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系統的像質評價和像差容限(2)

2021-01-15 浩達光學



聲光色影 | 油鹽醬醋

關注微信訂閱號:光學

微信號:LOVEOPT


以下內容為「微信訂閱號:光學」原創之作,轉發請註明出處!違者必究!


今天我們主要來講一下:

4、點列圖

5、光學傳遞函數

6、像差公式


4、點列圖

        點列圖:在幾何光學的成像過程中,由一點發出的許多條光線經光學系統成像後,由於像差的存在,使其與像面的交點不再集中於一點,而是形成一個分布在一定範圍內的彌散圖形。

        點列圖法:在點列圖中利用這些點的密集程度來衡量光學系統的成像質量的方法。

        *對軸外物點發出的光束,當存在攔光時,只追跡通光面積內的光線。

        *利用點列圖法來評價照相物鏡等的成像質量時,通常是利用集中30%以上的點或光線所構成的圖形區域作為其實際有效彌散斑,彌散斑直徑的倒數為系統的解析度

        *應用於大像差的照相物鏡等設計中。


光瞳上的坐標選取方法

        下圖給出了一個照相物鏡軸上物點的點列圖計算實例,圖(a)為子午面內的光路追跡模擬,圖(b)為其點列圖——將高斯像點A′翻轉90°並放大來觀看。

軸上物點的點列圖


軸外物點的點列圖

        上圖可觀察到球差、彗差、像散、場曲等多種像差。


5、光學傳遞函數

        *光學傳遞函數:把光學系統看做是線性不變的系統,物體經光學系統成像 ,可視為物體經光學系統傳遞後,其傳遞效果是頻率不變,但其對比度下降,相位要發生推移,並在某一頻率處截止,即對比度為零 。對比度的降低和相位推移是隨頻率不同而不同的,其函數關係稱之為光學傳遞函數。

        *具有客觀和可靠的優點,並能同時運用於小像差光學系統和大像差光學系統。 

        *光學傳遞函數是反映物體不同頻率成分的傳遞能力的。

高頻部分是反映物體的細節傳遞情況,

中頻部分是反映物體的層次傳遞情況,

低頻部分則是反映物體的輪廓傳遞情況。 


光學系統的調製傳遞函數圖

利用MTF曲線來評價成像質量

        *MTF是表示各種不同頻率的正弦強度分布函數徑光學系統成像後,其對比度(即振幅)的衰減程度。

        *利用光學傳遞函數來評價光學系統成像質量的主要方法:當某一頻率的對比度下降到零時,說明該頻率的光強分布已無亮度變化,即該頻率被截止。


MTF曲線圖

利用MTF曲線的積分值來評價成像質量:

        *像點的中心點亮度值等於MTF曲線所圍的面積MTF所圍的面積越大,表明光學系統所傳遞的信息量越多,光學系統的成像質量越好,圖像越清晰。

        *在一定的截止頻率範圍內,只有獲得較大的MTF值,光學系統才能傳遞較多的信息。


MTF曲線所圍的面積


其他像質評價方法:

基於幾何光學的方法:採用與光程差計算相同的表現形式,給出了不同波長、不同視場、不同孔徑的光線到達高斯像面時偏離高斯像點的距離。


庫克物鏡的光程差曲線


庫克物鏡的像差特徵曲線 

基於衍射理論的方法:點擴散函數計算實例,其中X、Y方向為偏離中心(高斯像點)的距離,Z軸則代表相對能量值。通過能量的集中或分散程度,很容易判斷系統的成像質量,尤其是該像質是否與接收器像敏單元的大小相匹配。


點擴散函數計算實例


        線擴散函數計算實例,實線為子午面情況,虛線為弧矢面情況。橫坐標為偏離中心(子午焦線或弧矢焦線)的距離(單位為mm),縱坐標為相對能量值。通過能量的集中或分散程度,也很容易判斷系統的成像質量。


線擴散函數計算實例

(a) 弧矢面情況;(b) 子午面情況

其他需要評價的成像質量:

*材料特性、加工、安裝誤差對成像質量的影響;

*反射光沿非希望的路逕到達像面後會形成鬼像(Ghost Image)  現代光學設計軟體具備:光譜分析、材質分析、透過率分析、鬼像分析。


利用MTF分配系統公差


6、像差公差

望遠物鏡和顯微物鏡的像差公差

        1 球差公差

        對於球差可直接應用波像差理論中推導的最大波像差公式導出球差公差計算公式。當光學系統僅有初級球差時,經

離焦後的最大波像差為:


所以:


嚴格的表達式為:


其系統的最大波像差為:


所以:


嚴格的表達式為:


實際上邊緣孔徑處的球差未必正好校正到零,可控制在焦深以內,故邊緣孔徑處的球差公差為:


