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海峽發現「海底沙漠」-搜狐新聞

2021-01-09 搜狐網

  臺海網3月31日訊(海峽導報記者明小莉)這兩日,臺灣海峽海底存在一個蘊含數百萬億立方米巨大「海底沙漠」的消息不脛而走。昨天,「海底沙漠」的發現者之一廈大海洋與環境學院教授蔡愛智老先生透露:5月份水位最低,知道準確地點的話,開採就容易得多。

  20多年前就開始研究

  1986年,「東方紅」考察船到臺灣海峽做研究,蔡教授就利用這一難得的機會,帶著學生加入了研究隊伍,開始他多年的臺灣海峽研究。20多年來,蔡愛智教授主持並帶隊調查過中國大部分海岸和河口,這當然也包括臺灣海峽淺灘及附近。

  據蔡教授介紹,早在2004年他就將臺灣海峽的相關研究成果寄給《自然資源學報》,但由於種種原因,未能成功發表。直到這次,在蔡愛智教授與廈門理工學院環境工程系石謙博士、中國科學院青島海洋研究所張君元研究員的共同努力下,這一研究成果才最終得以於今年3月「出世」。  

只能用於建地基路基

  蔡愛智教授告訴記者,臺灣海峽的海砂與陸地上的沙漠相似,也是變化莫測。不同於陸地沙漠依靠風力移動,海砂是在巨大的暴風浪和合成海流作用下進行不斷地淘洗、分選。「但是海砂只能作為建材的一部分,只能用於地基、路基的建設。」蔡教授告訴記者,由於海砂中含有數量豐富的貝殼碎片和海灘巖等,含鹽量、含鈣量都很高,很難跟水泥粘合,因此不適宜建高樓大廈、橋梁等。  

5月份開採最適合

  而在利用上,蔡教授表示,海砂的開採技術含量高,需遵循科學規律。蔡教授說:「臺灣海峽水深約為20米,但是因為不斷地運動,使得淺灘與陸地沙漠一樣,呈波狀分布。最深的地方,水深約30米,最淺的只有12米。5月份水位最低,知道準確地點的話,開採就容易得多。」  

新書揭秘臺灣海峽成因

  記者了解到,蔡愛智是最早提出在廈門與金門之間建造大橋設想的專家。今年74歲高齡的蔡教授精神矍鑠,早已退休的他現在每天仍堅持研究工作。在他家,記者見到兩間書房放滿了圖紙和研究資料。據老先生介紹,今年廈大88周年校慶期間他的又一本著作《臺灣海峽成因初探》將出版,該書詳細介紹了臺灣海峽的形成原因。

(責任編輯:鄭小霞)

