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生崔鶯鶯私會的普救寺 天下唯一談情寺院

2020-12-07 騰訊網

普救寺距離王之渙登臨的鸛雀樓很近,距離蒲州古城三公裡,坐落在峨眉塬頭上。這裡是王實甫西廂記主人公崔鶯鶯張生愛情故事的發源地,兩人在紅娘牽線下,在普救寺裡私會,古今傳為美談。

蒲州古城在永濟市西南十七公裡黃河東岸,舜都蒲板就在這裡。始建於周朝,周長十公裡,金元之交破壞嚴重,六十年前因為三門峽水庫建設,城磚剝脫殆盡,城垣保存完好。三十年前在西門外挖掘出黃河鐵牛鐵人。

峨眉塬高三十米,三面都是溝壑,寺院坐北朝南。從永濟火車站坐二路三路車,到普救寺下車,票價三塊錢。普救寺門前廣場有個大的同心鎖,比黃山那個還要大,還有一面照壁,寫著普救寺三個金光閃閃的字。

普救寺距今一千三百多年了,始建於武則天時期,原來叫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院。現在的普救寺,是一九八六年新修復的,整個寺院雄渾莊嚴,規模恢宏,挺拔俊逸。天下寺院不談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普救寺東邊是明清的形制,西邊是唐代形制,中軸是宋金兩代形制。崔鶯鶯當時在梨花深院裡住著,張生借宿的是西軒,後來白馬解圍,張生住在書齋院。寺院後面是園林花園,疊石假山,飛簷翹角的亭臺。

普救寺前面廣場每天表演張生崔鶯鶯的故事,不知道這些僧侶們看了是什麼感受。馮夢龍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古代很多孤男寡女,一見面乾柴烈火,但是家人圍追堵截,設置重重障礙,最後多以男主人公高中狀元,圓滿收場。

門前廣場的節目是一大看點,真正進了普救寺,能看的沒多少,因為寺院面積不大。整個蒲州一帶都靠著西廂記的故事做宣傳,比如鶯鶯加油站,張生麵包店。王實甫的西廂記,和長生殿,桃花扇,牡丹亭並列。

張生一身狀元郎的打扮,衣服上海水江崖雲騰浪湧,崔鶯鶯也是鳳冠霞帔,這樣郎才女貌的婚姻,古今中外都能接受,烈火烹油,鮮花著錦,連和尚都來壓場,甚至還有皇上的諭旨,更多的是棒打鴛鴦,東風惡歡情薄。

進了山門以後,有一座高十七米的重簷歇山式仿唐建築。大鐘樓三個字是董壽平寫的,還有一副對聯,高標跨穹窿,百尺危樓獨雄秀。鐘聲振寰宇,萬念俱空悟世人。古樸蒼勁,帶著濃鬱的佛家韻味。

當時,守衛蒲津橋的孫飛虎聽說崔鶯鶯母女住在普救寺裡面,而且崔鶯鶯長得如花似玉,貌若天仙,所以帶領五千人馬圍困普救寺。張生下書同窗好友白馬將軍破賊,邀請老夫人,法本長老觀看兩軍對壘廝殺。

這個是大雄寶殿,蒼松翠柏,松樹上纏滿了紅綢,沒去裡面拍照,許多寺院不允許拍佛像。這裡還有天王殿,菩薩洞,彌陀殿,羅漢堂,十王堂,藏經閣。以及枯木堂,正法堂,齋堂,香積廚等等。

這個就是觀看白馬將軍和孫飛虎兩個人對壘廝殺場景的高臺,站在這裡,俯瞰普救寺前廣場,周圍的山坡,盡收眼底,視野開闊。兩尊石獅子,已經有些年頭了。仿唐的建築,歇山頂。

張生進京趕考,下雨以後,到普救寺遊玩。遇到了扶送父親靈柩回鄉滯留寺內的崔鶯鶯,兩個人眉目傳情。張生讀書的地方在西軒,大雄寶殿西邊。崔鶯鶯和母親及紅娘,居住梨花深院,大雄寶殿東邊。

樹上掛滿了祈福的綢帶,祈求平安的,健康的,求家庭和睦幸福的,求愛情婚姻美滿的,不一而足。大雄寶殿供著三尊石佛,有釋迦牟尼,高三米九,另外兩尊出土時沒有腦袋,後來加上去的。

這個是鶯鶯塔,在普救寺西軸線上,古樸典雅,方形密簷式,也叫舍利塔。這個塔的特點是有回音的效應,與北京天壇回音壁,三門峽寶輪寺,潼南大佛寺的石磴琴聲,成為四大回音建築,世界奇塔。

