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救蟾聲」世界奇塔,張生和鶯鶯的悽美故事

2020-12-05 璟業園林建設

《西廂記》大家一定都讀過,張生和鶯鶯的悽美故事相信大家都印象深刻。那你們知道這個愛情童話發生在哪裡嗎?

普救寺位於永濟市蒲州鎮西廂村的塬上。普救寺始建於唐武則天時期,原名西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禪院。元代王實甫《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中說的「紅娘月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普救寺內。

寺宇布局以中軸線為準,依次為天王殿、鐘鼓樓和大雄殿。東側前為經院,後為僧舍等;西路為塔院、西廂書齋,最後是別墅花園。

普救寺的建築由寺院和園林兩部分組成,寺院部分在前,園林部分在後。山門上懸掛著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題寫的寺名橫匾。普救寺的寺院建築,大致分布在三條軸線上。從前到後,西軸線上的建築有大鐘樓、塔院迴廊、鶯鶯塔、大雄寶殿;中軸線上有天王殿、菩薩洞、彌陀殿、羅漢堂、十王堂、藏經閣;東軸線上有前門、僧舍、枯木堂、正法堂、齋堂、香積廚等。大雄寶殿內供著三尊石佛。這三尊石佛都是立像,其中釋迦牟尼佛像高三點九米,均是八十年代修復普救寺時在塔後三十三米處的地下出土的。從佛像的藝術風格看,這當是南北朝時期的作品。據說,另外兩尊佛像出土時沒有頭,現今的佛像頭部是以後加上去的。

普救寺西軸線上,屹立著一座古樸典雅的方形密簷式的磚塔,原名舍利塔,因西廂記裡張生與崔鶯鶯的故事發生在塔下,故俗稱「鶯鶯塔」 。該塔以其獨特的結構和精湛的工藝具有特殊的回音效應——「普救蟾聲」,堪稱中國四大回音建築和世界奇塔。

回音建築,在中國的文化園林中,堪稱絕藝。然而這種古代的絕藝全國保留下來的僅存四處,它就是北京天壇的回音壁,山西永濟普救寺的鶯鶯塔,河南三門峽寶輪寺塔,四川潼南縣大佛寺的「石磴琴聲」。鶯鶯塔的回音效應「普救蟾聲」,即遊人在塔西以下相擊,可聽到從塔上傳來「咯哇!咯哇!」的蛙鳴聲。這一奇異效應使遊客留戀往返,讚嘆稱絕。

鶯鶯塔與緬甸撣邦的搖頭塔、摩洛哥馬拉克斯的香塔、匈牙利索爾諾克的音樂塔、法國巴黎的鐘塔、義大利的比薩斜塔譽為世界六大奇塔。

傳承中國園林古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請「點擊」左上角:「璟業園林建設」,然後"關注」.