        2 彗差公差

        小視場光學系統的彗差通常用相對彗差SC′來表示,其公差值根據經驗取:SC′≤0.0025

        3 色差公式

        通常取:


        按波色差計算為:


望遠目鏡和顯微目鏡的像差公差

        1 子午彗差公差

        子午彗差公差表示為:


        2 弧矢彗差公差

        弧矢彗差公差表示為:


        3 像散公差

        像散公差表示為:


        4 場曲公差

        因為像散和場曲都應在眼睛的調節範圍之內,可允許有2~4D(屈光度),因此場曲為:


        5 畸變公差

        畸變公差表示為:


        6 倍率色差公差

        目鏡的倍率色差常用目鏡焦平面上的倍率色差與目鏡的焦距之比來表示,即用角像差來表示其大小:


        7 照相物鏡的像差公差

        照相物鏡的解析度NL應大於接收器的解析度Nd,即NL≥Nd,所以照相物鏡所允許的彌散斑直徑應為:


———— End ————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光學系統的像質評價和像差容限(1)
    曲線的縱坐標上對應的區間就是子午光束在理想像平面上的最大彌散範圍。        子午垂軸像差曲線的形狀當然是子午像差,而子午像差是由細光束子午場曲、子午球差和子午彗差決定的,因此曲線形狀和像差數量的對應關係經常在校正像差過程中用到。
  • 光學系統偏振像差理論研究獲進展
    傳統的標量像差理論將光處理為標量,忽略了光作為電磁場的基本矢量特性。對於高NA的光刻物鏡,需採用偏振像差理論衡量其像質。   對偏振像差的系統研究始於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R.A.Chipman,他於1987年在其博士論文中推導了低階偏振像差的解析表達式,其地位相當於標量像差中的賽德爾係數。近年來由於高NA光刻物鏡的研製,偏振像差受到的越來越多。
  • 光學像差理論
    實際光學系統與理想光學系統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即物空間的一個物點發出的光經實際光學系統後,不再成一理想像點,而是一個彌散斑,兩者之間的差異稱為像差。打個比方:在實際光通信系統中,完全消除碼間串擾和噪聲是十分困難的,但是從眼圖上可以觀察出其影響,體現數位訊號整體的特徵,進而估計系統優劣程度,眼圖分析就好比像差理論。
  • 光學像差:慧差
    軸外物點發出的錐形光束通過光學系統成像後,在理想像面不能形成完善的像點,軸外視場不同孔徑區域成像的放大率不同形成的。這是一些透鏡固有的或是光學設計造成的缺點,導致離開光軸的點光源,例如恆星,產生變形。特別是,彗形像差被定義為偏離入射光孔的放大變異。在折射或衍射的光學系統,特別是在寬光譜範圍的影像中,彗形像差是波長的函數。
  • 詳解光學系統中的幾種像差
    由於實際的光學系統中非近軸物點和非近軸光線也參與成像,因此實際像與理想像之間存在著偏差,這種偏差就是像差。像差可分為單色像差和色差兩種。共軸系統的單色像差可分為球差、彗差、像散、場曲和畸變五種。色差是由於光學系統中的透鏡材料對不同波長的光折射率不同產生色散而導致的像差。下面本文將介紹幾種像差的詳解。
  • 2.16米天文望遠鏡折軸系統的誕生
    在大望遠鏡光學系統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折軸系統和透稜鏡改正器,在國際上受到了高度評價,並已在國內外的一些天文望遠鏡中得到應用;和王亞男研究員共同建立了一個有自己特色的光學系統優化程序,自1972年以來應用於我國天文光學系統的設計之中;與王綬琯院士共同提出了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望遠鏡(LAMOST)的初步方案,作為國家大科學工程之一現正在研製中;他領導研製成我國第一個雙折射濾光器、第一個主動光學實驗系統
  • 光學工程領域的前沿代表性技術:自由曲面光學
    如航空航天領域所採用的離軸折反式光路中,系統的非對稱性帶來了更多的非對稱和更高級像差,光學系統需要向超薄、超簡的方向發展,這些僅靠傳統的球面和對稱非球面已難以滿足。此時,非球面系統的更高級階段——自由曲面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 光學球面凸透鏡與非球面透鏡的關係及成像原理/晶亮光電