鶯鶯塔矗立在峨眉塬上,平面四方形,底層邊長八米多,室內後壁有一個佛龕,高四十米,距今四百三十年歷史。形制古樸,蔚為壯觀。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相關焦點

  • 單身男女最應該去的寺廟,張生崔鶯鶯的愛情發生地,求姻緣很靈驗
    單身男女最應該去的寺廟,張生崔鶯鶯的愛情發生地,求姻緣很靈驗很多人在家看古裝劇的時候,相信都會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年輕女孩為了能夠求得姻緣,都會去寺廟裡面虔誠拜佛,雖然這樣的做法不免有些迷信色彩,但這也代表著女孩對於美好愛情的嚮往
  • 漫遊普救寺
    踏著霏霏的細雨來到普救寺,這個遐想良久的愛情聖地。它的聲名遠播離不開一部古典名劇《西廂記》,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在封建王朝的歷史中為我們傳遞了正能量,讓有情人破除封建禁錮,終成眷屬。廣場上的同心大鎖刻有「願天下人終成眷屬」字樣,與大門廊柱「普願天下有情,都成菩提眷屬」相輝映。不僅彰顯出普救寺的旅遊價值,更成為有情人的棲息地。跨入山門,幽靜的氣息撲面而來,綠樹蔥蔥,清芳淡雅。沿陡峭石階而上,是重簷歇山式仿唐建築大鐘樓,「大鐘樓」匾額為董壽平先生書寫。大鐘樓四角飛翹,基座穩重厚實,是一處絕好的觀景臺。
  • 《西廂記》:張生在普救寺初遇崔鶯鶯,意境使人深思
    圖片來自網絡而西廂記的存在雖然被權力者不喜,但情感一直是人所需要,不可缺失的依存,在那被束縛緊實的時代,這種追求是唯一打開封建思想的樞紐01張生初遇崔鶯鶯,意境使人深思張生初遇崔鶯鶯是在普救寺,張生原名張珙,字君瑞,西洛人氏,父曾拜禮部尚書,不幸因病身亡,一年後母親也跟著去,他未考得功名,書劍飄零,遊於四方,白衣一名。
  • 河南普救寺:《西廂記》故事發祥地,神奇的抄寫血經傳統
    普救寺佔地一百多畝,寺內清淨幽涼,放眼看去松柏林立,一年四季常青,空氣清新。說起普救寺不得不提一下《西廂記》,你可知道,崔鶯鶯就是褚邱村人。那年一個叫張君瑞的書生來到了褚邱村,晚上就住在了普救寺中,恰巧的是,崔鶯鶯和她母親當時也住在寺廟裡,兩人一見,一見鍾情,但當時那個年代,互有好感是不能馬上示愛的,不然就「有敗風俗」,當時也沒有手機微信,悄悄留個微信電話什麼的也行不通。張君瑞通過另一種方式來表示,對鶯鶯特別的照顧,知道母女二人出門在外特別的危險,張君瑞就求朋友白馬將軍派了一些部隊去保護他們母女倆。
  • 「普救蟾聲」世界奇塔,張生和鶯鶯的悽美故事
    《西廂記》大家一定都讀過,張生和鶯鶯的悽美故事相信大家都印象深刻。那你們知道這個愛情童話發生在哪裡嗎?普救寺位於永濟市蒲州鎮西廂村的塬上。普救寺始建於唐武則天時期,原名西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禪院。元代王實甫《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中說的「紅娘月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普救寺內。寺宇布局以中軸線為準,依次為天王殿、鐘鼓樓和大雄殿。東側前為經院,後為僧舍等;西路為塔院、西廂書齋,最後是別墅花園。普救寺的建築由寺院和園林兩部分組成,寺院部分在前,園林部分在後。
  • 我國唯一一座能談情說愛的寺廟,張生和崔鶯鶯就是在此一見鍾情的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山西有一座寺廟就可以談情說愛,也是我國唯一可以談情說愛的寺廟。普救寺,位於山西運城永濟市蒲州古城東邊3公裡的峨嵋塬頭上。它始建於武則天當政時期,原名西永清院。傳說五代十國時期,河東節度使作亂,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派郭威前去鎮壓。蒲州被圍了一年,城內的百姓苦不堪言。他派人傳召西永清院的僧侶,詢問他們解決的辦法。
  • 《西廂記》裡崔鶯鶯和張生的愛情故事來自——山西運城永濟
    的《登鸛雀樓》;你也知道風景迷人的五老峰王官峪;也肯定知道蒲津渡 大鐵牛;但不會不知道唐朝時有個大美人楊玉環;你可能不知道普救寺在哪裡,但不會不知道《西廂記》裡崔鶯鶯和張生的愛情故事……而這些,都出自同一個地方——山西運城永濟。