相關焦點

  • 臺灣海峽發現巨大的海底沙漠
    臺灣海峽(Taiwan Strait),簡稱「臺海」,是中國福建省與臺灣省之間連通南海、東海的海峽。
  • 跨臺灣海峽海底隧道建設或提前啟動!全長125公裡
    近日,正在召開的全國會議傳來重磅消息,吳志明聯合呂培榕、曹暉、蔡金釵、陳建華、江爾雄、馬國湘、楊培君等多名全國委員,擬向會議聯名提交《關於儘快啟動京臺高速鐵路海峽西段建設的提案》,建議國家加快北京至臺灣高速鐵路海峽通道西段的建設,打通平潭到臺灣本島的海底隧道,把海峽兩岸連接起來。
  • 「臺灣海峽海底隧道」設計圖繪製完成?臺網友九成叫好
    海外網8月8日電「大陸擬建臺灣海峽海底鐵路隧道」,臺媒近日以此為題進行報導,這一話題再次引發島內輿論熱議。臺媒稱,這項工程若建設完成,將成為世界最長海底鐵路隧道,長度是英吉利海峽海底隧道的3倍有餘。對此,馬英九辦公室前副秘書長羅智強發起「對臺灣是好事還是壞事?」
  • 十年規劃高鐵線路,我國首條跨臺灣海峽海底隧道,直通臺灣
    大家對於臺灣都非常的熟悉,位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東臨太平洋,東北鄰琉璃群島,南街80海峽與菲律賓群島相對,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總面積3.6萬平方千米,是我們中國的第一大島,有7成為山地和丘陵,平原主要集中在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較大。
  • 臺灣海峽隧道
    臺海隧道一旦建成,跨越臺灣海峽的陸路交通將在約4個小時的海運交通基礎上大為縮短。中國大陸和臺灣的交流會更加密切,中國大陸和臺灣兩岸地區有可能融合成海峽東南部經濟圈的一級。臺灣海峽隧道是一項連接臺灣海峽東西兩側中國大陸與臺灣的工程設想,目前尚未進入實質性階段。臺灣海峽是臺灣與福建海岸之間的海峽,屬東海海區,南通南海。呈東北--西南走向,長約370千米。
  • 「平潭-臺灣」海底隧道還會遠嗎?
    13日,臺灣海峽通道暨金門通橋專題研討會在福州召開,與會兩岸專家學者圍繞臺海通道工程建設模式和經濟效益以及福州至馬祖、廈門至金門的通橋方案等議題展開交流研討,分享研究成果。廈金大橋初步方案路線示意圖 陳娟國務院臺辦發言人馬曉光16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應詢表示,大陸有關方面已全面展開榕馬大橋和廈金大橋的前期研究論證工作。
  • 中國臺灣海峽並不寬,為何不修一條海底隧道?工程師給出答案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當然我們都知道因為地理環境的原因,所以很多人想要去臺灣旅遊的時候只能夠選擇坐船或者坐飛機,有一些人沒坐過船很容易暈船,而有一些人又覺得飛機票的價格太貴了,那麼有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呢?
  • 臺灣海峽——何時天塹變通途
    圖為我國臺灣海峽 我國三大海峽,臺灣海峽,渤海海峽和瓊州海峽。 臺灣海峽位居首位。 臺灣是我國的寶島,一峽隔兩岸,臺灣海峽牽動了太多國人的情感,發生了太多的故事。 經過不懈努力,兩岸由「小三通」到「大三通」,兩岸交流融合進一步提升。 但如何實現兩岸「一小時生活圈」,這個可能就不得不提臺灣海峽跨海通道工程了。
  • 臺灣海峽建隧道意義深遠
    ■香港 林友樹  交通部出臺的《海峽兩岸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發展規劃指導意見》中提出,擬建一條北京至臺北的高速公路,這條高速公路將在兩岸實現「三通」之後,用穿越臺灣海峽的海底隧道或其他方式連接臺灣的公路網,這是保證國家高速公路網完整性的需要,也是今後福建省高速公路網絡的一部分
  • 我國將建世界上最長海底隧道:臺灣海峽隧道,以後1小時到臺灣
    我們國家建設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臺灣海峽隧道還有一個小時就到臺灣了,我們國家可是遠近聞名的基建狂魔,在建築各種工程方面,那可是名副其實的全球第一,而且還修建出了很多超級工程,打造出了很多堪稱奇蹟的工程,為全球所驚嘆。
  • 臺灣字典-搜狐新聞
