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系統的像質評價和像差容限(1)

2021-01-15 浩達光學



聲光色影 | 油鹽醬醋

關注微信訂閱號:光學

微信號:LOVEOPT


以下內容為「微信訂閱號:光學」原創之作,轉發請註明出處!違者必究!


今天我們主要來講一下:

1、幾何像差的曲線表示

2、瑞利(Reyleigh)判斷和中心點亮度

3、解析度


1、幾何像差的曲線表示

【軸上點的球差和軸向色差曲線】

        對一個軸上物點來說,它只有兩種像差——球差和軸向色差。通常把這兩種像差畫在一個像差曲線圖上,如圖所示,圖中縱坐標代表光束口徑h,橫坐標代表球差和軸向色差。


【正弦差曲線】
  以光束口徑h(或相對值h/hm)為縱坐標,正弦差SC′為橫坐標, 它表示近軸物點不同口徑光線的相對彗差。 

【細光束像散曲線】

 

【垂軸色差曲線】

【畸變曲線】

【軸外物點子午球差和子午彗差曲線】

【垂軸幾何像差曲線(像差特徵曲線)】

        最理想的曲線應該是和橫坐標相重合的一條直線,說明所有光線都聚交於像面上的同一點。曲線的縱坐標上對應的區間就是子午光束在理想像平面上的最大彌散範圍。

        子午垂軸像差曲線的形狀當然是子午像差,而子午像差是由細光束子午場曲、子午球差和子午彗差決定的,因此曲線形狀和像差數量的對應關係經常在校正像差過程中用到。

        注意:

望遠鏡物鏡一般只需要作出球差和軸向色差曲線以及正弦差曲線;

目鏡只要作出細光束像散曲線、垂軸色差曲線和子午彗差曲線。


2、瑞利(Reyleigh)判斷和中心點亮度

【瑞利判斷】

實際波面和理想波面之間的最大波像差不超過λ/4,此波面可以看成是無缺陷的。

        主要應用於小像差系統:望遠鏡、顯微物鏡、微縮物鏡和製版物鏡等對成像質量要求較高的系統。 

【望遠物鏡出射波面圖】

  依據光學系統存在像差時,其成像衍射斑的中心亮度和不存在像差時衍射斑的中心亮度之比來表示光學系統的成像質量,此比值用S.D來表示。當S.D≥0.8時,認為光學系統的成像質量是完善的——這就是有名的斯託列爾(K.Strehl)準則。 

        * 當最大波像差為λ/4 時,其中心點亮度S.D約等於0.8,所以二種評價成像質量的方法是一致的。

        斯託列爾準則同樣是一種高質量的像質評價標準,它也只適用於小像差光學系統。但由於其計算相當複雜,在實際中不便應用。


3.解析度

        瑞利指出「能分辨的兩個等亮度點間的距離對應艾裡斑的半徑」,即一個亮點的衍射圖案中心與另一個亮點的衍射圖案的第一暗環重合時,則這兩個亮點能被分辨,如圖所示。這時在兩個衍射圖案光強分布的疊加曲線中有兩個極大值和一個極小值,其極大值與極小值之比為1∶0.735,這與光能接收器(如眼睛或照相底板)能分辨的亮度差別相當。若兩亮點更靠近時(如圖所示),則光能接收器就不能再分辨出它們是分離開的兩個點了。

瑞利分辨極限圖示

        根據衍射理論,無限遠物體經過理想光學系統後形成的衍射圖案中,第一暗環半徑對出射光瞳中心的張角為:

Δθ為光學系統的最小分辨角;D為出瞳直徑。對λ=0.555 μm的單色光,最小分辨角以「秒」為單位,D以mm為單位來表示時,有:

ISO12233鑑別率板


解析度作為光學系統成像質量的評價方法並不是一種完善的方法:

適用於大像差光學系統;

與實際物體的亮度背景有著很大的差別;

有時會出現「偽分辨現像」,即解析度在鑑別率板的某一組條紋時已不能分辨,但對更密一組的條紋反而可以分辨。


下一期講:

4、點列圖

5、光學傳遞函數

6、像差公式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光學系統的像質評價和像差容限(2)
    >4、點列圖        點列圖:在幾何光學的成像過程中,由一點發出的許多條光線經光學系統成像後,由於像差的存在,使其與像面的交點不再集中於一點,而是形成一個分布在一定範圍內的彌散圖形。對比度的降低和相位推移是隨頻率不同而不同的,其函數關係稱之為光學傳遞函數。        *具有客觀和可靠的優點,並能同時運用於小像差光學系統和大像差光學系統。         *光學傳遞函數是反映物體不同頻率成分的傳遞能力的。
  • 光學系統偏振像差理論研究獲進展
    傳統的標量像差理論將光處理為標量,忽略了光作為電磁場的基本矢量特性。對於高NA的光刻物鏡,需採用偏振像差理論衡量其像質。   對偏振像差的系統研究始於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R.A.Chipman,他於1987年在其博士論文中推導了低階偏振像差的解析表達式,其地位相當於標量像差中的賽德爾係數。近年來由於高NA光刻物鏡的研製,偏振像差受到的越來越多。
  • 光學像差理論
    實際光學系統與理想光學系統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即物空間的一個物點發出的光經實際光學系統後,不再成一理想像點,而是一個彌散斑,兩者之間的差異稱為像差。打個比方:在實際光通信系統中,完全消除碼間串擾和噪聲是十分困難的,但是從眼圖上可以觀察出其影響,體現數位訊號整體的特徵,進而估計系統優劣程度,眼圖分析就好比像差理論。
  • 光學像差:慧差
    軸外物點發出的錐形光束通過光學系統成像後,在理想像面不能形成完善的像點,軸外視場不同孔徑區域成像的放大率不同形成的。這是一些透鏡固有的或是光學設計造成的缺點,導致離開光軸的點光源,例如恆星,產生變形。特別是,彗形像差被定義為偏離入射光孔的放大變異。在折射或衍射的光學系統,特別是在寬光譜範圍的影像中,彗形像差是波長的函數。
  • 詳解光學系統中的幾種像差
    由於實際的光學系統中非近軸物點和非近軸光線也參與成像,因此實際像與理想像之間存在著偏差,這種偏差就是像差。像差可分為單色像差和色差兩種。共軸系統的單色像差可分為球差、彗差、像散、場曲和畸變五種。色差是由於光學系統中的透鏡材料對不同波長的光折射率不同產生色散而導致的像差。下面本文將介紹幾種像差的詳解。
  • 光學工程領域的前沿代表性技術:自由曲面光學
    如航空航天領域所採用的離軸折反式光路中,系統的非對稱性帶來了更多的非對稱和更高級像差,光學系統需要向超薄、超簡的方向發展,這些僅靠傳統的球面和對稱非球面已難以滿足。此時,非球面系統的更高級階段——自由曲面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 光學球面凸透鏡與非球面透鏡的關係及成像原理/晶亮光電
    像差是指實際光學系統中,由非近軸光線追跡所得的結果和近軸光線追跡所得的結果不一致,與高斯光學的理想狀況的偏差。像差是光學理論中一個比較重要的知識點,相信很多朋友們也這麼覺得吧!今天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關於像差的知識,大家可以收藏!看完下面的內容後,歡迎各位積極在下面發表自己的看法!
  • 【哈特曼傳感器】使用SHSLab對準光學系統
    本文介紹如何使用Optocraft的Shack-Hartmann波前傳感器SHSLab(WFS),進行光纖光源的準直,並在此基礎上搭建克卜勒望遠鏡系統。此外,還討論了空間濾波對克卜勒望遠鏡像質的影響。涉及的原理不僅適用於本例,還適用於其它許多光學對準應用。 測試光路中,我們使用波長625nm的光纖耦合LED。
  • 自由曲面為光學系統設計插上靈動的翅膀|《光學學報》創刊40周年紀念
    在另一方面,自由曲面成像系統結構複雜,元件個數少,系統參數高。在很多情況下,設計者很難從已有系統中找到與設計要求接近的系統作為自由曲面系統設計的初始結構。如果從一個與設計要求相差較遠或者像質極差的初始結構為起點進行後續優化,對設計經驗的依賴較大,且時間成本與人力成本較高。以同軸系統為起點的系統設計也有相同的問題。
  • 2.16米天文望遠鏡折軸系統的誕生
