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像差:慧差

2021-02-25 光學人生

定義

彗形像差,又稱彗星像差,此種像差的分布形狀以類似於彗星的拖尾而得名。軸外物點發出的錐形光束通過光學系統成像後,在理想像面不能形成完善的像點,軸外視場不同孔徑區域成像的放大率不同形成的。

這是一些透鏡固有的或是光學設計造成的缺點,導致離開光軸的點光源,例如恆星,產生變形。特別是,彗形像差被定義為偏離入射光孔的放大變異。在折射或衍射的光學系統,特別是在寬光譜範圍的影像中,彗形像差是波長的函數。

成因

彗形像差是拋物鏡望遠鏡與生俱來的特質,來自於視野中心區域的點光源(像是恆星)可以很好的匯聚在面鏡的焦點上(不同於球面鏡,來自於鏡子周圍部分的光線只是接近焦點—球面像差)。但是,來自於偏離光軸(離軸)方向的光線,自鏡子的不同區域反射的光卻不能匯聚在相同的焦點上。這樣的結果導致不在視野中心的光看起來是楔形的問題,而且離軸越遠,這個現象越明顯。這使得星點看起來有著彗星的形狀,因而得名。在設計上能降低球面像差且沒有彗形像差的光學系統有施密特(Schmidt)、馬克蘇託夫(Maksutov)、和裡奇-克萊琴式(Ritchey-Chrétien)。

形狀

彗差的形狀有兩種:

(1)彗星像斑的尖端指向視場中心的稱為正彗差;

(2)彗星像斑的尖端指向視場邊緣的稱為負彗差;

由於彗差沒有對稱軸只能垂直度量,所以它是垂軸像差的一種。

彗差對成像的影響:

(1)像的清晰度,使成像的質量降低;

(2)彗差對於大孔徑系統和望遠系統影響較大;

(3)彗差的大小與光束寬度、物體的大小、光闌位置、光組內部結構(折射率、曲率、孔徑)有關;

(4)對於某些小視場大孔徑的系統(如顯微鏡),常用「正弦差」來描述小視場的彗差特性;

(5)正弦差等於彗差與像高的比值

校正:

單一透鏡或透鏡系統的彗形像差,可以經由選擇適當的透鏡表面曲率有效的降低(某些情況下可以被消除)以合於應用。在單一的波長下,球面像差和彗型像差都最小的透鏡稱為"最佳形式"或齊明透鏡。而目前削減彗形像差最普遍的方法就是使用非球面鏡。彗差的消除方法:使用對稱的結構,這種方法不僅只對彗差校正,對象散、場曲、和畸變的校正作用也非常有幫助。

來源:網絡

1、浙江藍海光學科技有限公司

光學鏡頭解決方案及生產製造,樓總:18826013676

2、河北瀚考克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光學檢測、加工設備解決方案及生產製造,王總:17091090099