    像差是指實際光學系統中,由非近軸光線追跡所得的結果和近軸光線追跡所得的結果不一致,與高斯光學的理想狀況的偏差。像差是光學理論中一個比較重要的知識點,相信很多朋友們也這麼覺得吧!今天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關於像差的知識,大家可以收藏!看完下面的內容後,歡迎各位積極在下面發表自己的看法!
  • 【哈特曼傳感器】使用SHSLab對準光學系統
    本文介紹如何使用Optocraft的Shack-Hartmann波前傳感器SHSLab(WFS),進行光纖光源的準直,並在此基礎上搭建克卜勒望遠鏡系統。此外,還討論了空間濾波對克卜勒望遠鏡像質的影響。涉及的原理不僅適用於本例,還適用於其它許多光學對準應用。 測試光路中,我們使用波長625nm的光纖耦合LED。
  • 自由曲面為光學系統設計插上靈動的翅膀|《光學學報》創刊40周年紀念
    在另一方面,自由曲面成像系統結構複雜,元件個數少,系統參數高。在很多情況下,設計者很難從已有系統中找到與設計要求接近的系統作為自由曲面系統設計的初始結構。如果從一個與設計要求相差較遠或者像質極差的初始結構為起點進行後續優化,對設計經驗的依賴較大,且時間成本與人力成本較高。以同軸系統為起點的系統設計也有相同的問題。
  • 光學系統設計的要求
    光學系統設計過程 所謂光學系統設計就是根據使用條件,來決定滿足使用要求的各種數據,即決 定光學系統的性能參數、外形尺寸和各光組的結構等。因此我們可以把光學設計過程分為4 個階段:外形尺寸計算、初始結構計算、象差校正和平衡以及象質評價。
  • 光學設計必備基礎理論:光學系統設計有哪幾個階段?
    所謂光學系統設計就是根據使用條件,來決定滿足使用要求的各種數據,即決定光學系統的性能參數、外形尺寸和各光組的結構等。因此我們可以把光學設計過程分為4個階段:外形尺寸計算、初始結構計算、象差校正和平衡以及象質評價。
  • 光學系統設計過程介紹
    所謂光學系統設計就是根據使用條件,來決定滿足使用要求的各種數據,即決定光學系統的性能參數、外形尺寸和各光組的結構等。因 三、象差校正和平衡   初始結構選好後,要在計算機上用光學計算程序進行光路計算,算出全部象差及各種象差曲線。從象差數據分析就可以找出主要是哪些象差影響光學系統的成象質量,從而找出改進的辦法,開始進行象差校正。象差分析及平衡是一個反覆進行的過程,直到滿足成象質量要求為止。
  • 消除像差:超透鏡的新突破將革新光學技術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撰稿 | 柳維瑋 博士生(哈工大)01導讀色散在成像系統中會引起的色差及圖像失真。採用傳統透鏡消除像差的方法會使得系統體積變得龐大。
  • 陳建生:「世界最大」光學望遠鏡該怎麼建,我和崔向群院士的分歧
    2. 我們和崔的分歧本質是技術路線和科學路線的分歧,是大科學工程由技術導向還是科學導向的分歧 ? 3.實際上中國在建造望遠鏡上與國際的差距是非常大,美國人在70 年前就造出性能非常好的5 米望遠鏡(至今還有許多重要科學產出),而我們到現在建造的最大通用型望遠鏡是2.16 米,在大望遠鏡建造上許多重大技術突破都是國際上的,如主動光學, 薄鏡面, 拼接技術, 自適應光學,這些都是現代巨型望遠鏡革命性飛躍的核心技術。
  • 光學設計必備基礎理論:實際光學系統
    一個光學系統除了要考慮高斯光學的有關問題,諸如物像共軛位置、放大率、轉像和轉折光路等以外,還需考慮成像範圍的大小、成像光束孔徑角的大小、成像波段的寬窄以及像的清晰度和照度等一系列問題。滿足一系列要求的實際光學系統往往不是幾個透鏡的簡單組合,而由一系列透鏡、曲面反射鏡、平面鏡、反射稜鏡和分劃板等多種光學零件組成,並且要通過合理設置光闌、精細校正像差和恰當確定光學零件的橫向尺寸等手段才能得到合乎需要的高質量系統。光闌光學系統的各個光學零件都由各自的鏡框限定其通光孔,絕大多數情況下是圓孔。有時還在系統中加入固定的或可變的專設光孔。
  • 光學系統的創新設計——對短波單色光像面漂移的補償
    當進行基於窄帶濾光片的光學系統設計計算時,每1個特定波長的單色光都必須計算。設計計算表明,特定波長單色光通過光學系統後,高斯像面會發生漂移。
  • 像差分類——球差
    像差分類        光學系統像差總體來說可以分為單色像差和複色像差兩大類。
  • 光電所在共孔徑寬光譜紅外雙波段消熱差光學系統研究中獲進展
    該研究將透鏡和反射鏡相結合作為共用光路部分,減小入射到二色分光鏡上光線的入射角度來減小二色分光鏡引入像差對透射支路的影響,通過巧妙搭配合適的光學材料、機械材料和分配光焦度使共孔徑寬光譜紅外雙波段消熱差光學系統在較寬的溫度範圍內和寬光譜範圍內可實現良好的成像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