸道中的進化特徵,及其與患者臨床發病之間的關聯尚不明晰。研究人員為更好地闡述病毒的「基因調頻」特徵並進行定量分析,創造性地使用了一系列參數對病毒的適應性進化的狀態和速度進行描述。
  • 重慶醫科大學團隊在新冠病毒T細胞免疫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17日,記者從重慶醫科大學獲悉,該校免疫研究中心金艾順教授團隊在該校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應急項目攻關中,在特異性T淋巴細胞研究方面又取得突破性進展。這一突破為後續進一步新冠肺炎疫苗研發和T細胞免疫治療奠定了基礎。
  • Nature communication:中國科學家發現抗擊H7N9禽流感病毒新抗體
    2015年4月2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在線發表了中國醫學科學院和北京協和醫學院研究人員關於應用單克隆抗體治療H7N9禽流感病毒的最新研究進展
  • 禽流感病毒什麼來頭?
    流感病毒是一種在多物種中流行且非常容易變異的病毒。雖然由於禽類和人類細胞基因的差異,禽流感病毒不能輕易地感染人類,但它可以藉助其他動物為「跳板」,逐漸進化成可以感染人類的病毒。例如:它可以先感染豬、猴子等哺乳動物,使自己逐漸適應哺乳動物體內的環境,再經過「二次跨越」感染人類,又逐漸「學」會感染人的本領。
  • 分子拓撲學研究獲突破性進展
    Leigh)教授團隊在分子拓撲學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華東師範大學為該成果第一單位。李大為教授團隊利用單一股線構築不同單分子拓撲結構(Nature2020,584, 562-568.)Nature刊發:華東師大分子拓撲學獲突破性進展(Nature2020,584, 562-568.)
  • 流感病毒複製周期調控機制研究取得進展—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日前在宿主蛋白調控流感病毒複製周期機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 分子反應動力學研究獲突破性進展
    12月22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分子反應動力學研究工作獲得突破性進展 分子振動對化學反應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長期以來一直是分子反應動力學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H2以及它的同位素分子是分子反應動力學領域被最為廣泛研究的分子。過去的二三十年中,對H/D/F/O/Cl/OH+H2/HD/D2等反應的研究極大地推動了反應動力學研究的發展,也大大提高了我們對化學反應本質機理的認識。
  • 生命科學兩用研究的治理 ——以H5N1禽流感病毒的研究與爭議為例
    生命科學兩用研究的治理——以H5N1禽流感病毒的研究與爭議為例[J]. 工程研究-跨學科視野中的工程, 2020, 12(4): 355-365.Fouchier)也對甲型H5N1流感病毒進行了誘發突變的研究與實驗,並於2011年8月30日向《科學》雜誌投稿論文《禽流感H5N1甲型病毒的空氣傳播》。該文指出禽流感H5N1經過部分基因改造可以大幅增加在哺乳動物雪貂之間的傳播性,只需要將5種已經在自然界中發現的變異,通過基因改造匯聚在一次病毒變異的過程中,就能夠實現H5N1病毒的加速演化。
  • 鍾南山凌晨六點會見"病毒獵手" 期待儘快取得進展
    (原標題:鍾南山凌晨六點會見「病毒獵手」 期待儘快取得突破性進展)
  • 王福俤團隊合作在禽流感病毒H7N9防控領域獲得重大突破
    該成果闡明鐵代謝及重要蛋白質HFE在抗禽流感病毒H7N9先天免疫重要作用及新機制,為禽流感等流感病毒防控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圖1.發表論文首頁截圖微量元素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其中鐵離子對於細胞和機體新陳代謝必不可少 [2]。已有研究顯示鐵在機體抵抗微生物感染中發揮重要作用 [3],缺鐵還可以導致NK細胞功能缺陷,影響淋巴細胞分泌白介素2的能力等 [4]。
  • 荷蘭疫苗取得突破性進展,還有「雙重保護」意外驚喜
    荷蘭預購的疫苗獲突破進展,9月上市不是夢。還記得上個月荷蘭跟德國、義大利、法國一起成立的新冠病毒疫苗聯盟麼,四國與阿斯利康製藥公司籤署預購協議,預定了3億支由牛津研發團隊研發的新冠疫苗。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們從四月份開始對人類進行的這項新冠疫苗測試,今天終於獲得了「突破性進展」。
  • 科學網—《科學》雜誌刊登有關禽流感病毒爭議論文
    雜誌同時發表了另一份相關研究,評估了這些變種在自然界產生以及引發人際傳播的可能性。 《科學》雜誌在「H5N1型禽流感病毒」特別專題中發表評論說,相關論文的發表標誌著「長達8個多月關於是否公布其中一些數據的爭議最終結束」。
  • 禽流感病毒RNA聚合酶PA亞基「真相」被揭示
    繼2008年8月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禽流感病毒RNA論文之後,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迎芳領導的課題組和饒子和院士領導的南開大學、清華大學和生物物理所聯合實驗室,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析了該RNA聚合酶PA亞基剩餘的氨基端(PAN)的高解析度晶體結構,從而基本完成了對流感病毒聚合酶PA亞基的結構生物學研究工作。他們的研究結果清晰地揭示了PA蛋白具有核酸內切酶功能。
  • 禽流感病毒聚合酶關鍵亞基的結構與機制研究入選09年度中國高等...
    12月24日,由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評選的「2009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揭曉。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劉迎芳研究員研究組與南開大學饒子和教授研究組合作的研究成果《禽流感病毒聚合酶關鍵亞基的結構與機制研究》入選。近年來,由H5N1、H1N1等不同亞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疫情,對全球的人類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 非洲豬瘟病毒結構研究獲進展
    非洲豬瘟病毒結構研究獲進展 2019-11-29 微生物研究所 【字體:大(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結構領域取得新進展,解析了非洲豬瘟病毒衣殼(Capsid)的高解析度電鏡三維結構,並鑑定出多種關鍵的衣殼蛋白,為非洲豬瘟疫苗研發和疫病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