相關焦點

  • 我國唯一一座能談情說愛的寺廟,張生和崔鶯鶯就是在此一見鍾情的
    它由寺院和園林兩部分構成,寺院在前面。以中軸線為中心,依次是天王殿、鐘鼓樓、大雄殿。東側前面是經院,後面是僧人住的地方。西側是塔院、西廂書齋,最後是別墅花園。最引人注目的是,寺廟前的廣場上有一個同心大鎖,一邊寫著「願天下人終成眷屬」,另一邊寫著「永結同心」幾個字。元朝王實甫的著作《西廂記》中,崔鶯鶯和張生的愛情故事就是在普救寺發生的。
  • 鶯鶯傳:是元稹假借張生的名義,寫自己對崔鶯鶯一見鍾情的情緣
    鶯鶯傳:是元稹假借張生的名義,寫自己對崔鶯鶯一見鍾情的情緣《西廂記》是我國家喻戶曉的古典戲劇名著,它敘述了書生張君瑞和相國小姐崔鶯鶯邂逅相遇、一見鍾情,在紅娘的幫助,私下結合的愛情故事,它表達了青年男女對美好愛情的憧憬和追求。曹雪芹在《紅樓夢》中,通過林黛玉的口,稱讚它「曲詞警人,餘香滿口」。
  • 張生為何對崔鶯鶯薄情始亂終棄?
    張生和崔鶯鶯的故事,出自唐朝大詩人元稹編撰傳奇小說《鶯鶯傳》。像《鶯鶯傳》這種寫情、寫愛、寫傳奇的小說,在《鶯鶯傳》之前,大多荒誕怪異,有神仙鬼怪參與其中,故事雖然引人入勝,但大家都不當真事看待,一笑而過。《鶯鶯傳》高度寫實,時間、地點、時代背景,都與現實掛鈎。
  • 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為什麼這麼曲折?
    文/十三喵哪怕是對戲曲一無所知的人,對於京劇《紅娘》中「叫張生」一段也耳熟能詳。這不能不說是這個故事的魅力。故事梗概是書生張珙看上了已故崔相國之女崔鶯鶯,並借著退匪人孫飛虎的功勞贏得了崔夫人的口頭承諾。
  • 《鶯鶯傳》中的張生,和《董西廂》的張生,有什麼根本的區別?
    張生在遊普救寺時,偶然間見到了崔鶯鶯,鶯鶯的美貌使他驚詫,使他傾倒:「須看了可憎底千萬,兀底般媚臉兒不曾見」,「一時間見了他,十分地慕想他」,「兀的般標格精神,管相思人去也媽媽!戲曲《西廂記》中的張生在《鶯鶯傳》中,蒲州兵亂是在張生見鶯鶯之前,張生對崔家的保護,只是出於親戚的情分
  • 多虧了張生和崔鶯鶯,使得有情人終成眷屬成為佳話
    張生和崔鶯鶯出自《西廂記》 元·王實甫作。第一折的一段話就打動了許多人,正撞著五百年前風流業冤,頗有種「一見誤終生」的味道,前世情緣還未散,咱們今生再來續,我於人海茫茫中尋找那個人,卻一抬眼就看見你,只這一眼,我就確定,你就是我前世業冤,今生摯愛。
  • 張生跳牆會鶯鶯的故事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王《西廂記》有何特色?
    崔鶯鶯、張生故事的流變《西廂記》的題材,最早來源於唐代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又名《會真記),元稹在《鶯鶯傳》中敘述的是貞元年間,寄居在普救寺的少女鶯鶯,和張珙(張生)私自相戀後又被拋棄的故事。元稹在書中說這個美麗多情的鶯鶯是個「妖孽」,而且認為張生這種「始亂終棄」的行為是合理的,是合乎禮法的,有「聞過是非之嫌」。鶯鶯的故事流傳到金代,出現了董解元的諸宮調傑作《弦索西廂》,簡稱董《西廂》。
  • 《鶯鶯傳》:窮書生愛上富家女,結果張生卻對鶯鶯始亂終棄,為何
    一個近乎完美的女人和一場令人豔羨的浪漫之愛竟然以分離的結局落幕,這令不少善良的讀者難以接受。張生對崔鶯鶯的」始亂終棄「,也催生出後世之人對這個故事的集體改編,不惜打破現實還鶯鶯一個公道。比如金代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清代的《何必西廂》,使得元稹的《鶯鶯傳》(又名《會真記》)在後世人中以」大團圓「的結局,成為才子佳人愛情戲的經典。
  • 張生對崔鶯鶯薄情寡義,始亂又終棄,什麼愛情?幌子而已!
    《鶯鶯傳》和《西廂記》名字不同,作者不同,主人公卻是相同的,記述的都是一個故事;就像《水滸》和《金瓶梅》說的都是潘金蓮和西門慶故事一樣,情節相似,結局不同。崔鶯鶯是官二代,但已經是"破落戶"之女,因為父親是前朝的官員,不是現任官員。即便如此,身上依舊具備了平民百姓子女所不可能具備的大家閨秀的氣質。
  • 《西廂記》:是張生的撩撥?還是鶯鶯的勾引?答案全在這2首詩!
    中國古代有很多愛情故事流芳千古,比如梁山伯和祝英臺的故事,牛郎織女的故事,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故事等等,其中最經典、最浪漫的愛情故事當屬《西廂記》裡張生和崔鶯鶯的故事。因為西廂記的故事發生在現在的永濟市普救寺,真人真事,目前遺蹟尚存,所以最令人稱道,也使遊客絡繹不絕。普救寺位於永濟市蒲州鎮西廂村的塬上,目前為國家4A級景區。普救寺始建於唐武則天時期,原名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院。
  • 《西廂記》中崔鶯鶯、張生、紅娘3者之間不為人知的關係
