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湖泊藍藻爆發將可預警
記者昨從市環保局獲悉,該局目前正在對全市166個湖泊進行首次水環境生態調查,重點研究與水華現象密切相關的浮遊動植物和底棲動物等數量,改變以往湖泊監測多關注水質等級的狀況。未來我市湖泊因藍藻、綠藻等大爆發所產生的水華現象將有望得到預報預警。
市環境監測中心表示,以往對水環境的監測,主要精力集中在分析水中PH值、總氮、總磷和化學需氧量等指標。一些湖泊在監測中水質始終達標,但因為其水環境生態被嚴重破壞,浮遊動植物大量繁殖,一到夏季高溫時就發生水華現象,湖水發臭,引發市民投訴。
「浮遊動植物和底棲動物等數量如果被摸清,有利於我們預測預警水華現象。下一步我們就可以因地制宜的恢復湖泊水環境生態,湖泊恢復了自淨能力,就不用投入巨額財政資金修復,它們反而能創造經濟和生態價值。」市環境監測中心監測一室副主任範天瑜說。
昨日上午,記者跟隨市環境監測中心工作人員先後前往內沙湖和曬湖,監測人員分別使用了人工和全自動採樣監測無人船對水環境進行了採樣。範天瑜表示,獲取浮遊動植物和底棲動物等的數量,需要使用挖泥器、網兜和玻璃容器等。「挖泥器將湖底淤泥和生物一起挖出,經過洗泥後,生物被收集起來。我市湖底的生物一般有蚌殼、蚯蚓和小蝦等,今天在內沙湖找到的就是蚯蚓。網兜則是不斷通過舀取湖水,讓浮遊動植物附著在網兜上,從而獲取樣本數量。」範天瑜說。
全自動採樣監測無人船則是水環境生態調查中的「尖板眼」,它通過人在岸上操作,使得監測設備能夠到達一些水體發黑髮臭、散發有毒氣體和人員無法直接前往的湖泊,並對5平方公裡內的水體進行自動採樣。
目前,全市已有50多個湖泊完成了水環境生態調查,包括東湖、後官湖、杜公湖、黃家湖和青山北湖等,預計2017年完成全市166個湖泊的調查。(記者張晟 通訊員鄢祖海 於海濤 實習生鮮文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