  • 還是鶯鶯的勾引?答案全在這2首詩!
    中國古代有很多愛情故事流芳千古,比如梁山伯和祝英臺的故事,牛郎織女的故事,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故事等等,其中最經典、最浪漫的愛情故事當屬《西廂記》裡張生和崔鶯鶯的故事。因為西廂記的故事發生在現在的永濟市普救寺,真人真事,目前遺蹟尚存,所以最令人稱道,也使遊客絡繹不絕。普救寺位於永濟市蒲州鎮西廂村的塬上,目前為國家4A級景區。普救寺始建於唐武則天時期,原名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院。
  • 中國最「不務正業」的寺廟:不傳佛宣傳愛情,張生在這裡會崔鶯鶯
    這座寺廟就是位於山西運城永濟市蒲州鎮西廂村的塬上的普救寺,普救寺始建於唐武則天時期,原名西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禪院。元代王實甫《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中說的「紅娘月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普救寺內。歷史名劇《西廂記》,描述了張生和崔鶯鶯的戀愛故事。
  • 《西廂記》天下奪魁
    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  詞中「風月營」、「鶯花寨」、「翠紅鄉」都是指元代女雜劇演員聚居之地。可見,王實甫經常出入這些地方,和雜劇藝人交往,並為她們寫戲。他的劇作詞藻華麗,風致優美,士林中無不嘆服,代表作《西廂記》更是獨佔鰲頭。
  • 多虧了張生和崔鶯鶯,使得有情人終成眷屬成為佳話
    劇情是:書生張君瑞在普救寺裡偶遇已故崔相國之女鶯鶯,對她一見傾心,苦於無法接近。此時恰有孫飛虎聽說鶯鶯美貌,率兵圍住普救寺,要強娶鶯鶯為妻。崔老夫人情急之下聽從鶯鶯主意,允諾如有人能夠退兵,便將鶯鶯嫁他。張生喜出望外,修書請得故人白馬將軍杜確率兵前來解圍,但事後崔老夫人絕口不提婚事,只讓二人以兄妹相稱。
  • 黃土高原一寺廟走紅,談情說愛的秘密基地,張生和鶯鶯的初見地
    它就是普救寺,始建於唐朝武則天時期,現在佔地有7萬多平方米,具體在山西南部的運城市,寺廟建在半坡上,四周視野比較開闊,景色不錯。這座寺廟出名的地方是這裡是《西廂記》故事原型的發生地,是張生和崔鶯鶯第一次相遇並且定情的地方。這裡留下了很多他們之間的記憶,比如寺前廣場上的同心鎖,很多情侶會一起來這裡,見證美好的愛情。
  • 《西廂記》前身《鶯鶯傳》的作者元稹為了個人仕途始亂終棄崔鶯鶯
    01 「張生」去長安趕考借住「普救寺」巧遇「崔鶯鶯」話說唐朝貞元二十年(804年)九月,有一個窮苦書生張生(張珙、張君瑞)進京趕考,此人性溫茂,美風容,內秉堅孤,非禮不可入。與朋友喝酒猜拳從不亂來,年記二十三歲,還沒有真正接近過女色。
  • 鶯鶯傳:是元稹假借張生的名義,寫自己對崔鶯鶯一見鍾情的情緣
    說起《西廂記》,最早見於唐代著名詩人元稹所寫的傳奇小說《鶯鶯傳》(又名《會真記》)。《鶯鶯傳》是元稹假借張生的名義,寫自己對崔鶯鶯一見鍾情的初戀情緣,以及後來始亂終棄,拋棄了崔鶯鶯的故事,結局是個悲劇。這篇傳奇小說不過數千字,卻情節曲折,敘述婉轉,文辭華豔,是唐代傳奇小說的代表作之一。此後,該故事廣泛流傳,產生了不少歌詠其事的詩詞。
  • 張生跳牆會鶯鶯的故事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王《西廂記》有何特色?
    元末明初人賈仲明在《錄鬼簿》追吊他的「凌波仙」詞中,曾這樣評價他:「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肯定了他所作《西廂記》在那時就已經是出類拔萃的作品了。崔鶯鶯、張生故事的流變《西廂記》的題材,最早來源於唐代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又名《會真記),元稹在《鶯鶯傳》中敘述的是貞元年間,寄居在普救寺的少女鶯鶯,和張珙(張生)私自相戀後又被拋棄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