3、上海廣神電子有限公司

熱成像shutter,美國FLIR供應商,吳總:13501551929

相關焦點

  • 光學像差理論
    眼圖分析是光通信系統信號完整性分析的核心,而像差理論則是光學系統成像質量分析的核心。 像差分為兩大類:幾何光學像差和物理光學像差。 為什麼像差要分幾何光學像差和物理光學像差呢? 因為光有波粒二象性。 怎麼解釋光的波粒二象性呢?
  • 詳解光學系統中的幾種像差
    由於實際的光學系統中非近軸物點和非近軸光線也參與成像,因此實際像與理想像之間存在著偏差,這種偏差就是像差。像差可分為單色像差和色差兩種。共軸系統的單色像差可分為球差、彗差、像散、場曲和畸變五種。色差是由於光學系統中的透鏡材料對不同波長的光折射率不同產生色散而導致的像差。下面本文將介紹幾種像差的詳解。
  • 光學系統偏振像差理論研究獲進展
    當NA增大到一定程度(0.95)時,光在像面的入射角相應地增大,偏振狀態對幹涉成像的影響變得不可忽略。傳統的標量像差理論將光處理為標量,忽略了光作為電磁場的基本矢量特性。對於高NA的光刻物鏡,需採用偏振像差理論衡量其像質。
  • 光學系統的像質評價和像差容限(2)
    >4、點列圖        點列圖:在幾何光學的成像過程中,由一點發出的許多條光線經光學系統成像後,由於像差的存在,使其與像面的交點不再集中於一點,而是形成一個分布在一定範圍內的彌散圖形。        *應用於大像差的照相物鏡等設計中。
  • 光學系統的像質評價和像差容限(1)
    通常把這兩種像差畫在一個像差曲線圖上,如圖所示,圖中縱坐標代表光束口徑h,橫坐標代表球差和軸向色差。曲線的縱坐標上對應的區間就是子午光束在理想像平面上的最大彌散範圍。        子午垂軸像差曲線的形狀當然是子午像差,而子午像差是由細光束子午場曲、子午球差和子午彗差決定的,因此曲線形狀和像差數量的對應關係經常在校正像差過程中用到。
  • 顯微鏡的四門光學原理您了解多少?
    核心提示: 顯微鏡的四門光學原理,適用於各品牌光學顯微鏡。
  • 消除像差:超透鏡的新突破將革新光學技術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撰稿 | 柳維瑋 博士生(哈工大)01導讀色散在成像系統中會引起的色差及圖像失真。採用傳統透鏡消除像差的方法會使得系統體積變得龐大。
  • 像差分類——球差
    像差分類        光學系統像差總體來說可以分為單色像差和複色像差兩大類。
  • 電鏡學堂丨掃描電子顯微鏡的結構(一) - 電子光學系統
    如果光闌合軸不佳,那將會產生巨大的像散,引入額外的像差,導致解析度的降低。更有甚者,圖像都無法完全消除像散。另外光闌偏離也會導致電子束不能通過光闌或者部分通過光闌,從而使得電子束完全沒有信號,或者信號大幅度降低,有時候通過的束斑也不能保持對稱的圓形,如圖3-14,從而使得電鏡圖像質量迅速下降。
  • 光設基礎之詳解七大像差(1)球差
    這個系列7篇邀請了兩位小夥伴寫稿拋磚引玉之前系列文章已對像差有過初步講述,理想光學系統是無像差系統,而實際光學系統,都是存在像差的(平面鏡理論上是理想成像,但是加工過程中面型不可能達到理想成像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與理想系統存在或大或小的偏差
  • 「像差」知識點能幫我們解決的實際問題Ⅱ(畸變、像場彎曲、像散、彗差)
    上次我們像差上篇內容《「像差」知識點能幫我們解決的實際問題Ⅰ(定義、生理像差、離焦、散光、球面像差、色像差)》,還有一些像差內容跟我們工作也是息息相關的
  • 從光學設計解析佳能、尼康、適馬、蔡司各款「明星鏡頭」
    其次是用料,足足11組14片,35mm F1.4L II基本可說是佳能鏡片技術的一次爆發,當然主打就是BR了,它的核心是藍色光譜折射光學元件(Blue Spectrum Refractive Optics Lens),實際上是短波長光高折射光敏膠,將其注射到凸凹鏡組中間,以單膠合就有三膠合的校正效果不說,較少的膠合也有利於降低面型變化和偏軸的風險。
  • 光電所在共孔徑寬光譜紅外雙波段消熱差光學系統研究中獲進展
    >反射系統後直接加二色分光鏡實現分光探測成像的結構形式,但二色分光鏡在透射支路中引入較大的像散、彗差等像差,影響透射支路的成像性能,尤其對寬光譜在較寬溫度範圍內的成像性能影響更大。為保證共用部分的像差量相近,研究分析了共用透鏡組的材料選擇和考慮因素,以及共孔徑寬光譜紅外雙波段消熱差光學系統共光路部分和各自校正光路的部分的初級像差。設計結果表明,該系統兩個光路在較寬的溫度範圍內獲得了良好的成像探測性能。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航天科技集團和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項目的支持。
  • 像差科普|是什麼在悄悄影響電鏡成像
    我們在使用普通光學透鏡時,把光作為介質進行成像,通過玻璃透鏡的折射偏轉把光匯聚成「一點」來聚焦成像。掃描電鏡使用的介質不是光,而是電子。
  • 光學球面凸透鏡與非球面透鏡的關係及成像原理/晶亮光電
    像差是指實際光學系統中,由非近軸光線追跡所得的結果和近軸光線追跡所得的結果不一致,與高斯光學的理想狀況的偏差。像差是光學理論中一個比較重要的知識點,相信很多朋友們也這麼覺得吧!今天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關於像差的知識,大家可以收藏!看完下面的內容後,歡迎各位積極在下面發表自己的看法!
  • 光學設計必備基礎理論:實際光學系統
    滿足一系列要求的實際光學系統往往不是幾個透鏡的簡單組合,而由一系列透鏡、曲面反射鏡、平面鏡、反射稜鏡和分劃板等多種光學零件組成,並且要通過合理設置光闌、精細校正像差和恰當確定光學零件的橫向尺寸等手段才能得到合乎需要的高質量系統。光闌光學系統的各個光學零件都由各自的鏡框限定其通光孔,絕大多數情況下是圓孔。有時還在系統中加入固定的或可變的專設光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