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救寺距離王之渙登臨的鸛雀樓很近,距離蒲州古城三公裡,坐落在峨眉塬頭上。這裡是王實甫西廂記主人公崔鶯鶯張生愛情故事的發源地,兩人在紅娘牽線下,在普救寺裡私會,古今傳為美談。
蒲州古城在永濟市西南十七公裡黃河東岸,舜都蒲板就在這裡。始建於周朝,周長十公裡,金元之交破壞嚴重,六十年前因為三門峽水庫建設,城磚剝脫殆盡,城垣保存完好。三十年前在西門外挖掘出黃河鐵牛鐵人。
峨眉塬高三十米,三面都是溝壑,寺院坐北朝南。從永濟火車站坐二路三路車,到普救寺下車,票價三塊錢。普救寺門前廣場有個大的同心鎖,比黃山那個還要大,還有一面照壁,寫著普救寺三個金光閃閃的字。
普救寺距今一千三百多年了,始建於武則天時期,原來叫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院。現在的普救寺,是一九八六年新修復的,整個寺院雄渾莊嚴,規模恢宏,挺拔俊逸。天下寺院不談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普救寺東邊是明清的形制,西邊是唐代形制,中軸是宋金兩代形制。崔鶯鶯當時在梨花深院裡住著,張生借宿的是西軒,後來白馬解圍,張生住在書齋院。寺院後面是園林花園,疊石假山,飛簷翹角的亭臺。
普救寺前面廣場每天表演張生崔鶯鶯的故事,不知道這些僧侶們看了是什麼感受。馮夢龍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古代很多孤男寡女,一見面乾柴烈火,但是家人圍追堵截,設置重重障礙,最後多以男主人公高中狀元,圓滿收場。
門前廣場的節目是一大看點,真正進了普救寺,能看的沒多少,因為寺院面積不大。整個蒲州一帶都靠著西廂記的故事做宣傳,比如鶯鶯加油站,張生麵包店。王實甫的西廂記,和長生殿,桃花扇,牡丹亭並列。
張生一身狀元郎的打扮,衣服上海水江崖雲騰浪湧,崔鶯鶯也是鳳冠霞帔,這樣郎才女貌的婚姻,古今中外都能接受,烈火烹油,鮮花著錦,連和尚都來壓場,甚至還有皇上的諭旨,更多的是棒打鴛鴦,東風惡歡情薄。
進了山門以後,有一座高十七米的重簷歇山式仿唐建築。大鐘樓三個字是董壽平寫的,還有一副對聯,高標跨穹窿,百尺危樓獨雄秀。鐘聲振寰宇,萬念俱空悟世人。古樸蒼勁,帶著濃鬱的佛家韻味。
當時,守衛蒲津橋的孫飛虎聽說崔鶯鶯母女住在普救寺裡面,而且崔鶯鶯長得如花似玉,貌若天仙,所以帶領五千人馬圍困普救寺。張生下書同窗好友白馬將軍破賊,邀請老夫人,法本長老觀看兩軍對壘廝殺。
這個是大雄寶殿,蒼松翠柏,松樹上纏滿了紅綢,沒去裡面拍照,許多寺院不允許拍佛像。這裡還有天王殿,菩薩洞,彌陀殿,羅漢堂,十王堂,藏經閣。以及枯木堂,正法堂,齋堂,香積廚等等。
這個就是觀看白馬將軍和孫飛虎兩個人對壘廝殺場景的高臺,站在這裡,俯瞰普救寺前廣場,周圍的山坡,盡收眼底,視野開闊。兩尊石獅子,已經有些年頭了。仿唐的建築,歇山頂。
張生進京趕考,下雨以後,到普救寺遊玩。遇到了扶送父親靈柩回鄉滯留寺內的崔鶯鶯,兩個人眉目傳情。張生讀書的地方在西軒,大雄寶殿西邊。崔鶯鶯和母親及紅娘,居住梨花深院,大雄寶殿東邊。
樹上掛滿了祈福的綢帶,祈求平安的,健康的,求家庭和睦幸福的,求愛情婚姻美滿的,不一而足。大雄寶殿供著三尊石佛,有釋迦牟尼,高三米九,另外兩尊出土時沒有腦袋,後來加上去的。
這個是鶯鶯塔,在普救寺西軸線上,古樸典雅,方形密簷式,也叫舍利塔。這個塔的特點是有回音的效應,與北京天壇回音壁,三門峽寶輪寺,潼南大佛寺的石磴琴聲,成為四大回音建築,世界奇塔。
鶯鶯塔矗立在峨眉塬上,平面四方形,底層邊長八米多,室內後壁有一個佛龕,高四十米,距今四百三十年歷史。形制古樸,蔚為壯觀。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