    故事取材於唐人的傳奇小說《鶯鶯傳》,並在金元之際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的基礎上予以全面改造,賦予整個故事反抗封建禮教,追求自由幸福的主題,並對元雜劇體質有所突破,塑造了中國古典戲曲的典範語言。《西廂記》中有兩對矛盾,兩對戲曲衝突。
  • 《西廂記》:張生在普救寺初遇崔鶯鶯,意境使人深思
    《西廂記》是我國古代一部文學小說,世人皆為白丁張生與相國小姐崔鶯鶯二人的愛情而傳揚,領略一段才子佳人情意綿綿的清麗傳說,但同另一個視覺觀看,也氤氳著禪意和美。01張生初遇崔鶯鶯,意境使人深思張生初遇崔鶯鶯是在普救寺,張生原名張珙,字君瑞,西洛人氏,父曾拜禮部尚書,不幸因病身亡,一年後母親也跟著去,他未考得功名,書劍飄零,遊於四方,白衣一名。
  • 《鶯鶯傳》中,張生為何對崔鶯鶯始亂終棄?為何《西廂記》卻不同
    張生當初決定拋棄崔鶯鶯時,連他的朋友們都大惑不解,如此有才華,有情誼的絕代佳人,你怎麼忍心拋棄?張生自己的解釋是:「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於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貴,乘寵嬌,不為雲,不為雨,為蛟為螭,吾不知其所變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據百萬之國,其勢甚厚。然而一女子敗之,潰其眾,屠其身,至今為天下僇笑。予之德不足以勝妖孽,是用忍情。」
  • 真實版崔鶯鶯與張生:是一段始亂終棄的悲劇
    提到崔鶯鶯、張生、紅娘,很容易聯想到《西廂記》「願普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的大團圓結局,孰不知真實版的鶯鶯與張生的故事是一段始亂終棄的悲劇。  託名張生的負心人便是唐代大詩人元稹。他備考期間,曾借住姨母家,由是發生了《鶯鶯傳》(又名《會真記》)。  初遇鶯鶯時,元稹二十三歲,「未嘗近女色」,鶯鶯十七歲,「垂鬟接黛,雙臉銷紅而已。顏色豔異,光輝動人。」見到鶯鶯的那一刻,元稹「驚」。姨母家的豐裕生活、鶯鶯的天人姿容都令元稹傾慕不已。在元稹的多情攻勢下,有了和鶯鶯的「朝隱而出,暮隱而入」、 「斜月晶瑩,幽輝半床」的西廂約會。
  • 中國最「不務正業」的寺廟:不傳佛宣傳愛情,張生在這裡會崔鶯鶯
    很多人到寺廟裡燒香拜佛都是為了求事業、求姻緣,而寺廟經常都是一些佛教中人宣揚佛法的地方,而今天要說的這座寺廟,不傳佛宣傳愛情,《西廂記》裡的故事發生在這裡!元代王實甫《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中說的「紅娘月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普救寺內。歷史名劇《西廂記》,描述了張生和崔鶯鶯的戀愛故事。當年,張生赴京趕考,途中遇雨,到普救寺遊玩。碰巧,在寺內看見了扶送父親靈柩回鄉時滯留在寺內的崔鶯鶯。兩人一見鍾情。
  • 《西廂記》裡崔鶯鶯和張生的愛情故事來自——山西運城永濟
    的《登鸛雀樓》;你也知道風景迷人的五老峰王官峪;也肯定知道蒲津渡 大鐵牛;但不會不知道唐朝時有個大美人楊玉環;你可能不知道普救寺在哪裡,但不會不知道《西廂記》裡崔鶯鶯和張生的愛情故事……而這些,都出自同一個地方——山西運城永濟。
  • 黃土高原一寺廟走紅,談情說愛的秘密基地,張生和鶯鶯的初見地
    這座寺廟出名的地方是這裡是《西廂記》故事原型的發生地,是張生和崔鶯鶯第一次相遇並且定情的地方。這裡留下了很多他們之間的記憶,比如寺前廣場上的同心鎖,很多情侶會一起來這裡,見證美好的愛情。往寺內走就是鐘樓,建的非常的宏偉高大,主體是紅色的建築,四根主要的大柱子支撐,屋簷和房梁修建的非常古樸秀美,門口掛著一幅楹聯,樓內一口巨大的鐘鼓。鐘鼓上雕著很多字,很有佛教的古韻。
  • 古代女子與心上人約會為何喜歡帶枕頭,由枕頭演繹的三個悽美故事
    古代文學作品或人物傳記中,涵蓋眾多的男女愛情故事,在這些眾多的愛情故事裡面,女主角將感情與枕頭緊密聯繫在一起、最有代表性的有三例,三國時洛神甄妃的玲瓏枕、唐代太宗的愛女高陽公主的金寶神枕、元代王實甫的著名雜劇《西廂記》裡崔鶯鶯的鴛鴦枕! 正是藉助這三個各具特色的枕頭,讓三對有情人演繹出三段悽美的愛情故事!
  • 唐代傳奇《鶯鶯傳》,張生始亂終棄,鶯鶯情斷義絕,愛情屈於現實
    《鶯鶯傳》與《西廂記》,同樣的角色不同的結局最早知道張生和崔鶯鶯的故事源自於《西廂記》。刻骨銘心的愛情實現了「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好願望。同時也具有較強的進步意義,表達了鮮明反封建禮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題。
  • 《西廂記》前身《鶯鶯傳》的作者元稹為了個人仕途始亂終棄崔鶯鶯
    原題《傳奇》於《異聞集》載此篇,還保存原題,收入《太平廣記》488卷,收錄時改作《鶯鶯傳》,沿用至今,又因傳中有賦《會真詩》的內容,俗亦稱《會真記》。故事中的張生是以元稹本人為原型,而元稹曾經的戀人、崔鶯鶯的原型是元稹姨母鄭氏與永年縣尉:崔鵬之女崔雙文,即元稹的表妹。