    在大望遠鏡光學系統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折軸系統和透稜鏡改正器,在國際上受到了高度評價,並已在國內外的一些天文望遠鏡中得到應用;和王亞男研究員共同建立了一個有自己特色的光學系統優化程序,自1972年以來應用於我國天文光學系統的設計之中;與王綬琯院士共同提出了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望遠鏡(LAMOST)的初步方案,作為國家大科學工程之一現正在研製中;他領導研製成我國第一個雙折射濾光器、第一個主動光學實驗系統
  • 光學系統設計的要求
    光學系統設計過程 所謂光學系統設計就是根據使用條件,來決定滿足使用要求的各種數據,即決 定光學系統的性能參數、外形尺寸和各光組的結構等。因此我們可以把光學設計過程分為4 個階段:外形尺寸計算、初始結構計算、象差校正和平衡以及象質評價。
  • 光學設計必備基礎理論:光學系統設計有哪幾個階段?
    所謂光學系統設計就是根據使用條件,來決定滿足使用要求的各種數據,即決定光學系統的性能參數、外形尺寸和各光組的結構等。因此我們可以把光學設計過程分為4個階段:外形尺寸計算、初始結構計算、象差校正和平衡以及象質評價。
  • 光學系統設計過程介紹
    所謂光學系統設計就是根據使用條件,來決定滿足使用要求的各種數據,即決定光學系統的性能參數、外形尺寸和各光組的結構等。因在計算時一定要考慮機械結構和電氣系統,以防止在機構結構上無法實現。每項  性能的確定一定要合理,過高要求會使設計結果複雜造成浪費,過低要求會使設計不符合要求,因此這一步驟慎重行事。
  • 消除像差:超透鏡的新突破將革新光學技術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撰稿 | 柳維瑋 博士生(哈工大)01導讀色散在成像系統中會引起的色差及圖像失真。採用傳統透鏡消除像差的方法會使得系統體積變得龐大。
  • 陳建生:「世界最大」光學望遠鏡該怎麼建,我和崔向群院士的分歧
    原文如下(部分內容有刪節): 曹局, 接到院條財局通知,你要和我溝通關於12 米望遠鏡的事,我因在醫院不能離開,故準備了一份書面意見,供你參考。如需要進一步溝通, 可再聯繫。 陳建生 我們和崔向群的分歧 1.
  • 光學設計必備基礎理論:實際光學系統
    一個光學系統除了要考慮高斯光學的有關問題,諸如物像共軛位置、放大率、轉像和轉折光路等以外,還需考慮成像範圍的大小、成像光束孔徑角的大小、成像波段的寬窄以及像的清晰度和照度等一系列問題。滿足一系列要求的實際光學系統往往不是幾個透鏡的簡單組合,而由一系列透鏡、曲面反射鏡、平面鏡、反射稜鏡和分劃板等多種光學零件組成,並且要通過合理設置光闌、精細校正像差和恰當確定光學零件的橫向尺寸等手段才能得到合乎需要的高質量系統。光闌光學系統的各個光學零件都由各自的鏡框限定其通光孔,絕大多數情況下是圓孔。有時還在系統中加入固定的或可變的專設光孔。
  • 西安光機所突破用於光學成像的自由曲面技術
    自由曲面被認為是一種革命性光學成像技術,是目前國際光學設計領域的研究熱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將其列為「Cutting Edge Technology」,歐洲航天局(ESA)將其列為「Game Changer Technology」,其打破了傳統光學曲面迴轉/平移對稱的局限性,為光學設計人員提供了更多設計自由度,具備大幅提升特別是非對稱光學系統視場、像質、體積等的潛力
  • 光設基礎之詳解七大像差(1)球差
    這個系列7篇邀請了兩位小夥伴寫稿拋磚引玉之前系列文章已對像差有過初步講述,理想光學系統是無像差系統,而實際光學系統,都是存在像差的(平面鏡理論上是理想成像,但是加工過程中面型不可能達到理想成像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與理想系統存在或大或小的偏差
  • 光學系統的創新設計——對短波單色光像面漂移的補償
    當進行基於窄帶濾光片的光學系統設計計算時,每1個特定波長的單色光都必須計算。設計計算表明,特定波長單色光通過光學系統後,高斯像面會發生漂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