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子科學技術的發展,集成電路變得無處不在。計算機、網絡、軟體、信息、通訊、人工智慧、雲計算等形形色色的技術背後,最基礎和最重要的是集成電路技術。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的核心設備是光刻機,光刻成像的解析度很大程度制約了集成電路的集成度。目前,偏振光照明和高數值孔徑(NA)光刻是提高解析度的有效手段。當NA增大到一定程度(0.95)時,光在像面的入射角相應地增大,偏振狀態對幹涉成像的影響變得不可忽略。傳統的標量像差理論將光處理為標量,忽略了光作為電磁場的基本矢量特性。對於高NA的光刻物鏡,需採用偏振像差理論衡量其像質。
對偏振像差的系統研究始於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R.A.Chipman,他於1987年在其博士論文中推導了低階偏振像差的解析表達式,其地位相當於標量像差中的賽德爾係數。近年來由於高NA光刻物鏡的研製,偏振像差受到的越來越多。已發表的成果中,如泡利矩陣分解、奇異值分解、瓊斯澤尼克多項式、方向澤尼克多項式等,多集中於探討偏振像差在光瞳上的分布規律,很少關注視場。現代光刻物鏡的兩個主要特點是高NA和大視場,對光刻物鏡中偏振像差的分析、檢測及補償都要在此大視場上進行。因此,研究偏振像差在視場上的分布規律具有重要意義。
中科院長春光機所應用光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黃瑋研究團隊在《浸沒式光刻機投影物鏡優化設計及仿真》課題的研究過程中,對光學系統偏振像差理論進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對於旋轉對稱的光學系統,首次提出了一種正交多項式,該多項式能同時表徵偏振像差在光瞳與視場上的分布規律。研究人員將其命名為視場-方向澤尼克多項式(Field-orientation Zernike polynomials,FOZP),相關論文見Opt. Express, doi:10.1364/OE.23.027911。其次,透鏡光學材料如CaF2的非旋轉對稱的本徵雙折射、公差對物鏡的擾動等因素,會破壞光刻物鏡的旋轉對稱性。為表徵此類非旋轉對稱系統的偏振像差分布規律,該團隊將FOZP從旋轉對稱項擴展至M-階對稱項,並用一個NA 1.35含CaF2材料的光刻物鏡及一個NA 1.28油浸式顯微物鏡作了仿真分析。仿真結果驗證了FOZP的正確性,並表明FOZP對光刻物鏡外的其他高NA光學系統也具有適用性。相關結果發表於近期的
Optics Express(doi:10.1364/OE.24.004906)。(來源: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a)用於仿真的NA 1.35光刻物鏡;(b)增透膜的光學性質;(c)增反膜的光學性質;(d)CaF2的本徵雙折射。
仿真結果:(a)延遲OZ1和OZ 1;(b)延遲OZ2和OZ3。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