    一道淺淺的海峽,讓臺島和大陸經歷了近60年的風雨。但是「回顧所來徑」,人們會發現,這道海峽,從來沒有徹底阻斷兩岸人民的溝通。  在此岸,有很多臺灣的印記。這些印記,或勾起了我們的回憶,或勾起了我們的憧憬。  在彼岸,也會印上大陸的很多印記。希望這些印記,能為臺灣添上美麗一筆。  這些印記,早晚會融合在一起,幻化成一幅完美的圖畫,不分彼此。
  • 深讀:「沉東京 浮福建」探秘 臺灣海峽經歷幾次沉與浮?
    李國宏等專家認為,臺灣海峽就是在這期間出露成陸地的。  福建省博物院研究員範雪春說,在末次冰期期間,臺灣海峽露出海面成為陸地,當時古人類和動物群往返臺灣海峽兩岸十分頻繁和自由。但隨著冰期的結束,全球氣候迅速轉暖,凍結於陸地上的冰雪不斷融化,海面迅速上升,臺灣海峽許多低地被海水淹沒,到距今5000~6000年前形成了臺灣海峽最寬水面期,「在臺灣海峽海底不同區域相繼發現古人類和哺乳動物化石,充分證明了末次冰期的存在」。
  • 臺灣海峽究竟有多深
    臺灣海峽基本上適合各種艦艇活動,最窄的地方兩個小時就能橫貫廈門位於臺灣海峽邊上,可以說,這裡是了解臺灣海峽的最前沿。臺灣海峽指的是我國福建省和臺灣省之間的一條狹長海域,大致為東北一西南走向,南北長約370公裡,東西寬從130公裡到190公裡不等。
  • 臺灣海峽大通道的設想,為啥線路不是直線而是曲線
    近日,筆者閒來無事翻越我國的交通地圖集發現,在福建和臺灣島之間居然畫著一條高速公路,名字叫做京臺高速。但是紅色的虛線告訴我們,這只是一條規劃當中的路線,並不是實際已經建成的路線。下面我們單從科學地理角度,來簡單闡述一下臺灣海峽大通道的設想。有人認為這是天方夜譚,但是筆者認為還是可行的。
  • 從平潭島挖海底隧道至臺灣
    N本報記者 關永輝  本報訊從平潭島挖海底隧道到臺灣新竹,這是建造臺灣海峽隧道最經濟、可能的方案。昨日,「第五屆臺灣海峽通道工程學術研討會」在福州召開,多數專家在對比了「南、北、中」三條線路後下了這樣的結論。
  • 專家研討臺海海底隧道 將福州與臺北連接起來?
    最經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軍事情報搜狐新聞,告訴你正在發生什麼。點擊進入>>>   中新網11月8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發自福州的報導,為期三天的「第五屆臺灣海峽信道工程學術研討會」7日在福州開幕,此次研討會集中研討北線即在福建福清和平潭島間興建大橋,再由平潭島挖海底隧道至臺灣新竹,將福州與臺北連接起來。目前,連接福清與平潭島的平潭海底大橋項目已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准正式立項。
  • 福建風雲丨平潭海峽公鐵大橋正式通航 臺灣海峽大橋還會遠嗎?
    氣象環境:平潭海峽號稱中國的「百慕達」,一年有8-9個月的時間刮著6級以上的大風,平均一年要經過3,4次的颱風正面影響。因此留給造橋團隊的施工時間是少之又少。海底環境:海峽的大風帶動海流的湧動,而海流的湧動則帶走了海底鬆散的巖層和泥沙,留下的都是堅硬的光板巖。這樣的海底環境,給橋墩的建設造成了巨大的挑戰。
  • 高鐵跨越臺灣海峽,先填兩座人工島?
    高鐵跨越臺灣海峽,中國真的做好準備了嗎?人類改變地球面貌的能力究竟達到了什麼水平? 史無前例的大工程 說起跨海工程,最有名的大概就是英吉利海峽隧道了。這條1994年完工的隧道單線全長51公裡,其中海底部分長38公裡,是海底段世界最長的隧道工程。
  • 多名委員提案:啟動平潭至臺灣海底隧道建設,加強兩岸融合
    「如果修建好平潭到臺灣的海底隧道工程,我想兩岸人民無論地理和心理上的距離就更近了,另外對少部分的『臺獨』分子也是一種震懾。」全國政協委員、民建福建省委主委吳志明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稱。
  • 【軍事地理】臺灣海峽地理條件對登陸作戰的影響
    臺灣海峽海底地形比較複雜,丘、谷相間,起伏較大,這是由於在形成臺灣海峽時地殼變動和火山巖侵入而造成的。早在第四紀更新世(距今約2萬年)時,臺灣海峽和整個東海都是一片陸地,為一沿海大平原,平原上棲息著大陸陸地哺乳動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